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丢的孩子找到了,有些人却很不高兴,人性之劣

隔壁村赵家丢的那个儿子找到了,明天就回来呢。

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村口的老杨树下炸开了。闲聊碎嘴的农村妇女一边将手里的针在头皮上划拉了两下,一边撇着头不可思议的对着旁边另一个妇女说:这都能找到啊,我记得有十来年了吧。

另一名妇女赶紧接话:对的哩,都快十一年了,我记得那时候咱这也来了可多的警察,把我家米缸都翻了一遍。

接着又一个妇女跟着说:老天爷居然还能让她找到,真是不长眼,就该一辈子找不到,让那家人难受一辈子。

妇女们七嘴八舌的开始回忆当年的事,你一言,我一语,在各种添油加醋中描绘出了十一年前的的故事。

10年前丢的孩子找到了,有些人却很不高兴,人性之劣


十一年前,隔壁村的赵家刚出生四个月的儿子丢了。这样的事在这穷乡僻壤的山旮旯里,绝对是茶余饭后各家唠的最多的家常。

按道理来讲,在农村,一家有了事,七邻八舍的都会主动帮忙,何况是丢孩子这种大事,肯定是几个村子都会出动帮着找。

可赵家丢了孩子,不但没人主动帮着找,反而不少人在私底下拍手称快,一副大快人心的样子。除了几家血缘近的本家帮忙在附近的山上晃悠了一遍,附近几个村子几乎没人出动,大家该干嘛干嘛,麻将牌九推的呼啦响,宁愿坐在大树下抽旱烟,都不愿意帮忙找一下孩子。

说起来赵家也没得罪过谁,要说这里面的原因啊,就是因为赵家太有钱。

解放前,赵家是这一片的大地主,不过后来分田地的时候,赵家主动将地都让出来了,家产也都充公了,只留下了祖上的一处老宅作为家人的栖居之所。

后来赵家一直都被附近乡里乡亲看不起,在那一段时间,更是经常被拎出来当做教育的对象。赵家那一代的老爷子生性刚烈,自认虽然以前自己家是地主,可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家的佃户啊,附近谁家没吃没喝,都是可劲的接济,在最难的战争时期,赵家不知道用粮食救活了多少乡里乡亲,没想到现在自己家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千刀万剐下油锅了。

那一代老爷子气不过,再加上天天想着祖先的家业在自己手里败了,没多久就抑郁身亡。

那几年赵家确实过的猪狗不如,说是大锅饭,永远吃最次的,就这也没能吃饱过,说是一起劳动,只要有赵家人的小组,什么重活累活全是赵家人的。

好不容易挺到后来的可以单干了,这户赵家也就剩两个男丁了,一个三十多岁黑瘦黑瘦的中年汉子,一个刚刚四岁的儿子,其他的不是受不了欺负跳河上吊,就是活活被殴打致死。可能是环境变了,附近的乡里乡亲看着当年的赵家落魄成现在这个样子,也就舒坦了,不再欺负赵家仅剩的几口子,但从心眼里瞧不起。

后来进入了允许私人经济后,赵家这个汉子心思活泛了起来,想起祖上以前就是靠着周围的大山干起的药材生意,后来发家致富置房买地成了地主。自己现在一穷二白的,几块薄地勉强维持家里仅剩的几口人饿不死,但不能总是这样,于是赵家汉子就重新拾起了祖宗的东西,上山挖药材,然后卖了换钱。

10年前丢的孩子找到了,有些人却很不高兴,人性之劣


赵家虽然后来是地主,但起家的东西是一直传承着的。现在这个赵家汉子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深更半夜的回家,然后再背到县城里卖。

赵家所在的地域特别适合药材的生长,赵家又有很丰富的药材知识传承,那时候全国的经济都开始活泛,一些外地的药材商人便开始来这里够买药材,赵家跟他们合作,这样一来二去的,赵家落魄的局面没有了,没几年,赵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二层小楼盖起来了,还在县城买了房子。

这一下可是惹怒了周围的乡里乡亲啊,他赵家压榨了附近村民那么久,怎么可以翻身,于是有去政府举报的,有往赵家老宅泼大粪的……可赵家干的是正当生意,政府不管,反倒是管起了那些为难赵家,恶意闹事的村民了。

这下可以惹了不少的村民,可又无可奈何。随着赵家药材生意越做越大,附近几个村的赵家本姓的远方亲戚又重新开始靠近赵家大门,村子里也开始有人跟着赵家的生意吃饭。

10年前丢的孩子找到了,有些人却很不高兴,人性之劣


虽然赵家又重新站稳了脚跟,但私下里捣乱的还是不少的,尤其当年赵家还是地主,受过赵家恩惠的那些老家伙,怂恿着自己家的后辈捣乱,很多人更是看不惯赵家有钱。但赵家都不怎么放在眼里,你守着山口不让进,赵家就改天再进,你偷着往晾晒的药材上泼水,赵家就让人看着继续晒……

就在赵家和附近两个村子争执山上的草药赵家是否可以采的时候,赵家那刚生了四个月的男娃不见了。孩子妈只是去了趟茅厕,放在床上熟睡的孩子就不见了。

村里人人都说没看见,赵家的几个帮忙的伙计和自己家人都在山脚下和人理论,家里这边就孩子妈,结果孩子就这样不见了。

赵家这几年为镇子也是做了不少的贡献,什么事都是抢着捐款出力的,政府也派了不少的警察来,挨家挨户的将附近几个村子都搜了一遍,还是没找到。

那几年赵家为了找这个孩子,一边继续药材生意,一边天南地北的找,钱花了不少,孩子却丝毫没有消息。不少村民看着赵家虽然有钱,但孩子没了日子也好不到哪去,心里也就找到了平衡,自己是没钱,但自己孩子没丢啊,这种话不止一次的出现在不少村民的餐桌边。

直到赵家媳妇儿又生了一个孩子,赵家的情况才又开始好转。生意上越做越大,孩子更是盯的紧紧的。那些看不惯赵家的老人心里刚舒服了几年,这又开始不舒服了,但他们也没办法了。这两年赵家给附近的几个村子修了路,捐建了学校村委会等,确实办了几件名声很好的事。现在的这一代小伙子小姑娘对赵家的印象还是很好的,不少人都跟着赵家吃饭。但是那些父母叔叔辈的人时不时嘴里还会说赵家当年多么多么无良等等,村口下面那一堆叽叽喳喳的妇女就是这一代人中的代表了。

赵家那个丢了的儿子找到了,除了像那几个妇女那样的碎碎嘴,更多的人还是觉得老天有眼了。当年抱走赵家孩子的是一个外地的药材商人,本来是准备找赵家人谈生意的,但去了发现赵家没人,只有一个小娃娃在床上。这个药材商人中年无子,看四下无人就动了邪念,抱着孩子就走了,连夜跑了。

现在这个药材商人得病了,时日不多,也许是良心发现就带着孩子回来认亲了。这个药材商人也想好了,等孩子认了亲,自己就去派出所自首,反正时间也不多了,以后家里那边的产业依旧给这个孩子,只是希望孩子看在喊了十来年爸妈的份上,给自己老伴送终养老。

赵家人并没有难为那个药材商人,也许是怕吓到孩子,赵家人还准备了一大桌的好饭好菜,当然也请了警察。据那个药材商人说当年自己抱走孩子时被村里的两个老头看见过,可那俩老头到死都没有说出来,这个让药材商人很是费解,赵家的人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望着一座座自己出钱帮助村民建的药材大棚,赵家人叹着气但又无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