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看優秀的書與看優秀的電視劇,哪一個更能進行自我昇華?

我們處理問題時,如果憑藉著本能或生命衝動,就做出決定。涉及情感問題時,我們覺得這個人是性情中人,涉及生活問題時,我們覺得這個人魯莽和欠缺理智。

所以我們認為的自我昇華,就是能夠理性的認識和解決一個問題。從這個著眼點出發,再來比較優秀的書和電視劇,哪種方式更能進行自我昇華。

從某種程度上說小說和優秀的影視劇是同一種類型,它們都是通過講述一個故事,得到某個道理。在我們看來,這個道理可能合情合理,並且也非常認同,但是卻無力融入進我們思想體系裡。

比如你看了電影《七宗罪》之後,深感震撼,認為做人就不該貪吃(假如你很胖,也愛吃,這裡舉其中對應一列)。

當你在美味面前有所衝動時,是不會想到《七宗罪》裡那個胖子怎麼死的,從而遏制你吃的的行動。甚至你看了一個胖女孩如何遭受歧視,然後勵志減肥,最後成為仙女的小說或者電視劇,也依舊不能讓你做出什麼改變。

我們常常高估他們,只是因為觀看完之後眩暈的熱血澎湃和日後侃大山的自信造成的假象。

你認為看優秀的書與看優秀的電視劇,哪一個更能進行自我昇華?

任何一個我們認同的道理,要融入我們的思想體系裡,成為信仰,從而指導我們的行為,都是需要時間的。這一漫長的過程可以通過經驗認知和理性認知。

從經驗認知上來看,無論是看小說也好,看電視劇電影也罷,這種經驗完全比不上身體上的痛苦和心裡的摧殘,因為只有這些才能讓我們感覺恐懼,成為動因,改變我們的行為。

因為胖而失去了健康或者遭受別人的詆譭,這些切身經驗讓我們在每一次貪吃時都會不自覺的進入腦海中。如果依舊還是會吃,那隻說明失去健康的痛苦和遭受別人的詆譭的程度還不夠。而那些小說或影視裡主人公的經歷無論怎麼悲慘也不及現實裡你遭受的一點點痛苦來的實在。

當然,我們也可以加深我們對美或健康的理性認識,來促進我們做出改變。這裡對美和健康的理性認識,並不是說通過上面那種失去健康或者美的痛苦感受,就可以獲得的,它是一個讓我們弄清楚何為所是和何以所是的過程。

也就是說經驗只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是對的,而理性還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為什麼對和為什麼適合我們。

你認為看優秀的書與看優秀的電視劇,哪一個更能進行自我昇華?

所以看小說和優秀的影視劇,只是經驗認知最低級最膚淺的層次,對我們的行為的改變通常是無濟於事的。

它們跟很多快樂的經驗一樣,我們總是關注他們的故事情節和表象,那些所謂的道理,也都是腦海中的短暫的意味深長,而只有切身體會過的痛苦才是持久的、讓我們明確意識到它是存在的,才會促進我們有所改變的決定因素。

這裡我並不是否定小說和優秀影視劇的價值,但在進行自我昇華方面,它們的作用微乎其微。

同時,它們所宣揚的價值,通常就像口號一樣,每個人都會說,都會喊,但每個人都做不到,而自我昇華並不是誰說的有理,誰喊得聲音最大。

我想說到這裡還是有人反對的,那麼你大可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遇到問題和困難,你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多少是和小說和影視劇裡的主人公那樣處理的,或者是遵從它們所體現出來的道理的。

你認為看優秀的書與看優秀的電視劇,哪一個更能進行自我昇華?

知道一個道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就是小說和影視劇告訴我們的,而將這個道理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並將它作為信念來指導我們的行為,這是痛苦的經驗認知和理性認知告訴我們的。

誠如上述,痛苦的經驗總是持久的,讓我們明確意識到的,所以改變痛苦,就需要我們回憶痛苦產生的這一過程。

而這一過程雖然在過去是真實的,但在回憶中卻是抽象的,到最後我們總是將問題變成這樣的,是什麼讓自己變得這麼痛苦,自己的性格、脾氣有缺陷,還是能力不足,或者對方不值得付出?

這樣的轉變就是痛苦的經驗認知和理性認知交叉的結果,而純粹的不帶痛苦的理性認知,往往都是來自於書籍。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為了生活的繁雜之事忙碌著,而極端的痛苦又是少有的,所以大多數人的一生,總是舉著多個世紀都不會變的主流價值的旗幟,並以為自己擁有它們。這正像伏爾泰所說,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和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並無兩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