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最強選股邏輯:務實和務虛相結合,賺業績+估值+泡沫的錢

風險偏好,這個詞比較文縐縐的,我覺得可以用一個更好理解的詞代替——幻想。

中國人科學素養不高,實證精神不強,普遍天真浪漫、激情四射,別人喊一個口號,講一個故事,就被勾的想入非非,滿腦子幻想。

對於投資來說,我覺得可以用一個更貼切的詞——務虛,來形容。

一般來說,做基本面投資都是務實,以企業、行業基本面來推導未來利潤和分紅,來進行投資。

務虛則是根據未來潛在的可能性,以一些似是而非的因素去幻想,哪怕這些因素無法直接轉換為利潤,也可以根據大方向進行投資。

務虛要基於流動性,在流動性氾濫時才能腦洞大開,敞開幻想

虛要基於社會和行業變革的風口,當風口來臨時,會有一堆人賣命吹捧,講述宏大敘事,市場在此激勵下心潮澎湃,風險偏好瘋狂抬升。

17年6月,我研究過一個股票:廣聯達。

當時股價15塊,業績還行,財務算乾淨,小行業的龍頭,最大的亮點是建築信息化,這是未來的大趨勢,想象空間非常大,美國各大軟件企業都在向線上雲服務轉型,廣聯達也在做同樣的轉型。

估值有點高,但美國那幾家軟件企業的估值也很高,甚至更高。

思考了好久,最後的疑惑是,轉型雲服務什麼時候能帶來利潤大幅提升?建築信息化雖然是大方向,能被市場快速接受嗎?這些都是不確定的。

當時的市場風格,正是藍籌白馬上升期,全市場都在務實,務虛的觀念不得人心,雲服務也沒幾個人關注。糾結之下,放棄了這個標的。

18年我再次關注到這個股票,發現股價已經漲到25,就覺得太誇張了,估值怎麼能這麼高呢?看了兩眼沒再理會。

前一陣又看了下,發現已經漲到45,感覺價值觀被顛覆。研究了下市場為何如此看好這個企業,發現就是我17年得出的那些觀點:

建築信息化,雲服務,這是未來大方向。支撐其估值的,主要是“大方向”三個字,而不是純粹的業績

。雖然業績還行,但明顯對不上這個估值。

當時我戰戰兢兢提出的觀點,謹小慎微自己都不敢相信,市場卻完全認可,兩年時間漲到3倍。

現在回頭來看,本來我是有一些務虛思維的,但過去兩三年,我的閱讀思考全面轉向務實,算賬太多、情懷太少。

而那些敢於務虛的,基本都是左派思維。看一下Carzy Bernie的主張,免費上學、免費醫療(包括非法移民),取締燃油車,開放邊境,拆分科技巨頭,超大規模基建。錢從哪裡來?他認為對富人收重稅就可以了,另外壓低藥品價格、停止花費巨資研發新藥。

Bernie對經濟基本面的理解,不比中國散戶對企業基本面的理解強多少。Bernie的瘋狂勁,不比中國惡炒科技股的散戶差多少。

世界上就是有這麼兩類人,一類負責腳踏實地,一類負責仰望星空。要全面理解這個世界,就得理解這兩類人。

同樣的,要全面理解資本市場,就得既能務實又能務虛。

股市的最強選股邏輯:務實和務虛相結合,賺業績+估值+泡沫的錢

馮柳說過,長牛好票都是那種能持續化虛為實、以實展虛且不斷良性循環的。

只考慮務實,專注於投資像銀行、保險、地產、水泥、鋼鐵這種企業,永遠也賺不到泡沫的錢,就放棄了每隔幾年割一茬韭菜的權利。

應該左右平衡,多研究那些有務虛潛力的行業,在底部附近入場,等業績反轉,等風口來臨,從實的底部到虛的頂部,既賺業績又割韭菜

去年4月,我寫過一篇文章《製造業如狗》,當時的市場氛圍是,幾乎所有人都在鼓吹白酒、保險、地產、水泥等,甚至連鋼鐵都有人鼓吹(完全想象不到吧,現在鋼鐵如狗),認為這些行業賽道好,能輕鬆賺到天量真金白銀;貶低科技業、製造業、零售業,認為這些企業賽道太差、賺錢太累,光見吆喝不見利潤。

曾經有幾天,股票名字裡帶“光”帶“電”的,通通無腦下跌,如果帶“光電”兩個字的,那更是重點打擊對象。我認為這種輿論氛圍是不對的,科技業製造業不該這麼慘。然後看來看去,選了兩家企業——繼續持有長城汽車,在5/6月份抄底舜宇光學科技。

以務實的角度來看,這倆企業是行業裡少有的能賺到真錢的。

後來舜宇漲了不少,長城沒怎麼再漲。但現在回頭看,如果當時拿個飛鏢,在A股的手機產業鏈裡隨便扎幾個,都是好幾倍的漲幅,吊打舜宇光學,更加吊打長城汽車。

我在恰當的時機看準了科技業製造業的機會,挑了個手機產業鏈的最優質企業,卻沒料到A股市場能如此瘋狂,對著二三流企業猛懟,港股市場卻如此冷靜,一點虛的空間都不給。

這給我帶來一個啟示,虛實結合的行業,最好選擇A股,在A股才能充分享受泡沫。

我看很多人都說,在A股如魚得水,到港股很不適應。我恰恰相反,在港股非常適應,在A股不太習慣。

這大概因為我太務實,港股市場也正好如此。

前年底我在五六塊錢抄底了點中國生物製藥,當時這個股冷冷清清,根本沒人討論。後來一直漲我就慢慢減倉,漲到9塊多就清光了。

再後來漲到11塊多時,外資投行發研報,大幅提高目標價,以我對港股的理解,這是打算衝頂一波割韭菜,就在雪球上提了一句。

沒想到一堆散戶噴我,他們大概是剛衝進來不久。

現在回頭來看,他們是典型的A股思路,一個股票從底部起來漲到合理位置,按A股節奏大概率要慣性上漲到泡沫,體現“虛”的一面,最近A股的手機產業鏈就是典型, 風險偏好瘋狂抬升。

他們在合理位置進入,泡沫區域賣出,趨勢投資,賺一波泡沫的錢。這種方法在A股很管用,可以割一茬韭菜,在港股就無效了,一不小心就被港股大行割了韭菜。

最近幾個月,內資仍然在以這種思路操作中芯國際,持倉比例從15%提高到25%。他們眼睜睜看著A股的三流芯片股,一個個炒到千億市值,中芯國際這個絕對龍頭卻只有700多億港幣,覺得空間很大。他們嘴裡喊著:打爆空頭,收復定價權!

殊不知他們敢買多少,外資就敢賣多少,要針鋒相對的做空。

所以這些人在A股如魚得水,在港股經常碰壁。

我的風格在港股非常適應,但我去年如果投了A股的歐菲光或藍思科技,按照我的慣常思路,大概率賺不到大錢,漲到合理價位就急著清倉,享受不到後邊的泡沫。

以後要理解A股,這種過於務實的毛病得改。

其實港股有時候也會務虛,只是務虛的角度比較窄,港股喜歡對消費行業務虛,比如海底撈、華潤啤酒、維他奶等。

A股則比較多樣化,既可以對科技成長股務虛,也可以對消費行業務虛,比如去年的白酒、食品飲料和機場。

最後分析下我目前的持倉,哪些股票具有務虛潛力。

股市的最強選股邏輯:務實和務虛相結合,賺業績+估值+泡沫的錢

我認為長城汽車有很大的務虛潛力。現在市場普遍把它當做一個傳統燃油車企業,只願意根據業績給估值,一絲絲的務虛空間都沒有。

實際上,長城的蜂巢系技術實力非常強,佈局有電機電控、混動變速箱、三元鋰電池、燃料電池、用於自動駕駛的電動轉向等,比市場上那些被爆炒的新能源產業鏈強太多了。與比亞迪相比,我認為並不相差太多。

我與一些投資者交流,他們普遍不瞭解蜂巢的情況,以為長城還在猛懟燃油車,賣方研報也從來沒人提蜂巢的佈局。

你可能會說,電池不在上市公司,與股價沒有關係。可特斯拉與寧德時代談磷酸鐵鋰的合作意向,比亞迪卻暴漲,這與比亞迪有什麼關係?

市場瘋狂務虛時,哪管你是哪個公司的,只要沾點邊就可以漲。

某歐洲整車廠已經向蜂巢下了7G的電池意向訂單,這表明了蜂巢的技術實力。

另外,蜂巢年底量產的混動變速箱是中國最先進的,既可用於插電混動,也可用於不插電混動,而比亞迪只能做插電混動。

去年歐洲乘用車市場,純電佔比從1.3%上漲到2.3%,插電混動從1.2%上漲到1.3%,不插電混動從4.0%上漲到5.9%。

德國乘用車市場,純電佔比從2.0%上漲到3.0%,插電混動從0.9%上漲到1.3%,不插電混動從2.9%上漲到5.4%。

中國和歐洲市場,插電混動表現都不好,這讓市場注意力全聚焦在純電車上,卻忽略了不插電混動優異的市場表現。

如果明年長城的不插電混動能跑量,引發市場關注,市場明白了不插電混動的價值,有可能會重新定義長城。

另外,長城在燃料電池上進行深度佈局,其它廠家買點國外被淘汰的技術,蹭補貼出了些短平快的整車,市場爆炒後者,卻從來不理會長城。

等兩三年後,長城高水平的燃料電池整車問世時,可能也會讓市場重新定義長城。

當然,這些都是未來幾年的可能性,目前這一波爆炒,長城肯定趕不上了。

地素時尚,我認為也有一定的務虛潛力。

日本曾經跟中國一樣崇洋媚外,後來國潮崛起,一批日本消費品牌成功轉型高端。

這兩年,中國的運動服飾領域也出現了這種情況——國潮崛起。然而幾年前,這個行業還非常不景氣,在奧運之後調整許久。

中國的時尚服飾品牌曾經形勢很好,在HM zara 優衣庫這些快時尚進入中國後,中國品牌被殺得很慘,已經低迷許久。

未來會不會在時尚服飾領域,也出現國潮崛起,中國品牌二次爆發,一躍成為國際二線品牌?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地素時尚是頭號種子選手,業績很好卻只有15PE。如果務虛風口來臨,風險偏好抬升,幹到三四十倍PE不是不可能。

股市的最強選股邏輯:務實和務虛相結合,賺業績+估值+泡沫的錢

養元飲品,我認為也有一定的潛力。

我之前文章寫過,在歐美和日本,植物蛋白飲品是上升期的成長行業,部分細分分支更是新興行業,享受著超高估值。而牛奶是典型的過剩行業,非常低迷,美國最大的牛奶企業甚至倒閉了。

但中國完全相反,牛奶是成長行業,是時尚的代表,植物蛋白飲品是落後的土鱉行業,已經連續幾年不增長。

養元這幾年營收停滯,並不是養元獨特的情況,而是中國植物蛋白飲品行業的通例。

未來幾年,歐美的消費潮流會不會擴散到中國,植物蛋白飲品與牛奶的成長性反轉?

你可能覺得不可能,但13年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白酒已經日落西山,是夕陽行業。

當年茅臺底部10pe,所有抄底茅臺的人,都只敢算實賬,來證明茅臺低估,沒有人敢提出一些虛的概念,比如去年流行的抗通脹、深入中國人血液的白酒文化、核心資產等虛頭巴腦的理論。在13年提這些幻想,會被人笑掉大牙。

同樣的,我現在說,植物蛋白飲品有可能反轉,幾年後市場可能會給養元30PE,並高喊植物蛋白飲品才是最潮流、最健康的飲食文化,你們也會笑掉大牙。

別忘了,北六個核桃南維他奶,去年維他奶頂峰時70pe。

分眾傳媒也有一定的務虛潛力。在與阿里合作後,底層大數據與阿里數據中臺打通,未來或許可以根據阿里的數據中臺實現千樓千面,屏幕廣告與客戶手機產生互動,客戶在手機上的瀏覽數據反饋給屏幕,屏幕向客戶定向投放特定的優惠券等。

分眾就由傳統的電梯廣告企業,變成了亮閃閃的大數據、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廣告企業。這些與分眾的利潤有什麼關係?不知道、不清楚,但只要搞明白一點,這是未來大方向,這就夠了。大方向就值20PE。

股市的最強選股邏輯:務實和務虛相結合,賺業績+估值+泡沫的錢

對於長城、地素時尚、養元飲品、分眾來說,這些只是一份額外的務虛潛力,不必基於務虛來投資它們,純粹就務實來說,目前它們也有不錯的投資價值。

但如果風雲突變,風口來臨,務虛潛力被釋放,風險偏好抬升,估值中樞會上移,甚至帶來一次割韭菜的權利。

割韭菜一次,頂價投五年。

過去一兩年我在尋找標的時,基本都是從務實的角度展開,未來會從務實和務虛兩個角度去考慮。

左右平衡,在務實的同時保留一份務虛的可能,才能投資效率最大化。

寫在最後:

點擊頭像關注;

來確幸股票APP,弄懂今日領漲板塊的起飛邏輯、日韓疫情擴散對國內產業鏈的真正影響,查看養豬、芯片、券商行業的深度分析、挖掘潛力股;選股欄目裡,還有每隻都靠譜的投顧優選組合~

今日雄文:

職業做T者的一些經驗分享(在確幸股票APP裡首頁領取,輪播圖第二張);指數巨震之後,是向上還是向下?(輪播圖第一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