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你吃過“面魚兒”嗎,你的家鄉是怎麼做的呢?

趕驢去耕地


特別想問你是哪裡的?我的家鄉是煙臺的,也有面魚兒,只不過是土話,很多人都喜歡吃麵魚兒,就著豆腐腦,就是類似於油條的那種,只是比油條大,在一張大很大很大的扁形油條中間用刀子劃了兩道而已。

我們這兒,有條几乎都是油和麵,所以減肥的人很少吃,例如我,哈哈,不過吃起來真的很香,特別是炸的外酥裡嫩的時候,腳在嘴裡那種感覺,此生無憾。

我不知道南方和北方或者其他地方和我家鄉的做法有什麼不一樣,我們這兒就是一種主食,需要把面發好,而且發的面要是很軟的那種,王昊再用油揉麵,揉完了,只好二次醒發,再下鍋炸,這種麵食,春夏秋冬都有,都可以吃,特別是夏天,人吃的很多,雖然很熱,但是滿口噴香。

不過,作為我來說,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吃,大一些的時候最多吃一口就不敢吃了,因為裡面的油實在是太多了,我吃他就得就著大蒜或者蔥,否則真的是滿嘴流油,吃一塊就會覺得很油膩,為什麼很多人都會就著豆腐腦,如果幹吃的話,除非你特別餓,否則真的太膩了。





我的生活小滋味


大晚上的一提起農村特色美食-面魚,我這肚子就開始咕嚕,今天太累,肚子又餓了。面魚是我們煙臺地區一道家喻戶曉的麵食做法。有兩種。一種是普通面魚,面稍微硬一點。


一種是油麵布面魚。以前主料就是是麵粉,發特別軟的面,加油揉好,醒一遍,再加水揉到性子,再發一遍。這樣揉制的面魚有韌性,有嚼勁,撈一團,攤到案板上,手蘸點油把面魚抻長摸開,用刀片劃拉兩道口子,放油鍋裡一滾,翻身再滾十幾秒,想蹦噴金燦燦的農村大面魚就出鍋了!好吃的很。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只有到了臘月27的時候,我家才能炸面魚吃。困難年代,一年到頭見不到多少油性珠子。我是火頭軍,負責燒火拉風箱,媽媽在鍋上炸面魚,我在下面拉風箱,添材火,按時候站起來幫媽媽翻騰一下兩面金黃浮起來就是熟了。

最後的邊角料面魚,媽媽會撈出來讓我嚐嚐,嘗一口啊,又軟又酥脆,農村人自己家打的純正花生油就是好吃,咬一口滿嘴噴香流油啊,那個滋味多少年都令人難忘。

如今農村的生活好了,做面魚的花樣品種也多了起來,有蔥花面魚,地瓜面魚,加蔬菜汁的綠色面魚,胡蘿蔔汁的黃色面魚,紫薯的紫色面魚等。前些日子去趕招遠農村大秦家大集。認識一對農村夫妻倆在大集架鍋炸面魚賣,面裡面加了蔥花,買賣特別好。還不貴,我立馬買了兩根回來。他家的面魚面特別軟,而且裡面放點玉米麵和鹽,這樣揉出來的面有彈性有勁道更好吃。


尤其是用農民自己打的純正花生油炸的面魚,色澤金黃,入口柔香,又脆又酥,越嚼越香甜的。再來一碗羊湯,20塊錢吃的飽撐腸的舒舒服服,尤其是在大冬天的去趕個農村大集,吃上一頓羊湯麵魚,那是相當的過癮呀。小夥伴們,趕明兒你若有空來我們大招遠玩,我請你上農村大集去哈羊湯,吃麵魚吧!


豔陽之美


吃過的,要麼炸要麼紅燒魚都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