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世界第九大奇蹟所在縣——浙江龍遊

千古之謎、世界第九大奇蹟所在縣——浙江龍游


千古之謎、世界第九大奇蹟所在縣——浙江龍游

龍游石窟


龍游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龍游石窟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

龍游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甚至更加久遠,建造的年代仍然不明,是至今被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築。

1992年,世人傳說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地的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展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個石窟,便是龍游石窟。不僅建造的年代不明,這些石窟的成因和用途更是眾說紛壇,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也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龍游石窟是我國繼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第九大奇蹟。從初步考察而言,筆者認為,較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無論是從成因還是規模、從工藝還是價值,龍游石窟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從已經開發的七個石窟來看,石窟的工程浩大恢宏、模式基本統一。造型、格局、風格如出一手。全局著眼,分佈合理。最小的一號窟,約300平方米、二號窟約900平方米、三號窟約1200平方米、四號窟約2000平方米、五號窟僅700平方米。五個石窟的地面面積達5100平方米。據瞭解,就在石巖背村方圓1平方公里的地下,類似的石窟共有23個,而在龍游地區2.88平方公里的地下估計有50到70個以上基本相似的石窟。如果按平均每個石窟以1000平方米的面積來計算,一個石窟就要排出土方2萬立方米,以50個石窟計算則至少可排土方100萬立方米,若以一人一天可排土方0.3立方米,則需要200萬個工作日才能完成。有人作過統計,若每天投入1000人不分颳風下雨、夜以繼日地工作,也需要耗費六年的時間,況且模式統一、工藝講究、精雕細鑿,實際工作量要遠遠超過人們的理論推算。

龍游石窟的氣勢壯觀,設計精巧科學、施工規範先進,確實具有鬼斧神工之魅力。每個石窟就是一座宏偉的大廳,呈倒鬥矩形狀,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約45度角傾斜,四壁筆直,稜角分明。石窟項部及洞壁的鑿痕排列規則有序,鑿線整齊劃一,該平行則平行,該弧狀則弧狀,寬度均在一尺左右,猶如出自一人之手,又似機械加工一般,石窟沿壁有臺階上下,成鋸齒形,鋸齒間相隔達三米,其中臺階到洞口要有四米。每個石窟都有粗大的擎柱支撐著項部,多則四根,少則一根,最大的周長為10米,最小的周長為5米。且三角形,尖朝裡,面朝前,每個石窟自成一體,互不相通。石窟內部都有一個半鑿半砌的矩形方池,約20平方米,深的5米。在一號石窟站立抬頭10米左右處,清晰可見一幅巖畫,內容是馬、鳥、魚三種動物。這是已發現的7個石窟中唯一的窟內巖畫。線條渾厚古樸,粗獷流暢,很有意境。

工程浩大、設計精巧的龍游石窟,竣工的確切時間無從考證。龍游

的人文記載約始於漢代,此前無古籍可查。在周、秦史料及唐朝文獻中,韓愈曾撰寫《徐偃王廟碑》,其中有"鑿石為室,以祠偃王"的記載,所謂偃王及西周第五個皇帝(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年)且不談鑿石為室的"室"該有多大,又與龍游石窟有何聯繫尚存在許多疑問,若果真是,石窟的鑿成距今至少已有2500至3000年的歷史,星轉鬥移的歲月,旱澇戰火的洗禮,背天的山坡已變遷,裸露的岩石也風化,而石窟內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形態、紋路、痕跡卻依然如新,猶如昨日所為。


形成原因猜測:

陵墓說

陵墓說(包括皇宮說、儲藏說等),據韓愈撰寫的《徐偃王廟碑》記載為據,有考古專家提出龍游石窟是古代帝王的陵墓或皇宮、儲藏室,難免有許多牽強之處。第一,作為皇陵或宮殿是皇室成員起居安息之地,為什麼石窟中沒有留下半點皇族的隨葬品或宮中遺物;第二,既然是皇陵或皇官,理應對如此寬暢的宮殿作適當的分隔,如百官朝拜的龍庭、帝王起居後宮,將士衛兵住處等,而石窟中空空如也,毫無遮檔之痕;第三、如果是皇宮就有一班前護後擁的人馬,必然會有人間煙火的遺蹟,而石窟的項和壁卻依然如新;第四,石窟上下階間距很大,運輸進出都很有一些難度,難道不考慮水火、地震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滅頂之災嗎。

採石說

採石說(包括採集其他礦產資源),有專家認為:龍游石窟是古代人採集石料而留下來的廢棄洞窟,也難圓其說。第一,採集石料最安全、最經濟的方法應該是露天作業,既能保證安全又便於開採,何必要精心設計如此的方式進行地下挖掘;第二,石窟內石料屬紅土積沉巖。據目測,裸露在外的岩石很容易風化,如此容易風化的石料,又何必花如此浩大的工程去開採;第三,地下作業需要一定的設備和條件,如挖掘設備、採光設備、搬運設備等,當時又是如何解決的。為什麼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第四,既然是採石廢棄的洞窟,又何必要如此規則的修飾。

屯兵說

屯兵說。有專家提出龍游石窟曾經是越王復仇的練兵屯兵之地,理由是怕被奸細發現而告密,故挖地下石窟進行備戰;其疑點仍很多。第一,挖掘石窟並非一朝一夕所為,要把數年的大好時間用於挖洞,又用數年的時間進行練兵,豈不荒廢消耗本來已弱小的實力;第二,因擔心奸細告密屯兵而挖,難道就不擔心奸細破壞造成窟毀人亡的悲劇;第三,在石窟屯兵自然採光無法解決,人工採光又沒有留下煙火痕跡又如何解釋;第四,屯兵地必須道路通暢,進出便捷,這是兵家常識,而石窟上下一條道,間距有三米,如何體現兵貴神速的策略;第五,既然是屯兵練兵,總會有一些沖沖殺殺的場面,應該留下一點碰碰撞撞和刀刀槍槍的痕跡。

外星文明說

外星文明說。 UFO研究者根據實際考察,分析眾多疑點,提出了外星文明留下遺蹟的觀點。很有一定的說服力,但是也有不少疑點。第一,如此浩大的工程項目該有多少外星人或設備參與作業,能有如此多的外星人來到地球嗎?第二,從整體看,石窟挖掘非常規則,鑿痕整齊劃一,外星人必然利用先進的挖掘設備作業。但是,仔細觀察,鑿痕也有細微的變化。與其說肯定是大型挖掘機械之功,還不如說出於能工巧匠的一人之手;第五,外星人挖掘石窟的目的何在?如果為了居住而挖掘如此工程,倒不如自己攜帶材料建造地球考察站更經濟安全。如果是為採集地球元素而作,又何必搞得如此規則精細呢?如果是為給地球人一點饋贈。挖掘如此數量的地球石窟,真不如挖一兩個石窟再放一二件外星文明產品更經濟、更能表達外星人的意思。


千古之謎、世界第九大奇蹟所在縣——浙江龍游


古城新縣。境內有距今9000多年的青碓、荷花山新石器遺址,比河姆渡文化早2000年。春秋時期是姑蔑國都,2230多年前始設縣,是浙江省歷史上最早建縣的13個縣之一。1959年被撤銷縣制,1983年重新恢復。近年來,先後獲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省文明城市、省衛生城市、省生態縣、浙江新魅力城市、省美麗鄉村先進縣等百餘項省級以上榮譽,躋身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12位。

人文之邦。龍游英才輩出,《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初唐四傑"之楊炯等先後在龍游為官,曾湧現出南齊學者徐伯珍、南宋名相餘端禮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上曾出現157個進士,近代還湧現了餘紹宋、華崗等志士仁人,現有龍游籍院士4人。龍游自古經商氛圍濃厚,明清時期的龍游商幫是全國十大商幫之一,也是唯一以縣域命名的商幫,被專家學者定性為"浙商之源"。

交通樞紐。龍游交通便利,浙贛線和杭長客專2條鐵路過境,杭衢高鐵年內開工,衢寧鐵路在建,杭新景、杭金衢、龍麗3條高速公路交匯,320國道、315省道、222省道與外相連,351國道全線開工,衢江500噸級內河航道將在年內通航,距衢州、義烏、蕭山機場均在30分鐘至1.5小時交通圈內,是浙江東、中部地區連接江西、安徽、福建三省的重要樞紐。龍游同時被納入長三角城市群、海西經濟區、浙中城市群、金衢麗產業帶等經濟圈。

旅遊勝地。龍游民間有"東遊西遊不如龍游"的說法。龍游石窟開鑿於2000多年前,被譽為"千古之謎"和"世界第九大奇蹟"。龍游民居苑集聚40多幢古民居,是龍游商幫故居。此外,還有浙西大竹海、六春湖、石佛三門源、飯甑山火山頸等風景名勝。總投資80多億元的紅木小鎮入選省級優秀小鎮、十大示範小鎮,一期可在年內開園運營,將成為龍游旅遊的新龍頭、新品牌。

特色之鄉。龍游資源充沛,擁有160多平方公里低丘緩坡,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800立方米,地表水水質達到國家Ⅰ類標準。龍游發糕、小辣椒等特產豐富。龍南竹林面積近40萬畝,毛竹立竹量7000萬株,排名全國第六浙江第三,是中國竹子之鄉。龍北有"千畝富硒十里荷花"。近年還發現黃龍玉資源,躋身中國觀賞石之鄉。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242億元、同比增長7.6%;財政總收入27.5億元,增長24.6%,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6億元、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7億元,增長8.9%;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和10.4%。


千古之謎、世界第九大奇蹟所在縣——浙江龍游


地方風俗

龍游縣有多種地方戲劇流行,名伶輩出,是婺劇重要發源地。民間舞蹈盛行龍舞、獅舞、採茶燈、馬燈等。20世紀50年代初,下庫泥望見陳龍曾與奉化布龍組合,上京演出,'名噪一時。民風淳樸,以艱苦創業著稱。農民勤於耕作,治無隙地。行商不辭艱辛,"挾資以出守為恆業,即秦晉滇蜀萬里視若比舍"。

龍游縣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多處,出土二級文物18件、三級文物百餘件。古建築尤明清時代民居保存完整為江南罕見,宋明兩代的磚塔原有9座,今存8座。紹衣堂、舍利塔、橫山塔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游石窟

7個石窟緊挨著,排列工整,佈局呈北斗七星的形狀。每個石窟均有石階通向洞底,石窟內的石柱根據洞的大小1到4根不等,其佈局符合力學原理,洞與洞之間的間隔,有些僅50釐米。在石壁上,有神秘的圖畫,刻有馬、鳥、魚、數米長的閃電狀刻紋。在這7個石窟周邊1公里範圍內,類似的石窟共有24個,沿衢江北岸還分佈著更多的石窟,這是一個龐大的石窟群。

龍游民居苑

龍游民居苑在龍游鎮南郊雞鳴山,佔地6.6萬平方米,系將龍游鄉間部分缺乏就地保護條件的明、清古建築集中遷移至此而形成的。除雞鳴山原有的雞鳴塔外,1991年開始由原址遷建於此古建築有"高崗起鳳"、"翊秀亭"、"巫氏廳"、"汪氏民居"、"邵氏小廳"、"靈山花廳"等六座。

龍游有8塔:


舍利塔、橫山塔、湖巖塔、雞鳴塔、龍洲塔、浮杯塔、剎下塔、沐塵塔

歷史名人:

南朝徐伯珍箬葉學書,淹通經史。

唐徐安貞 詩人,官至中書侍郎。

劉章汪應辰狀元,相餘端禮。

馬天駿 端明殿學士。

趙友欽 天文學家,著有《革象新書》傳世。

胡榮、童現 藏書家,佛教大東傳燈。


千古之謎、世界第九大奇蹟所在縣——浙江龍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