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韜,字六奇,法名為弘仁,號漸江,祖籍位於安徽,在清初時期,是一位著名的畫家,只不過這位畫家與一般的畫家還不太一樣。這種不太一樣,就標誌著他的藝術創作的獨特性,並非是人云亦云,有著自己的藝術主張與見解。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他是清初“四僧”中的一位,是以畫風疏淡冷寂而著稱,用現在的話來講,走的是高冷畫風。弘仁的畫風與並稱的其他三位畫家很是不同,在其他三位的映襯下,更顯他的獨樹一幟,很是打眼。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在中國傳統繪畫史上,“清初四僧”的藝術成就可謂是夜空中四顆明亮的星星。他們的名字如雷貫耳,分別是:石濤、八大山人、石溪和弘仁。在這四人中,石濤和八大山人有著皇族的血統,是明朝皇室後裔。而石溪和弘仁,則是民代的遺民,對於大明朝有著深厚的情結。他們四人藝術上雖各有千秋,但是都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不願面對明朝的滅亡,不願接受外族入侵所建立的清政權。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可是,做為一介書生,他們又無能為力,表現出了遁世自保,鬱鬱寡歡之氣。於是,藉助書畫,他們傾訴著對故國山川的熾熱情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他們在藝術上主張“借古開今”,也就是說,不能因循守舊,在繼續的基礎上,要追求創新,反對陳陳相因。他們特別強調深入自然和生活,強化個體的真實感受,認為獨抒性靈才是一名畫家的初心和使命。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就拿弘仁來講,他還是新安畫派的代表畫家,在畫派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在當時可是代表了遺民畫風的最高水準。弘仁最擅長的除了繪畫,還有書法,在藝術界有著“三絕”的美譽。在繪畫方面,既是屬於黃山畫派的畫家,同時也是新安畫派的代表人物,他對藝術的態度十分堅定,既尊重傳統藝術,又主張創新,要師法自然,獨闢蹊徑,在前人的傳統道路上,走出別樣的個人風格。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海外知名美術史論家高居翰曾評論弘仁,說他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出明末時期畫壇與文人圈中的個人主義特質,也是在繪畫風格中追求個人主義的代表畫家。能夠有這樣的成就,他能夠如此的對前朝抱有熱烈的情感,也是事出有因。弘仁的出身本是十分優渥,他的家庭在當時也算是名門望族。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但不幸的是後來家道中落,弘仁也只能在背井離鄉的清貧生活中艱難的研習四書五經,準備考取功名。然而,還沒等他金榜題名,明末時期戰亂紛起,弘仁又開始被迫地奔東跑西,躲到了武夷山的天遊峰,之後無奈出家做了和尚。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這世界上一發似乎也是公平的,只要你努力,得不到的東西總會用另一種方式還給你。比如弘仁,他想考取功名,世事難料無法實現。落魄到成為一名僧人,但他卻通過書畫,成就了一名讓世人永遠銘記的書畫家,這要比他考取功名強的很多。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如果成了功名,或許他也是湮沒在了官場上,成為一名不見經傳的小吏。也正是生活的坎坷,造就了他感懷傷世,悲天憫人的情懷,才在書畫上取得了無人可仿的巨大成就。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作為一名僧人,他先後遊歷過許多地方,行萬里路,為他日後的繪畫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而涵養山水性情也成為他一生當中藝術生活的重要內容。弘仁的藝術是綜合的,成就絕不僅僅是遺民繪畫、疏淡冷寂等能夠簡單概括的,他的成就是集山水性情、古風流韻與遺民情結為一體,共同融入到畫面之中。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對於他這種獨特畫風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效仿前人,他師法倪雲林。其二,師法造化,主張在大自然中尋找最真實的靈性,再用真情實感將其轉化為畫面。其三,與師友經常切磋,不斷吸收他人之長,提升自己的畫技。

一個畫家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縱觀弘仁的一生, 1647年出家時38歲。他活了54歲,出家後的十多年是才他真正的藝術成就期。這樣算來的話,他並非是在早期就聲名遠揚,而是在現實挫折中逐漸成就大家氣象的,也算是大器晚成。

從弘仁的身上,陳曉輝美術館的小夥伴們認為,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講,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只要你足夠執著,萬般皆有可能。

—END—

本平臺所發佈的圖片均蒐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本文系陳曉輝美術館作者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