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病人康復出院,我如釋重負

3月9日早上8點30分,雅安市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雅安醫院,以下簡稱:市醫院)感染科主任龍志玲準時開始接診。受疫情影響,龍志玲已經40多天沒見過女兒,10多天前才與丈夫見過簡短一面……

從1月22日開始,市醫院感染科共接收全市7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中1例重症、1例危重症。龍志玲所在的感染科成了全市戰“疫”的主戰場,她和同事奮戰在全市戰“疫”的最前線。

2月8日至今,全市7例確診患者有6例康復出院。看著病人陸續康復出院,連續奮戰40余天的龍志玲如釋重負。

看着病人康复出院,我如释重负

龍志玲在專家組會議上發言

一張請戰書

全身心投入戰“疫”

警報聲由遠到近,打破了市醫院三院區(感染科)的寧靜,也打破了龍志玲內心的所有“僥倖”。1月22日晚,全市唯一一輛負壓救護車首次出征,從天全縣接回第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當晚,感染科三樓會議室,燈光一直亮到了次日凌晨3點——全市疾控、臨床一線的專家在此緊急召開會議,對全市首例疑似患者的病情進行會診。“很沉重,也很慎重。”在龍志玲的記憶中,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會議。

“作為雅安收治的首例患者,大家都非常慎重,對病情分析討論了很久。”龍志玲說,在全國尚無治療新冠肺炎特效藥的情況下,我市第一例病例的治療猶如一塊“試刀石”。

“幸運的是,醫院的負壓病房和負壓救護車已經投入使用。”2019年12月初,感染科兩間負壓病房改造完成,並投入使用,同時,還引進了一輛負壓救護車。這是龍志玲最大的底氣,“衛健系統超前思考,有備而戰,為戰‘疫’發揮了巨大作用。”

大戰在即。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1月23日,感染科向醫院黨委遞交了請戰書,請戰書上17個名字中,龍志玲的名字排在首位。

“作為一名感染科醫生,直面疫情,責無旁貸。”1月24日,全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確診。一夜之間,在副主任醫師、感染科主任等頭銜之外,龍志玲又多了一個新的職務——雅安市新冠肺炎診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我是感染科黨支部書記,在疫情面前,理應衝在最前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17個紅手印沉甸甸地印在請戰書上,是雅安白衣軍團逆行而上的號角……那一刻,龍志玲感到身上的擔子很重。

“科室裡面還有兩位孕婦,面對新冠肺炎大家都義無反顧。”龍志玲許下心願,“決不能讓一位醫護人員倒下,拼盡全力也要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看着病人康复出院,我如释重负

3月9日,龍志玲開始接診

一份小擔憂

盡全力做好醫護人員防護

從事感染工作16年,龍志玲收治的患者中肺結核患者佔了二分之一,肝炎患者和艾滋病患者各佔四分之一。“已經習慣與傳染疾病打交道,對新冠病毒的恐懼不是很強烈。”在龍志玲心中,她不擔心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但她害怕出現“院內感染”。

對於非典,龍志玲並不陌生,但真正投入類似的實戰,這還是第一次。

每次換崗,龍志玲都要在監控室看完醫護人員穿戴防護裝備的整個過程,生怕漏掉一個細節。

如果說第一例確診患者高某的收治是一次“試刀”,那麼1月31日危重症患者侯某的入院則打破了所有的工作節奏,這對龍志玲來說無疑是一次挑戰和考驗。

“每天晚上都要進行專家討論,會議往往開到凌晨二三點。”每天,龍志玲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參與縣(區)病例會診,而在危重症治療上不僅出現了救治經驗缺失,防護裝備也出現稀缺。“全國都缺,最緊缺時備貨只能滿足第二天。”龍志玲說。

當時,5位確診患者入住治療,其中1位重症、1位危重症,全天需要20多套防護服。

“一旦出現防護服短缺,所有醫護人員就會無防護暴露在新冠病毒面前。”為了減少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一名醫生代替了幾名醫生,值班時間也進行了適當延長。

龍志玲很焦慮,也很著急,“實在沒辦法,只有消毒後再使用。後來,防護物資緊缺的情況逐漸得到了緩解。”

“每一名患者的情況不同,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入院後,侯某病情逐漸加重,整個救治過程增加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如果不提前採取干預措施,後果不堪設想。”

在治療方案的制定上,龍志玲針對每一名患者的基礎病情況,採取提前干預措施。

“我們及時給患者上呼吸機,對病情的治療起到了關鍵性效果。”危急時刻,龍志玲果斷決策。這一重要的決定,對於危重症的侯某來說意義非同凡響。5天時間,醫生一直守在侯某身邊,直到他脫離危險。

2月8日,全市首位確診患者康復出院,讓大家看到了曙光。

看着病人康复出院,我如释重负

龍志玲叮囑患者如何用藥

一點小欣慰

患者陸續康復出院

1月26日,市新冠肺炎5G遠程會診系統在市醫院感染科開通,這讓龍志玲感到身邊又多了一份巨大的力量。

“5G遠程會診,對每一名病人的病情變化和檢查結果及時分析、總結,及時與省上、華西治療專家組進行會診,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來,內部有院內多學科專家團隊協助,院外有省級專家和華西專家的遠程診療,讓龍志玲感到感染科不是孤軍奮戰,“全院醫護人員紛紛請戰,一批又一批的人員投入到一線。”

每一個病例都需要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核酸檢測報告綜合分析,再與專家們共同慎重研判,指導治療。“控制好了傳染源,也就阻斷了傳播途徑。”龍志玲說,責任重大,讓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迎難而上,是對“職業”和“專業”最樸素的詮釋。

看著一名又一名的確診患者康復出院,龍志玲如釋重負。

“媽媽,祝你節日快樂!”3月8日,龍志玲收到女兒的節日祝福,當天也是她自我隔離的第14天。

“從疫情開始,我已經40多天沒回過家,沒見過女兒。”龍志玲的家就在醫院附近,但為了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治工作,她一直沒有回家。她的丈夫是市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楊海波,雖然同在一家醫院,但兩人很少碰面。“10多天前,他送東西過來,在感染科外的院壩見了一面。”

幾分鐘的相見,丈夫楊海波給了龍志玲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又匆匆回到工作崗位。

40多天來,龍志玲與家人很少通電話,每次就報聲平安。“家人非常理解和支持,特別是女兒雖然非常想我,但她不說出來。”龍志玲說,戰“疫”以來,家人、朋友和素不相識的人都給了她支持和關懷,讓她感到非常欣慰。

“受疫情影響,有許多患者需要就診,我必須上門診看病。”隨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不斷康復,按照計劃3月9日龍志玲開始上門診。為了確保大家安全,她進行了自我隔離。

“龍醫生,幫我開點藥。”

“龍醫生,幫我看看現在怎麼樣了?”

……

市醫院門診大樓三樓8診室,前來找龍志玲看病的患者排起了長隊。3月9日上午10點,龍志玲已經接診了21名患者。

壓縮帽下,透過近視眼鏡,龍志玲透露出專業、專注,溫暖與堅毅的眼神。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周代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