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这三座高台,当年蕴藏着雄风与霸气


鄢陵这三座高台,当年蕴藏着雄风与霸气

鄢陵这三座高台,当年蕴藏着雄风与霸气 ‖老家许昌

文‖黄汉臣

鄢陵北有议事台,中有观兵台,南端有望田台,每座高台遗址背后都蕴藏着曹魏政权的雄风与霸气。

议事台位于鄢陵县城南八公里处议台村西头,现为该村小学所在地,它是许昌一带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三国时期的高台之一。

据当地村民讲,根据民间传说,当时议事台周边是一座城池,从现在“城墙角,城墙埂,城门洞,岗口村”等这些地名推算,城池规模方圆有三公里左右。

城中出土有大量灶坑遗址和几十处汉砖饮水井遗址,当时居住人口应有数万之众,与议事台的关系众说不一。

议事台是曹操与文武大臣商议军国大事的地方,所以议事台绝对不是一座孤台,应有很多配套建筑,规模非常宏大。

观兵台位于鄢陵县城南二十公里处的观台村东南角,此台已不存在,根据村民讲述,这里当时是打造刀枪、弓箭等各种兵器的兵工厂。观兵台为曹操大阅兵而建造,也是曹操向其他诸侯显示自己军事实力的演兵场。

鄢陵这三座高台,当年蕴藏着雄风与霸气

望田台位于鄢陵县城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望田村,1800多年前曹操迎奉汉献帝都于许昌。许昌一带一马平川,土地肥沃,适应种植各种农作物,为了给本部人马补济粮草,曹操在许昌一带推行屯田制度。

鄢陵地域广阔,土地非常适合屯田,当地百姓以农为生,繁衍生息,“割发代首”的故事就充分体现了曹操对老百姓农田的爱护。他发动手下百姓和士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无战事时实行屯田。每到农作物成熟季节,曹操亲率文武众臣登台远望无际粮田,享受丰收的喜悦等同我们现在的农业丰收节,非常隆重。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老先生把曹操描述得奸诈无比,民间也送其外号“曹操、老白”,其实这是对曹操的一种误读。

曹操在许昌鄢陵一带所筑的三座高台,充分体现了曹操掌权时期的雄才大略,它为曹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毛主席就称赞曹操为治国安邦的政治家。

2019年10月25日

鄢陵这三座高台,当年蕴藏着雄风与霸气

【作者简介】黄汉臣,鄢陵人,农民,文学爱好者。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IC photo,版权归IC photo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