澳門迴歸20週年

雖說澳門是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但這裡有1200多條街道,在中西文化的浸染之下,每一條街都有著獨特的名字。這些名字或是記載著一段寶貴的記憶,或是埋藏著一段蕩氣迴腸的傳奇,抑或是許多藝術作品的創作繆斯,一磚一瓦之間都凝結著澳門多元文化的精髓。私家地理帶你一起探索澳門的尋常巷陌,一起挖掘時光深處的城市回憶。

營地大街

營地大街又稱為“澳大門街”、“澳門街”或“大街”,北端在關前後街口自草堆街起,南端至天通街與紅窗門街之間,全長310米。

在葡萄牙殖民時期,這條街曾經是分隔華人和葡人居住地的“分界線”。明清政府為防止海盜,同時防止葡萄牙人越界佔地,在三街會館附近開土立營,駐紮軍隊,“營地大街”之名便由此而來。

澳门回归20周年

營地大街街景 視頻截圖

十六世紀時期,隨著外國商船的停泊,商賈往來,營地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一條重要的通商大道。街上還建起了一座“三街會館”,是最早統籌華人商業活動的機構,其名字中的“三街”指的就是營地大街、關前街、草堆街這三條街。三條街構成了當地的商業街區,澳門半島城市的發展也以此為中心逐步展開。

澳门回归20周年

“三街會館”現在是供奉“關聖帝君”的廟宇 視頻截圖

如今“三街會館”變成了供奉“關聖帝君(即關公)”的廟宇,營地大街也早已不是當年的商業中心,但若是想體驗“老澳門”最地道的風情,那些散發著香氣的老鋪足以讓人停留下腳步,遠來餅家、金馬輪咖啡餅店、景然棧燒臘店、勝利茶餐廳、新龍棧飯店等等,都保留了最純真的“老澳門”的味道。

澳门回归20周年

遠來餅家老鋪 視頻截圖

在《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裡,湯唯飾演的賭場公關居住的地方也是這裡,電影的她憑藉著一本《查令十字路84號》和幾封書信,與世界那頭的他展開了一段奇妙的緣分。的確,在這充滿傳奇色彩的澳門老街,又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呢?

草堆街

草堆街,顧名思義就是堆放柴草的地方。與上文提到的營地大街、關前街並稱為“澳門最古老的三條街道”,全長不足千米。

澳门回归20周年

草堆街 視頻截圖

草堆街的特點不是這條街上充滿葡式風情的各式建築,而是其蘊藏的濃濃的“中國味”。在街道的兩端坐落著極具閩南地區建築特色的傳統廟宇:西端與十月初五街交匯的地方為康公廟,東端為女媧廟。

康公廟已經擁有超過兩百年的歷史,正殿供奉的是康公真君,即漢代之帥李烈,保國有功,受封成為康公。傳說,很久以前,住在附近的居民無意中在水中發現了―座木雕康王神像隨水飄浮而至,於是將其拾起,建祠供奉了起來。如今仍然是善男信女的朝拜聖地。

澳门回归20周年

康公廟 澳門街道網官網圖

除此以外,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草堆街還因“中西藥局”而聞名。1839年,為了便於進行革命活動,孫中山先生在草堆街開設了中西藥局,一面懸壺濟世,服務貧苦大眾,一面宣傳革命。

經過考證,如今位於草堆街八十號的建築物被認為是孫中山先生當年所設的中西藥局舊址。201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收購了草堆街八十號,按照澳門當地傳統藥房的樣子進行修復和佈置,同時展出孫中山在澳門活動的資料圖片,供遊客參觀。

澳门回归20周年

被認為是孫中山先生當年所設的中西藥局舊址的草堆街八十號 視頻截圖

十月初五日街“兩長一短就是你在那裡,兩短一長就是我非常想你”

“你好,祝君好。”

“我真的好想你。”

相信很多80後、90後的年輕人對澳門最美好的印象都來自於2000年的TVB電視劇《十月初五的月光》。文初哥哥和祝君好無疾而終的愛情讓人流淚的同時,也讓人記住了那個充滿浪漫氣息的街道——十月初五日街。

澳门回归20周年

十月初五日街 視頻截圖

十月初五日街最早叫做“泗口孟街”,因為這裡曾有一個泗孟碼頭,碼頭周邊擴展成街道,形成了街市,便取名為泗口孟街。後來為了紀念葡萄牙於1910年10月5日發生的革命,澳葡政府後來將之改名為“十月初五日街”。這裡的“初五日”並不是對應中國農曆中的十月初五,而是“十月的第五天”。

如今熱鬧的碼頭早已不見,只剩下一座舊牌坊。這座牌坊建立於十九世紀左右,高5米,寬約3米,周身為黃色,圓拱上方鑲嵌著拱形的鐵架,糅合了新古典主義與巴洛克建築風格,是澳門半島目前僅存的早期街市門樓。

澳门回归20周年

原泗街碼頭牌坊 視頻截圖

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十月初五日街是相當繁華的街道,行人川流不息。廣州茶樓大王譚傑南所創的六國飯店是當時響噹噹的“澳門四大茶樓”之一,80年代香港著名的電影《海上花》、《群龍戲鳳》都曾在那裡取景,後來隨著船客減少,茶樓由盛轉衰,歇業倒閉。現在在十月初五日街上,還能看到那幢三層高的建築,似乎從綠色的外牆、中式的三角屋頂和方形大窗,西式的雕花和樓臺還能些許感受到當時的輝煌。

澳门回归20周年

曾經的六國飯店的三層綠色大樓 澳門街道網官網圖

戀愛巷

說到愛情,好像不能不提這條神奇的街道——在大三巴街與大三巴右街之間,有一條傾斜的石子小路,全長僅有50米,它的名字叫做“戀愛巷”。

澳门回归20周年

戀愛巷 視頻截圖

關於戀愛巷名字的由來,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說法。有一種說法是戀愛巷原來的葡文名字為“Travessa da Paixão”,"Paixão”在葡語中是愛戀、迷戀和受難的意思。因為臨近大三巴牌坊,所以出於宗教意義的考慮,可以猜測“受難”是這個名字的本意。但翻譯成中文時,人們選擇了“戀愛”這個甜蜜的解釋,也正因名字夠浪漫,“戀愛巷”成為了情侶們慕名前來打卡的勝地。

澳门回归20周年

充滿著浪漫氣息的街道 澳門街道網官網圖

戀愛巷最奇特的地方是“顏色”,沿著坡向上走,左手邊的歐式大樓是粉色的外牆,綠色的窗戶,高飽和度的兩個顏色相撞出了糖果般的甜蜜,而右手邊是一片淺黃的柔情。到了晚上,華燈初上,昏黃的曖昧燈光下,樹影婆娑,還有什麼理由讓人無法墜入愛河呢?

正如澳門人說,但凡走過戀愛巷,不久就會遇上戀愛。

大三巴街

對於許多遊客來說,大三巴街並不陌生。這裡最為知名的自然是大三巴牌坊,即聖保祿大教堂遺址(“三巴”就是“聖保祿”的粵語音譯)。它是澳門的地標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一起,入選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澳门回归20周年

大三巴街 視頻截圖

在電影《情迷大話王》中,黎明為哄張柏芝開心,在大三巴牌坊前放煙花的經典畫面也讓這裡成為了許多心中的戀愛聖地。

在歷史上,聖保祿大教堂於1595年、1601年先後遭受了嚴重火災。隨後,耶穌會決定重建,並邀請卡斯特羅·斯皮諾拉神父進行設計。重修後的教堂氣勢雄偉,雕刻細緻精美,據說可以媲美羅馬聖彼得大教堂。浮雕的花紋中,除了有宗教人物外,還融合了牡丹花、老虎、太陽、月亮燈具有濃厚東方色彩的元素,展現了中西文化的巧妙結合。然而1835年10月26日,教堂再次遭到了燒燬,大火後的聖保祿大教堂只剩下教堂正門的前壁,也再沒被重修。

澳门回归20周年

12月17日,遊客在澳門大三巴牌坊遊覽。新華社 圖

如今的大三巴街分為南北兩段,北街以傢俱店、古董陶瓷店和工藝品商店居多,南街則被稱為“手信一條街”,有很多賣杏仁餅、鳳凰卷、肉脯等的特產店,遊客也相對比較多。除此之外,大三巴街牌坊後面還有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館內收藏了許多宗教藝術品,可以從中感受到澳門幾百年來的傳教歷史與文化。

媽閣斜巷

2019年,李少紅拍了一部電影叫做《媽閣是座城》。名字聽上去有點怪異,但“媽閣”一詞指代的就是澳門,音譯自“Macao”一詞。同時,以“媽閣”命名的地方也有很多,如媽閣廟前地、媽閣總站、媽閣上街、媽閣斜巷、媽閣斜坡、媽閣街、媽閣裡、媽閣臺、媽閣巷、媽閣第二巷和媽閣第三巷等等。

澳门回归20周年

媽閣斜巷 視頻截圖

媽閣斜巷位於澳門西南面,北起媽閣街,南止於媽閣廟前地,地勢北高南低,總長為245米。

據說17世紀左右,澳葡當局為了加強澳門的防禦,在西望洋山西麓訪區建起了一系列城牆,並隨著地勢高低起伏,由北向南,連綿而下,一直延伸到媽閣廟旁。遠遠望去,似乎看不到盡頭,被當時的華人戲稱為“萬里長城”。這些城牆後來均於18世紀被拆毀。

澳门回归20周年

媽閣斜巷街景 視頻截圖

在媽閣斜巷上,如今還可以看到已經成為澳門港務局(即海事及水務局)大樓的老建築,這棟大樓於1874年建成,設計師為意大利人卡蘇杜(Cassuto)。整個建築外牆粉刷成鮮亮的黃色,並配以白色的花紋,與粗糙的花崗石牆基形成強烈的對比,是一座受阿拉伯及哥特建築影響的磚石建築,

澳门回归20周年

澳門港務局建築 澳門街道網官網圖

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在過去是一條著名的“花街”,葡文名為“Rua da Felicidade”,意為“歡樂街”。這裡曾經集中了大量的煙館、妓院、賭鋪和酒樓,是城中紈絝子弟吃喝嫖賭、鶯歌燕舞之地。

上世紀40年代,澳門開始禁娼緝毒,福隆新街的“花事”蕭條。隨後,漸漸地轉型成為了美食街,開設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餐館、酒家、小食店和糖水鋪,據說這裡的魚翅和燒乳鴿相當美味。不過走街上,一定要抬頭多看兩眼,那一排排鏤空雕花的紅木窗子也是這裡的特色。

澳门回归20周年

福隆新街 澳門街道網官網圖

2004年,王家衛的電影《2046》上映,讓坐落於福隆新街裡的新華大旅店名聲大噪。

新華大旅店雖然有近百年的歷史,但仍保留著初創時期傳統的裝修風格。住客穿過長長的走廊,走上嘎吱作響的木質樓梯,眼前立刻就出現了電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綠色房門。推開門,一張單人床、一個洗手盆和一臺老式的風扇,牆上掛著生鏽了的鏡子,一下子讓人穿梭到過去,塵封的記憶被打開。

澳门回归20周年

因電影《2046》上映而名聲大噪的新華大旅店 視頻截圖

不過因為旅館比較老舊,隔音似乎也不是特別好,但是價格便宜,非常吸引想要“窮遊”的揹包客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