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人性都是假的,《珠寶》和《項鍊》才是真的?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人性都是假的,《珠寶》和《項鍊》才是真的?

第一次接觸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是在年少時夏天的一個傍晚,週末回家沒帶鑰匙,就在家門前的小樹林裡看一本忘了名字的小說。

胖胖的鄰居“花嬸”坐在馬紮上,百無聊賴的聽著廣播。我們這些小孩子一般是不願跟她打招呼的,因為大人們都說她好吃懶做,又穿金戴銀的很愛打扮,在辛苦勞作的農村人眼裡,很是看不慣。

但是我們都知道“花嬸”是個文化人,平時經常讀書看報的,據說孃家是在某個大城市的郊區,因為追隨自己的愛情,就跟著丈夫來到了這個窮鄉僻壤紮根落足。

因為從小到大沒幹過農活,吃不了苦,下不了地,又喜歡打扮,整天穿的花枝招展的,引人注目,所以小孩子都開玩笑似的喚她“花嬸”,沒想到花嬸呵呵一笑,就此默認了這個稱呼。還好“花叔”人比較老實能幹,在某個紅火的廠子裡當會計,生活條件相對富足,花嬸吃喝不愁,自然很少下地。

那天,花嬸笑呵呵的把我喚過去,先是問了我的學習情況,後來就抹著眼淚給我講了這個故事。看她說的如此動容,不時的擦著眼角,為《項鍊》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鳴不平,抱怨她的好友福雷斯傑太太為什麼提前沒發現還回來的項鍊是真的,讓瑪蒂爾德白白浪費了十年的青春,從一個如花似玉的美麗夫人淪落為一個洗衣做飯的粗糙婦女。

說實話,當時聽的有些似懂非懂,不明白花嬸為何會對一個小說中的虛擬人物如此動容,只是眼巴巴的看著她脖子裡那條黃燦燦的大粗鏈子,還有胖乎乎的手指上那個有些碩大的黃金戒指。每當她舉手投足的瞬間,都明晃晃的閃人眼。

再後來,長大了終於明白女人不切實際的愛美和無止境的虛榮心有多可怕。而此時的花嬸也很少在人前晃了,據說花叔廠子裡出了點小事故,有人調查他,花嬸陪著他求人打點關係,又獨自一個人陪著廠裡的負責人去外地旅遊了幾天。等回來後,一切風平浪靜,花叔不僅人沒事兒,而且還升了職,花嬸的脖子上多了條帶著顆翡翠的項鍊,手指上也多了一個誘人的寶石戒指。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人性都是假的,《珠寶》和《項鍊》才是真的?


【一】

《項鍊》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不值得同情,儘管她天生麗質,又嬌媚溫柔,但她不自量力,在家庭狀況異常清貧的情況下,為了參加一場宴會,為了滿足自己可憐的虛榮心,借了好朋友福雷斯傑太太的一條鑽石項鍊。

但非常悲催的是,在凌晨四點鐘宴會結束,他和丈夫回到家後,卻愕然發現項鍊不見了。

他們兩個驚慌失措,找遍了宴會路上的各個角落,但項鍊卻像憑空消失了般不翼而飛了。夫妻兩個垂頭喪氣、心如死灰,只好東挪西借,甚至不惜借高利貸,花費了好幾萬法郎,跑遍各大珠寶店,買了條近似的鑽石項鍊還給了好朋友。

但從此他們的生活陷入異常拮据的狀態,為了還清債務,瑪蒂爾德辭退了女傭,自己包攬了一切家務和粗活,而她的丈夫,白天上班,夜裡接私活,用盡一切辦法掙錢還債。

十年後,他們夫妻兩個還清了所有借款和利息,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故事的精彩之處就是當瑪蒂爾德走在香榭麗舍的街道上,遇到好朋友福雷斯傑太太帶著小孩在散步,當她把一切告訴好朋友福雷斯傑太太的時候,好朋友卻意外地告訴她:自己借給她的那條項鍊是假的,價值不超過500法郎。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不得不說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留下這麼大的一個轉折給讀者,不難想象瑪蒂爾德會有多懊悔,但十年的光陰就此流過,她再追悔莫及,也已經從一個漂亮的夫人變成了好朋友都不敢相認的貧窮婦女,而她的好朋友福雷斯傑太太卻依然年輕,依然貌美。

要說一個女人最為看重的就是自己的身材和容貌,誰不想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但命運使然,不是哪個女人生來就享有榮華富貴,哪怕她漂亮無雙,天生麗質。

瑪蒂爾德和她的丈夫錯誤之處就在於:

第一、瑪蒂爾德不切實際的幻想,脫離於正常的家庭生活。

比如,她本身家徒四壁,殘桌敗椅,卻每天幻想著身披綺羅,頭帶珠玉;衣服穿的皺皺巴巴,卻幻想著擁有幾個掛著絲絨簾幔的客廳,傢俱也都奇巧無比、雅緻美觀,甚至還幻想著擁有兩個穿著短褲長襪的高大僕人,有情調旖旎、香氣襲人的內客廳,能在午後五點鐘與閨中密友娓娓細語。

要說這樣的白日夢平時做做也是好的,畢竟很多時候不切實際的幻想恰恰成就了一個女人美好的未來。但是美好生活需要自己去創造,而不是流於表面的空想。瑪蒂爾德最大的問題就是愛慕虛榮,但她從沒想著去怎樣改變生活,畢竟,幸福生活不是靠想象,而是要憑藉智慧的頭腦去創造。

說白了大多數女人都有虛榮心,包括我在內。如果沒有虛榮心,我們就不可能從小房子換成大房子,從小地方跳到大地方,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甚至於為了美麗的華服,精緻的時裝,美麗的包包,我們為了能夠買得起,不得不選擇加班加點,努力奮鬥。

但瑪蒂爾德不是這樣,她是一邊幻想,一邊抱怨,甚至每天都為自己貧窮的生活愁眉苦臉,不開心。都說“知妻莫若夫”,正因為如此,受她虛榮心的影響,作為小職員的丈夫才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她去參加一場教育部長的宴會。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人性都是假的,《珠寶》和《項鍊》才是真的?


第二、正是因為這場宴會,瑪蒂爾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宴會上光彩照人、出盡風頭,在丈夫的提議下,去好友福雷斯傑太太那裡借了一條看上去非常貴重的鑽石項鍊。

果然,瑪蒂爾德在這場宴會上出盡風頭,她姿態優雅、言談得體、滿面春風,是宴會上最漂亮的女人。所有的男人都注視她,對她嘖嘖讚美,打聽她的芳名,求人引薦,甚至於教育部的官員都想跟她共舞。

她帶著醉意和狂熱,一直跳到凌晨四點鐘,而她的丈夫為了等她,大約十二點之後就在清淨的小客廳裡睡著了。

歡宴散後,難免惆悵。當丈夫把一件外衣披在她身上的時候,因為過於破舊,與她漂亮的舞裙格格不入,她寧肯凍著,也不想穿上。

夫妻二人終於回到家,丈夫想著去上班,瑪蒂爾德站在鏡子前,想再一次端詳自己的輝煌時,卻愕然發現脖子上的項鍊沒有了。

第三、項鍊突然不見了,無疑給他們貧窮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他們既怕身敗名裂,又恐懼昂貴的賬單。他們跑偏了所有的珠寶店,卻為了面子,不敢跟好朋友福雷斯傑太太說出實情。

如果他們沒那麼顧慮面子,過度擔心自己的前程,在項鍊不見了之後,可以跟好朋友和盤托出,問清楚了價錢,好及時的做好補救。

但他們沒有,這或許也正是他們的悲哀之處。如果他們仔細的回想一下,如此貴重的首飾,她的好朋友能直接二話不說的借給她?

畢竟,非常貴重的首飾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一般都收藏的極為仔細,自己都很少戴,更別說輕易地借給別人了。

但也有例外,比如《珠寶》裡的女主人公就把價值昂貴的首飾拿著把玩,一度讓自己的公務員丈夫以為都是假的。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人性都是假的,《珠寶》和《項鍊》才是真的?


【二】

女人多多少少都是有虛榮心的,更何況對美麗的珠寶。如果條件許可的話,相信大多數女人都想擁有自己的“百寶箱”。

朗丹先生的妻子恬靜婉約、美貌無雙,是窈窕淑女的典範,擁有天使般的貞潔魅力,是人人都想娶到手的好妻子。

朗丹先生能娶到她,可以說是三生有幸。而且朗丹夫人還善於治理家政,非常聰明,很會打理錢財,兩個人的小日子過得幸福無比。

而且,朗丹夫人非常疼愛她的先生,體貼入微、關懷備至、濃情蜜意,讓朗丹先生神魂顛倒,在婚後六年的時間裡,夫妻兩個的感情越來越融洽,朗丹先生也越來越離不開她。

但縱然這樣完美的女人,也有讓朗丹先生不滿意的地方,一是愛上劇院;二是喜歡“假珠寶”。

朗丹夫人常去劇院,看時髦的戲劇演出,一開始朗丹先生還能相陪,時間長了,難免心生疲憊,就勸妻子找個女伴陪著,自己樂的清閒。

上戲院時間長了,朗丹夫人越來越注意穿著打扮,服裝上還能維持樸素大方,但她瘋狂的喜歡上了“假珠寶”,從貌似鑽石的萊茵石到珍珠項鍊,再到鍍了金的假手鐲和鑲了玻璃珠子的髮梳。

朗丹先生對此頗有微詞,奉勸夫人不要稀罕這些假珠寶,並恭維夫人說:美貌與風韻就是她的盛裝。

但朗丹夫人不聽勸告,依然對這些“假珠寶”愛不釋手。晚上沒事兒的時候,兩個人坐在爐火旁,朗丹夫人就會把這些“假珠寶”拿出來把玩兒,一邊轉動珍珠項鍊,一邊驚歎寶石的切面,有時候還開玩笑的把這些“假寶石”戴在朗丹先生的脖子上,自己樂的開懷大笑。

但這樣幸福的生活在一個冬天的夜晚突然而止了,朗丹夫人從歌劇院回來後,凍得全身發抖,一個星期後,她就得肺炎死了。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人性都是假的,《珠寶》和《項鍊》才是真的?

朗丹先生悲痛欲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頭髮全白了,差一點隨心愛的妻子進了墳墓。

他對亡妻念念不忘,妻子所有的傢俱和衣物也都擺在原來的地方。但讓朗丹先生更困窘的是,他的薪水根本維持不了他的正常生活,他開始納悶妻子如何會有那麼大的本領,讓他用微薄的薪水過上富足的生活,包括每天喝上等的紅酒,吃精美的食物?

他借了幾筆外債,就像大多數窮人那樣,總是為錢奔波。當有一天他發現自己一個子兒都沒有的時候,出於無奈,就想著變賣點些什麼。

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妻子的“假珠寶”,妻子生前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帶一件珠寶回家,慢慢的積攢了許多。朗丹先生找來找去,終於決定拿一大串精美的項鍊去碰碰運氣。

他非常窘迫的走進一家珠寶店,沒想到的是珠寶商在鑑定了之後,告訴他價值一萬多法郎。朗丹先生驚詫不已,以為珠寶商在開他的玩笑,就生氣的離開了。

他不相信項鍊是真的,就又走進一家珠寶店,沒想到是同樣的結果,而且這家店給他開的價更高,並且告訴他,這串項鍊就是從他家買走的。

朗丹先生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被驚的兩腿發軟,但珠寶商要求他來證明此串項鍊的來源和地址,朗丹先生如實的告訴了他。在珠寶商懷疑的目光中,朗丹先生自己一時之間也理不出頭緒,因為以他們的經濟能力是根本購買不起的。

第一、

朗丹先生只是內務部的一個小職員,年薪三萬五千法郎,維持日常生活都很艱難,根本無力消費這些貴重的東西。

第二、朗丹夫人的父親儘管是外省的一位稅務官,但去世已經好幾年了,母女兩個相依為命,日子清貧,她們來到巴黎,也是為了能在上流人家走動走動,結下一門好親事。

第三、朗丹夫人生前愛看戲,每天晚上都帶一件珠寶回家。珠寶商能把他當“賊”看,說明當時陪著夫人來的“朗丹”先生不是他。

想明白這些,朗丹先生突然覺得天旋地轉,當時暈倒在地。

醒來的朗丹先生哭的撕心裂肺,所有跡象證明妻子生前一定是有了外遇,否則,憑他們兩個人的家庭條件根本不可能購買如此貴重的東西。

但事情的轉折就在於朗丹先生在極度氣憤和傷心之後,覺得有些財產還是好的,最起碼吃喝不愁,還能過上等人的生活,就下決心去珠寶店裡拿了賣項鍊的錢:一萬八千法郎。

他強忍著珠寶商夥計的恥笑,把所有的珠寶估價,不停的跟珠寶商討價還價,最後得到了二十萬法郎。

朗丹先生突然覺得生活輕快多了,他辭了職,去飯店喝二十法郎一瓶的上等紅酒,去美國咖啡館吃晚飯,去劇院看戲,又跟幾個妓女過了一夜。

六個月以後,朗丹先生又結婚了。他的續絃太太規矩正派、老實可靠,但性格古怪,不好伺候,給他帶來了好多苦惱。

但無疑朗丹先生的美好生活並沒有結束,而且毫無例外的依然在繼續。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人性都是假的,《珠寶》和《項鍊》才是真的?


【三】

這就是人性的虛偽之處,有些愛是真的,卻經受折磨,有些愛是假的,反而收穫頗豐。

《項鍊》中的夫妻二人,沒有因為金錢反目,儘管妻子因為愛慕虛榮釀成大錯,讓他們背上鉅額債務,但他們兩個情比金堅,兩個人一起奮鬥了十年,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和利息。

故事的結尾,是一個令人心碎的巨大轉折,讓讀者替她惋惜白白浪費掉的十年青春。

但同時也為那些虛榮心太過旺盛、經常入不敷出的女人們敲響了警鐘。虛榮心太過,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

而《珠寶》卻讓人對人性有了另外一種解讀,原來金錢不僅能買來珠寶,買來墮落的靈魂,也能出賣人性和愛情。

一些的美好事物背面總會有陰影,那些看似美好的背後其實都藏有深淵。

朗丹先生曾以為在清貧的生活中找到了美好的愛情,卻又在金錢的貪婪中丟失了人性。

讀完珠寶,不知怎麼就想起了小仲馬的《茶花女》,那些賣笑的背後都藏著太多的金錢利益。

瑪格麗特在的金錢的牢籠中,遇到了純真的愛情,而朗丹先生,卻在金錢中看到了愛情的醜陋。

金錢最大的魔力就是能引誘他人墮落,從而墜入無底的深淵,變成慾望的奴隸。

不得不說,作者對虛偽的人性刻畫的入木三分,如同他筆下的諷刺小說《羊脂球》、《我的于勒叔叔》等,把人性的虛偽描述的淋漓盡致,讀完不由得發人深省。他寫文的絕妙之處就在於化平淡為神奇,而且結尾往往會來個出奇不意的大轉折,可謂是點睛筆、神來之作。

寫到這裡,不僅想起了從前看到的一個故事:有位女士在某一天的早上,看到幾位女同事都戴上了鑽石戒指,而且鑽石一個比一個的大,大家茶歇的時候坐在一起,相互比較誰的更大更完美。只有她沒有,一個人孤單的坐在角落裡。

回到家,一個人默默流淚,丈夫瞭解了事情的原委過後,就跑到珠寶店用僅有的積蓄給她買了一枚小的鑽石戒指。

她很開心,儘管鑽石小的幾乎看不見,但總算是丈夫的一點心意。當同事問起她這枚戒指花了多少錢的時候,她難為情的說了一個數字,心裡想著同事們一定會嘲笑她,但沒想到的是,同事卻異口同聲的羨慕她,因為她們手上戴的都是“假”的。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人性都是假的,《珠寶》和《項鍊》才是真的?


結語:

莫泊桑是十九世紀自然主義潮流文學作家,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更是短篇小說的創作巨匠,在世界文壇上,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

他的短篇小說內容極為豐富多彩,再加上那個時期的法國,資本主義氾濫,大資產階級當權,對平民巧取豪奪,道德觀念淪喪,大資產階級追求糜爛的享樂主義,形成了一種惡劣的生活風氣。而他筆下的小資產階級受其影響,總想擺脫當時的處境,躋身於上流社會。雖然有極少數的人獲得了成功,但更多的人陷入了瘋狂的拜金主義。

由於莫泊桑親自參加過普法戰爭,又在海軍部擔任過小職員,因此成為了公務員、小職員這個階層的代表,抱著憐憫的態度,用諷刺和嘲笑的手法寫下了一系列的短篇,來揭示那個時期的資本主義現狀。《項鍊》和《珠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