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洪山口位于河北省唐山遵化市城东北约二十五公里的长城线上,北与承德地区的兴隆县接壤,东临迁西洒河。古城洪山口群山环绕,是南北贯通的要道。相传,战国时期修筑长城时,这里即构建石城而扎兵御故,唐朝初期,有位姓洪的人在此占山扎寨,起名为洪山寨,后来因为姓洪人家的势力日趋壮大,又居于关口之上,逐渐演变成现如今的名字——洪山口。过去也有人把它叫做“纱帽城”,因为过去的洪山口像个“品”字,如同旧官员的乌纱帽,由此而得名。过去洪山口村路边松树林立,百姓们也常习惯的称之为“松棚路”。明代洪山口是松棚路路城,属蓟镇长城的十二路之一,有参将在此把守。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古戏楼。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洪山口村中心,始建于唐代,明代改建,为砖木结构,座南面北,北面顶为歇山前厦,南面为硬山顶。戏楼中间有隔扇,将楼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分为砖砌戏台,前台口左右纵列2根明柱。南半部分为后台,后台东侧有券门,出入门上首分别写有“阳春”、“白雪”字样,东、西侧墙上分别建有1米直径的圆孔窗。一般的戏楼月台为四根明柱左右排列,而洪山口戏楼的明柱为前后排列,建筑别致而新颖,至今保存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洪山口城四面群山环绕,城北是巍峨的万里长城。关口两山相夹,形成了一道险峻的天然关隘,地势十分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明朝时,城内外建有多处宙宇楼阁。城内有真武阁、大戏楼、鱼鳞街、旱桥等建筑。明末,清太宗皇太极派多支清兵进逼北京,明清军队在此处发生过多次激战。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东西横贯遵化全境的古长城,东起洪山口,西至东陵乡,绵延80余公里。原为燕国所筑,经历代修葺,现存多为明代长城,保存较为完好。长城蜿蜒起伏,绵延不断,气势雄伟。长城南侧,从西向东点缀着燕山塔陵、清东陵、汤泉省级皇家旅游度假区、上关湖、古大洋遗迹、千年银杏园、鹫峰山、狩猎场等八大旅游景区(点)。长119公里的长城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似一条银线,将各个景区(点)串联在一起,不仅便于各个景区(点)的旅游,也为游览长城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后期,八路军西撤时留下的包森支队,为了扎根冀东,坚持游击战争,包森同志选定了洪山口一带的长城沿线作为根据地。经过艰苦创建,终于成为冀东游击区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 洪山口,在遵化县城东北40余里的长城南麓,东与喜峰口毗邻;西同马兰峪的清东陵相对;南下数十里系通往东北山海关的公路;北靠兴隆县的五指山区。地处崇山峻岭,起伏连绵,沟壑交错,森林密集,又距敌据点较远,还是日本华北方面军和东北关东军战区的间隙。加之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曾经积极参加1933年的“长城抗战”和支援冀东第一支抗日武装——孙永勤的抗日民众救国军,确是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好地方。 当1938年7月,包森部队攻下佛爷来据点之后,就带领陶水忠、姚铁民等27名勇士来到洪山口的三道沟村,住在曾经参加过孙永勤抗日民众救国军的廖金柱家里。经过调查了解,研究分析了有利条件,最后决定创建这块根据地。包森支队长先在南部的松棚营召开干部会议,专门商定建立根据地事宜,并及时报请河北省委和冀东区党分委,征得上级领导的同意:一则要求派些党政干部来协助工作;二则向南北扩大活动范围,狠抓政权建设。由于工作得力,宣传有方,革命队伍不断扩大,几个月就增加到200多人,一年以后,竟达1000多人。根据地也逐渐扩大到方圆100多里远,完成了创建根据地的任务。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河北遵化:洪山口长城

洪山口人民欢迎您闲暇之余,来古城做客,领略洪山口的美好风光,近距离感受长城之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