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大山裡的特色美食,用八種配料熬製卻被叫做茶,看看是啥


陝西略陽縣是烏雞之鄉,略陽烏雞作為中國禽類中的珍禽之一,已有1600多年的養殖歷史,因此滷味略陽烏雞一直是當地極具代表性的金牌飲食,在陝南飲食文化中佔據著一定地位。其實,除了滷味烏雞,略陽還有一道很不起眼的美食,雖製作工具粗糙,但因配料講究,口感釅香,鄉土風味濃郁,成為當地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飲食。據說,一些老者吃這種美食上癮,若一天不吃,就感覺無精打彩、幹活無力。這,就是罐罐茶。

與罐罐茶相遇,是一個落雨的清晨。朋友驅車,說要帶去一個不起眼的小店,品一品極具當地特色的早餐。出了縣城,行車約20分左右,就進了一處位於半山坡的類似農莊的院落。“就是這裡了,別看地方不大,這裡的罐罐茶卻是最有名的。”朋友介紹說:“除了吃,你還可以全程體驗一下製作流程。”圖為小店房間內的牆上,畫著當地人品食罐罐茶的場景。

接待我們的是兩位大姐,她們繫著紅圍裙、穿著袖口和領口都印花的藍色布衫,熱情而樸實。朋友介紹,罐罐茶是古羌族的傳統名吃,雖然這個店不大,僅能接待10餘名食客,但大姐們的穿著還是沿襲了羌族的特色。圖為一位大姐在小院角落的房間製作罐罐茶。房間裡有一個小火塘,紅彤彤的火苗上方吊著一把常年燻烤而黝黑的水壺,火塘旁邊緊挨著擺放了三四個大小不一的陶罐,陶罐裡就是煮熬的罐罐茶湯。


火塘上方的屋頂下,懸掛著一排被燻黑的臘肉,透著一層油亮,也透著一股經過無數次煙火燻炙後的誘惑。略陽縣隸屬漢中市,位於秦嶺南麓,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有關史料記載,先秦之前,此地是氐羌兩個北方遊牧部族的聚居地。過著遊牧生活的氐羌人以食牛、羊肉為主,經常攜帶陶罐出行,以隨時隨地能熬茶解渴充飢。經千百年傳承,就形成了目前富有古羌族特色的罐罐茶。

“罐罐茶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幾種,其中面罐茶最為出名,我們今天熬製的就是面罐茶。”在火塘邊熬茶的大姐一邊攪動陶罐內的茶湯一邊說,熬製罐罐茶是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後在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麵糊,之後再加上清油、茴香、藿香、生薑、食鹽、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整個過程都是小火,大約要熬20多分鐘。”

在與熬製罐罐茶相鄰的一處房間內,另一位大姐正在鍋上逐一炒制雞蛋、核桃仁、豆腐丁、洋芋丁、臘肉丁、鍋巴、黃豆、麻花等幾種食物。她向我們介紹,這些都是農家的土特產,是作為罐罐茶的配料使用,“陶罐內的湯汁熬好後,把這些配料調製到碗內,然後倒入茶湯,才算做好一份完整的罐罐茶。”


最好的罐罐茶在食用時,食客能夠感覺到有五層,也就是俗稱的“五層樓罐罐茶”。大姐說:“肉丁沉在碗底是第一層,雞蛋浮在第二層,洋芋、豆腐丁浮在第三層,鍋巴、核桃仁浮在第四層,麻花、黃豆飄在最上層。所以在炒制配料時必須掌握火候,否則,該沉的沉不下去,該浮的浮不起來,就喝不出五層樓的感覺了。”圖為廚房內擺放的部分配料。

和大姐聊天的時候,她沒有停下手中的忙碌,很快就嫻熟地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用小勺一份份地到調製到碗中,而此時的房間裡到處瀰漫著濃濃的香味,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品一品最後的味道。

大姐將調製好後的碗端到桌上,此時,瓦罐內的茶湯也已熬製完畢,熬湯的大姐提著瓦罐進來,為我們逐一滿上。

“食用罐罐茶時,是要配饃片的,喝著濃香的罐罐茶,嚼著酥脆的饃片,不但提神暖胃,還非常富有營養。”大姐說著話,走到熬製茶湯的火塘邊,將烤制的饃片撿拾進盤子。這一堆火既熬煮了罐罐茶湯,燻烤了上面的臘肉,也烤焦了饃片,真是一舉多得。

一碗罐罐茶和一片焦饃擺在每個人面前,急切想品嚐的我們紛紛吃了起來。喝著爽口的罐罐茶,嚼著香脆的配料,吃烤黃的饃塊,真的是爽口宜人、回味悠長。朋友介紹,罐罐茶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冬天喝了會感覺渾身暖和,“當地一些年長的山民吃罐罐茶上癮,要是一天不吃,就感覺從早到晚無精打彩,幹活沒力氣,像缺少了啥一樣。”美味的罐罐茶,讓人留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