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家永远第一



莫尔曾说:走遍天涯觅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回到家里就发现它了。

人在年少时,总是向往远方的风景,以为那些看不到的地方,藏着最好的礼物。

直到中年后,才懂得,其实最珍贵的一直都在触手可及之处。

2020年伊始,不论你此刻身在何方,都要记得:家,永远第一。


2020年,家永远第一

01

少年时,家是清晨厨房的热粥

孩童时期,跌跌撞撞探索着未知世界,最终总会带着满身伤痕回家。

你担心父母的责骂,便也忽视了他们关切的眼神。

那时的你以为,家是束缚你飞向高空的风筝线,但其实,它是你跌落时拉着你的那双手。

知乎上有个问题:哪些道理是小时候不明白,长大后才瞬间醒悟的?

有个高赞回答写道:

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玩到深夜回家,有一次玩水时不小心打湿了全身衣服,回家后被父亲狠狠训斥了很久,并让我自己手洗衣服,洗不完不准睡觉。

那天晚上,我哭着洗完了那盆衣服,这件事情过后怨恨了父母很久。

直到工作后,有一次临时决定回家,到家时已是深夜,看到父母房间亮着的灯,猛然想起多年前的那个晚上,那盏灯也亮着,直到我入睡才关掉。

早上醒来时,桌子上放着准备好的饭菜,和感冒药。

少年时,我们都不曾留意过清晨的粥,但不论你何时醒来,桌子上的那碗粥都是热的。

即使那碗粥的味道很平淡,但却是你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主食。


2020年,家永远第一

02

青年时,家是倦鸟归来的巢穴

许巍在《家》里唱道:我在远方,很多的岁月,总是会想起你,给予我的一切,你给我的,每一个梦想,在漂泊的岁月里,让我坚强。

多少人长大后,踏上离家的火车,故乡从此只有冬天再无春夏秋。

离开家以后,才渐渐明白,不是有房子的地方就是家,也不是有山珍海味的地方就是家。

而是当你工作了一天,回到屋子,有一盏灯为你而亮,桌子上准备了你最爱吃的饭菜,不论多晚,都有人在等你归来,那个地方才是家。

人这一生,兜兜转转数年,最能让你感到心安的地方还是家,最好的食物不过是家中的一蔬一饭,最能给你温暖的还是家人的关怀。

年少时,一心想要逃离的地方,却是疲倦时,迫不及待想要回去的地方,闯荡多年,才发现回家的路上风景最美。

正如诗人宋之问在《渡汉江》中所写: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无论你飞得多远,家永远都在那里,等你平安归来。

2020年,家永远第一

03

中年时,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

有人说,人到中年,就好比站在悬崖边,累或不累,都无路可退。

但如果有个懂你的人陪在你身边,有家给你依靠,即使无路可退,也会坚定的走完这一生。

家,不在于富有,而在温馨的气氛,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团圆的幸福。

陪你走过一生的伴侣,一起经历了柴米油盐,熬过了最难的日子,也曾见证了你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从青丝缕缕到白发苍苍,依旧相守身旁。

此生最挂念的子女,看着他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无数次,他的每一次成长,也带领你走向更好的地方,从少年轻狂到成熟稳重,依旧牵挂心上。


人到中年,人生半坡,虽已近黄昏,但因为有家人相伴,也可以像黎明般照亮整片天空。


周国平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余生,愿有家人陪伴在侧,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边云卷云舒。


2020年,家永远第一

04

老年时,家是落叶归根的牵挂

人这一生,归根结底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我想,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说的那般: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当你老了,最想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在人生的最后时分,能回到自己最牵挂的地方,落叶归根。


有老有小,有说有笑,有锅有灶,家人团圆,就是一生最好的归宿。


《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走遍天涯海角,永远不变的是浓浓的乡情。


活到了一定年岁,回首这短暂的一生,成败荣辱,有得有失,最终只有回到原点,才算是圆满。


此生能成为一家人,就是最幸运的事。


2020年,家永远第一


你幼年时看它,它是你的保护神;


少年时看它,它似乎遮挡了你眼前的风景;


青年时,你离它而去,不愿回头;


中年时,当你再去看它,你才突然发觉,它一直都在那里,默默的看着你。


老年时,只想守着它,守着最亲的人,走完余生。


临近春节,归程将近,即使山高路远,总有人在等你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