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貴陽的心臟地帶大十字,中華南路14號,在林立的高樓當中,一座明清風格的四合院建築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達德學校舊址。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經過兩年修繕,達德學校以全新面貌向公眾開放了。如今的達德學校舊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院內的茶館、書院已經搬走,樓棟裝飾煥然一新,展館增至9個,展品更加豐富。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在這裡,人們不僅能瞭解這個開始只有二十幾個小學生的私立小學是如何發展成擁有1600多名學生的門類齊全的學校的,還能親自觸摸那些刻滿了歲月痕跡的老物件,感受歷史的重量,哪怕只是為了避開嘈雜的人群和車流,尋得片刻寧靜,這裡也是個值得去的好地方。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門票:

  週二至週日9:00-17:00憑身份證免費進入。

  交通:

  乘22、40、69路公交車在達德學校舊址站下車。


達德學校的前世


  達德學校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霽雲廟,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為忠烈宮。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黃幹夫、凌秋鶚等著名民主人士和教育家在貴陽創辦了達德學校。初名算學館,達德書社,民立小學堂。民國二年(1912年)更名為達德學校,後增辦中學。1925年又增設女中部,為貴州省著名的私立學校。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說起達德學校,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著名中國共產黨員王若飛。1905年,王若飛入貴陽達德學校讀書,1912年在貴陽群旺社書店做店員,1917年在貴陽達德學校任小學教員,並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同年12月,他考取貴州省黔中道留學日本官費生,在日期間初步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1921年底,王若飛與周恩來、趙世炎等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達德學校在辛亥革命、護國運動、抗日戰爭等重大事件中都走在前列,成為了舊社會貴陽民主革命鬥爭的一面旗幟,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1982年2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達德學校的今生


  如今的達德學校,一改往日破敗、冗雜的模樣,成為了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


  要進入參觀,先得在左手邊的保安室登記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人數、日期這些信息。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沿著石階邁過大門,就進入了第一進院落。南北兩個廂房包括正對的忠烈宮都是新修的,原本的茶館、書院已經沒有了,鑽過左右兩邊的連廊,可以抵達第二進院落,博物館的參觀之旅由此拉開帷幕。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這個院落有一個二層小樓,是原先達德學校的教學樓,現在四個展廳都在裡面。可以看到,經過修繕,達德學校舊址的布展方式更加先進多樣,每個展廳都安裝了語音導遊系統,進行詳細介紹。同時,還採用現代先進展陳技術,增強可視化、互動性。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2號展廳通過幻影成像的方式,動態展示辛亥革命時期,達德學校師生積極投身民主革命的場景;3號展廳不僅圖文並茂地介紹了1939年2月4日日軍轟炸貴陽的情況,還採用多媒體手段,動態模擬當時轟炸的情景,增加遊客的體驗感和互動感,彷彿置身轟炸現場一般。最有趣的是,達德學校校歌的展板前有一頂“鍾”一樣的設備懸空而掛,只要站在“鍾”下,面對牆上的校歌,耳邊就會傳來悅耳的歌聲,身臨其境,讓人忍不住跟著學唱起來……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參觀完二樓的第四展廳,可以通過二層連廊直接抵達第三進院落的北廂房即第五展廳,這時候,達德學校舊址最美最古老的建築禮堂也就呈現在眼前了。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這個院落裡有很多株粗壯的大樹,正中間是“勿忘五月七日”碑。禮堂的左右兩側有兩個造型十分可愛的石獅子,走上前看介紹才知道,原來是1997年重修舊址時,前院前庭出土的明代遺物。


「貴陽中心小而美」達德學校舊址: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好學、知恥、力行”三塊牌匾非常引人注目地懸於禮堂的三扇門之上,雖然有些斑駁,不瞭解的人可能不知道,這是學校創辦以來始終秉承的辦學宗旨,這六個字翻譯成白話文意思是“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即達德學校要把學生培養成有知識、有道德、有勇氣的人。


  經過幾次大修,達德學校舊址的文物已經不多了,但那份沉靜內斂的氣質卻沒有變。有空的時候,在這裡學習貴州近代教育歷史,尋找屬於這座城市的底蘊,也是相當有意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