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什么总是斗不过英国?

林成龙


法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且法国人自视甚高。可就是这么一个“不可一世”的法国,曾经“死皮赖脸”地要求与英国合并,惨被英国拒绝。

法国怎么混到了如此悲惨的地步?而英国人一提到这事,非常生气地说:“法国人太狡猾了,生意不是他那么做的!”按说,像法国这等地位的国家加入英国,英国白捡一块大肥肉,应该答应才对。法国为何要加入英国,英国又为何拒绝?说来话长。

法国和英国,是五常中地理位置最近的一对国家。你会说俄罗斯亚洲最东点,与美国阿拉斯加的距离更近。但是,那里的“最近”,只具有冰冷的地理学意义。而法国与英国最近,是指历史与社会意义。通俗点讲,英国的核心——首都伦敦,离英、法之间的英吉利海峡非常近,法国的核心——首都巴黎离这里也不算很远。而俄罗斯的首都不可能放在楚科奇半岛,美国也不会迁都到阿拉斯加。

英国和法国历史上没少爆发史诗级战争,法国伟大的皇帝拿破仑之所以成了“拿破轮”,英国就没少挖坑。但在法国看来,英国还是个不错的邻居,一则实力强,“壕”;二则英国经常打败法国,但英国还没有能吃掉法国的体量。尤其是第二次大战时,法国亡国,流亡的法国抵抗力量就寓居在英国,吃英国的、喝英国的。

二战结束后,法国恢复传统与荣耀。法国成了联合国的五常之一,还在英国、美国的帮助下,在死敌德国那里分到一块占领区。更有甚者,法国还跑到东南亚抢旧日的殖民地,对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也视为自家后院,一副反攻倒算得志后的嘴脸。但是,法国很快就沮丧地发现,战后法国孱弱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撑起法国重塑大国的梦想。

法国和英国合伙控制了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的埃及苏伊士运河,但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态度极为坚决,不惜与英法(以色列)对抗到底。1954年11月,阿尔及利亚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起义,法国殖民者在阿尔及利亚如同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法国四处起火、八处冒烟,让法国CEO摩勒异常狼狈。不知道是哪位高人出的妙计,法国竟打起英国的主意来了。1956年9月10日,摩勒出访伦敦时,向英国提出:法国愿意与英国合并成为一个国家,共进共退。如何才能让英国相信合并是法国出自真诚提出来的?摩勒说:合并后,新国家的元首还是德高望重的伊丽莎白女王陛下。

英国首都艾登盯着摩勒看了好一阵子,然后摇了摇头说:“我们吃饱了,谢谢。”摩勒还不死心,半个多月后,艾登访问巴黎,摩勒又在兜售英法合并。不过,变了花样。之前是法国要与英国合并为一国,现在只是想加入英联邦。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很多前英国殖民地独立后,都加入了英联邦。出于外交礼仪,艾登不好直接拒绝,只好打着哈哈应付过去。按古书的格式,就是“久之,此议遂寝。”

法国是与英国并驾齐驱的世界大国,自己本来就有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法兰西共同体(之前称法兰西联邦)。法国自降身份加入英联邦,英国难道没想到可以接收法共体下面的一些前法国殖民地吗?扩大地盘和影响力的事,英国何故拒绝?

图-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又不傻,知道法国肚子里的小九九。法国到处冒烟,急需英国在物质、外交、军事上的帮助。说白了,就是法国加入英国,然后让英国出一大笔钱,帮助法国收拾烂摊子。收拾完之后呢?你敢保证法国不会一脚踹飞英国吗?

法国确实有类似的野心。他们觉得英国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关系亲近,由英国出面,这些国家可以出来为法国站台助威,好处多多。而且,合并之后,英国本土不大,也就是法国本土的一半。法国有机会反客为主,吞掉英国,至少占英国一点便宜,揩点油水。

图-白金汉宫

英国开始算合并后的账,怎么算都是法国占便宜,英国就像那个为猴子火中取栗的蠢猫。结果,猫瓜子被火燎伤了,栗子却被猴子吃了。英国在战后也面临一堆烂账,自己还没爬上岸呢,又有什么理由再被法国拉下水?至于法国加入英联邦,英国同样不会接受。法国带着非洲一票兄弟入伙英联邦,你是否会想到东溪村晁保正带着阮氏三兄弟、刘唐,公孙胜、吴用上梁山,吴用的贼眉鼠眼……

图-哈里王子

所以,英国才不会上当。所谓的英法合并,从一开始就是法国的一厢情愿。


地图帝


英法百年战争,法国惨胜;西班牙王位战争,英国胜;奥地利王位战争,平手;七年战争,英国胜;反法同盟与拿破仑战争,英国胜;争夺北美殖民地,英国胜。纵观欧洲历史,英国与法国这两个当年狼狈为奸火烧圆明园的国家,时而勾结,时而反目成仇,经常打来打去。但总体上似乎都是法国一直在吃亏。


第一,法国国力未必胜过英国

在封建时代,国土更大而且农耕条件更好的法国,其国力自然要比当时的英国强;然而大航海时代以后,局势就彻底扭转了。

虽然法国也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是与作为岛国的英国而言,其航海竞争力还是稍逊一筹。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法国是欧洲大陆重要的国家,需要分薄相当大的精力来忙于欧洲大陆内部的争斗。而孤悬海外的英国,却能够凭借天然地理优势来集中全力进行海外扩张来发展自身实力。英国拥有历史悠久的“君主限权”的传统,其国内常年处于一种和平环境中,反而是法国,拥有非常强势的君主专制传统,国内矛盾尖锐,导致国力不断损耗。


英国更胜外交,而非实战

英国数百年来,在奉行“光荣孤立”政策的同时,也奉行“大陆均衡”的传统,就是不让欧洲大陆任何一方独大能够与英国抗衡。而正好法国又向来自恃为“欧洲大陆霸主”。

法国在欧洲大陆可以说是横行霸道,一下子跟西班牙打,一下跟奥地利帝国打,这边欺负意大利,那边入侵巴伐利亚,还死压着普鲁士等国家。可以说把当时欧洲大陆西部有影响力的国家都给得罪了个遍。对于英国来说,这就是个天大的“机会”。

要知道,英国人是非常善于“合纵连横连消带打”这种挑拨攻伐战的,比如留个克什米尔问题,留个巴勒斯坦问题之类。对付法国英国更加游刃有余,英国每每对法国动手都不会自己单打独斗,都要挑拨离间让人帮忙,要么跟自己一起打法国,要么要人扯法国人的后腿。法国打不过英国,也是自己作孽啊。


澹奕


当英国的国防部长对首相说有哪些导弹对准了俄罗斯,首先说:“我不管俄罗斯,我只关心有多少对准了法国”,来自网络段子。英法在欧洲是世仇,延续了千年,还要继续延续下去。

英法对立,法国吃亏较多,为啥呢。

1、英国国力远胜法国

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法国随后。英国有比法国更完备的工业体系。

英国的科技实力强于法国太多,仅次于美国,诺贝尔奖获奖人数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知名大学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不是法国能比的。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海军、空军强于法国,英国二战时海军实力世界第一,当时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在英国海军的带领下走向全球的。

2、地理位置

英国是岛国,易守难攻,海军更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法国是内陆国家,更依赖于陆军和空军,当年法国拿破仑最强大时期,横扫欧洲大陆,也没有拿下英国。

3、国际事务

英国在国际上较法国更有话语权,更善于发展外交。


小小罗罗蛛


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历史上的英法似乎是穿同一条裤子。无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狼狈为奸的两个强盗,还是两次世界大战中铁打不动的军事联盟,英国和法国总是喜欢成双成对。

但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英法两国其实是世仇。

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不列颠,将这座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屿拉回了世界争端的中心。由于威廉是法国诺曼底公爵,所以英国王室在法国拥有土地,属于法国的诸侯。这使得英国国王在享有法国领地的同时,还不用受到法国国王制约,这让法国人十分不爽。

于是乎,历史上著名的表兄弟打架事件——英法百年战争,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争最终因为黑死病的流行而结束,所以谈不上谁胜谁负。但由于战争让双方撕破了脸皮,所以英国王室在法国的爵位被剥夺,当然领土也被收回。英国自此彻底退出欧陆,同时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英法王室本就不怎样的亲戚关系再度被淡化,双方梁子也就此结下了。

此后的英国开始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即充当欧洲的政治天平,让欧洲各国势力尽量保持平衡,使其无法出现一个过于强大的国家,来威胁英国自身的利益。最近英国脱欧闹得沸沸扬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英国与欧洲的这些渊源。而法国作为当时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自然而然是英国首要制衡对象。

比如1700年,西班牙国王死后无嗣,法国波旁王室想拿下继承人的位置,控制西班牙,从而称霸欧洲。当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是法国人最大的对手。但面对太阳王路易十四,只会用下半身打仗的哈布斯堡王朝,还是不够看。

这时候英国出手了,为了不让法国称霸,英国联合奥地利,荷兰等国,组成反法同盟。与法国西班牙联军爆发战争,史称西班牙王位战争。最终结果是西班牙被打残,从此退出强国之列,而路易十四的霸主梦也就此破碎。

无独有偶,百年之后,拿破仑卷土重来,这是一个比路易十四还要强大的男人,他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但最终,在英国人为首的反法同盟数次抗争下,这个男人兵败滑铁卢。

当然,英国从来不是针对法国,其只是为了维持欧洲的平衡局面。所以我们看到,后来在英法联手在克里米亚击败了欧洲宪兵沙俄,在一战中压制了后起之秀德意志。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双方这数百年的争端中,最终失败的都是法国。

那么法国为何斗不过英国呢?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实力问题。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纵观世界历史,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国家,自身实力的强大,是其对外优势的绝对保障。

英国虽然是岛国,孤悬海外,没有法国的陆地优势。但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岛国强大的航海竞争力优势就出来了。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何其强大,即使英国纠集了普鲁士、奥地利、沙俄这样的强国组成反法同盟,在欧洲大陆上依然不是其对手。

但是,在海上,拿破仑怎么也翻不过英国这座大山。后来,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爆发,英国国力进一步增强,殖民地遍布世界。

总之,强大的实力,使得英国拥有欺负法国的资本。

当然,仅仅是这点实力还远远不够,法国长期作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在领土人口方面都占据一定优势。特别是路易十四时代和拿破仑时代,几乎称霸欧洲大陆,这不是当时的英国能对抗的。

但是英国有地缘优势,作为岛国。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有着天然的分界线,这使得欧洲大陆上的争端难以扩散至英国。而英国则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平静的看待欧洲大陆上的形势,并扮演搅屎棍的角色,时不时的在背后推波助澜。以欧洲的混乱来换取英国的绝对安全。

反观法国,虽然自身实力强大,但由于身处欧洲大陆,周边强敌环伺,奥地利,普鲁士甚至于瑞典沙俄,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而且背后还有英国这样一个老冤家捅刀子。其大部分的精力都不得不放在防御外敌上,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

所以,法国虽然实力强大,但顾忌太多,根本无法全力发挥。英国则是有恃无恐,其强大的海军只要守住英吉利海峡,基本便可以高枕无忧。

双方不同的地缘环境,导致其在战略地位上的差距。

通俗点儿讲,英国想打法国,可以肆无忌惮,没有后顾之忧。甚至于还可以待着一大群帮手。而法国想打英国,在突破英吉利海峡的同时,还得防备周边国家,实在是心累。

可以说,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其在战略上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法国所不具备的,被动挨打,几乎已成定局。如果想改变这一局面,要么法国称霸欧洲,无人敢惹,要么再出一个诺曼底公爵。


白话历史君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对此曾经有过一番解释。作为一个法国人,同时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观点还是很具有深度的。

他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1个原因是法国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恶劣的国际环境。与英国相比,法国在陆上有众多邻国。南边是西班牙,东南方向是意大利,东北方向是德国。英国是一个岛国。在爱尔兰独立以前,英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陆上邻国。而爱尔兰本身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不对英国构成威胁。法国的国际关系,因此就比英国复杂很多。在历史上,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先后崛起强盛,都对法国构成了发展压力。无论是在中世纪还是在近代,法国的战争频率和规模都要比英国更大。这显然阻碍了法国的发展。

第2个原因是民族性格。他认为法国人过于浪漫,做事极端,不善于妥协。而英国人恰好相反,特别注重现实,善于在妥协中维护自身利益。法国为了维护面子而失了里子。英法差不多同时期开始对外扩展殖民地,但是法国的进程要比英国慢的多。主要原因就在于法国人特别强调要对殖民地进行强制性的统一化管理,希望将法国自己的文化和社会传统,安置在殖民地上。英国人则不同。他们采用扶持殖民地社会上层精英的方式来间接实现统治,这样的话比较小的成本就可以控制大片殖民地。从实际效果来看,显然英国人要比法国人做的更好。

作为一个法国学者,他更多的是站在法国自身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作为局外人也可以再加一个原因。那就是英国从中世纪时期就开始形成的大陆均势战略。

英国本身是一个岛国,虽然在历史上曾经在欧洲大陆上有自己的据点,但是随着英法百年战争的失败,也被法国夺取。在这样一个相对不利的局面下,英国人决定采用外交手段制衡欧洲大陆强国。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挑动欧洲大陆第一第二大强国相互之间爆发冲突,英国人则凭借着隔海相望的优势,坐山观虎斗,获取利益。从中世纪晚期开始,英国人扶持荷兰人打击西班牙。荷兰强大以后,又扶持法国人打击荷兰。法国强大以后,又扶持普鲁士和俄罗斯打击法国。在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之后,扶持法国打击德国。在这样一个战略下,法国人吃了很多亏。

英法之间的斗争,可以说持续了将近千年。在近代以来,英国始终处于上风。但是随着二战以后,英国丧失大片殖民地,就综合实力而言,法国其实现在已经略胜于英国。随着英国脱欧可以预见的是,英国的国力衰落会比法国更快一些。法国人也许在这个时候,可以出一口恶气了。


用户4325101516


从历史上看,法国和英国基本上算是旗鼓相当吧?两个国家都曾无比强大过,有时英国更辉煌一些,有时法国更膨胀一些,并不存在谁斗不过谁的问题。你能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是斗不过英国吗?你能说拿破仑时期的法国连英国都打不过吗?当然,整体上看,还是英国更加的厉害一些,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是法国不曾有过的一个巅峰,二战时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也是托庇在英国才得以坚持下去的,就是法国最引以为骄傲的战神拿破仑,也是在英国联合其它国家的打压下被掀下神坛的。

大家之所以会有一种法国斗不过英国的想法,大概主要是因为百年战争期间、路易十四执政期间和拿破仑最后被英国联合其他国家绞杀才得出的结论吧。

咱们就当法国打不过英国吧,究其原因,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对法国有着先发优势。

工业革命把人类的生产能力和建立在生产能力上的军事力量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等级,谁先进入了工业革命阶段,谁就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英国利用工业革命的先天之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殖民地遍布全球的大帝国,法国再想去抢殖民地,就失去了先机,只能跟着英国去捡点漏了。

二、英国地处英伦三岛之上,对法国有着地理优势。

英国在海岛上,基本上不用担心防守问题,那时候的世界列强也只有法国才跟它息息相关,斗来斗去,其它的欧洲大陆上的国家都不太容易跟英国发生直接的冲突。而法国就不同了,除了隔着英吉利海峡的英国外,周围还有一大圈列强要对付,必须使陆军海军都保持强大才能保持不败,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法国要比英国难得多了。

三、英国具有“全球眼光”,而法国的注意力更多的局限于欧洲大陆之内。

英国后来在全球殖民,所以很容易就养成一种全球性的视界,盯的是整个地理大发现后的世界,只要对那些还未觉醒的国家地区保持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就行了。而法国几度试图在欧洲大陆争霸,必须在几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国家中间杀出一条血路出来才行,这个困难度可要比英国大得多了。

四、英国前有“搅屎棍大法”,后有“抱大腿神功”,这些都是法国所没有的。

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搅屎棍政策”基本上就确保了欧洲大陆哪个国家都别想露头,当然这其中尤以跟英国地理位置最为靠近的法国吃的亏最多了。二战中和二战后当英国自己国力衰落时,恰恰又有了美国这个继任者来让自己反手一抱就抱住了一条毛茸茸的大粗腿,而一向高傲的高卢雄鸡却没有大腿可抱,即便有,大概也不肯抱,这样在外援上就比英国差得多了。

如今英国要脱欧,法国要对付黄背心,都是内斗斗的如火如荼,相互之间就没什么剩下的精力去争斗了。同为衰落中的大国,也许法国因为有欧盟的加持,还能保持相当长时间的相对强势;但英国一旦脱欧,大概会很快陷入一种越混越不如意的地步,如果以后苏格兰北爱尔兰真的再脱离了英国,那么曾经的大英帝国就只能在以后跟着美国去捡残渣剩饭吃了。


蛙眼看天下


法国为什么总斗不过英国,而英国为什么不要法国,大家前前后后都说了,关键一点,英国是一个极为自尊的民族意识国家,他们形成的思想行为在不同时期都相当准确和实用,在意识形态,行为准则等高于法国,甚至德国,一个散漫太博爱的法国,作为邻居英国早就心知肚明,这在早期就相互了解过,至于说英国总压着法国打,不是那么准确,当然英国不错,总是笑到最后。英国久以形成的思想与民族习俗特别自我,这让英国人感到骄傲,英国本土不大,但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你看那么多殖民地,有几个恨英国,这种价值观岂是人人能做到。湘人


用户晓月915089906200


地理条件是塑造国家结构和走势的重要原因,法国和英国的差异从地理条件上就注定走向不同。法国位于西欧,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平原地形为主,自然条件优渥,直到现在也是欧盟唯一可以大规模出口粮食的国家(另一个是乌克兰),从地形上看法国就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而英国与法国隔海相望,单从自然地理条件看英国远不能和法国相比,长期以来英国无论人口还是自然资源都不如法国,但英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地理位置。

法国虽然没有德国这种地处十字路口的悲催位置,但本身邻国也不少,历史上统治了今天的法德意大部分地区的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标志着法国作为独立民族国家的萌芽,尽管中间封建领主各自为政、政令不出巴黎,但经过腓力奥古斯都等历代法兰西国王的整合,终于诞生欧洲较早的民族国家,中央集权远甚于周边领国,强大的国力让法国忍不住在欧洲扩张,这种执迷于欧陆的格局是法国悲剧的开始。不同于法国,英国在近代之前长期游离于欧陆,孤立的地形带给英国的好处在于不容易受外部势力干涉,较小的外部压力使得其不用维持相对强势的中央政府来保卫国家,英国的基调在中世纪直到近代一直朝着限制王权分分权制衡的路子走,这种政治走向不容易让英国陷入依赖强人领袖的路子,各阶层各势力长期博弈形成了英国善于妥协的传统,国家内部矛盾不容易积累爆发,私有产权等一系列制度都建立起来,契约精神得到贯彻。法国一直是一种相对集权的政治结构,要么贵族、教士使劲剥削老百姓,即便国王要整治也树大根深难以撼动,结局就是法国大革命这样的破坏性运动彻底重塑秩序,需知革命是一种高成本的运动,对于财富积累国家秩序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法国的革命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动不动罢工、动不动骚乱,这就是缺乏妥协传统的后果。

英国自从在百年战争中被法国逐出欧陆后就务实地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纯岛国,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后它的位置就变得得天独厚了,劫掠西班牙、模仿荷兰,大力拓展殖民地,原本西欧名不见经传的小岛国迅速发展起来,殖民地的收益形成正向反馈不断推动着国家前进,此时的法国论国力还是胜过英国的,但是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还是害了法国,当然也跟法国执迷于欧陆事物有关,海陆兼备的特质使得法国同时需要强大的陆军和海军,而陆军是立国之本,所以在七年战争中英国支持怂恿普鲁士单挑欧陆各国,法国就被欧陆拖住手脚,英国在海外摧枯拉朽夺取了法国殖民地,法国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哪怕后来路易十三援美使得美国独立也无法动摇英国,反而由于财政过度开支种下法国大革命的苦果。

一个碎裂的欧洲是英国得利的关键,如果大航海时代西欧是统一的国家英国根本没机会,因此英国的外交政策一直致力于维持欧陆均势,谁强就联合老二老三打它,屡试不爽,而欧陆只有黎塞留、俾斯麦这样少数能人看的出个中玄妙,只可惜能人不可能一直有。

二战后欧陆国家终于醒悟,法德和解创建欧盟,边缘化英国,英国看形式不对厚着脸皮入欧盟,戴高乐是脑子清醒的,一直反对英国入欧盟,可是后继者没有遵守,当然入了欧盟的英国也不如法国地位高,毕竟扭扭捏捏的英国还是有条件入欧盟,没有真心实意,现在欧盟形势不好英国又来个脱欧。英国自成大航海时代后建立的优势太大了,到今天也能吃老本,即便美国取代它成为超级大国,也是同一文明体系国家,英国背靠美国,顺势挑拨法德关系,还是有较大斡旋空间,而德国貌似和法国关系良好,毕竟是不同的民族国家,以本国利益为主,肯定有嫌隙可以被英国挑拨,可以说英国一旦脱欧法国会与英国改善关系,作为五眼联盟成员还有前英联邦可以背靠的英国其活动空间始终比法国大。


越中客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其实这主要因为英国天生的地缘优势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周围是强敌环饲,尤其是这个德意志民族。

无论是以前的神罗,后来的哈布斯、奥地利、普鲁士以及德意志,都是法国的劲敌。法兰西向要发展,你就必须要面对德意志民族。


而英国孤悬海外,英伦三岛面积又大,有足够的资源供自己发展,一条英吉利海峡隔断了欧洲大陆上大部分强敌的野心。即便是拿破仑时代,英国也是海外作战,从来没有把战火烧到自己的国土上。

这种情况就非常适合合纵连横,你法国国力再强,在20世纪以前也绝对不会出现像现在美国天顶星的那种情况,我多拉几个人就能收拾你。而且真打起来我主要负责的就是串联,费费口水的活,派兵上战场就意思意思得了,所以不论欧洲打成什么样,我英国都能保证自己的独立和完整,而且你们打仗费的是国力,我费的口水。打完了你们损失惨重,还都得过来巴结我。英国就是这么强起来的。


守仁读仁


英国和法国这对老冤家,在历史上的纠纷一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至于说法国一直斗不过英国这个观点,本人认为不存在斗得过不斗得过,只不过是谁的实力强于对方而已。

英国🇬🇧作为非欧洲大陆的国家一直搞欧洲大陆平衡政策。其目的就是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独霸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英国的利益。历史上英国曾是反法联盟的主要力量,虽然七次都失败了,但最终以拿破仑下台结束。最后法国🇫🇷失去了北美的全部殖民地告终,但是没想到沙皇俄国借此独大,因此英国又联合法国和土耳其抗衡俄国,最终打败俄国,史称克里米亚战争。再到后来的一战和二战都是英法联军对战德国🇩🇪,究其原因还是不能让德国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威胁英国。所以不管是英国反法战争,还是联发法抗俄,抗德都是为了英国的利益而做出的选择,这也更好的验证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论国家实力的话,应该这样说:英国代表的是海洋国家,而法国代表的是大陆国家。但是必竟英国也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那时的法国只能屈居于英国之下。再到后来殖民地纷纷独立,英法交出世界霸权 ,美苏争霸期间英法都是美国🇺🇸的小弟。只不过英国跟美国的特殊关系是欧洲任何国家都没有的,英国在二战以来一直跟在美国后面配合美国的所有行动,堪称死党也不为过。不过这样以来英国就显得没有法国那样独立自主了!至今为止法国也没有美国的驻军,在美国的盟友中实属罕见。

到了现在两国不管是经济总量,人口上都不分伯仲,且两国都是常任理事国。都为合法拥核国家,只不过法国人一直对英国人有优越感,因为英语中的高级词汇都来自法语。但是介于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所以法国只能在欧盟里发挥作用,且英国不用欧元。而英国也将在本月底退出欧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