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當年在《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裡說有很多相聲演員是半路轉行,具體有哪些例子?

用戶7014061022



《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應該算是郭德綱相聲的一段代表作,裡面對相聲行業的一些現象剖析的比較深刻。其中說到很多相聲演員都是半路轉行的,帶有一點諷刺的韻味,但並非諷刺所有半路轉行的人。在我看來所謂的半路轉行,應該有三類:


一是原來有工作,後來開始喜歡相聲,而拜師專門學習相聲,從事相聲的演員。這一類相聲演員在現今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德雲社內部,也是比較多的。比如岳雲鵬最初是麵館的服務員,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加入德雲社,拜郭德綱為師,經過幾年的學習,最終得以登臺表演相聲。再比如張鶴倫,小的時候學唱過二人轉,後來看到電視裡面的郭德綱,非常喜歡。於是在母親的幫助下,來到北京,幾次努力才拜師成功,同樣經過系統的學習,才最終登臺表演。類似於這樣的相聲演員,還有很多很多。


二是原來有工作,因為某些原因轉行進入相聲,不過從來沒有進行專業的學習和訓練,甚至對相聲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都不是很熟悉的。比如姜昆,原來在黑龍江建設兵團工作,因為嘴皮子比較靈活,經常說一些小笑話,後來被馬季發現,調到北京開始說相聲。不過姜昆雖然是馬季的學生,但卻沒有太專業系統的學過相聲基本功。

在比如侯耀華,侯耀華作為侯寶林的兒子,打小就沒少聽過相聲,可卻沒有真正的學習過,主要是侯寶林不同意。後來年紀大了,有了名氣,不知道怎麼就成為了相聲演員,甚至拜師常寶華,成為了名正言順,卻基本功不紮實的相聲演員。

這一類的相聲演員,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比較多。這應該也是郭德綱所要諷刺的一群人。


三是學習過相聲,但是中間做其它工作,後來又回到相聲行業的。比如於謙,很早就跟隨石富寬學習相聲,但中間由於相聲行業發展不景氣,開始拍戲。最後因為和郭德綱搭檔,找到了相聲的感覺,又回到了相聲行業。再比如張雲雷,自小跟隨郭德綱學習相聲,後來因為到倉離開相聲幾年,最終因為郭德綱而回到德雲社,成為現在最火的一個相聲演員。


其實不論哪一類相聲演員,自小就開始學習的也好,半路轉行的也罷。只要有更多的人願意說相聲,那對相聲行業都是好事。當然,既然願意說相聲,那就要對相聲負責、對觀眾負責,還是應該把基本功練紮實,把心態擺正,靜下心來多多的練習、研究相聲,這樣相聲才會越來越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