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建机会在哪里?

大石头20367905


为应对突发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托底作用逐渐凸显。不同于2008年的一揽子“四万亿”,2020开年的中央部署在继续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同时,也有意突出了新方向:2月以来,中央三次会议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的成长潜力,并提出要加快建设进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传统基建以“铁公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为代表,聚焦于交通、能源等领域;新基建则发力于科技端,一方面着力开拓数字领域,另一方面聚焦传统基建短板,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科技基建,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补短板”项目,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三月首周的盘面表现可谓近期大基建行情的缩影:特高压、5G概念等新基建板块集体发力上扬,建筑、建材、高铁等旧基建也表现强势。相应的,新旧基建两手抓,也成为多家分析机构的投资建议。

1

“新基建”:补短板,促创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基础设施,也是新型建设:宽口径的广义新基建侧重补短板,窄口径的狭义新基建则更重创新。2018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以来,基建补短板力度逐渐加大。此次疫情暴露出了物流短板、交运短板以及医疗短板,直接带动医疗、卫生领域成为补短板发力方向,如黑龙江2月发布《关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具体措施的通知》将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物资储备体系、公共环境卫生等补短板项目纳入“百大项目”加以推进;也加大了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等保就业、促民生领域的补短板需求,如广东3月发布的《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着重补足高等教育、应急保障等民生短板。另外,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后,“新基建”也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此次疫情导致的实体经济停摆,加速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也

带动高端基建投资增长、填补基础设施建设空白。从目前公布的今年重点项目建设清单看,多地都计划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精尖产业作为主要发力方向,新型信息通信、城域物联专网建设也成为基础设施重点。立足当前,“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数联”的全面升级要求“新基建”满足全新需求;放眼未来,信息产业势必成为信息时代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基建”也应为未来的技术发展留出余地、朝未来的全新时代超前布局。

2

“老基建”:

中央投资加快下达,地方投资加速推进

在“新基建”水涨船高的同时,政策率先聚焦于“老基建”领域:从中央看,发改委3月5日消息称下一步将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铁路、机场、重大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从地方看,各地列出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中,高速公路、高铁、能源等领域仍是重要部分。这与传统基建对于产业链的拉动效应有关。从传统基建产业链看,基建投资牵动着上游的房屋建设、专业工程、装修装饰、园林工程,再上游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行业也息息相关。且传统基建项目能够加快发挥投资效能:加大新投资项目的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储备与前期准备,便能显著带动产业链运营、加快投资周转速度、迅速转化为消费能力。另外,资金来源对于基建投资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3月8日,今年已发行地方债1.29万亿元,募资用途向基建倾斜的特征较为明显,其中传统基建仍占较大比重。且去年下半年起地方专项债券可作为铁路、机场、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专项债用于资本金能够放大杠杆效应,叠加基建投资的乘数效应,将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加大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因此

从短期配置看,“老基建”会迎来政策红利与资本追捧。其中,在“疫”后重建、刺激经济的政策重心下,顺应“稳增长”趋势的传统基建项目更将获益,交通强国战略下的轨交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基建,以及中央部署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都将乘上东风。

从2008年的“四万亿”,到2020年的“新旧基建齐抓并举”,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提振作用不曾有变。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基建托底,新兴基建发力”也成为大势所趋。从中长期配置看,“新基建”会是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革命、实现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且其投资模式较为灵活,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机遇颇多,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工保网


我在工程行业摸爬10多年,并作为国家上一轮基建热潮的收益者之一。始终关注着基建行业的发展动向。

上一轮基建热,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以民营企业参与为主,这也给我们这些草根和普通农民工创造了不少的机会。

而这次马上到来的新基建,会主要集中在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会以政府投资,国企及有国企背景的企业实施为主。各级地方政府会主导这一轮基建的实施。

作为基建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机会相比上一次基建热潮会少很多。上一轮基建热潮中我们靠工人队伍的建设,勤劳肯吃苦的干劲儿,相对合理的价格竞争一般都不缺活干。而这一次参与的门槛显然提高了。

所以对于基建行业的中小企业想继续维持住自己的团队意图发展壮大,就需要提前布局,发展自己的信息网络,创新自己的团队管理,在新机会出现时能够及时抓住。

当然,新一轮的基建机会,最重要的还是在宏观层面,在国家战略。现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们中国强势崛起,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到了。中国的崛起外部靠机会,内部靠实力。新一轮的基建投资将保证内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大国崛起的基础。

于公于私,在这轮新基建中,我们不能缺席,我们团队愿积极参与,用劳动让自己充实,用劳动让社会更美好!




山风一样自由66


这几天媒体统计各地政府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达34万亿!看看下面几个专家说法就明白新一轮的基建机会: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文称,怎么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新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导致过剩浪费和“鬼城”现象。“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四“新”:新的地区,新的主体,新的方式,新的领域。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比如要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

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各地启动的这些投资项目并非针对疫情而来的,是在年度计划中就有所安排的。当然,针对疫情的冲击,各地肯定会在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加重视。易小光也认为,投资是稳增长的抓手,但是投资结构决定了未来的供给结构,是结构能否优化的重要方面。当前阶段的投资拉动和以前的投资劳动是有区别的,关键在于如何扩大有效投资。

因此他认为,扩大投资要着眼于弥补中国经济的短板,最重要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以及我们确定的发展方向所需要推动的基础设施可以适当超前建设,从而塑造新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引领经济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2月2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疫情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短板就是下一步投资增长潜力所在,就是发展空间所在。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曾林炜


2020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却受疫情影响,经济重创,然而,十三五目标依然得努力,如何迎难实现目标呢?

我们从简析中国经济的3大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出发,出口受贸易战、疫情限制;消费被病毒隔离,眼下见效最快的牌,只剩基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简单对比2019年我国GDP总量为99.1万亿元,33.83万亿相当于拿出去年34%的GDP来投资基建。

因此,2020顺理成了基建大年。那么,近期基建组合的政策利好纷纷出牌。这么多的基建政策利好,投资者如何寻找机会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如今的基建已不同于5年前,新时代的基建分为老基建和新基建。老基建是指传统的基础建设,包含地产、工程机械、市政工程、建材、铁路、装修、环保等,往年的老基建一般在第四季度动工,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不得把工期和规模提前。那么,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建设,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为我们迎接智能时代奠定基础。

 

那么,在老基建和新基建之间,又应该如何布局呢?

这里涉及资金投入和回收的周期,老基建的资金投入回收期较长,而新基建是网络建设,资金回收周期快,资金使用周转率大,同时能推进智能时代的发展。如此一说,老基建是基础,新基建是更加长远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的基础,也将推动中国国运昌盛,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谁让我们中国是宇宙的基建狂魔的,这一切是中国国运昌盛不可逆的因素。

总结,举国“疫”动基建,狂魔式的推进,必将带来基建方向的机会,不管是股市还是期市,都为投资者们带来投资方向。我们把握宏观方向之后,还要根据具体深入细分行业、行业龙头,再到具体的技术买点,层层推进,才能保证稳健投资。

不过,这里提醒的是,5G概念的方向里,并非所有的涉及方向都可以选择,重点在5G基建方向的行业。由于涉及的行业、品种较多,这里就不一一系列。



雪狼木兰


先说结论:基建不仅仅让建筑行业受益,也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尤其是钢铁产业。

电网投资加大将拉动电工钢增长,但明显的增幅将有一定的滞后性。2020年特高压相关投资近千亿,年内将推进7条,已超过2014-2016年特高压建设高峰时期的建设条数;由此也将拉动电工钢需求的增加,参照历史数据,从下游电网投资加大到传导上游对用钢需求大幅拉动有一定的滞后性。2019年电工钢消费量980万吨,同比6.6%,预计2020年电网投资拉动的电工钢需求小幅增长,2021年将会有明显的增幅。

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投资加大,将拉动铁道用钢增速小幅回升,对普通建筑用钢也有一定支撑。2019年新增高铁里程约4000公里,新增其他铁路营运里程约4000公里,由于城际铁路以高铁为主,它的投资强度高于普通铁路;如果2020年加大对城际铁路的投资,将直接带动整体铁路投资的快速增长。2019年全国城市轨道新增969公里,预计投资同比32%。但考虑到地方财政压力较大,2020年城市轨道投资很难在2019年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增加,基本持平。由于铁道用钢与铁路、城市轨道投资时间点也存在一定滞后性,预计2020年铁道用钢比2019增速小幅回升,需求明显的增长也有滞后性,但对普通的建筑用钢有一定支撑。


金融炼金术频道


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宏观政策正在从应对疫情转向稳增长,各地都在抓紧推进复工,扩大消费和投资,特别是通过加大基建扩大有效投资需求。最近云南、河南等多地都推出了总投资额上万亿的重大项目投资项目。后续其他省份和城市还会加速推进。

那么新一轮基建机会在哪里呢?

首先,老基建投资也会受到眷顾。从投资价值来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19年末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了60%,发达国家在80%左右,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会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还会快速发展。所以老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机场、公路、高铁、水利风力、核电、房地产、基建材料等等都有很大的机会。

其次,重点就是新基领域。新基建重点突出5g为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消费和产业升级领域基建。抓住历史重大机遇进行结构转型和产业提升,促进新的业态、新的产业、新的服务需求。投资领域包括信息通信、5G等基础网络建设,生态环保、水和大气污染治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体等民生多个项目。

所以,新一轮5g为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亮点,未来10年方向,从投资角度看,有很大增长空间。



股市宫城


新基建才是A股主流

全球都在说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不可持续,为什么中国能依靠这条路走上30年?

因为我们一直在投资前沿科技,在传统基建投资失效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基建投资迫使产业升级,升级的方向包含新能源、5G、生物医药、智能产品和一切可以想到的云概念。

我以5G产业链为例,据工信部公布,全国5G基站已建成超13万个,因为5G的射频距离更短,需要更多的基站保障信号覆盖,我看了联通、移动和电信的数据,今年的目标累计达到70万个基站。

建设一个5G基站,成本大概为48万,粗略计算,今年仅5G基站投入就超过3000亿,如果再加速手机更新换代、耳机更换、流量套餐更换,5G产业就能带动GDP增长万亿规模,这种增长还具有持续性,边际效益不断提高。

所以,即使是基建投资,也是会选择投资基建,而股市向来对概念的炒作格外敏感,明确的钢铁轨道,我宁可不要,模糊的云上幻想,我要疯狂追逐。近期市场的盘面变化完全凸显了这一点。

所以,25万亿大基建来袭!我选科技股。

而与基建相关的科技板块,是5G、智慧城市、新能源和大数据。

当科技股是市场主线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政策都会被解读为,利好科技股,市场也这样认为。


最新数据

“ 新基建”主要包括九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电力物联网、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超高清、物联网。

“新基建”不仅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新基建”还符合政策导向,是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

事实上,“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牛哥有六年多股票交易经验,定时分享个人操作心得和选股经验。 关注我一起交流。


复利大牛哥


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产,而是“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这句话出自去年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

这一轮的基建为“新基建”,这将是2020年的核心主题。

“新基建”有以下几个方向:

1)5G基站建设;

2)特高压 ;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

4)新能源汽车 充电 桩;

5)大数据 中心;

6)人工智能;

7)工业互联网 。

新基建概念股部分分类

  5G: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通国脉(603559)、亨通光电(600487)、烽火通信(600498)、中际装备、光迅科技(002281)、特发信息(000070),通光线缆(300265)

  物联网:高新兴(300098)、远望谷(002161)、新大陆(000997)、厦门信达(000701)、东信和平、日海智能(002313)、宜通世纪(300310)、立昂技术(300603),英唐智控(300131)

  人工智能:佳都科技(600728)、机器人、科大讯飞(002230)、海康威视(002415)、和而泰(002402)、赛为智能(300044)、科大智能(300222)

  工业互联网:用友网络(600588)、三一重工(600031)、宝信软件(600845)、东方国信(300166)、光环新网(300383)、浪潮信息(000977)、汉得信息(300170)、汇川技术(300124)

  特高压:风范股份,新宏泰,国电南自,通光线缆,汉缆股份,电科院

  充电桩:麦捷科技(300319)、茂硕电源(002660)、动力源、科士达(002518)、中鼎股份(000887)、万马股份(002276)、上海电力(600021)、科陆电子(002121)、奥特迅(002227)、天通股份(600330)、国电南瑞(600406)、特锐德(300001)、和顺电气(300141)

  大数据:新宁物流(300013)、大华股份(002236)、中威电子(300270)、美亚柏科(300188)、创意信息(300366)、华宇软件(300271)、绿盟科技(300369)

  超导概念:太阳电缆,法尔胜

  核电核能:沃尔核材,宝胜股份

  建筑工程:新疆交建



家多宝股票实盘操作


新一轮基建,在特高压,5g,等等,直接给你图,让大家看吧!



悠雅自得


在整体经济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是稳增长必要的手段;近期无论是政治局会议、国务院会议、以及财政部发言,都体现了今年财政政策将会更加积极有效,基建政策有望加码。领导们都表态了,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保增长,预计疫情控制后,今年剩余时间内保增长都将是经济政策的主线,整个基建行业将被政策面持续支持。财政部提前下达1.29 万亿专项债额度,其中投入基建建设的金额比例大幅提升,专项债主要投向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交通运输类专项债的占比最高,是资金重点投放的领域。从专项债作资本金的项目来看,主要集中在铁路、轨道交通等重要的交通类基建项目上。这些领域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都值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