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逼著孫悟空大鬧天宮的 其中居然有這麼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心懷善念,天地感知。

這句話本出於《易經》,但是在西遊記中有一個人曾經引用過這句話,就是觀音菩薩。許多人都知道觀音菩薩法力無邊,心懷無上慈悲。但有一點可能大家不是特別清楚,那就是菩薩還會作詩呢。

在《西遊記》第八回中,菩薩在靈山領瞭如來法旨,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路過五行山,看到孫悟空被壓在山下,嘆惜不已,於是作詩一首。要知道,雖然說《西遊記》中的詩詞不少,但觀音菩薩作詩,如此的文青範,還真是難得一見呢。


到底是誰逼著孫悟空大鬧天宮的 其中居然有這麼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菩薩吟道:

堪嘆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私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菩薩說的倒也客觀,把當年孫悟空的所作所為數落了一番,然後就是一聲嘆息。

悟空在山根聽到,馬上回應:是誰在揭我的短呢?

我們看菩薩是怎麼回答的。她說:姓孫的,你認得我嗎?感情這觀音菩薩只知道悟空的姓,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呀。

後來,孫悟空說了一番世態炎涼,又說自己知道錯了,要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原話是這樣說的,大聖道: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

大家看到了吧,正如戴荃在《悟空》中唱的那樣,正是:風煙殘盡,獨影闌珊,叫一聲佛祖,回頭是岸呢。

這時候,菩薩就說了本文開頭的那番話。菩薩很博學,說明她讀過這本《易經》。總的說來,菩薩認為,悟空的本心還是善良的,所以要給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那麼說到這裡了,我們覺得應該回顧一下,孫悟空被壓到五行山下是因為大鬧天宮了,但是他為什麼會大鬧天宮呢?有人或許會說,這還不簡單呀,第一次當弼馬溫的時候,被馬天君欺負,結果他打了馬天君,就反下南天門了。其實真實情況不是這樣的,當時馬天君牙根就沒有出現過。還有,齊天大聖這個稱號是誰想出來的?讓他看管桃園的主意是誰出的?彆著急,這些事情啊,咱們還是從原著中一點一點找答案啊。

都誰向玉帝給悟空告的狀?


到底是誰逼著孫悟空大鬧天宮的 其中居然有這麼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說起來,雖然大家對《西遊記》都那麼熟悉,但電視劇跟原著相比,還是有許多細節挺有意思的。比如說,都誰給悟空告過狀吧。

1.丘天師帶著龍王來

在《西遊記》第三回中,先是龍王來告狀。書中這樣說,忽有丘弘濟真人啟奏道:“萬歲,通明殿外有東海龍王敖廣進表,聽天尊宣詔。”玉皇傳旨,著宣來。

這次告狀的是東海龍王,領著龍王進來的是丘天師邱弘濟。

2.葛天師帶著閻王來

緊接著,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師啟奏道:“萬歲,有冥司秦廣王齎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

這次來告狀的是十大閻王中的秦廣王,他代表的是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領著他進來的是葛天師葛洪。

在《西遊記》第四回,因為孫悟空反出御馬監,打下南天門,又引來兩人來給孫悟空告狀。

3. 張天師領著御馬監的差役來

一次是張天師張道陵,書中寫道,卻說那玉帝次日設朝,只見張天師引御馬監監丞、監副在丹墀下拜奏道:“萬歲,新任弼馬溫孫悟空,因嫌官小,昨日反下天宮去了。”

4、增長天王領著眾屬下來

正說間,又見南天門外增長天王領眾天丁,亦奏道:“弼馬溫不知何故,走出天門去了。”

我們看,除了增長天王之外,貌似這領著告狀的都是天師。天上本來有四個天師,他們是張道陵、邱弘濟、葛洪、許旌陽。至此,有三個天師都給出場了,還有一個許旌陽沒出場。彆著急,一會就來了。

孫悟空的弼馬溫是誰推薦的?


到底是誰逼著孫悟空大鬧天宮的 其中居然有這麼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話說,大家知道弼馬溫這個官職是誰推薦給孫悟空的嗎?我告訴大家吧,是鼎鼎大名的武曲星君呢。

還是在第四回,玉帝宣文選武選仙卿,看那處少甚官職,著孫悟空去除授。旁邊轉過武曲星君啟奏道:“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眾臣叫謝恩,他也只朝上唱個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馬監到任。

這一段寫的清清楚楚,推薦孫悟空到御馬監任職的是武曲星君,領著孫悟空去報道的是木德星官。這弼馬溫是個什麼官職呢,書面意思就是御馬監正堂管事,這可還是一個武官呢。

悟空第一次反下天宮跟馬天君有關嗎?

下面咱們看看孫悟空為什麼不當弼馬溫的。電視劇中都說是因為跟馬天君打了一架。事實上,從頭到尾馬天君就沒有在孫悟空任弼馬溫期間出現過。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這猴王查看了文簿,點明瞭馬數。然後就晝夜不睡,滋養馬匹。由於他很盡心盡力,所以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都養得肉肥膘滿(把馬當豬養呀)。不覺的半月有餘。

那麼緊接著,就是眾監官安排酒席給他接風了。這個接風是在他上任之後半個月,說明悟空還是一個工作狂。來了先忙工作,待事情料理的差不多了,才接風洗塵。正是這次接風宴上,他跟眾監官聊天,才知道原來弼馬溫是一個小的不入流、沒有品的小官,所以一氣之下大怒道:“這般藐視老孫!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忽喇的一聲,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寶貝,幌一幌,碗來粗細,一路解數,直打出御馬監,徑至南天門。眾天丁知他受了仙籙,乃是個弼馬溫,不敢阻當,讓他打出天門去了。

大家看到了吧,從頭到尾就是因為官職太小,悟空覺得辱沒了門風,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所以才反了。

悟空從天上回到花果山水簾洞,恰好來了兩個慕名投靠者,是兩個獨角鬼王,並送來一件赭黃袍作為覲見之禮。悟空自然十分高興,封了這兩個鬼王做前部總督先鋒。然後大家一起吃酒閒聊。就說到在天上被封為弼馬溫的窩囊事。於是,獨角鬼王說:“大王有此神通,如何與他養馬?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這是第一次在《西遊記》中出現齊天大聖這個稱號,卻原來是獨角鬼王提出來的啊,好有創意。

跟孫悟空動手的神仙們戰力如何?

三十回合打敗哪吒。在第一次捉拿孫悟空時候,孫悟空與哪吒有一場大戰。書中這樣介紹,三太子與悟空各騁神威,鬥了個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變做千千萬萬;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他拔下一根毫毛,叫聲:“變!”就變做他的本相,手挺著棒,演著哪吒。他的真身卻一縱,趕至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哪吒正使法間,聽得棒頭風響,急躲閃時,不能措手,被他著了一下,負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舊歸身,敗陣而回。

五六十合打敗惠岸行者。這惠岸行者就是木叉,哪吒的二哥,觀音菩薩的跟班保鏢。非常有意思的是,惠岸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都動過手。他是五六十回合敗給了孫悟空,書中這樣說,這大聖與惠岸戰經五六十合,惠岸臂膊痠麻,不能迎敵,虛幌一幌,敗陣而走。在這之前,惠岸與沙僧是數十合,不分勝負。在與豬八戒的打鬥中,沒有交代回合數,估計跟與沙僧打鬥的情況差不了多少。

那麼通過與惠岸行者交手的比較,孫悟空能夠打敗惠岸,但比打敗哪吒用的回合數要多些。而且哪吒傷了,惠岸沒傷。這樣看來,哪吒的武功其實在他二哥之下。至於豬八戒與沙僧,因為還沒有與惠岸分出勝負就被觀音菩薩攔開了,所以不好比較。

與二郎神戰力相當。書中說,二郎真君與大聖鬥經三百餘合,不知勝負。基本上可以說,孫悟空與二郎神戰力在一個水平上。

王靈官戰力沒有想象中那麼高強。有人覺得,孫悟空從八卦爐中出來,曾經跟王靈官有過一場單打獨鬥,覺得王靈官戰力很高。而事實上,書中並沒有說兩人戰了多少回合,只是說,他兩個鬥在一處,勝敗未分,早有佑聖真君,又差將佐發文到雷府,調三十六員雷將齊來,把大聖圍在垓心,各騁兇惡鏖戰。也就是說,王靈官可能只是支撐了一個比較短暫的時間。其實在短時間內,就是巨靈神也能跟孫悟空僵持一下的。所以這場打鬥說明不了王靈官的戰力問題。而36雷將圍著悟空打,一直圍到如來佛祖到來。再順便跟大家說說36雷將都有誰吧。一般說,要包括四大元帥,也就是財神趙公明,武聖關羽,瘟神溫瓊,還有就是大家一直關心的馬王爺馬天君。其他人可能名氣就沒有四大元帥大了。這裡我們注意到,關羽曾經是跟孫悟空有過交手記錄的哦。

天蓬元帥在場但是沒有出手。雷部36將困住悟空,一直等來了佛祖。佛祖用計把悟空壓到五行山下。然後準備回去,這時候天蓬元帥出場了。書中寫道,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時有天蓬、天佑急出靈霄寶殿道:“請如來少待,我主大駕來也。”也就是說,從36將圍困孫悟空一直到佛祖收服孫悟空,天蓬元帥一直都在旁邊看著呢,不過始終沒有出手。估計他是性格使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齊天大聖府是誰修建的?位置在哪裡?

孫悟空第二次上天得到的待遇明顯就高了,因為被封了齊天大聖了,玉帝專門為他修建了一座齊天大聖府呢。

書中介紹,玉帝即命工幹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個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那猴王信受奉行,即日與五斗星君到府,打開酒瓶,同眾盡飲。送星官迴轉本宮,他才遂心滿意,喜地歡天,在於天宮快樂,無掛無礙。正是:仙名永注長生籙,不墮輪迴萬古傳。

我們看,這次待遇明顯提高了許多。首先是送悟空上任的官員,由以前當弼馬溫時候的一個木德星官變成了五斗星君(五人),其次是單獨修建官邸,這次天宮可是大興土木了。張班是泥瓦匠的工頭,魯班是木工匠的工頭。還有一個細節,大聖府的選址,居然是在蟠桃園旁邊,真是好地方,為他以後看管桃園埋下了伏筆。

讓猴子看桃園是誰的主意?

孫悟空被封為了齊天大聖,與其他官員不同的是,他第一是沒有俸祿的,第二是沒有具體差事的。其實這個俸祿的事情非常重要,俸祿就代表了實際的行政級別,因為孫悟空沒有俸祿,也就實際上是沒有級別的。這也恰恰是後來蟠桃大會沒有被邀請的真正原因。

正所謂飽暖生閒事,孫悟空整天無所事事,於是就到處結朋交友,也樂得自在。但是被一個人看到了問題。此人就是我前面說到的另一位天師——許旌陽。

書中介紹,孫悟空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事實上書中也就這麼泛泛一說,孫悟空並沒有與上面這些人全部真正結交到。最起碼他並不認識身為五老之首的如來佛祖。估計他主要是在天宮轉悠,因此所結交人物主要是以道教為主。顯然,悟空的到處“串崗”已經影響了天宮正常的工作秩序,因此,許天師又該給他告狀了。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閃出許旌陽真人俯囟啟奏道:“今有齊天大聖日日無事閒遊,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閒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玉帝聞言,即時宣詔。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詔老孫有何升賞?”玉帝道:“朕見你身閒無事,與你件執事。你且權管那蟠桃園,早晚好生在意。”大聖歡喜謝恩,朝上唱喏而退。

大家看,玉帝這個決定真真的好草率呀。誰都知道,猴子最喜歡吃桃子呀。當初,把一個大聖府修建在蟠桃園邊就已經很危險了,到現在,居然讓猴子去看守桃園了。玉帝的這個決定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朝堂上那麼多文武百官,難道也沒有一個人看出這個任命存在的隱患來,更是匪夷所思啊。

小結

至此,我們可以做一個小結,孫悟空第一次上天時候,工作很認真賣力,御馬監打理得井井有條。所以說,他還是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的。出現問題的癥結在於,上天封他的官職太小。舞臺太小,不能施展他的才華與抱負,所以他直接就離職了。

第二次上天,按說待遇也還是不錯的。但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給他一個正式的編制,開始時候既沒有俸祿,也不給安排具體工作。後來又給了一個果木管理員的工作。級別低,油水大,監管失位,直接導致了孫悟空“小官鉅貪”的惡果。即使沒有以後的大鬧蟠桃會和偷吃老君丹,光是偷吃這九千年一熟的蟠桃,都夠孫悟空死幾次的了。而且,非常巧的是,孫悟空剛接管了蟠桃園,這九千年的桃子就熟了。怎麼會有這麼巧的事情?桃子什麼時候熟玉帝不知道嗎?難道,他知道桃子快要熟了,所以讓悟空去嚐嚐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