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雲的書法好在哪裡?

浩說家


石雲,原名任建國,別署易簡、棗廬,1964年生,山西太原人。畢業於山西大學中文系,碩士生導師。著有《周鼎唐香清韻嫋——古典文學賞會》《石雲詩草》《石雲詩書》等。

  石雲作品

  12月3日,“江山行吟——石雲讀畫詩書作品展”在太原美術館正式開展,所展示的70餘幅作品都是近兩年來石雲讀諸名賢畫作有感而作的。

  把詩變成書法,在書法的線條中就有了詩意,能夠使我們有一種美的享受,也可以讓我們有很多遐思。有人說:現在是一個抄詩人的時代,我們不寫自己的詩,都是抄唐詩、宋詞。那麼古代的人大部分都是寫自己的詩,寫自己的詩容易表達自己的那種感情。我覺得書法是寫字的,是一個工具,而真正的書法,是要用書法來表達我們的詩意,表達我們的情感。

  “出塵脫俗詩,雲山枕石書”,石雲的學書之法,除與書法日夕相對,更多則是對古書的研讀,這讓他的作品也多了幾分“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書卷氣。

  我覺得一個寫書法的人,應該老老實實去臨帖,這是必須的一個過程,但是臨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應該有我們自己。現在好多人因為寫一輩子,有人就寫得稍微熟了,而書法怎麼才能由“熟”到”生”,到生拙,到拙樸。我覺得還是多看看書,如果實在不行,擱筆三年,好好讀一些書。書法應該不是練出來的,而是學養養出來的。如果你只是寫字,而不去看書,不去讀書的話,那可能最後就會成為一個匠人。而讀書,你的字就可能帶有書卷氣,你的字就進入一種更高的境界。

  作為書家和詩人,石雲中規中矩地練習著書法,也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展現著詩人的情懷與寄託,他在書與詩中尋找著自己。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還是留給歷史去評說吧,當代人自己說好易成為笑柄。


納米月


看不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