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聖人還是魔鬼?這部奧斯卡遺珠給了我們最有力量的答案

提起波蘭,國內觀眾一定不甚瞭解,對歐洲歷史熟悉的大抵知曉波蘭歷經三次滅國,知曉肖邦和哥白尼,但關於波蘭人的信仰,恐怕就知之甚少。實際上,波蘭恐怕是當今為數不多對天主教還懷有極端虔誠的國家,約95%的國民都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幾乎成為了波蘭的民族象徵。而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

《基督聖體》,講述的便是一個關於天主教神父的故事,只不過,這位神父是個冒牌貨。

成為聖人還是魔鬼?這部奧斯卡遺珠給了我們最有力量的答案

“沒有哪座神學院會接受你這樣的罪犯。”

離開少管所時,神父對丹尼爾說了這句話。這個年輕男孩隨即落寞地低下了頭,丹尼爾對上帝無疑懷有虔誠之心。比起其他少年犯,他熱心禱告,上帝即是他的信仰。他遵循神父囑託,去了遙遠的小鎮,本打算在那裡開始新生活,卻陰差陽錯做了神父,成了信徒與上帝之間的橋樑。但丹尼爾不僅是神父,也是一面鏡子,透過他,我們得以一窺他的罪惡與善念;得以層層剝落小鎮居民外在的掩飾,直抵他們的內心;甚至得以一探宗教之於人類,究竟為何。

成為聖人還是魔鬼?這部奧斯卡遺珠給了我們最有力量的答案

01 聖人還是渣滓

丹尼爾自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神父。第一次在告解室時,他不知應該如何開導懺悔的教眾,只好拿出手機臨時抱佛腳;他和不良少年們混在一起,絲毫不顧及“神父”身份,喝酒抽菸,甚至還和一名年輕女孩發生了關係。丹尼爾從未掩飾過自己凡人的本色,直率坦蕩,慾望是一團火,將他煉化得純粹自洽。也唯有這樣的丹尼爾,才會使人拋出疑問:他究竟是聖人還是渣滓?

成為聖人還是魔鬼?這部奧斯卡遺珠給了我們最有力量的答案

某種程度上,他是聖人。他替車禍中逝去的第七人下葬,為貧苦的兒童募捐,開導失去至親的父母;他雖不拘泥宗教的桎梏和教條,卻處處可見他的善良與正直。而這樣的正直自然為他招來了麻煩,小鎮鎮長手握財富和權力,甚至能夠公然干涉宗教事務,但丹尼爾並未屈服於強權,仍然踐行了他所認為的“道”,聖人之純粹,在他身上展露無疑。

成為聖人還是魔鬼?這部奧斯卡遺珠給了我們最有力量的答案

但另一方面,丹尼爾出身少管所,是個被主流社會拋棄的渣滓。他對獄中的角鬥習以為常,毆打與被毆打是家常便飯。出獄之後更是撒了彌天大謊,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冒牌牧師。謊言、欺騙、暴力、淡漠......人性之陰暗,在他身上亦有展露。

丹尼爾身上囊括的複雜性並非特例,但經由“神父”這一身份,善惡交織的複雜被放大,而令人感到諷刺的也正是這一點:神父,一個備受愛戴和追捧的神父,竟然是不完美的、具有前科的少年犯。

成為聖人還是魔鬼?這部奧斯卡遺珠給了我們最有力量的答案

02 闖入者還是救贖者

除了丹尼爾這一角色本身的矛盾和複雜之外,他在小鎮居民心中扮演的角色也是錯綜複雜、模稜兩可的。小鎮上居民很少,生活節奏也很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而在丹尼爾到來之後,他如同催化劑,立刻將小鎮表面上的平靜打破。

與此同時,隨著那場意外車禍的真相進一步水落石出,丹尼爾“闖入者”的身份被稀釋,神父的宗教職能讓他逐漸轉變成救贖者。但他所要救贖的並非是有罪之人,而是蒙受苦難、被上帝拋棄了的苦主。車禍帶走了六條年輕鮮活的生命,這些年輕人原本有著光明的未來和無限可能,現在卻只能成為墓碑上一個不起眼的名字。也因此,悲痛與迷茫籠著這座小鎮。

成為聖人還是魔鬼?這部奧斯卡遺珠給了我們最有力量的答案

是丹尼爾救贖了他們,他身體力行告誡人們,刻板的教條無法真正安撫他們受創的內心,唯有將深埋心底的困惑、痛苦、忿恨宣洩出來才能夠獲得新生,去至人生的下一站。

這是丹尼爾對信眾們的救贖,亦是對其自身的救贖。在成為冒牌神父期間,他不遺餘力做善事,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改過向善。

成為聖人還是魔鬼?這部奧斯卡遺珠給了我們最有力量的答案

03 迷茫時的心理安慰還是堅定的人生信仰

除了前文所述的矛盾之外,宗教的現實意義也頗值得探討。在影片一開始,來到告解室的母親看似虔誠,卻在懺悔的同時不假思索地向丹尼爾撒謊。宗教、上帝之於她,更像是某種心理安慰。而對於小鎮上的其他居民而言,宗教似乎也並非是他們堅定的信仰,他們每週日來禮拜如同機械地走個過場。為什麼來教堂?丹尼爾向信眾發問,如果並非出自虔誠的信仰,那又如何能做到與上帝祈禱溝通?實際上這也是丹尼爾自己所面臨的困惑,他何曾不迷茫呢?第一次禱告時他便毫不掩飾自己的迷茫無助,“如果我連自己的人生都無法把握,又如何代您作為呢?”

成為聖人還是魔鬼?這部奧斯卡遺珠給了我們最有力量的答案

這是宗教在今時今日所面臨的困境,在日益祛魅的現代社會中,宗教對於人類而言,是否還能夠擁有詳實的現實意義?信眾對於宗教的虔誠又是否真的完全出自信仰?宗教信仰又能否可以支撐人渡過難關,繼續活下去?《基督聖體》給出了一個略顯隱晦的答案,實際上不難發現,這部電影中的信仰並非只指代宗教,更深層面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指的是能夠助人在遭遇變故後還能繼續活下去的信仰。這信仰包含真情,原諒與救贖。唯有這樣的信仰,能夠驅散陰霾,讓人重獲希望。

成為聖人還是魔鬼?這部奧斯卡遺珠給了我們最有力量的答案

在說完開頭那句話後,牧師又對丹尼爾說了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牧師。”不僅如此,有時候最汙穢的凡人反倒最具神性,只因他受過苦難,揹負罪孽,方才能夠真正意義上愛世人,敬萬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