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一期,99二期,99A,三款坦克有什么区别呢?

你来替我做一个梦好吗


其实99式主战坦克一共有4种形态,分别是9910原型车(即99年国庆大阅兵的“98式”),99一期改,99二期改,99A。从99原型到99二期改,一直是有计划的在原有车体上进行一系列的升级。而99A,虽然还带个99的名字,实际差不多是一款重新设计的坦克了。



首先看一下9910工程原型车。它采用焊接炮塔,炮塔正面采用倾斜装甲,侧面用88式以来使用的格栅装甲,车体正面有类似T-72的V形防浪板。全车无附加装甲。

99一期改增加了激光压制仪,增强了车体防护。主要标志是炮塔正面两侧的楔形装甲模块,侧面则用爆炸反应装甲替代了格栅装甲。99一期改有个圆形的“天灵盖,”与9910原型车炮塔形状很相似,可能只是在9910炮塔基础上增加了附加的楔形装甲。车体正面用爆炸反应装甲覆盖,已经看不到V形防浪板。

激光压制仪细节

99二期改和99一期改的外观差异很小,只有些细节不同。改动点包括楔形装甲模块被重新设计,从多异形块改进到少异形块,更加简洁。焊接炮塔是重新设计的,已经没有圆弧形的“天灵盖”了。车体正面用的爆炸反应装甲也是有区别的,爆反明显有一个台阶,而99一期改没有。

此外部分99二期改增加了炮口基准补偿装置(就是坦克大赛96A上那个被俄国人禁用的东西),这种装置是用来测量炮口弯曲程度,并反馈火控计算机进行补偿的装置,可以提高火炮射击精确度。

炮口偏移自动补偿原理

99式坦克从9910工程车一直到2期改,采用的都是发动机纵置的设计。因此车体较长。99式的负重轮和T-72尺寸差不多,而且也采用6对负重轮设计,但由于车体较长,使99负重轮看起来十分稀疏,且间距不等。


99式是我国在80年代末开始研发,主要性能指标参考德国的豹二的一款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为祝榆生。由于某个总所周知的事件,是原计划引入的德国LSG3000传动系统泡了汤,因此99式不得不采用类似T-72的机械行星齿轮传动+液压控制的方式,在启动速度,传动效率上比德国的全自动液力机械综合差了不少。而且只能手动换挡和操纵杆控制履带差速来实现转向,和自动挡和方向盘操纵的豹二和其他西方主战坦克完全没法比。更要命的是老99只有一个倒挡,倒挡速度只有5-6km/h。而其他西方主战坦克普遍能达到30-40km/h。在很长一段时间内99的传动都成为制约99式机动性的最大瓶颈,一直到99A才弥补了这个缺陷。

99A的出现是划时代的。99A的总设计师是毛明。99A的车体相比老99短了不少,负重轮间距变小。这主要是由于换装了新动力包的缘故。99A改进的12缸150HB发动机达到1500马力,同时配合CH1000综合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有6个前进挡和3个倒挡,且传动效率更高。同时还有方向盘液压助力转向,电液式手自一体换挡,双流传动实现原地360°转向。0-32km/h加速99A只需要7秒,远远好于99式的12秒,而倒挡也可以开30km/h以上,比99式5-6km/h的龟速好了不少,这在战场上都是能救命的。此外99A采用整体式动力包,战场维修时间大大缩短,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动力包更换。

老99和99A的车体对比,99A车体更短更高,炮塔更高更厚

99A的方向盘

99A整体吊装动力包

99A的信息化程度也更高,采用多个触摸显示终端和玻璃化仪表提供信息,并提升了操作的效率。99还安装了信息化系统和战场数据链,可以通过在数字地图上进行信息共享来指挥协同整个编队。

99A和老99炮长位,多了液晶屏

99A内部

外观上99的变化更大。99A的炮塔更大,装甲LOS明显比老99高很多。虽然仍然是楔形装甲,但是异形装甲块更少,炮塔两侧看起来更为对称一些。车体安装了更为先进的重型爆炸反应装甲,按照官方披露,车体防穿防破等效都达到1000mm以上。99A首次可以挂橡胶履带,对城市道路的破坏远小于其他坦克。

楔形装甲细节变化,可见99A没有像老99那样的单独一片装甲放在侧面:

此外,由于99A采用的是战场适应性更好的上反式火控系统,因此炮长镜的观瞄装置和老99也有很大差别,99A的炮长镜更高更大:

99A上标配了炮口基准补偿装置和炮口测速雷达,对火炮命中精度有了极大提升。

以上的改进让99A焕然一新。集群作战效能相比老99是呈几何数级增长的。完全可以认为,99A是一款新的主战坦克,面对目前世界上任何一款已知的坦克,都不算落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