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宏遠作品|白事

於宏遠作品|白事

在我們廣大的農村,一輩一輩老人留下來一句鄉俗古話:紅白事不是一家辦的。意思就是說農村家家的孩子結婚、老人去世,不是一家辦的,大家都得去幫忙。

若是紅事情,人少點無所謂,大不了孩子可以旅行結婚,若是誰家遇到老人去世,若是沒有人去幫忙,就會很尷尬,這就是意味著這家的人緣不咋的,人情走動不太好。

早在生產隊的時候,那時候生產隊的成員們很團結,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大家都會去幫忙,那時候民風很樸實,誰家老人老了,年輕力壯的硬實勞力都會去幫忙,那時候,最出力的活就是打墓和抬棺木,夏季打墓還好說,土好挖,即使這樣,也得需要四至六人壯勞力,也會累的大汗淋漓,若是遇到數九寒天,打墓就是非常吃力的活計,那時天寒地凍,人們用稿開地皮,一刨一個白點,或者用釺子大錘,頭幾層刨出來的都是凍土坨,小的一兩個人搬上去,大的三四個人才能抬上去,打墓的人累的氣喘吁吁,厚厚的棉襖都會被甩在一旁,穿著內衣幹活,熱汗在北方冰點的氣候裡蒸騰,待挖到暖土層才會省了些力氣。那時的老人去世的棺木都用勞力抬,即使用馬車也不能拉倒墓地跟前,因為有時地裡沒有道,生產隊裡一等一的壯勞力是責無旁貸、首當其衝的了,有時是四個人輪流抬著,有時是六個人換班,那種抬槓是很結實的,不用擔心折。

那時的鄰里相處的很和諧,老人們也都互相往來,子女們從父輩母親們那裡耳濡目染,一輩輩留傳下來的好門風,那些一茬一茬的青年人骨子裡認為:白事,若是家裡沒人,真的很磕磣,也就意味著那家平常過日子死性,不取借來往,人情不好。那時形容這樣的人家有句話:“早坑打井,房頂開門”。

我們村跑腿子趙老六就是這樣的例子,平時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不去,也不去隨禮,就是去了,也手插在褲兜裡,啥也不幹,當他去世的時候,幾乎沒有人,連抬棺材的人都找不到,後來生產隊用大馬車拉,即使這樣,得用人把棺材抬上抬下啊,由於沒有人肯出力,隊長和隊上幾個人費勁巴力的勉強才把他埋起來,算是入土為安。

於宏遠作品|白事


村裡還有一個單身漢子“二賴子”,平時遊手好閒,別人曾開玩笑對他說:“乾點正事,要不你死了都沒人抬”,他撇撇嘴說:“哎呀,說那有啥用,咋地也不能爛到屋裡,兩眼一閉,還管那身後事啊?”

有的人情好的人家老人一去世,幾乎全村人都會去,其實老人兩眼一閉真的不知道身後事了,只是給活著的人看的,旁觀者真的會從中看出人情世故,茶餘飯後東長李短談到這個話題,對某某家的後生誇獎一番。

我記憶中清晰的記得鄰居三爺去世的時候,正趕上連雨天,那時農村道路也不好,甭說地裡了,用馬車拉棺木也不行,大泥糊車軲轆。因為三爺生前人員極好,樂善好施,誰家有事都忙在頭裡,所以幾乎全村男勞力全去了,他們用槓子硬是用步量,用肩膀頭把裝著三爺的棺木從家抬到了墓地,三爺的兒女們臉上的雨水和感激的淚水交織著感動。少年時代的我,當時不懂人情事,到懂已是中年時。

如今,這樣的白事已沒有以前那樣累人了,挖墓,抬棺材的活都使上了挖溝機,剷車,但是一些需要幫忙的仍舊需要人們到場,明白事理的老人說:“不是吃吃喝喝的事,誰家差到吃喝啊,你擺御宴,沒人去吃,有啥人氣”。

於宏遠作品|白事

歲月荏苒,一輩一輩人終將老去,“頭五十年人吃土,後五十年土吃人”,一輩一輩人終將長眠於地下,這是人無法逃離的宿命,也是最終的歸宿。只是我們活著的人真的要在活著的時候,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留得生前身後名。

白事不是一家辦的,這句我們廣大農村輩輩留下來的鄉俗之話,仍舊在傳著,並且在上演著,我們提煉出那是一種鄉村淳樸厚道的風氣的延續,並生生不息著,溫暖著鄉人熱腸、鄉村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