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雲浮市云城區教師招聘考試試題

教育綜臺知識

―、單項選擇題。(共60題,每題1.15分,滿分69分)

劉洋是八年級(2)班的班長,近期老師發現,自從劉洋當班長以來,他越來越懂得“換位思

考”,經常主動幫助他人,積極為班集體服務,成為了同學們眼中的“楷模”。劉洋的改變體

現了【】。

A.班級對學生智力的影響 B.班級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C.班級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影響 D.班級對學生社會化的影響

在當前班級管理實踐中,運用得比較多的兩種領導方式是【】。

A.“教學中心”和“集體中心” B.“學生中心”和“德育中心’’

C.“學生中心”和“集體中心” D.“教學中心”和“教師中心”

甲學校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美化和完善德育環境,通過舉辦“我身邊的好人好事”推選

大賽,優秀班風的評審活動,觀看優秀影視作品等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培養高尚

的校園精神和良好校風。在這個德育過程中,甲學校運用了【】。

A.自我教育法 B.說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實際鍛鍊法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

“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4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 ’子

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以上材料體現了【】的教學原則。

A.鞏固性 B.因材施教

C.單一性 D.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

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國的一位傳奇教師,他運用了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這一理論的第一

階段“我不想惹麻煩”靠的是【】起作用。

A.自律 B.魅力

C.懲罰 D.境界

社會學家認為,儀式行為是社會通過對自身的反省建構人文關係的手段,對社會結構的鞏

固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儀式的精神內核是【】。

A.社會道德 B.社會文化

C.社會法則 D.社會秩序

一位教師認為學習差的學生常因不會做而不交作業,於是想採用讓差生抄優生作業的辦

法解決部分學生不交作業的問題,認為抄作業總比不交作業好,便提出瞭如何讓差生抄優

生作業的課題,該教師提出的課題主要違背了課題選擇的【】。

A.實踐性 B.時效性

C.目標性 D.科學性

8.李老師是一名剛走上教師崗位的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他非常關注周圍同事以及上級

領導對於自己工作的評價與看法,也非常關注學生對他的態度。這表明李老師正處於教

師成長過程中的【】。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教學階段 D.關注情境階段

9.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需要經過多個階段,其中【】是教師個體專業發

展的起點。

A.職前專業學習 B.新教師入職培訓

C.在職進修和校本研修 D.教師自我教育

10.校內外課程資源對學生德育課程的實施非常重要,下列行為中不屬於開發教師資源的

是【】。

A.田老師經常與其他教師溝通並養成讀報看新聞和通過網絡收集信息的習慣

B.劉老師協調學生、教材、信息技術和其他資源整合,提升資源的教育價值

C.王老師經常針對教學課題調動自己情感和生活積累與學生進行真誠對話

D.方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看新聞的好習慣

11.現代學習理論特別強調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參與,強調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

討論和交流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對別人的觀點作出分析和評論,通過這樣的學習共同

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這種學習狀態下教師一般扮演【】的角色。

A.研究者 B.課程開發者

C.協作者 D.心理醫生

12.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

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

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遲問稼的故事說明【】。

A.我國古代教育具有階級性

B.我國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C.我國古代不重視農業

D.孔子不懂農業知識

13.“寒門出貴子”這句話體現了教育的【】。

A.生態功能 B.社會縱向流動功能

C.經濟功能 D.社會橫向流動功能

14.朱熹指出: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

辭。這句話體現了【】的教學理念。

A.合作式 B.啟發式

C.注人式 D.互動式

15.《大學》一書中提出了 :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這屬於【】。

A.普遍目標取向 B.行為性目標取向

C.生成性目標取向 D.特殊性目標取向

16.最近發展區這個概念是【】提出來的,他把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發展分為兩種水平,一

是學生現有發展水平,另一種水平是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可能達到的水平。

A.維果茨基 B.弗洛伊德

C.華生 D.巴甫洛夫

17.遺傳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母生十子,十子各不同”體現了【】。

A.遺傳素質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遺傳素質的發展過程制約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

C.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影響人的身心發展

D.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

18.書本知識一般表現為概念、定理、原理等,這對學生來說是【】,是一種偏向於【】的

知識。

A.直接經驗理性

C.直接經驗感性

19.20世紀中葉,美國科學史家庫恩首次提出(

A.“範式”

C.“哲式”

B.間接經驗理性

D.間接經驗感性

)這一概念。

B.“學式”

D.“例式”

20.歐洲中世紀時期有很多學者認為教育跟世界萬物一樣,都是由神所創造,目的是為了體現

神的意志,使人歸於神,這種觀點屬於教育的【】。

A.生物起源說 B.神話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I).勞動起源說

�/\u001b9o\u000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