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提起天津的百余年的历史不得不说一说天津八大家,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天津八大家”赫赫有名,无人不晓。元明时,天津逐渐成为漕粮北运的枢纽。到了清代,天津的海运、盐业兴旺起来。

乾隆、嘉靖年间,天津出现了数家粮商兼地主、从事海运、承办盐务的大家族。咸丰初年,天津即有“韩、高、石、刘、穆,黄、杨、益照临”八大家族之说。即“天成号韩家”、“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正兴德穆家”、“振德黄家”、“长源杨家”、“益照临张家”。

到二、三十年代,天津的纱布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绸布纱商号赚了大钱,都又投资开办了许多家钱庄、工厂和其他商号,在天津又出现了新的豪富,形成了“新八大家”。我们先从老八大家说起~~~


水西庄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这里首先要提的著名文人查为仁与其父查日乾水西庄由天津芦盐巨商查日乾与其子营建的私家园林别墅,始建于雍正元年,扩建兴盛于乾隆年间。

水西庄的自然环境与景观十分幽雅精致,凭河造景,巧夺天工。其构思布局,体现出高超的造园艺术水平。园内楼台亭榭命名颇富诗意,如揽翠轩、藕香榭、枕溪廊、花影庵、数帆台、泊月舫等,昭示出浓郁的文化底蕴。

听其名,观其景如诗如画。水西庄豪华生活和丰富藏书文物古玩,成为了《红楼梦》部份生活素材的。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水西庄虽然是一座私家园林,在当时吸引着大量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其中梅成栋是当时天津诗坛公认的领袖,与文人名士结成"梅花诗社",有许多诗作在士林传诵,曾为振兴天津诗坛做出突出贡献,并由此赢得南北诗人交口称誉。

他主张"诗不求奇但写真",为性灵派在北方之优秀传人。其作品一秉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发散着"唐衢饶涕泪,杜甫擅歌行"的悲怆震撼力。

著有《欲起竹间楼存稿》、《四书讲义》、《管见篇》、《吟斋笔存》等,辑有《津门诗抄》。与崔旭、姚元之同出大诗人、著名书画家张船山(名问陶)门下,人称“张门三才子”。

梅成栋诗词选

津门诗钞辑成题以长句


鼠啮蟫穿二百年,搜求遗草出尘烟。题名不必登科录,小传如标独行篇。


前辈有灵来纸上,旧交无数晤镫前。寒窗料理间中业,聊结枌榆翰墨缘。

敢云此卷少遗珠,闻见非多愧小儒。略为诗人传梗概,忍令古本尽荒芜。

海滨耆宿伤存殁,沽上风流半有无。漫道渔洋常感旧,词坛振臂望同扶。


八大家之华家


高台阶华家指华世奎家,华家本为无锡望族,早年虽经营盐业,但不具规模。华家之所以位列八大家,不是因其富,而是源于华世奎在晚清的尊容显贵和他一笔官气十足的颜体字。

华世奎曾任八旗官学教习、内阁中书行走、万寿庆典撰文、文源阁军机章京领班、三品章京会议政务处帮提调、政编查馆行走、政治官报局局长等要职。但华世奎在天津出名,更在于他写得一手好字。

“ 天津劝业场”牌匾出自他手。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八大家之石家


石家大院是天津“八大家”之一,当年的创始人靠漕运发家,一度财势显赫,闻名遐迩。曾有“华北第一宅”之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豪华程度上,完全可以和山西的“乔家”,“王家”媲美。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石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估衣街和河沿街,始建于1875年,后又陆续扩建,形成今天的格局。这座大院占地6000平方米,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有200多间房屋。

从清朝中叶到民初,其财力号称津西首富~~~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石府大戏楼宽敞华丽,可供200人听戏饮宴,是华北民宅中最大的戏楼,京剧名家孙菊仙、谭鑫培等都曾在此献艺,其中花灵格扇全部是楠木原色,精雕细刻,极为华贵……


新八大家之卞家


” 天津八大家”的第三次变迁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时候,一些生意人在天津经营绸布赚了大钱,随后又投资开办钱庄、商号、工厂,生意越做越大,一时间,坊间又出现了“金潘、孙、胡、卞、范、乔、纪”八大家的说法。金和潘,是瑞兴益棉纱庄的金桂山、潘耀庭;孙和胡,是元隆绸布店孙烺(lang)轩、胡树屏;卞,是隆顺棉纱庄的卞润吾;范,是同益兴棉纱庄的范竹齐;乔和纪,是敦庆隆绸布店的乔泽颂、纪慰瞻。与此同时,这一时期还有“钱业八大家”、“棉布业八大家”、“电料业八大家”等等诸多说法。不过,这些生意场上的大家族,无论财力还是势力都已远远不如过去的“八大家”,所以,新“八大家”之说难以获得一致的公认,也就被人们慢慢遗忘了。

“津门卞家”曾声名显赫,所经营的“隆顺号”、“隆顺榕”及“隆昌”数代相传,其“鼎食鸣钟”的朱门盛景被人们撰以歌谣“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而传至大街小巷。“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卞家先祖18世纪早期迁居天津,清嘉庆年间由第四代开始创业,所经营的“隆顺号”“隆顺榕”及“隆昌”数代相传。


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1964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作者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

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

《我的前半生》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馆内珍藏


好了,写了这么多,你们是不是也看得

还不够过瘾呢,那就来馆里看看吧,绝

对有惊喜呢~~~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你知道吗?咱们天津原来是介样式儿的(下篇)

馆内体验区:煎饼果子传习室

天津近代历史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