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杂忆当代印人得十九绝句又附录一首盖自况也》

作为“黄牧甫印风”的传人,亦是“齐白石印风”的继承者,寿石工对同时期旧京印人的评价无疑是颇具价值的。

寿石工的篆刻和诗文除上文引述者外,同时期的刊物上还刊布甚多。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寿石工题“萃珍斋”匾额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寿石工题《古学丛刊第三期》


但《古学丛刊》第三期收录的《杂忆当代印人得十九绝句又附录一首盖自况也》,确是少见的材料。寿石工以诗的形式对印人逐一点评,囊括了彼时大部分旧京印人。

点评民国时期的三十五位印人

《杂忆当代印人得十九绝句又附录一首盖自况也》点评了民国时期三十五位印人,几乎涵盖了旧京当时所有重要印人,故笔者将其视为寿石工眼中的旧京印坛印象。

诗文中提到了王福庵,唐醉石、杨天骥、童大年、齐白石、陈半丁、李诜、乔大壮、王羽仪、钟刚中、王光烈、邓尔雅、李尹桑、程淯、赵叔孺、方介堪、陈巨来、易大厂、冯康侯、黄少牧、于非闇、彭祖复、何墨、马衡、张樾丞、张幼丞、张少丞、孔昭来,周康元、张志鱼、高源、吴岳、淡月色、金禹民。

活跃于北京的印人

笔者仅以活跃于旧京的印人为研究对象,选取提及王福庵,唐醉石、杨天骥、齐白石、陈半丁、乔大壮、王羽仪、钟刚中、王光烈、邓尔雅、易大厂、冯康侯、于非闇、彭祖复、何墨、马衡、张樾丞、张幼丞、张少丞、孔昭来,周康元、张志鱼、高源、吴岳、金禹民的诗,并按先后顺序加以诠释。

王福庵 唐醉石

(1)峭折西泠溯本师,盛名京洛鬓成丝。淬锋何事欺山骨,二子王唐弱自疑。杭王禔福庵,长沙唐鄴源醉石。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王福庵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王福庵刻“古杭王褆长寿”印


王福庵、唐醉石作为民国时期“新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他们曾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职于北京印铸局,时王福庵主篆刻科,冯康侯任技正,重要的官印或经三人手拟,或经会审,并时常与京城文人学者篆刻家交流艺事。他们还是多年的老友,并与寿石工应有一定的交往。王福庵曾为寿刻“寿鉨”印。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唐醉石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唐醉石刻“茶熟香温且自看”印


通过此诗可知,寿石工认为王福庵、唐醉石二先生为西泠正宗传人,同时也肯定了他们在旧京的印坛地位和影响。因此寿先生对王、唐二先生有“盛名京洛鬓成丝。”之评。

但由于寿石工篆刻标榜黟山派印风,对浙派印风略存偏见,他曾刊“非浙派”印加以自明。三四句诗,寿石工以骨力不足评王、唐二先生的篆刻,体现出寿先生在篆刻取法上的主观好尚和审美品位。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寿石工刻“非浙派”印


杨千里 童大年

(2)谈锋谡谡杨千里,门户英英童大年。难向印人搜比例,近前秦虢自扬妍。吴江杨天骥茧庐,四明童暠心安。吴江杨天骥茧庐,四明童暠心安。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杨天骥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杨天骥刻“山阴寿石工”印


杨千里即杨天骥。

据掌故学家高伯雨记,1914年,杨天骥和寿石工曾同住北京一屋,寿石工经常将所刻之印向杨请教,杨天骥教他尽去明人戏鸿堂印谱一类的恶俗之态,专攻汉印,旁及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必能去尽俗气。寿石工将旧作尽数磨去,重新刊刻。

故此推断,寿石工很可能曾师事杨天骥,杨还曾为寿刻“火传四明”,杨天骥在1936年日记中亦记有“又为石工制‘火传四明’印,为石工夫人制‘君方’小印,系仿汉碑头者。”,可见二人昔日关系之密切。

此诗首句寿石工高度评价了杨天骥的谈锋甚健,第二句赞扬了童大年为风度翩翩,为可自立门户的篆刻家。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童大年刻“依古庐”印

但第三句诗锋头一转,将二人篆刻风格以唐明皇时的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阿附时贵作比,似乎存暗讽之意。

杨天骥篆刻布局取法赵之谦,刀法标榜缶翁,继承了赵之谦、吴昌硕印风的诸多特点。

寿石工似乎认为杨、童二人之印美艳有余而雅正不足,有迎合时风之嫌,从中可品出寿先生那种放荡不羁和诙谐的性格,即使对长者挚友亦不留情面。(未完待续)

刻印一流,嘴也不饶人,听听这位民国篆刻家是怎样评价同行的?

寿石工刻”石剸魂梦能娱我“印


(作者邹典飞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