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銀元上的戳記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假銀元的意思?

LiNanWang


結論:不是假銀元

分析:

在古玩市場、古董商店或者藏友的藏品中有時會遇到,老銀元上被打上印記或者說戳記,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戳記一般情況下有兩種,一種是加蓋墨戳,一種是加蓋鋼戳。

通常加蓋戳記是票號,錢莊,府庫等判定真偽和成色的多見手法,昭示質量過關,同時也對錢莊有一定的宣揚作用,類似今天的廣告。 墨戳的來歷很早,而廣泛運用大概是在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採用折價收回等一系列方法遏止了銀元上頻頻打鋼戳的現象,故而民國時期的銀元墨戳更多。


墨戳的色彩和文字也是形形色色,有錢莊的姓名,姓氏,吉祥語,符號,斑紋等。色彩方面,有黑色,赤色,紫色,綠色等等。當然如今也有很多人假造墨戳,其目的有很多種,有的是為了賣個好價格(這種目的比例和可能性極高),更多的則是為了掩蓋缺點,迷糊修補改刻等景象。

因而我們買墨戳幣要謹慎,一定要注意墨印的新舊。老墨過渡天然,色彩變化不突兀,並且百年前加蓋的,上面早已再生包漿,包漿坐落墨戳之上;而新墨則是墨印在上,包漿在下。


戳記的魅力在於既不破壞銀元的品相,又仍然保留著那個時代的明顯符號,讓人耐人尋味,收藏界愛收藏戳記銀元的藏友大有人在,好的戳記還能提升幣的價值。


大收藏家穆陽


銀元十戳九私鑄(老假),民國沿海一帶的包殼老假幣,外銀內銅,當銀樓錢莊收到一批銀色重量有差距的銀元,或者存疑的銀元,就會驗銀,所以很多私鑄銀元(嚴格來說是老假)都帶老傷,如果是枚包殼幣(銀皮銅芯)的話,銀樓錢莊帶上戳一般是銀樓錢莊的字號,這正是銀樓錢莊信譽的保障,看到頭條其他答案直接說是真銀元,完全是不帶責任的行為,如圖所示,都是外銀內銅的包殼老假幣




沫憶江南雨


老銀元上的戳記是怎麼回事是否假銀元?在古代的銀鋌上,倒真有各家錢莊留下的戳記,但恰好是證明這銀鋌是真的,錢莊留下本錢莊印記,起著本錢莊經手,留下鋪保,證實錢幣的真假和錢莊的擔保印證在老銀元中,著名的戳記有1931年,湘鄂西蘇維埃政府鑄造的袁像壹元幣。系土版銀元,袁像右側戳有:蘇維埃:三字硬記限蘇區流用。此幣雖有爭議,但市場收藏價高於普品袁像壹元幣幾倍。達到數千元。井崗山:工:字墨洋,1928年井崗山上造幣廠(革命根據地最早造幣廠)鑄,系土版銀元,鑄工較粗糙,幣面敲有一:工:字戳記,工字系一筆一筆敲出來的。此幣收藏價現在3000元以上。:工人:戳記土版銀元,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造幣廠1931一1934年:(江西瑞金洋溪)鑄,俗稱:土造花邊:較原版粗糙,成色欠佳,聲音不好。幣面或背面敲有;工人:二字戳記,重26.7克左右。亦蘇區流通使用,此幣市場收藏價近年隨:紅色收藏:熱,也升至數千元。個人認為這戳記客觀上倒起證明真幣的作用。個人認識僅供參考。謝謝編輯!!








老羅194763


看看我的這枚短鬚龍戳記,感覺破壞了整體品相。可惜。




用戶69443218262


銀元上的戳記主要是當年收取銀元的大商戶和信譽度較高的錢莊,在確定銀元為真幣以後做出的鑑定標記。這在當年的上海和江浙一帶極為普遍,由於剛戳會對銀元造成較為嚴重的破壞,以至於降低銀元成色。後來的戳記就改為橡皮圖章了,經過鑑定的銀元就省的別的商家和客戶再進行鑑定了。打有戳記的銀元,在博物館中較為常見。


優逸dhsu


問好!不是這個意思的,戳記是一些民國時期的銀樓為了核算方便等一些原因而做的標記,並不影響錢幣的真假和品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