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王寵這個書家,普通公眾知道不多,但事實上非常重要。普通公眾的一般欣賞範疇,對中楷和小楷會感觸比較強烈,事實上小楷這個領域,自古以來好的書家並不算太多。某種意義上講,小楷書家遠比草書家要少得多。

明代的小楷是晉唐以後一座群峰,其中一個就是王寵。王寵在當今的知名度遠比不上文徵明,但在當時,是足與文徵明比肩的。對比兩人年壽和輩分,可知他的厲害。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文徵明不是屬於巨匠級的,而是宗師級的。他開宗立派、領風氣之先的藝術圈威望和歷史地位是不容抹殺的,但事實上,他藝術方面的個人成就和高度遠談不上一流。

同樣在三十來歲,對比同年齡段祝允明、王寵、徐渭以及前輩趙孟頫、董其昌,僅以他們科舉所需的基本功夫——小楷而言,文徵明的書法功夫近乎不入門,可見其天資有限。古籍記載他三十多歲因寫字受同儕嘲諷,才開始自己書畫之旅,當熬死了同齡人絕大多數強者之後, 80歲終於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神。到了80歲以後,一隻眼睛已經近盲(白內障),他還能夠寫蠅頭小楷。這也算是一個以長壽獲取宗師地位的非常勵志的故事。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客觀評價文徵明呢,畫比字好。

中國書法藝術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成熟較早,到了明代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追求第四次絢爛的高峰(前三次是魏晉、唐、宋)。

中國畫則不然,宋代在趙家身體力行之下成熟了一半,宮廷畫、花鳥、工筆、青碧山水等技術含量較大的畫類基本完成,真正代表境界的尚意寫意和文人畫卻要靜待完善。在這個程度上的文徵明攻畫佔了一定的先機,也引領了清代中國畫的最終完善。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其次,小楷略好。

文徵明以小楷出名,事實上,以其宗師地位配套性而言,文徵明也只能寫小楷。文徵明篆書學唐篆、隸書學唐隸(其實這是元代傳統),趣味甚低。大字學黃庭堅,多一點儒雅,少一點桀驁和張揚。試想,黃庭堅書法如果被去掉了桀驁和張揚,還能剩下什麼呢?

文徵明草書、行書基本上都不入流,尤其是草書。問題出在氣息不暢達。歷代一流大家都能五體皆擅,緣由很簡單,書法雖則不同,筆法千古不易。文徵明本就不入一流,自然也還未能打通各體。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其次,往往楷書大家不會是行草大家,尤其唐楷。

整個書法史上只有王羲之、張旭、顏真卿能身兼一流楷書家和一流行草大家。事實上,這三者作為超一流頂尖書家是毋庸置疑的。文徵明習書打底的功夫是趙孟頫和靈飛經這個系統下來,注重形而少質,長於法度而短氣息。這樣的書家寫行草,往往看上去很美,細究下去,八寶樓臺不成片段。幸好明代草書大家眾多,也不少他一個。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不是說好講王寵的嗎,怎麼說到文徵明了?因為那是他舅舅。
書者如也,每一個人的字裡行間都會透露出個人的生命信息,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心理的。王寵只活了39歲,可能是中國整個書法史上英年早逝得最讓人可惜的一位。書家多長壽,七八十歲很多而且多藝術巔峰。我兩位老師,曹老壽年近八十,陳老壽年過百。正常書法大家在60歲以前的字基本上是可以不看,雖則技法嫻熟,但多沒找到自己的獨有風格。我們今天因商業利益吹捧包裝一些年輕書者,其實捧殺的幾率會很高,捧人者、被捧者,皆當多思。

文徵明60歲的時候尚未進入藝術成熟期,無論書畫,而王寵18歲時便已名滿江南。那時的四大才子不同於周星馳的排名,王寵名列其中,其餘三位都是他的長輩可見王寵的厲害。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王寵出生於貧寒之家,一輩子得到最高功名只不過做過一個太學生,所以基本上整個經濟環境一生都沒有改變過,都是比較差的。

一個人的性格直接決定其書法的氣質。王寵永遠寫不出那種志得意滿、那種達官顯貴能夠寫出來的廟堂氣,只能是相對的比較謹小慎微、內斂、中庸的一種書風,符合了魏晉小楷的比較收斂的一種氣息。在王寵的書法中,我們永遠看不到那種飛揚跋扈、志得意滿。早在他十幾歲的作品中間,我們就已經看不到他的青春氣息了。這是一個可憐的孩子、早熟的太厲害,如同“窮人孩子早當家”的說法,王寵書風成熟得很早。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王寵的取法非常的特別,越過流行的趙、董,再越過宋四家,再越過盛唐諸家,直入魏晉,取法王羲之鐘繇,透過淳化閣法帖吸納魏晉書風的養分。既然學魏晉,怎麼不學王獻之呢?未見得是不學,恐怕學也進不去。這兩個人差異太大。王獻之出身名門,“王馬共天下”,打小就是準備當大官,而且是要進國務院的那種。更是極度帥氣的小鮮肉,打小兒就註定不是做皇帝家的駙馬就是做宰相家的東床。十來歲書名滿天下,註定在書法史寫下濃墨重彩一頁。人生決定了你的心,你的心流出你的字。成不成書法家說真的沒那麼重要,寫出自己來,才是書者一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任何一個人的字放在那裡,就如同這個人的自傳。

王寵小楷還是有一些王獻之的一些結構出現,但是筆法極度柔和內斂,呈現一種渾圓的狀態,缺乏王獻之那種少年意氣、肥馬輕裘的那種味道,或者說叫貴族少年味兒,反而呈現出一種少年老成,比較接近於梁武帝、謝安的風格調子。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很多人很喜歡他的行書、草書。我個人觀點,王寵的行書跟草書是不能看的,不知道能不能列入三流。如果嚴格按照書法的評斷,他的行書跟草書,如果放到今天絕對進不了國展。原因在於他將楷書寫得太好。一代楷書大家,多半不能成行書大家,但是一代草書大家一定是行書大家。

楷書講的是法度,講的是筆筆留韻味,寫的飛起來叫亂搞,筆端能夠留得住才是楷書好本事。

在毫秒之間,展現你的控筆的功夫。行書的靈魂是營造一個更好的節奏。讓這個節奏能夠符合自己的心理韻律,同時還能夠符合法度,還能夠符合自己情緒的表達方式。楷書與行書的距離遠大於楷書與隸書。所以歷代的楷書大獎我們就很少很少看到行書寫得特別好的。中間能打破了這個慣例的堪稱人中龍鳳,個個頂尖。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一個是張旭,他草書無需贅言,但是他楷書也是超一流的大家,郎官石柱記和嚴仁銘極度的高妙。

顏真卿的行書其實在他的楷書之上。

除了二王,很難再找出能夠較好駕馭行草的楷書大家。為什麼不提趙孟頫呢?不好意思趙孟俯並不能算是純粹的楷書大家。以行為楷、以楷為行是他中年常態,並不能列入純粹楷書。而早年書寫的小楷作品,《汲黯傳》、《老子道德經》這一類靈飛經系統小楷並不足以支撐楷書大家的名頭。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或許還有半個。我們近代很榮幸,出了一位於右任先生。于右任先生的魏碑寫得極好躋身古人毫無問題。若說他的草書那還了得嗎?林散之林老草書其實是不如於老的,差距在古代法統的繼承。楷行草皆能列入一流的大家,另外還有半個,我們放到後面去說。

王寵的小楷新風非常有意思。就如同一顆顆的小珠子把它連綴起來,點畫形態凝重、圓潤,筆筆留住絕不使出鋒,如輕歌曼舞太極推手,柔曼自然。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有些書法初學者學靈飛經或者趙孟頫、文徵明小楷一路,字學的沒飛起來,結果如同邯鄲學步,最後爬回家的尷尬狀態。寫王寵的小楷宜慢不宜快,用來破那個病症卻是最好的一劑良藥,原因就在需要筆筆留住的功夫。芭蕾舞慢跳,可見其吃功夫的程度。且需要一種內心的涵養。

王寵小楷到底有多高呢?遠高於趙孟頫,毫無疑問,至於文徵明就完全不在一個級別。直入魏晉,至少躋身兩宋毫無問題,依然卓然自立成一代大家。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但是王寵小楷也有一個很大的毛病。

如果仔細觀察“法帖3.0”裡所有王寵小楷作品的時候會發現他的點畫形態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初看筆筆圓潤順滑,細看之下會有一些類似於變形的地方,一些非常意想不到的弧線和鋒變,不是那麼勻直和華滋。這在小楷裡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小楷點畫裡需要用筆明確,不宜運鋒變化過多。方寸、毫釐、瞬秒之間把點畫寫得特別的精到、細膩,誰就厲害了。變形就意味著變鋒,無意義的變鋒會影響點畫形態的明確,作為小楷大家的王寵自然不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這就叫做“棗木味兒”,去年有博士生論文用二十萬字專門闡述“棗木味兒”,其實“棗木味兒”可以簡單理解為學淳化閣法帖學壞了,這裡關係到一個淳化閣法帖的前世今生,今天這裡不贅述。簡單講三點:

第一點,淳化閣法帖是趙宋王朝發起的對魏晉書風的一套集大成式的法帖叢刊,中國的第一套。

第二點,淳化閣法帖雖然是由皇上下令去做的,但是初始留存形態就不是刻石碑,而是用棗木刻的木版。

我們相關研究可以證明石碑可以保存1000年,漫漶各有程度,但是棗木版刻不到30年就一定會逐年產生變形。200年是棗木刻版留存的極限。這種變形不會出現石碑產生的石花、噪點,而是由點畫開始變形,這種變形的表現就在拓本點畫某些部分無故的彎曲或者方向變化,如同痙攣。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第三點是淳化閣法帖現存的價值。

現存的淳化閣基本沒有明顯的學習價值。現存最完整的本子稱為“王府本”,顯然是就是明代翻刻本,且還還不是摹刻的,是臨客刻,水準非常的差,除了玩兒古董,還有點價值,其他對書法來說毫無價值。
學二王的朋友可以注意我下面一段話。淳化閣泉州本保存下來總共是三卷,基本可以斷定是北宋到南宋之間的一個拓本,保存狀況頗好。
美國安思遠先生蒐集保存的四卷淳化閣顯然是南宋本子的。不過這7卷,顯然我沒有給予完全的肯定。
淳化閣法帖流傳到後來,把它拎出來,另刻出了一套太清樓叢帖,原名大觀帖,因原石保存在太清樓,故有此名。存本雖多,整體水準遠高於王府本淳化閣帖,但依然不夠完善。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澄清堂南唐本,就是那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那位李煜同志主持下在宋代以前完成的,現存四卷,鐫刻清晰、神采飛揚,讓人遙想王羲之風采,實在是好本子。可惜,原本已失蹤,不知何時能再現人世。
李煜是倒黴催的,老婆被人搶了,帖也被人搶了,江山社稷也被人奪了,但澄清堂帖的來源大部分與淳化閣是一樣的。所以大家真正喜歡二王的朋友,可以關注澄清堂南唐本四卷,這才是可以直窺魏晉風采的好帖。
這四卷南唐本澄清堂帖遠比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序、聖教序等王羲之摹本或者集字本都更接近於王羲之的真意,氣息極其恬靜卻又龍虎之姿。筆法上純任自然,沒有絲毫摹刻過程中沾染的唐法汙染。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淳化閣出的棗木味兒來源於棗木鐫刻後時間久遠帶來的潮溼變形,再加上反覆翻刻,民間能夠蒐羅到的淳化閣本也不知多少手翻刻本,自然與原刻初拓有云泥之別。

文徵明在年老的時候自家刻了一套《停雲館帖》,其中收錄了萬歲通天帖。早在35歲時文徵明就已經開始雙鉤這套二王唐摹聖物,這是怎樣的幸運和富貴逼人。

王寵一輩子沒富貴過,他所能夠購置的淳化閣帖可以想見必然是坊間最爛的版本。王寵在行筆的整個過程中有一種故意去模擬棗木變形的一種點畫方式。對此我們應該是辯證去看。變形當然不應該是模擬的對象,但某些自然的變形和損壞有時候也會成為藝術創作中的亮點,比如碑學的石花和漫漶,後世很多的墨法氤氳就是在直接模仿這些本不應存在的東西。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到了一定階段的書者,有足夠的能力透過刀鋒看筆鋒。學書者臨帖,應該充分的去考慮到原帖所處材料經過歲月的沉積應該發生哪些變化,回頭再去揣摩一些細節原本的樣子,由此去抓到原作者的筆觸和變鋒細節。當然不是每個人有能力和經驗思考到這一點也並非每一位古人都有現代人的幸運能夠利用“法帖3.0”觀察到如海一般的法帖。對王寵來說,打小清貧孤苦,能夠拿到一套非常便宜的翻刻無數道的淳化閣帖就不錯了。
對學書法的過程來說,童子功很厲害,但童子功也有問題。如果你小時候積累下一個什麼習慣,到後面會變成習氣。王寵的棗木味兒,我們認為是貶義。首先,王寵的小楷是屬於那種非常留得住筆書風,凝重、雅柔但是不薄,那一點棗木味兒反而形成了他的一個個人書寫特徵。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一方面,我們要學會王寵的那種留住筆的功夫,那種溫柔敦厚的涵養書風,同時我們還要克服那種棗木味兒,有辦法嗎?事實上寫多了王寵的書友,行筆都會形成某種習氣,筆性越好模擬能力越強習氣越重而不自知。

毒蛇百步之內必有解藥。事實上。在我們當年的四大才子中間,我們說文徵明是最有名的,但實際上以專業素養、高度境界來講其實是最低的,當然這個並不妨礙他開宗立派、傳承中華書法,但是另外有一個人特別為人所忽視。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祝允明!祝允明的厲害,遠遠的超出了他的那個時代。他不但五體皆擅而且五體皆精,且取法品位很高。

說草書,在明代草書大家特別多,但是祝允明穩坐第一梯隊。中華書法史中清點草書大家,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或許還有半拉子趙佶,再往後就應該算得上是祝允明。王鐸,再加上徐渭、傅山,再到近世的于右任先生、林散之散老。散老曾經總結自己的書法成就說自己或許夠得上祝允明,很多人以為是謙虛,其實是自負。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一代草書大家中楷書寫的特別特別的好的極少,而祝允明的小楷文氣氤氳雅緻古樸,直入魏晉,立於鍾繇門下,氣息之醇厚雅正跨越宋元明三朝。祝允明的小楷其實是化解王寵的棗木味兒的一個絕佳解藥。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如何學習王寵小楷?怎樣克服棗木味兒呢?—大成國學堂書法教學實錄


“法帖3.0”展覽級真跡複製帖、定製毛筆和定製課程,大成國學堂致力改變學習書法生態之作!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