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毫升的迷你保温瓶,是如何创造年销120万支的“迷你风”商机?

最近在逛日常用品百货的时候,发现不少迷你“保温瓶”,这个大小大概只有一个巴掌那么大。这种乍看下性价比非常不高的商品,却不知不觉窜红在台湾的各大日用品创意百货之中。

究竟这股“迷你风”的背后,有什么不得不让人剁手指的魅力呢?


120毫升的迷你保温瓶,是如何创造年销120万支的“迷你风”商机?

诚品120ML不到的保温水壶


因为好奇而产生的购物冲动

最近在诚品书店的小玩意文具区,或者是台隆手创馆Hands Tailung,在生活卖场的专区,都能看到五花八门一字排开的各式保温杯,既然推出这么多款式,想必一定有它特定的客群。这种迷你保温瓶从日本进口,这类的保温杯容量只有120毫升,连半杯水都装不下,原本被日本业界评为“绝对卖不出去”的新产品。


120毫升的迷你保温瓶,是如何创造年销120万支的“迷你风”商机?


不过却打中一些人的痛点。“这个商品也太奇怪了,怎么这么小?”是许多人的反射性的质疑,但也因为这样吸引了不少客人多看它几眼。而这一对上眼,客人会情不自禁的,拿起来端倪。拿上手的那一刹那,会觉得“好轻巧!”“好可爱!”等心生“想买冲动”的购物心里。


120毫升的迷你保温瓶,是如何创造年销120万支的“迷你风”商机?

日本自动贩卖机的饮料常常120ML不到,价格就要8块钱人民币左右

大家知道在日本的自动贩卖机,时常一杯120ml不到的咖啡,就要130日元(8块左右的人民币)。而这个大小,刚好相当于一杯易拉罐的大小。很多人背了一整天的水壶,但后来发现,只是徒添重量,因为实际上会拿起水壶喝的地点,只有从家里到公司的这段通勤距离。在家里或者在公司,都可以装水,自然也不会想到水壶。另外一些人也会觉得这种“随行杯”的概念,很适合时常搭飞机出差的人,不用太重。

有一种角度叫做观察入微的“体贴”

一开始当这个迷你保温瓶被发明的时候,普遍人认为容量太少,实用性低。而首先提出这个迷你提案的是礼赠品代工产业出身的开发者小林裕介,看到企业订单每况愈下,于是决定转战产品设计的市场,锁定野餐餐具的市场。

120毫升的迷你保温瓶,是如何创造年销120万支的“迷你风”商机?

礼赠品代工产业出身的开发者小林裕介

他开始思考“市售保特瓶饮料的份量,对一般年轻女性来说,应该很困扰”因为,女性的包包等用品都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但瓶装饮料等的大小却没有跟着“缩小”。

所以他开始着保温瓶“迷你化”的改良,但却遭到员工、厂商、业界采购毫不留情的大泼冷水。“这种不符合CP值的尺寸,谁会买单?”的各种质疑声。但结果,在2018年的秋季商品展示会上,一举获得日本“东急Hands”及“LOFT”这两大生活杂货连锁品牌的青睐。


120毫升的迷你保温瓶,是如何创造年销120万支的“迷你风”商机?

现在的包包越来来迷你精致化,而保温瓶却没有跟着“缩小”

小林裕介这种观察入微的“体贴”,使得商品的客群,不仅是年轻女性,也包括无法提太多重物的上班族。销售量从目标年销5万支,一举冲上20倍之多的120万支。

客制化的感受

我就想起前阵子听到的一个行销策略的分享。有一本书分别有两种封面,一个是“专门为男生”制定的健身课程,一本是“专门为女生”指定的健身课程。然后这两本书除了封面内容一样,其余的健身内容基本都一样。但却给人一种,“啊,这好像在为我量身定做的感受”,我想这就是所谓观察入微的体贴之一,前几天奇葩说在辩论一个议题,是对事还是对人,还是对人不对事?我们已经走过工业化渴求温饱的年代,而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一种体贴的“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