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界的東邪、西狂、南帝、北丐

東邪——葛衛東

綽號:“葛老大”

職位: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經歷:2000年進入期市,兩次爆倉後迅速崛起。2005年,成立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一度因挑戰規則而被罰,目前資產據說已達120億。

“東邪”者,正中還有三分邪,邪中還有七分正。“葛老大”的個性正是如此,不拘泥於規則,遊戲江湖,這從他的微博名可見一斑——“混沌不是混混沌沌”,戲謔中藏玄機,彰顯了他獨具一格的個性特徵。

另一件令投資者印象深刻的事件,是2012年其違反美國棉花、大豆期貨合約頭寸限制被罰事件。業內人士認為,這次事件從側面反映了兩個事實:一是其行事大膽,敢於挑戰規則,也能挺身承擔後果;二是國外市場投資以及國內外市場跨市套利是其一大投資風格。

“和其他私募機構不同,葛的混沌投資一大特色是海外的資源背景。據個人瞭解,他們和海外機構合作成立駐點,專門從事信息收集,通過投行、現貨商可以先於國內其他投資者獲得一些信息,作為交易參考。”某位知情人士透露。

在人才培養上,混沌投資也是與眾不同。據相關人士透露,一般投資機構的研究團隊和交易團隊是分離的,而混沌投資實施的是投研一體化,分析師既做研究也實盤操作,這對研究員的成長是十分有益。

“他們的體制,我認為在期貨界中是最好的,培養了許多研究能力和交易能力都十分突出的投資專家,有一些實力強的人才甚至走出去自己成立私募。所以,混沌投資有期貨界的"黃埔軍校"之稱。”

從投資層面來看,公開資料顯示混沌投資的投資理念是穩定持續獲利,“穩健是投資的第一原則,風控先於投資”。據知情人士透露,“混沌投資是基本面分析派,做波段交易,沒有現貨來進行套保的。但他們的風控做的比較好,有兩層風控。”

公開資料顯示,自2000年從事投資以來,其個人一直保持良好的投資業績,7年平均年化投資收益率在50%以上;自而混沌投資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投資收益接近120%。“我們輾轉了解到,葛總的為人很不錯,人緣很好,有一些朋友因為購買了他們的產品,資產從百萬級別上升至千萬級別。”上述知情人士稱。


西狂——林廣茂

綽號:濃湯野人

職位:天津易孚澤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

經歷:1981年生。2002年,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專業畢業,擔任中紡操盤手職業投資人。早期也有爆倉輸光經歷,直至2008年才穩定盈利。

2010年棉花大牛市中,投入600萬元做多棉花期貨,持倉3萬手,從浮虧60%到頂部平倉,資金翻220倍至13億元。

2011年,反手做空棉花期貨,費時9個半月,2萬噸空單賺7億元,一戰成名。年底,成立天津淡水靜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佈“淡水靜湍1號”私募基金產品,備戰A股。

2012年,做多棉花期貨,遭遇資金圍剿,認虧出局,虧損約7億元。是年為其“期轉股”投資元年。

2013年,A股成為投資重心,前三季度連續登上冠豪高新前十大流通股東榜,截至三季報,持股4554萬股。

相較“林廣茂”這個名字,“濃湯野人”的網名似乎更為投資者所熟知。他本人如此解釋:“濃湯”是希望我和所有有緣的朋友分享和交流的思想、體驗都能既美味又有營養,最主要的是不費牙,力求簡易;“野人”源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儒家對君子要求之高,(我)不想也做不到君子,但是最少要求自己做個質樸的野人。

和年逾不惑之年的葉慶均等人相比,作為80後新生代期貨大佬,林廣茂多了些年輕人的狂放和張揚,“西狂”之名由此而來。他的操作手法大膽、激進,曾在公開場合坦言,“賬戶浮虧60%對我而言是一種常態,我的風格是滿倉加倉交易,所以我做好歸零的心理準備。就好比一個人第一次坐過山車會嚇得大喊大叫,但如果天天坐,坐十年,還會害怕嗎?那時坐在過山車上都能睡著了,我就是這樣。”

“抄底逃頂”是市場投資者最為渴求卻不可及的,但林廣茂卻成功吃到了全段行情,捕捉到了棉花期貨價格2010年從16600元/噸漲至33690元/噸,2011年又從34000元/噸跌到19880元/噸的牛熊過程,“吃到全段”也成為他最為自豪的經歷。他本人也意氣風發地在博客上公開了操作思路,甚至公開了其持倉和成本,並以“完美收官”定性自己的這場成名之戰。

經此一役後,市場對其的關注度與日俱增。但與此同時,人性中自負的弊端也悄悄在他心中滋生。2012年,他做多棉花,並公然“曬單”,且在與反手做空的“東邪”葛衛東的口水戰中放言“棉花以後會上漲,但賺錢的仍舊是我”,是時的年少輕狂可見一斑。但對手看清了其底牌,使他在操作上十分被動,因而導致了2012年上半年其在棉花期貨上的失利。

林廣茂總結,關於2012年棉花的失利,原因是過度自信之後信心膨脹的必然結果。“一把做多、一次做空,短短一年多時間,從600萬做到20多億,一下就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了,信心膨脹到了想協助政府去完成點雄圖偉業的地步。”

這次失利,也讓他清醒了很多:“用一個大的代價,換取一個自我認識和修煉的昇華,很值得!”一位曾接觸過林廣茂的期貨界人士表示,目前的林和以前相比,低調了許多,話不多,並且對佛學興趣濃厚,給人的感覺是心非常寧靜。不過,從冠豪高新的凌厲走勢來看,似乎當年意氣猶在,投資風格依然未變。可見“西狂”猶在,只是鋒芒斂。


南帝——葉慶均

綽號:葉大戶、中國的索羅斯

職位: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經歷:1969年生,寧波人。上世紀90年代即涉足期貨,多次大賺亦多次爆倉,一度絕望有跳樓之念。

2003年,抵押房產,重倉押豆,資產自10萬增至500萬,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此後又捕捉了銅、橡膠牛市,據傳至2007年底資產已增厚至以億元計。

2009年7月4日,成立寧波敦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前身。

2010年,抓住棉花瘋漲行情,是年個人資產據傳已達數十億,揚名期市,奠定大佬地位。

2011年,棉花期貨下跌時錯誤繼續做多,損失12億元,暫敗於“濃湯野人”林廣茂之下。

2012年,集結資金使用消耗戰、偷襲戰等戰術圍剿“濃湯野人”,慘勝。同年,抓住豆粕牛市,是年資產據傳已達百億元。

青蔥的太極壇、飄落的紅楓、靜謐的亭臺,流動的水墨畫……敦和資產管理公司官網處處透露出寧靜淡泊之態,沒有連篇累牘的公司介紹,沒有流水賬式的業績展示,投資團隊的細節更是隻字未提。對於“敦和”二字,也僅有簡明的“敦仁頤和”四字解讀,低調得讓人難以和百億資產的期市大鱷掛上關聯。

“葉總為人確實很低調,我們上次幾個人前去拜訪他,個個西裝革履,鄭重其事。沒想到他本人卻是衣著樸素,跟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完全看不出來站在你面前的,就是在期市上呼風喚雨的葉大戶。”一位曾親自拜訪過葉慶均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浙系資金有個圈子,不時會有聚會交流,葉在其中地位尊崇,舉手投足均可引起資金抱團跟風,足以形成一股可撼動市場的力量,稱之“南帝”可謂名副其實,所以怎麼低調都不過分。(818期貨學習網 http://www.818qihuo.com收集整理)

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敦和資管投資範圍廣闊,大宗商品、股票、股權、外匯、債券等均有涉及,投資手法十分靈活。“他們曾經跨股市和期市套利。據我瞭解,10月15日中午,浙江省衛生廳通報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當天下午,他們就在A股上做多醫藥股,同時在期市做空豆粕,權重上A股佔比多一些,豆粕上少一些。”

中國證券報記者翻看10月15日醫藥股行情,果然,當日有多隻股票強勢漲停,其中早盤低位震盪的東寶生物(300239,股吧),更是在午後明顯拉昇至漲停板,此後3個交易日,該股震盪上漲了7%左右便呈下跌態勢。而期市中,當日早盤,豆粕當時的主力1401合約表現較為抗跌,午後則突然放量跳水,全日跌幅為0.63%。“他們是短線快速進出,豆粕當日平倉,醫藥股也很快就撤離了,收益頗豐。”

據該人士透露,敦和資管最近主要在做證券投資,期貨上有團隊在操作,但投入的資金量並不大,主要原因在於目前期市波動率不大,回報率不高,但風險卻高於股市。

“據我瞭解,敦和的研究是非常深入而且細緻的,光是大豆產量一項研究,他們就有獨立的團隊在做。如果說葉大戶早期的成功很大程度緣於他個人的洞見和判斷,那麼他後期成功的關鍵則是不遺餘力地挖掘頂級人才。”

永安期貨是葉大戶的大本營,同時也是早期“敦和”的人才輸送大本營,尤其是農產品研究團隊,市場傳言其麾下有五虎將,其中“張將”、“俞將”均來自永安期貨。而隨著投資範圍的擴大,人才的挖掘範圍也不再拘泥於期貨、股票,債券人才也被納入其中,如原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組帶頭人徐小慶被敦和資管聘請,擔任公司宏觀策略總監一職。

“目前葉總的身份主要是集團董事長,投資具體事宜主要由團隊打理。他本人有事沒事打打太極、蒸蒸桑拿,很少再直接涉及交易層面的細節。”上述人士稱。


北丐——傅海棠

綽號:“農民哲學家”

經歷:1967年生於山東。農民出身,曾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進入期市,煎熬十年。2009年至2012年,把握住了棉花、豆粕等品種牛市行情,資產從5萬累增至1.2億。

也許在資金的積累上,傅海棠與其他三者相差較大,但他是真正從種蒜養豬的農民搖身變為期市傳奇的第一人。當無數農民兄弟依然懵懂不覺,甚至無數知識分子亦不知期市為何物之時,他已先知先覺,進入到這個既是“財富絞肉機”,也是“富豪養成地”的生死場。

期市對於他而言是個修行場,既是外在的投資能力的修行,也是內在的品性的修行,甘於清苦,堅韌達觀,正是“北丐”風範。“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小到大沒少吃過苦。但讓我吃苦最多的、最大的,還是期貨市場。那種在來來回回行情中的煎熬,那種隔夜反向跳空的痛苦,那種把生活費都虧掉之後的無助,那種看對行情賺不到錢的自責,那種剛一平倉行情就啟動的遺憾,那種看到別人賺錢自己卻賺不到錢的鬱悶,那種固然堅守卻依然慘淡的悲涼……痛苦是持久的,但我始終沒有被期貨的"苦"擊垮,我一直堅守,並堅信自己能成功。”傅海棠回顧往昔時感慨。

近十年的煎熬終於在2009年迎來完美結局,傅海棠在一次和朋友親家的聊天中得知,當地棉花種植面積減產嚴重,這引起了他對棉花行情的關注,此後經過實地調研、綜合分析,他判斷棉花必漲,並在13000元/噸的低價介入,幾經波折,順利乘上了棉花大漲的順風車,於29600元/噸的高位平倉出來,資金增長到了1.2億元。

“天道”是傅海棠的樸素投資思想,“天道就是市場,市場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必須順從天,才能得勢。洞悉市場運行規律,財富將滾滾而來。”

與其他三位不同,傅海棠並沒有註冊公司或者代客理財的打算,堅持使用自有資金進行交易。“許多合作伙伴、投資公司找過我,都被我一一婉拒了。我之所以堅持使用自有資金進行交易,是因為我的投資波動率起伏較大,客戶可能難以接受。拿著別人的資金只准賺不準虧,如果虧了客戶的錢,我於心不安,這對於個人精神壓力是很大的。”

傅海棠對記者表示,自己將繼續在期貨市場上打拼,直到做不動了為止,但他不願意子女再在期市上受這種精神煎熬。“本著對後代負責的原則,我"走"之前一定要立遺囑,子子孫孫寧可做乞丐也不可進入股票和期貨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