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之间不足90年,为何断代如隔世?

紫禁公子


宋朝、元朝到明朝,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朝代的更替,而是华夏文明的沉沦和复兴。

在宋代以前,我们的华夏政权在历经了秦汉时代的大一统基础之后,开始形成为了辽阔的,有着鲜明的汉民族特色的华夏文明,这其中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鲜明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而夏商周到秦汉,再到两宋时期,虽然我们的文明也经历过五胡乱华的惨剧,也经历过五代十国的乱世,也受到过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党项、女真等异族的侵略,但是在全国的领域内,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在整个华夏版图内,汉族正确全部被消亡,在宋朝灭亡之前从未有过!

崖山一战天下亡,此战之后汉人政权第一次在华夏版图内全部消失

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北方被异族人蹂躏,那个时代也是衣冠南渡,我们在长江以南依然保持我们的文明,而后这种文明最终蔓延到北方,到南北朝时期成为北方的主流文化,最终我们的文明同化了鲜卑人,让鲜卑人融入汉民族,而后重新又汉文明彻底统一全国。

秦汉时期,我们击败了匈奴人,隋唐时期我们击败了突厥人,两宋时期我们一度与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对抗,虽然两宋时期一度与异族人较量中,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处处被动,但是直到南宋灭亡之前,华夏版图之内仍旧汉人政权的大旗竖立着。

然而到了南宋时代,兴起于北宋时期的儒家理学开始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我们打不过野蛮的异族的时候,不去学习异族的长处,反而利用阿Q精神胜利法,给自己寻找精神寄托,而这种思想之下,南宋的军事水平更日益地下,蒙古人崛起以后,面对这野蛮到了极致的蒙古人,南宋只能做到被动的防守。

蒙古灭亡南宋前形势图

而防守了50多年的蒙古人进攻后,南宋终于崩溃,一种完全是野蛮民族的异族式的征服,涤荡这当时华夏版图内仅有长江以南南宋政权,最终崖山一战,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自杀,而陪同着南宋蹈海自尽的大宋军民数十万人!

为何这些人会集体蹈海自尽?因为在他们看来汉家衣裳将无处安放,而世界末日已经到来!崖山海战的失败,是汉文明的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挫折,如今每每读到这段历史都脊背生寒。

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历史曾经一直未曾中断的汉族精英基层全部消失!

南宋灭亡了,蒙古人彻底统一了东亚,建立幅员辽阔的元帝国,而元帝国留给后来汉人的仅仅广阔的领土和统治地位的行省制度,其余就只剩下蒙古人的残暴、色目人的贪婪。

崖山之战后,数十万人蹈海,汉人精英基层覆灭,而元朝末年草根汉人基层崛起,代表人物当然是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等人及其他们建立的明朝。

明军徐达的北伐

可以说南宋灭亡后90年,汉人的明朝就重新建立,但是这90年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断层,可以说南宋灭亡以前一直未曾中断的汉人精英阶层在维系着汉文明,而明朝以后则是汉人草根基层,通过捡拾以前汉文明的残余,重新建立汉文明,这其中当然是精华和糟粕并存,于是就形成了明朝复杂的汉文化。


大东北的小豆包


90年的时间并不短啊,如果按照古代的生育年龄,90年的时间足以过四代人了。试想1900年和1990年之间,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是否也像隔代一般。尤其是元代97年,战乱和灾荒有特别的多,足以改变很多很多。


宋代的先进政治制度和文化体系,大元基本上都没有继承。相比于宋代,大元的政治加强了皇权,强化了相权,而且大权基本握在蒙古贵族和先前投降蒙元的汉族门阀手里,这样的政治局面与魏晋时期中国政治十分相似,所以说,在元代,中国实际上至少倒退了三百年。

再加上这90多年里,蒙古政治和华夏政治的杂糅已经让后来继任的大明搞不清楚什么是华夏原来的东西,什么又是蒙古的东西。所以明政府直接制度袭承大唐,也就是继续了政体后退三百年的这个过程。



再者,朱元璋贫民出身,虽然英明神武,终归是逃不过阶级对他眼光的限制。因为文化自卑,所以朱元璋大搞文字狱,目的就是要文人乖乖听话。政治概念的模糊,让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继承了元代的独裁统治,并且在胡惟庸案之后,索性废除中书省,保证皇权一家独大。


所以说宋明之间如同隔代,并不是个大问题。


火器工坊


1990年距离晚清1900年同样相隔90年,对中国人来说同样恍如隔世。


因为历史的前进不是匀速的,有时会出现一个加速度,在几十年里发生过去数百甚至数千年里没发生的大运动。




中国人口整体南移,文明中心从北方迁移到南方,这就好像今天有个人陷入昏睡,90年后醒来,发现中国经济中心转移到西部的甘肃,首都搬迁到西安,而沿海一带变得人烟稀少,你会不会觉得恍如隔世?


我以前回答过一个“为何说同姓人之间在八百年前是一家?”,讲到宋代到明代的民族大迁移。


历史学家从户口统计画了北宋和明代的人口分布图,在大约200多年里,原先繁荣的中国北方变得萧条(唐代时河北是和江南并称的经济中心)整个中国北方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如邢州,人口从1万多户,下降到600户,人口消失了95%之多。


再比如四川,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苏东坡那个时代的四川人,和今天的四川人不是一回事,可能口音,习俗,都不一样,今天的四川人90%以上都是宋代以后在明清时期迁入的。



闭家锁的红枫


中国历史上也有好几次,类似这样的“断代如隔世”。

其实,就好像东汉和西晋相隔了一个不到60年的三国,却总觉得两个朝代差得好远;

唐朝和宋代,相隔了不过就60年的五代十国,唐诗宋词却是两回事了;

再来40年前和4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应该也是这么恍如隔世吧。


这里有一个道理,就是历史的前进不是匀速的,某些时候,整个社会会发生一些质变,产生了一些质变。

让你觉得好像几十年发生了几百年都没出现过的大变革。

我们以前经常说唐宋元明清,我们总会感觉到宋朝和唐朝是一个时代的,明朝和清朝是一个时代的。


首先,唐和宋的制度上面都很相似,宋在唐的三省六部的官员分权制衡的制度上面,又发展出了中书门下省等等分权制度。

明清的制度就更像了,清朝基本继承了明朝的地方制度,也发展出了边疆地区的将军制度;而中央,也在继承内阁制度上面,继续发展出军机处等,让中国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虽然后来的明朝也是有学习过元朝的某些制度的。比如,元朝的管理制度,元朝有中书省直接管理地方,明朝有直隶;元朝的军队制度是万户,明朝的卫所制,也是有点类似的。

但,好像在元朝,既不太像前面的宋朝,后面的明朝也不太像前面的元朝。

元朝的文化、制度,更多是像和宋朝对立的金朝。元朝继承了金朝,金朝继承了辽朝的胡汉双轨制,只有几个官职是从北宋那里学过来的。

最主要原因,汉人根本不把元朝当作正统。看后面明朝推翻元朝的时候,用的词是“光复”,就是汉人认为你蒙古人是短期的占领者,而不是正统的统治者。

崖山之变后,这是汉族第一次亡天下。


蒙古人对待汉人,和辽、金一样,都说不上有多重视,把人分了四等,南方的汉人被划归到第四等,那汉人怎么可能会认为你是正统呢?

再来,蒙古人起源草原,对汉族文化嗤之以鼻,就算忽必烈启用了多少汉族士人,但汉族读书世代传承基本被废,所谓“九儒十丐”,整个元朝的汉族士人觉得自己也就比乞丐高那么一等。

元朝不重视科举,不重视读书人,更遑论传承儒家文化了,沦为下九流,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汉族士人们自然不可能把元朝和唐、宋、明这些汉人王朝相提并论,而是把元朝认为是一个断代。


史思明先生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以四十年为一个尺度,把四十年扔在明朝任何一个时段,最少只有一位,最多可以涵盖6位皇帝,从明太祖朱元璋去世(1398年)到明英宗上位(1435年)。

如果以五年为一个尺度,扔在明朝的任何一个时期,最少一位,最多可以涵盖3位皇帝。

但是,如果你把五年扔在元朝,你知道最多可以涵盖多少元朝皇帝吗?

1323年,南坡之变,元英宗被杀。

1328年,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去世

当年9月,元文宗与天顺帝分别在大都和上都被拥立,两都之战爆发。

1329年正月,元明宗即位,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复位

英宗—泰定帝——元文宗+天顺帝——元文宗——元明宗——元文宗

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元朝已经出现了5位皇帝,天子之位已经更迭了5次!!!

而如果把四十年扔在元朝的话,你知道会是什么景象吗?

从元世祖忽必烈到元顺帝妥欢帖木儿,之间依次是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明宗,文宗,宁宗这9位皇帝。

而这九位皇帝加起来一共占了多少年呢?忽必烈去世是1294年,元顺帝即位是1333年,九位皇帝一共只有40年!!!

换言之,你只需要四十年,就可以经历从忽必烈到元顺帝一共11位皇帝的天下!!!

6的两倍是12

这个意思就是,在同样的时间里,元朝创造出的帝王的数量的极限差不多是明朝的两倍。

就算元朝只有90多年的时间,但当你看到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王朝君主数量的帝王世系表的时候,谁都会产生一种换了这么多皇帝,真的过了好久好久的错觉吧。


35号嫁你


前言: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1779年南宋最后一支残余部队,被元军歼灭,从此以后,宋朝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元朝实际上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开始直到元朝1368年灭亡一共经历了162年的时间,从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算起到最后的灭亡有98年的时候,如果从南宋1779年全部灭亡算起的话,恰恰只有92年的时间,元朝将近一个世纪,但是和历史上其他朝代比起来,元朝算是比较短命的朝代。


一,90多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为什么会有宋元两朝,间隔特别久远的感觉呢?下面我来做一下详细的分析。

元朝大家都知道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虽然元朝和汉人只是民族不同而已,但是在以前看来,这就是外敌入侵,总感觉和我们中原的文化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不论是影视,书籍或者网络元朝这段历史始终是一个欠缺,我们所了解的元朝的历史也是少之又少。 严格意义上说,元朝并不属于我们华夏文明,它就是一个外族入侵,在当时的汉人看来自己就是王国奴,再加上元军对当时的汉人并不友好,所以没人去研究他们,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历史的断层。


当然,元朝毕竟存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元朝统治期间的文化还是有所成就的,比如关汉卿所著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与白朴的《墙上马头》等等到现在被人们所熟知。 元朝还出现了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郭守敬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元朝统一华夏之后使用的历法是《大明历》可是《大明历》已经使用了700多年了,误差特别大这就促使元朝政府要组遍一套新的历法,南宋灭亡以后,忽必烈开始进行这项工作,1276年,郭守定被调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负责编制新历。


二,另外当时的元朝纺织,印染,刺绣等工艺进宋朝和今以后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当时元朝又出现了一位影响后世的人物~黄道婆 :

黄道坡的真实姓名不详,黄道婆是后人对她的尊称,她是宋元时期的松江地区人,十二三岁时因生活所迫,被当地一户人家收为童养媳,婆婆和丈夫对她非打即骂,终于有一天不堪忍受,于是她就偷偷的在房顶掏了一个洞,逃上停靠在黄浦江上的一艘帆船上跑了。 黄道婆被这艘船一直带到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与当时的黎族人一起生活了起来,当时海南的一带棉纺织业十分发达,品种繁多,织工精细,质量色彩均超过内地,黄道婆到了海南岛后,得到善良的黎族人民的帮助,于是他刻苦学习,同黎族人们一起纺纱织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辛苦,却也过得舒心踏实,在黎族人细心传授下,慢慢的通过实践中不断的摸索,黄道婆将黎族的织布方法融入家乡的织布技术的长处,成为了一个技术精湛的纺织能手。


二十几年,光阴如梭黄道婆这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中年妇人,她突然想家了,这时候南宋早已经灭亡,忽必烈也已经去世,黄道婆背着纺织技术回到了中原,回到家乡以后,她将海南和中原的纺织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并且加以改进,并把自己毕生的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家乡的人民。到了元末时期,松江地区从事棉纺织业的居民已达1000多家。


到了明朝。则成为了全国的棉纺中心,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黄豆和的贡献是巨大的,英国的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给予黄道婆高度的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称她为世界级的科学家。


元朝虽然经历了不足100年,如果不算蒙古政权,单从忽必烈开始算起的话,却有11个皇帝,平均下来每个皇帝统治时间不足10年,元朝的习惯和统治大大有别于中原,有关于元朝的统治记载,也只是在官方的记录里很难流传于民间,从宋朝到明朝这段时间历史断层而且相隔特别久远的感觉。(我是唯恋无名,喜欢我请关注我!)


唯恋无名


撇开其他诗词歌赋、汉民族思想文化方面等传统文化不说,单单提一下在cctv科教频道看到的一个关于丝织品技术的报道。约二十年前一个日本人慕名来到中国江苏苏州,拿着一块原存于日本神社寺庙的宋代丝织品的遗存样品, 找到中国古丝织品复原方面最有名的数位专家,希望中国专家能给予重新复制。苏州的多位古丝织品专家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该丝织品图案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其制作工艺复制难度远远超过明朝的丝织工艺,之前在中国国内前所未见,该丝织品无论是图案设计还是制作工艺技术在宋朝之后的丝织品中再无出现过。可断定该高等级丝织品技法于南宋后失传。科教频道的解说当时让我立即回想起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华”,蒙元满清奉行对汉民族残酷屠杀、压迫、摧残汉民族思想文化的真是罪行累累,馨竹难书。中华汉民族近千年以来真是多灾多难!


春雨绵绵诚意满满111


自宋朝崖山之役(公元1279年)灭亡后,至朱元璋建立明朝(公元1368),中间仅仅也就过去了89年而已,但是很多人都会感觉断代很久,恍若隔世一般。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也发生过断代如隔世的感觉。比方说70年前建立新中国的时候,再想想我们现在,真的犹如过了几个世纪一样。而宋、明两朝,有此感觉,我认为是如下几方面造成的:

一、元朝的破坏程度

历史上王朝灭亡,从而被新的王朝取代的事情比比皆是。但是,唯一一个例外的就是元朝。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元朝是首个外族统治中原的政权。打一个很形象的比方,每个朝代如同修建了一栋房子,在房子完工时,即便是被其它政权所取代,也就是对这个房子进行适合自己风格的装修,而房子主体不变。但是到了元朝,对于宋朝这个房子,直接拆除了,并且不在住房子,改为住帐篷了。

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说,在宋朝灭亡后,元朝对于宋朝留下的各类技术、艺术等种种文化类东西,全部进行了摧毁。并且对汉人,大肆杀戮。当时汉人的地位低下,属于阶层中最后一等,人口的锐减,也是原因之一。

二、文化传承断代

蒙古人起源于草原,对待汉文化,是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尤其在元朝中后期,汉族读书世代传承基本就已经被废,当时元朝有一种说法,叫做“九儒十丐”,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儒生,地位也仅仅是排在乞丐前面而已。

科举制度的不重视,对待读书人的态度,所以就更不要提传承汉文化了。到了明初,所有儒家文化,基本都没有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消失,包括当时的人民,尤其是汉人,大部分都是文盲,这种情况,文化必定是无法传承的。

三、经济断代

宋朝时期,当时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也可以说当时宋朝的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据统计,当时宋朝国内生产总值是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2%,毫不夸张的是第一大国。并且宋朝对于商业的压制,没有明朝那样严重,老百姓只要勤劳点,做个小生意,基本上都能解决温饱问题。而到了明朝,经济似乎一下子倒退了几百年,人人都是穷人,甚至吃饭都是问题。这其中除了天灾人祸,更为重要的就是元朝的原因,增加赋税,通货膨胀,对老百姓强征恶讨,以至于经济倒退。

直到明初,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休养生息的相关政策,免除部分徭役赋税,从而让百姓有喘息的时间。

元朝在历史上存在了不过百余年,而对于文明,却造成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因为文化这种东西,不是商品,马上就能生产出来,而是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如果元朝在取代宋朝的时候,平稳过渡,积极吸收改善汉文化,相信也不会有这种断代如隔世的感觉。


史晓生


文革到现在也才40年。

浦东新区也才30年。

pc互联网时代也才几年前的事。

移动支付也才这几年的事。

历史前进的车轮不是匀速运动。

有高潮迭起,有倒车回旋,

有指数爆发的时段,也是长达千年的黑暗时光。

当下的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就是普通小老百姓生活水平也远超古时皇帝,赶上了最平和富足文明智能的年代。


南朋友l轻奢礼品定制


宋明间隔不足90年,却恍如隔世,这是令人深思的问题。宋朝,当年的文化强国,把中华文明推向最高峰的时代,蒙古人一来一去,朱元璋建国时,已是大变样,是文化的毁灭,还是历史的倒车,每个中国人都痛心疾首。

西津渡古街的救生会旧址,为一座二层青砖宋代建筑。

宋朝摒弃了以往各朝代的武力建国,崇尚文化建国,以仁义治国,外表看起来宋起非常赢弱,处处挨打,被人称窝囊宋,但实际上宋朝是唯一跨过300年大限的朝代,军事再厉害的朝代,一二百年就消亡了,只有宋朝享国运最久,另外宋朝的文化繁荣,文明程度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直至今日。

图为潍坊宋代古城墙遗址。

无论是文化、思想、科技、宗教等,宋朝都有伟大的成就,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有一半在宋朝产生的,纺织、瓷器工艺的改革也发生在宋朝,航海、造船、医药等达到了以往前所未有的高度,宋朝人民富裕,百姓自由度高,可惜所向无敌的蒙古人到来后,如此光辉灿烂的文明被肆意践踏。

宋代官窑遗址。

成功的继任者往往对前任会斥责、贬低,以展示自己的正确成就,蒙古人也一样,对宋朝文明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进行种族歧视,对宋的汉人展开剥削与杀戮,到了明朝时,朱元璋虽然继承了汉人意志,某方面讲也奉了蒙元法统。

南宋太庙遗址。

宋朝不杀士大夫,明朝大杀朝臣,动不动廷杖士大夫,夷九族;宋朝不抑制商业,实行通商惠工政策,推进工商业发展,明朝回到千年前重农抑商的国策,使中国又陷入小生产的环境,社会停滞不前;宋朝文化繁荣,按科业取士,只要有长项即可给身份,明朝的八股,把文人死死圈住;宋朝重视对外贸易,航海、指南针技术发达,明朝实行闭关锁国等等,宋朝自由开放了300年,使中国文明出现巨大飞跃,反观明清的文字狱,使社会充满了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张口必称奴才的小丑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