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山西寿阳县,日伪时期老照片,直面千年古县的旧岁月


西晋太康年间设“寿阳县”,从晋朝置县开始到如今,寿阳县已经有了1700多年了。当时是以此地居寿水之阳而取名“寿阳”。那个时候的寿阳县城在今县城的东北方向。图为1942年的寿阳县城内的街道。

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名为“受阳县”。唐朝建立初期,设“受州”,其州治在受阳县,公元637年改回“寿阳县”,属太原府管辖。图为1942年寿阳城外的道路。

图为1942年的朝阳阁,它是寿阳重要的地标建筑。它位于寿阳县城东关外,建于1517年(明正德12年),清朝时候曾经三次重修过,1948年5月,解放军就是从这里进入寿阳县城的。60年代末的时候被拆除,2005年重建。

图为40年代的寿阳火车站,1907年因为正太铁路的需要而修建了“寿阳站”,当时的正太铁路是山西境内最早的一条铁路。1938年日军占据铁路,遂将原本窄轨换成标准轨。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毁太原城,之后设并州,寿阳属并州管辖,并直到明朝初期。图为40年代寿阳火车站的远景。

从晋朝修筑的寿阳县城开始直到元朝,原本的县城早已破败不堪。元朝元贞年间(1295年1月-1297年2月)重建寿阳县城。图为人们正在等待上火车。

明朝建立后,复置太原府,下辖22县,其中就包括寿阳县,清朝成立后,沿袭旧制。图为1942年寿阳县城内的城隍庙。

1724年新设平定州为山西省直隶州,下辖寿阳、乐平、盂县三县。民国时期的寿阳县为省管县,建国后为晋中行署所辖,2000年开始为晋中市所辖。这张1942年的图片展现了当时的人们在城隍庙求雨的场景。

接上图,城隍庙求雨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民间活动,求雨的仪式非常隆重,分请水、迎水和送水。参与求雨的人们必须要戴柳条编制的帽圈,道士会念诵“求雨辞”,人们诚心的磕头上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