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城里变得冷清,城外却变得热闹

在西安,城里变得冷清,城外却变得热闹

近10年,刘意守进城次数越来越少,以至于这几年几乎没进过城。有限的几次,还是上城墙玩,去城隍庙买点小东西。

在西安,城里变得冷清,城外却变得热闹

小时候,城墙里面那片地才叫城里,刘意守住在南郊,离城里还有10余公里,就被称为市郊,东西南北郊纺织城等都是些偏远的地方。

在西安,城里变得冷清,城外却变得热闹

城墙里大约有11平方公里,不算大,但被这个世界保存最完好的明城墙围着,就成了西北的一个名胜之地,著名的钟鼓楼就在此间。城墙高12米,露于表面的大块青砖,整齐而密实,站在城墙根,厚重的感觉油然而生,城墙上方是齿轮状的垛口,让人们想起了长城。蓝天白云之下,一座坚实的古城就这么坐落在西北的一处盆地上。

上世纪90年代,刘意守还是个孩子,进城的机会少,但凡家里人买个大件,或者想去买个衣服,是必须跑一趟城里的。家住南郊,本可以在小寨买,但小寨毕竟不如城里热闹。到城里买衣服可以去骡马市,或者骡马市对面的唐城商场。在骡马市那个狭窄的街道走一遍,衣服定能买到,至于满意与否,要看几天后洗了以后的情形了。至于唐城,算是东大街比较高档的商场,去唐城主要是买电器,衣服太贵。

在东大街拓宽以后,西大街还是维持着老样子,狭窄的街道两边是些装修简陋的小商场,多数还是国营老店。刘意守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是在西大街买的,飞鸽牌,之前刘意守骑的都是别人的车,很可惜,这辆自行车跟着刘意守没两年就丢了。

再后来,南大街改造,北大街改造,说是改造,实际上就是拓宽,然后建楼装修门面。开元商城就是那时候起来的,记得刘意守家里的电视就是在开元买的。家里添了大件,兴奋的刘意守借了辆三轮车直接拉回了家。刘意守的第一部手机也是在开元买的,记得是一部诺基亚3210。

进城除了买东西就是逛街,周末的东大街绝对是人山人海,有时候拥挤得前后左右都贴满了人,刘意守和朋友们只能随着人流慢慢地挪动。

东大街最多的就是各种专卖店,叫卖声最大的也是这种专卖店,清一色的服装店里夹着几间婚纱摄影,可谓是当时西安市最长的商业街。这种热闹持续了20年,也就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冷清下来。

围绕钟楼,除了东北面的邮政局和西南面的钟楼饭店,后来起来的就是东南面的开元商城和西北面的金花商场,围绕钟楼的商圈在当时算是比较高档的。

而城里毕竟还是冷清了,不是城里不热闹,而是城外太热闹。

从2000年以后,特别是在2010年前后,西安市有了很大的变化,各种超市起来以后,人们买东西有了更多的选择。大型超市、国美苏宁遍及城外,城市的范围大了。人们再也不用为了买电器买衣服专程进城,现在走不了几步路的商场什么都能买到,不仅如此,还有如万达那样的综合体,吃喝玩乐购物一站搞定,谁还愿意再去城里呢。

其实,不是城里不热闹,而是西安市变大了,城里的定义也有原来的城墙里的那片地,扩大了上百倍,在这上百倍的范围里,变得更热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