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哭撒娇任性家长应该如何做?

楠下人


孩子大哭撒娇任性家长应该如何做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育儿”,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两个熊孩子,孩子调皮捣蛋不说,还喜欢撒娇任性,动不动就大哭一通,搞得家长束手无策,一脸无奈。那么,面对这些个熊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现,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1.找源头:弄清楚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哭闹、耍赖皮,孩子哭闹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长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下,不要急着去批评,一定要保持冷静,找出孩子哭闹的源头,多些耐心的询问孩子原因。


2.根据原因,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动

孩子哭闹的原因会有很多种,但不论是出于哪种原因,一定是这件事使孩子心理不开心,出现了抵触、委屈等心理。家长们根据孩子哭闹的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一些孩子的心理活动,判断孩子是基于何种心理哭闹的。一般孩子哭闹多有以下几种心理:委屈、气愤、抵触、埋怨抱怨、仇恨报复、不满足等。

3.对症下药,对孩子进行疏导

根据孩子哭闹的而心理,家长对症下药,进行疏导。委屈心理:弄清孩子委屈的原因,分析自己是否做的太过,教孩子要有承受压力;气愤心理:了解孩子为什么气愤,告诉孩子气愤的坏处等。总之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哭闹是解决不了事情的,家长要通过一次哭闹,教给孩子一种方法,让其一生受用。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育儿”,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孕婴帮帮妈


对这样的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冷处理”!

所谓冷处理就是不理他,任他撒泼打滚,任他大哭大闹,家长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既不申斥,也不打骂,不闻不问,视若无物。

孩子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的一些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最拿手也最简便的武器一是哭二是闹三是撒泼打滚,歇斯底里逐渐升级。他们在使用这些“武器”的同时,小眼睛同时在观察大人们(尤其是爷爷奶奶)的反应,耳朵也在认真地听着周围有无安慰或者妥协的声音。如果他们所希望看到听到的反应正好满足了要求,他们便以“胜利者”的姿势停止了威胁。一招得手,下次再来,招招进逼,不断升级,何日才是尽头?!

基于以上原因,对于大声哭叫,撒泼打滚,以此威胁家长的孩子绝不可心慈手软。而当他们正处于胡闹“高潮”时期,也不要企图以讲道理或者以降低价码的方式与孩子“进行谈判”。有的家长性情暴躁,企图武力征服,不打则骂,可能一时收效,但没有真正触到孩子的“思想”深处,他们很有可能下次“再来”。

那么“冷处理”之后,如果孩子停止了威胁,自己无趣的恢复了常态,家长便要适时地对他进行认真的“教导”。这个教导必須认真“备课”,既动之以情,亦要晓之以礼,告诉他这样的方法有何错误,有何害处,正确的方法应该怎样做,并警告他下次不可重来。此时孩已有挫败感,如能表现出认错的姿态,则可以给以一定的补尝和奖励。


泾渭分明29


年龄小的孩子总是爱哭、爱撒娇,这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总之,孩子的哭声就是一种信号。这是一种身体或心理没有得到满足而发出来的信号。

当孩子在哭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哭?孩子满一岁后开始学说话,他们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的话,父母可以用语言去提示孩子。通常来说,孩子哭有几种原因:

  • 是不是饿了?

  • 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 是不是想要你陪他玩一会儿?
  • 是不是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里?
  • 是不是挨骂了?
  • 是不是做事情碰到了困难?


父母可以去问问孩子,让他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出来。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寻求心里安慰,希望得到情感的满足。需要有依恋感和归属感。他们需要父母的关注,这样他才会觉得很快乐。孩子的大脑细胞需要激活才能够发育。所以他们特别渴望父母能够陪他们一起做游戏。


当孩子遇到难题或没把事情做好时,他们也会哭,这是因为孩子是想用哭声来表达他的心理感受,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较差,他们内心的声音是:我需要你帮忙。


通常来说女孩子爱撒娇,有的男孩也会撒娇。这是他们希望获取归属感的一种方式。他们希望父母能够满足他们提出来的要求,或者能得到父母的拥抱和关注。


很多80后的人在小时候都有过撒娇的经历吧!比如:

  • 当看到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时,会缠着爸爸妈妈给自己买。

  • 当女孩子看到一件漂亮的公主裙,她们也会向妈妈撒娇,很想穿在自己身上。
  • 当孩子一个人睡的时候,他们会叫妈妈陪他睡一会。

孩子们会一句一句的叫着:“妈妈,妈妈。”然后,拉拉妈妈的手。让妈妈忍不住马上满足孩子的要求。

可以说,孩子天生就会利用你对他的爱来满足他的需求。


从一个爱撒娇的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来父母是爱他的。当父母并不爱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他就不会向父母撒娇,会与父母产生一定的距离。

因此,当孩子向父母撒娇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错误的做法:

  • 你怎么又要买玩具?上个月已经给你买过两个了。

  • 这条公主裙没有别的漂亮,不买。
  • 你睡觉还要妈妈陪呀?你就不能自己睡呀?


正确的做法:

  • 你能对妈妈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玩具吗?(这样的问句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 以前有没有公主裙呢?你认为这条公主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 宝贝已经长大了!妈妈陪你一会,你就自己睡好吗?


任性的孩子,这通常和他们的性格有关,也和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关。在家庭当中,父母可能对孩子过于和善而坚定不足,缺少规则意识。这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的性格。父母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一点坚定而少一点和善。


我有一位朋友,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绘本。但是每次孩子在看完这些绘本以后,他都会把这些绘本丢得到处都是,不愿收起来。后来,妈妈对他说,如果你不能把这些绘本收起来的话,以后就不能再看了。于是妈妈把这些绘本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过了几天,当孩子再想看的时候,妈妈并没有给他,而是问他:你以后会不会把绘本收起来呢?在孩子答应了以后,妈妈才给他看。孩子的任性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因为妈妈非常坚定。以后孩子在看完后就自己会收起来了。



有一次,一位妈妈对我说:孩子吵着要出去玩,可是那天我在家里很忙,没有时间带他出去。于是,孩子又哭又闹赖在地上不肯起来。当时妈妈也非常生气,叫孩子起来。可是孩子非常任性,就是不起来。最后妈妈只有让他耍赖了。哭了好一阵子,妈妈又去吼他,孩子才起来了。


这孩子任性耍赖的时候,无论妈妈怎么说,孩子都不愿意听。我们这时不妨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去批评指责他。父母可以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和理解。用温和的态度对孩子说:

“妈妈理解你,妈妈也爱你。但是答案是不行。”

说完后可以在孩子的身边呆一会儿,让他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但同时又是坚定的。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总会遇到一些挑战。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缺乏信心的孩子。这些错误行为都是建立在一些错误的信念上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合理的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用和善与坚定的理念去教育孩子。相信您的孩子会逐渐减少这种行为的。加油哦!


大赛爸爸说


孩子大哭撒娇任性,纠其原因,可归结为一句话:都是家长过度宠爱,即溺爱造成的。

要问怎么办,一句话:费点劲,必须改。

1


孩子生来一张白纸,画什么怎么画都是家长说了算

孩子出生,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懵懵懂懂的来到这个世界,所有的认知习惯都是从0开始。

当他慢慢长大的时候,家长一路宠来,都以孩子的要求为首要任务,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便会成功养成家长不希望有的坏习惯。

何止大哭撒娇任性,还有挑食、喂饭、咬人、骂人、自私等等,一句“孩子还小”,都会让聪明的孩子避免被教训或教育。

所以家长首先要明白,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2

想帮孩子改掉坏毛病,就要下点狠心,坚持到底

有些家长明知孩子有坏习惯,也想改,但每次坚持到一半,就母爱泛滥了,孩子还没怎么样,家长先崩溃了。

比如改掉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毛病。都知道饿一顿没事,要在正餐时,让孩子好好吃饭。可吃饭的时间,可能正与动画片时间冲突,孩子就去看动画片了,就是不吃饭。

家长索性把电视关了,孩子开始大哭,任性的撒骄。

有的孩子会一直哭到底,家长最后怕孩子哭坏了嗓子,哭伤了身子,只好投降,让孩子看电视,但不给饭吃。

当孩子看过电视了,又玩累了,睡觉前饿了。开始家长还能教育一顿,说谁让你不吃饭,饿着活该。这时孩子故伎重演,都知道孩子晚上睡前大哭对身体不好,特别是家里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就会数落一顿当爸妈的,甚至去给小孙子做吃的。

一场斗争,以家长完败收场。

所以,家长如果想改掉坏孩子任性大哭撒娇的坏毛病,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判断孩子是否是故意的需求性大哭撒娇任性。孩子为了达到自己不太正确的要求,会很聪明的应用一出生就会哭,一哭就有回应技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长久的练习,以至于哭的技能,不好好纠正,会发展能本能。所以家长要判断孩子是不是无理的需求性大哭撒娇任性。

(2)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孩子想看电视,坚决不给看,强行带他出去,溜溜湾。外面的世界,充满着让孩子好奇的事物,尤其有更多的小朋友时,他会马上忘掉电视,玩得不亦乐呼。

等他玩累了,也饿了,回到家,吃饭,虽说过了正点,但孩子可以心无旁骛的吃饭,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3)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他的需求不是不是每次都能得到满足。场景重现。一商场里,妈妈带着孩子走过玩具店,进里面看看有什么能给孩子买的。看了一圈,在心理价位上,没看到合适的。但孩子却有心仪之物,超出妈妈心理价位很多的套装玩具。妈妈说了多次离开,孩子就是不走,最后大哭任性撒娇。

妈妈是怎么做的呢。先跟孩子讲,妈妈今天出来没带那么多钱,钱不够,阿姨是不会让你拿走玩具的。再者说,妈妈还要去买菜,来这里只是想带你逛逛,等以后你过生日的时候,妈妈再买给你,好不好。

一般情况下,妈妈的和颜悦色,再加威逼利诱,都可以成功带走孩子。

如果不好用,最后一招,抱起孩子就走,说多了都是废话。先礼后兵。即然孩子能听不进好话,就用最后一招,让他知道,他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回家拿着他成堆的玩具,再讲道理。

注意,千万不要把孩子一人凉在那里,孩子容易没有安全感。

(4)让孩子感受到,他是家中的一份子。有些事情,可以支使孩子去做,简单的家务,收拾自己的玩具,出门时,让孩子拿着等等,累不坏孩子的,还能让孩子体味到劳动的乐趣。

(5)某些过于娇宠的孩子,适当惩罚一次。让孩子知道,他的无理大哭撒娇任性,忍得家长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会换来皮肉小苦滋味。

当然,这里一定要严肃优雅的动手,挑肉多的地方实施,不要破口大骂,抬手肆无忌惮的打,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同时,实施的时候,不要开玩笑似的不严肃,孩子发现你打的不疼,根本就不会怕了。

这里,杨杨爸提倡科学育儿,就是在孩子0-3岁的时候,一定要帮帮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虽说有时候对孩子可能是有点狠,但会换来3岁以后的好孩子。

杨杨爸的回答就这样了,希望可能帮到有此类问题的家长。


END:杨杨爸亲子驿站,专注亲子教育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认可杨杨爸的回答,加个关注点个赞吧。

杨杨爸亲子驿站


孩子大哭、撒娇、任性,哪一位父母没经历过?然而父母对待的态度、处理的方式却大不相同。

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当情形。

  1. 安抚泱求,尽量满足。溺爱孩子的父母听不得孩子的哭声,尤其是初为人母之时,婴儿时期,孩子一哭就抱、哄、晃悠;幼儿之时,孩子一闹就满足其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
  2. 训斥打骂,高压制止。脾气暴躁的父母一见孩子哭闹就来气,大声责骂,高声呵斥,再不行劈头耳光,揍打一顿。
  3. 先硬后软,最终屈服。一开始面对孩子的哭闹任性态度强强硬,但经不住孩子的时间磨泡,最终还是心软、赌气、生气、不情愿地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4. 先以理说服,后失去原则。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一开始教育说服,唠叨没完,有不能让孩子太任性的自觉意识,但孩子哭闹的时间一长,心就软化,最终缴械投降。
  5. 听之任之,毫不在意。一些父母觉得孩子就该哭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最正常不过,不管不理,孩子哭闹完了也就没事了。



对以上几种态度弊端的剖析。

一是无意识无原则,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一味地满足,这是溺爱孩子的典型表现。其实溺子等于害子的道理谁都懂,可一些父母就是没有这样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发展成为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教养、最终失控于父母的“问题孩子”。

二是高压政策,以暴制暴。虽然制止了孩子的无理要求,但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也非常大。比如孩子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继承”父母的“暴力手段”,以此解决问题,难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再者,会扭曲孩子的健康人格,要么变得懦弱胆怯,要么变得暴戾恣睢。而且有碍于建立父母与孩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

三是有意识不坚守原则。这些父母能认识到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坏处,但就是狠不下心,或不知道正确的做法,因而未能坚守住父母的原则,结果被孩子摸住了脾性,每次“矛盾冲突”最终以孩子胜利告终,其结果也基本类似于第一种。

四是由其任性,置之不理。这类父母的行为是被动式的,他们没有教育孩子的自觉意识,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典型的“无知、无法而无畏”。孩子最终虽不会任性,但会渐渐淡化亲情,最终形成冷漠无情的人格。



如何办?

一、温柔而坚定。不要采取暴力,但态度坚决,敢于说不。

二、陪伴孩子,呵护亲情。在孩子哭闹任性时不要不理不睬,要陪着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关爱不会因其无理任性而不复存在。为一下步奠定“情感”基础。

三、冷静后沟通,晓之以理。待孩子哭闹终止后,一定要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辩理,父母加以正确教育、引导。若孩子的要求真的在理,可以采取补救的措施,但告诉孩子,要好好说理,不哭闹任性要挟父母。

引述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做法作为结束语:

“你就坐在那儿,表明你的姿态,‘今儿这事说不行就是不行,你尽管闹吧’。这一次他就会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可也要注意另外一点——不能让孩子太压抑了,要满足他三分之一的要求。一定记得,主动和孩子沟通,鼓励他和我们交流,说出他的想法。让孩子明白平静沟通才是有效的。

浮尘微草


孩子其实是非常的聪明了,当他撒娇任性胡闹的时候,当父母的,千万不要心软,不要去理他,如果你心够硬的话,只要他胡闹任性的话,你就打到他不胡闹,只要3~5次之后觉得这一套没有用的话,他就不会在用这种办法。至少在我家就是这种情况。嗯,如果孩子已经冥想的养成这种任性胡闹的勤快,那么你就需要一个过渡期,不是说三五次,他就能够解决了,因为一个习惯的养成,如果是通过漫长时间的,那么它的改变也相对需要一个过渡期,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建议做父母的要有耐心跟耐性,渐渐的改变,而不是突变。


臻善人生


好暖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76, "thumb_url": "2a66c00040281f80ab096\

广东小生


孩子无理哭闹通常都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家长不可以因为孩子哭,就放低要求妥协,这样只会助长这种行为。等孩子闹完以后,家长应该仔细的观察孩子,然后给予正确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