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军队装备好,东北地理位置优越,为何东北军不与日军开战?


大家想一下,如果一个地方军阀都有实力对抗日军的话,抗战也不用打十四年了。张大帅的所谓的“辉煌”一部分是日本人的支持,但最重要的还是儿子帮衬得好,才显得老子厉害。少帅的事情都被讲烂了,这里就不多说了,重点讲一讲日本人扶植张作霖当“东北王”的事。

张作霖家是闯关东的佃户,父亲好赌结,被仇家杀害。张作霖也从小不务正业,滥赌成性,走投无路后加入东北巨匪冯德麟的队伍。

庚子之乱时,沙俄借镇压义和团出兵东北,辽河下游一片混乱。张作霖就组织“保险队”,充当豪绅富商的保镖。有了地盘了就想着招安,用他的话讲“必须用现有实力,向官家讨价钱”。张作霖先是投靠了奉天将军增祺,后又在辛亥革命中窃取奉天军权。

辛亥革命后,张作霖通过支持宗社党在东北复辟,和日本人搭上了线。在接触中,日本人发现张作霖更有价值,于是舍弃了宗社党。张作霖击败奉系前辈冯德麟、驱赶吉林的孟恩远,背后都离不开日本人的支持。

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后,一心想逐鹿中原,但日本人认为:首先,张作霖向外争权,必然会影响东北的稳定,不符合日本降低侵略东北成本的目的。其次,张作霖的扩张必然会招致英美列强对日本在华利益的打压。

张作霖是典型的封建军阀,军阀的特点就是“家国不分”,东北三省就是老张家的私人财产。日本人要侵略东北,张作霖要霸占东北,两者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因此才出现了网上很多张大帅戏耍日本人的事迹。

对于张作霖的虚与委蛇,日本在第一次东方会议上明确指出,张作霖是帝国在东北的“对手”,但因没有其他人可以取代张,所以对张实行了“有限制地扶持”。1921年5月17日,日本制定的《关于对张作霖态度的文件》中表示:

“张作霖期望在满洲维持和确保实际权力,进而向中央政界伸张其权势,这几乎不容置疑。最近,张对我文武官员表示,需要武器及其它物质援助,对此人今后之活动,帝国之态度需要最为慎重考虑。
大体而言,对张作霖在满洲整顿充实内政及军备,在当地确立其牢固势力,帝国应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援助,但其为了在中央政界实现野心而要求帝国帮助时,以不采取进一步帮助的态度为适宜之对策。”

直皖战争中奉系和直系联手打败了皖系军阀,共同组建了“中央政府”,但因分赃不均,很快就爆发了第一次直奉会战。张作霖对战争没有把握,于是任命亲日派梁士诒组阁,向日本求援。

张作霖虽然在第一次直奉会战中兵败,但实力并未受损。不过日本为了维护张在东北的统治,战后日本仍旧给了大量援助,张宗昌一次就从日本人手里接接收了22列火车军火。号称亚洲第一兵工厂的沈阳兵工厂也是日本人这时给的援助。

因为在亚洲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在国际上很孤立,日本内阁害怕招惹英美在华利益,所继续奉行有限度地扶植政策,但是刚成立的关东军则认为:直奉会战其实是排日之战,所以要采取点积极的措施。

第二次直奉会战时,尤其是郭松龄叛变后,关东军直接从辽阳派兵,阻止郭军在营口登陆,给了张作霖重新组织兵力的时间。郭松龄率领的是奉军精锐,关东军怕张作霖扛不住,不仅派军事顾问指挥战斗,还让关东军炮兵替东北军操作15厘米榴弹炮。这样关东军对张作霖的援助已经超越了国内要求的“有限度”、“不干预”的范畴。

所以说,张作霖的“东北王”完全就是日本扶植起来的。现代战争拼得最终还是实力,张作霖的装备都是日本给的,部队也是日本帮忙训练的,哪里敢和日本人开战。


史料不辑


因为东北军战斗力非常低下。

我这里就不谈张作霖就是靠日本人扶持才能坐上东北王宝桌这件事,也不谈东北最大的出口项目:大豆出口其实是把大豆卖给大连的日本外贸公司这件事,我就谈谈东北军。

首先,东北军高级军官指挥能力极差,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均是土匪出身,几乎不具备指挥近代军队进行作战的能力;别说这些胡子老兄弟,即使杨宇霆这样的“士官系”领袖,其在江苏之无能令人瞠目结舌,他带着奉系两个师去做江苏督军,不但把江苏本地军官全都得罪了,在得知孙传芳率江苏军人反奉的消息,连军队都不要,连夜坐着压道车跑到济南向张宗昌救命。就连姜登选都忍不住评价为“我与麟阁结交有年,今始识其无能。”

而接受过完整军事教育的少壮派东北军军官如郭松龄、王以哲又和杨宇霆、张景惠这些老人关系极差,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样的高级军官,这样不团结的军官团,怎么去和日本打?

说完军官再说士兵,长城抗战日军对东北军士兵素质评价极低,认为东北军挖战壕还很巧妙,可是实际作战时却非常不沉着,往往距离很远就开始放枪,完全暴露阵地火力配置;基层士兵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需要反冲锋时必须连、排长带头,而连、排长牺牲后往往一哄而散,这样的军事素质如何能和日军开战?

说完军官士兵,再说说东北军引以为傲的“军工产业”。

应该说张作霖父子还是办了许多军工企业的,部分武器也可以自造,但是这些军工企业和奉系许多产业一样,外强中干,奉系军工企业研发、逆向制造能力极差,甚至还不如处于兵荒马乱的关内巩县兵工厂。

以东北军大量装备的性价比很高的奥地利式77毫米野炮为例,原厂炮射程为12000米,奉系军工厂在有外国顾问情况下,仿制的77炮射程只有10000米,而张学良经过中原大战,权势达到顶峰,顺便控制了巩县兵工厂,巩县兵工厂遂获得全套图纸开始也开始仿制77炮,结果巩县兵工厂仿制炮射程为11000米。

真是呵呵,呵呵。

军官不行、军人不行、军工更不行,请问东北军和张作霖哪儿来的底气和当时已经是列强之一,日俄战争中战胜过俄军的日本军队开战呢?


兰台


张作霖是个有本事的人,但是他也有他的局限。虽然他文化不高,但是他“武化”非浅。张作霖的东北当时治理的并不算好,原因便是他这个人太喜欢穷兵黩武了。当上了东北王以后,他便幻想着统一中国。从1917年到1928年,他前后五次入关,把东北几乎是搞得山穷水尽了,东北的经济已经崩溃了。这一点看看东北当时的军费开支就明白了。

1917年,总收入1000万元,军费占据80%;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花了3000多万元,军费占据了81%;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花掉了1.5亿元,军费高达95%。

从1917到1928年,张作霖划掉了六七亿的军费。有时候为了凑钱给张作霖打仗,他直接向当时东北各地摊派,什么招都想得出来。比如印纸币、种植鸦片、发彩票等等。

所以当时就有人反对张作霖这么干,比如王永江。他是负责体张作霖理财的,对东北进行了今年的改革,结果发现是徒劳的,因而最后辞职了。原本东北的发展还是非常好的。可是由于长期的战争,使得东北各省的财政都入不敷出,各地由于经济崩溃而工人罢工。更重要的是由于张作霖一心想要入关决一雌雄,使得日本人趁机在东北发展壮大了。以满铁和关东军为代表的日本在东北经济和军事中以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了。

即使花了这么多钱,买了这么多装备,他的部队战斗力也不强。因为他的军队是军阀部队。对于这一点,北伐的时候就表现得特别明显了。孙传芳、吴佩孚的实力不亚于当时的张作霖,可是结果呢?他们还不是被国民革命军打得落花流水。玉帅吴佩孚还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人,无论是才干还是人品,都是当时的佼佼者。张作霖的部队遇到日本人可想而知。


历史是什么


开玩笑,举国之力都打不过日本,你让张作霖跟日本开战,老张傻吗?

张作霖当时的战略是在苏联和日本中间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死,但也不倒向任何一方,让日俄自己斗吧。而老张自己的精力,则用在统一全中国上面。

张作霖曾经对小六子说过,你要做李世民。其心志表白无疑。

小六子的回答很绝:我做不了李世民,你也当不了李渊。气得老张差点拿鞋底抽他。

张作霖其实差一点就做到了。最风光的时候,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他基本占据了整个北方,和苏浙等南方地带。比三国时的曹操的地盘还大。

但天不助他。让郭松龄来了那么一下子,奉军的实力大减。

同时,为了对付郭松龄,张作霖突破底线,许给了日本人一些地盘。

此后,日本人就追着老张要地盘。但老张缓过劲儿来后,就不认账了。

这才有了后来皇姑屯事件。

如果张作霖甘心卖国,听日本人的话,日本人不可能暗杀他。

所以,那些说张作霖是日本人傀儡的朋友,有点眼瞎。

事实是,张作霖一直在戏耍日本人。他知道日本想要霸占东北,就表面与之交好,骗他们的钱,骗他们的枪,壮大自己。一旦日本人涉及到领土问题,他就寸土不让。

这是智慧。

至于责难张作霖为何不与日本开战,这就叫强人所难了。


趣谈国史


张作霖虽然武器装备还算精良,但他的处境让他没有胆量跟日本人开战。

张作霖骨子里就是一个军阀,他能成为“东北王”日本人是“功不可没”的,他在日俄战争期间,先投靠俄国人,后来局势有利于日本人,他就投靠了日本人。


日本人早有侵占东北的计划,于是张作霖就成了日本人的扶持对象。后来虽然实力大增,但跟日本人闹翻,他也不敢跟日本人开战。

张作霖在1927年跟日本签订了出卖东北利益的《满蒙新五路协约》,1928年北伐军对奉系发动进攻,奉军战败。日本人趁机要挟张作霖,要求取得东北开矿、设厂、移民和在葫芦岛筑港的权力。


这严重损害了张作霖的利益,他就彻底成了日本人的傀儡,所以他拒绝了日本人。但如果他跟日本人开战,他面对的不仅仅是关东军,背后是整个日本国,开战也正好给了日本出兵东北的借口。

张作霖如果跟日本人开战,他还要提防北伐军,他是奉系军阀,是北伐军革命的对象,就算北伐军不背后捅刀子,他能战胜日本的概率太低了,若战败,他的地盘不是日本人的就是革命军的,倒时候他这个“东北王”估计要去见阎王了,这个算盘他还是会打的。

他还有一个不敢开战的原因是害怕苏联人暗算他。张作霖一直是一个积极反共的人,他曾闯到北京苏联领事馆,抓捕李大钊等共产党人,镇压上海武装起义,在南京扣押苏联商船。


在东北教唆土匪挑衅苏联边防部队,他自己本人还欠苏联1400多万卢布的欠款不还。所以他如果跟日本人开战,苏联人肯定会使坏的。

所以张作霖当时的处境是非常尴尬的,正如张学良的评价所说:“他有雄才,无大略。”他的处境是他自己造成的。不过他儿子后来帮他做出了唯一正确的选择——东北易帜。

如果你有不同看法请在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知识,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花木童说史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解释。

第一层次就是人所共知表象。一是小张的误判,以为小日本闹闹事儿,我们赔它点钱再给点好处也就完事了。二是小张自知能力不足,希望蒋帮他解决。三是又寄希望于国联解决。以上这三条全是小张去美国后自己亲口所讲。

第二层次的原因,也就是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小张知道,东北军真的是不行,东北军的所谓强那要看和谁比。跟国内各个军阀比那是没的说,除了国民党军能跟它打打,剩下的就几乎没什么对手了。但要是和日本军队比,那还是差的太多了,这点小张最清楚。二是,小张骨子里就是个军阀,子承父业,他真害怕一旦与日本开战输了,地盘和军队也就没了,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即,丢地盘保军队。三是小张还明白与日本开战,如想有些胜算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外援,而欧美列强在中国的利益点是在华南与华东,东北只有日本和俄国把这地方当利益点。所以,一旦与日本开战,,俄国是不可能帮东北军的,(至于为什么不帮,大家基本都知道,我不展开了)四是,有人说了,俄国为了把日本牵制在中国,也是有可能帮助东北军的。但我认为小张绝不敢接受俄国的帮助,因为,小张他爸老张已把俄国得罪苦了,再有近百年来俄国对我们的侵害比日本要严重的多的多,东北人民对俄国始终有极强的戒心。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深层次原因,,,对不对的,大家看看一笑而过吧,,,


昊鄅知时节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在1931年日本侵华前,东北军一直是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一战时期沙俄和奥匈帝国等西方二流列强的水平,连中央军都甘拜下风。

但是装备固然强,但是东北军的作战素养各方面十分的差,可以说是特别的差。第一次直奉大战的时候,直系统帅吴佩孚说过我的部队训练有素,张作霖的部队不配与我作战,的确第一次直奉大战张作霖输的很惨。

东北军是由奉军演化而来。奉军是北洋集团的分支,是由北洋军、土匪、民团、白俄军等拼凑起来的军事集团。东北军中多为土匪流氓和老兵油子,人员素质低下,匪气十足,是一支典型的老式部队,虽然装备不错,但战斗力比较有限。

当时东北军内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并且第二次直奉大战最后是以直军主力的全部覆没和吴佩孚的狼狈南逃而告结束。

可惜郭松龄倒戈反奉,一场内战把东北军精锐都打光了,打的就剩下省防营这种地方部队了。虽然战后张作霖又重组了部队,但战斗力就不行了,奉军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如果奉军没有出现内乱,东北军也许不会熊成那个样。

但是日本关东军就不一样了,关东军号称日本精锐,号称亚洲第一陆军。在一流作战水平的关东军面前东北军就算十倍甚至于十几倍与关东军也抵抗不住,以及张学良的软弱无能导致东北沦丧,关东军败逃。





卢卡足球评论员


在张作霖统治时期,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中心,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工业产量都位居全国首位。


张作霖凭借着富饶的东北,建立了一支非常强大的奉军。奉军全盛时期的兵力接近40万,是全国兵种最齐全,装备最先进的一支部队。


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期间,日本已经开始在东北大量驻军,并且暴露出了吞并东北的野心。不过在张作霖统治时期,奉军和日本关东军始终没有发生过大的矛盾,一直到了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奉军和日本人的矛盾才逐渐的多了起来,并且最终爆发了九一八事变。

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之所以没有把日本人的势力清除出东北,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张作霖一直利用日本人发展自身的力量,民国时期的大部分军阀背后都有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而支持张作霖的帝国主义势力就是日本。


张作霖的军队中有很多日本顾问,张作霖手下的将领也经常前去日本访问学习,很多奉系名将都是日本军校毕业生。

奉军的很多枪支弹药都是采购自日本,张作霖兵工厂中的机器也大多进口自日本,奉军的军舰也是由日本造船厂进行改造。在郭松龄叛乱期间,日本关东军直接出兵帮助张作霖对付郭松龄,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日本也通过各种手段威胁北伐军,不让北伐军进攻东北。


日本少壮派军人之所以炸死张作霖,主要是因为张作霖太擅长和日本人周旋,日本人跟张作霖打交道吃了不少亏。张作霖能够把穷凶极恶的日本耍的团团转,他的外交手段的确非常高超。

第二个原因是国内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张作霖如果同日本人开战,其余的军阀肯定会趁虚而进攻东北。


从张作霖成为东北王,一直到张作霖去世,张作霖地盘最大的时候也仅仅占据了9个省。在奉系军阀地盘的西部和南部,都有其他势均力敌的大军阀势力。这些军阀势力的背后都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假如张作霖直接和日本开战,日本人立刻会联合这些军阀来进攻张作霖。

第三个原因是奉系军队的战斗力不如日本军队,奉系军队只是北洋军阀中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北洋军阀的军队战斗力都不强,张作霖能够在前期的军阀混战中崛起,主要是因为缺乏强大的对手。一旦遇到真正训练有素的军队,奉军战斗力薄弱的缺点立刻会暴露出来。特别在郭松龄叛乱之后,奉军的战斗力更是大大削弱,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直鲁联军在江浙战场上一触即溃,奉系军队在训练有素的北伐军面前表现的根本不堪一击。

而且奉系军阀内部也不团结,有很多亲日派的军官。一旦战争打响,很多人的枪口可能不是对准日本人,而是对准了张作霖。因此一直到张作霖去世,张作霖都没有和日本人撕破脸皮。


张作霖的如意算盘打的一直都非常精明,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料到,狠毒的日本人会冒着违背《国际法》的风险将他炸死在了皇姑屯。


历史总探长


张作霖在世的时候叫奉军,1928年张学良实行“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将奉军改为东北边防军,东北军才由此得名。

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之后进行了整军备武,并创办了亚洲最大的兵工厂——奉天兵工厂,奉军的武器装备确实比较好。但是,身为东北王的张作霖就能凭此和日本干一仗吗?他会和日本干一仗吗?


张作霖出身草莽,日俄战争时,已经被清廷招安的张作霖曾经就为日军效劳,并从中得到日本的金钱和枪械。张作霖从奉天督军到东北王都离不开日本在背后的支持,日本支持张作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张作霖成为日本的傀儡,从而实现满蒙独立。1925年郭松龄反奉时,如果不是日本出兵干涉的话,张作霖早就成为了郭松龄的阶下之囚了。

张作霖是日本一手扶植起来的,张作霖自己就聘请了许多日本人充当顾问。此外,南满铁路掌握在日本的手里,日本在东北还有驻军,一旦张作霖有异心,日本随时就会灭了张作霖。张作霖心里十分清楚,奉军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因此,张作霖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是立马答应,但不执行,最终让日本痛下杀手。


历史军魂


时事无条件、现实不允许

东北军在当时来说,确实是比其他军阀装备要好些,张作霖也是一个有霸气智谋的人。他守住了东北,将东北的国土牢牢的留在了中华大地。但是当时他当时只能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多方相持,绝不能开战,否则开战必亡。因为张作霖的实力绝对没有强大到足以与几方开战。

当时的东北夹在日俄两大军事强国之间,根本分不清到底谁是狼谁是虎,只能说外国势力都是豺狼虎豹,并且当时的中国是军阀割据、混战不断的时候,根本没有人真的有实力统一全国来抗衡外国势力,能做的都是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然后守住自己的地盘,保持住中国名义上的同意国家形式。

张作霖的发家史,其实就是一部诈骗史,他不断的给日本开出诱惑的条件,骗取日本的贷款和各方面的支持。如果当时张作霖主动和日本开战,他会立即失去这一些支持,同时还会树立一个强大的军事对敌,相互利用,相持平衡的局面就会打破,然后还得防范来自国内其他军阀的虎视眈眈,可以预见的是,张作霖一旦和日本开战,绝对不止日本一个敌人,还有其他军阀和外国势力联手瓜分其地盘。所以说开战必亡。

为什么后来都说张学良应该抵抗日本,不应该放弃东北。因为后来的历史证明。日本是真正的中国敌人,俄国并没有实质性的想侵略中国。当时全国已经在形式上统一了,举全国之力与日本这个唯一的敌人抗衡是可以做到的。因为目标明确了,不需要防范其余势力的威胁,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打击日本的军事战斗中。

我相信,如果当时张作霖已经统一了全中国,那么他灭掉小日本的魄力肯定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