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你怎么看?

洗车房格栅小李


大家好👍

我是家乡有多远 感恩关注点赞

今天我们说说一母养十儿,十儿难养母,这个缠绕大中国千百年的话题。

芸芸众生,父母及子女在人世间相遇那是怎样的缘份!女子本弱,为母则钢。做了母亲的柔弱女子,无论生活多么辛苦,多么疲惫都能拉扯孩子们长大。当母亲年老体衰时,他养大的儿女们有多少能亲力亲为赡养老母亲?

养儿防老,国人传统的养老方式。

传统教育的落后,多半农村,少数城镇的老人有着养儿防老这样的陋俗,父母在儿女小的时候,偏重男孩比女孩要多的多。

房产及土地补偿都给了儿子,老思想作怪认为儿子是廷续家庭血脉之人,处处偏坦儿子,女儿长大嫁人是娘家泼出去的水,娘家财产没有女儿的份,自已年老时还是靠儿子养老送终。这种根深蒂固的坏思想,把儿子贯养的自私自利,无法无天。这样的儿子会赡养老人吗?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兄与妹之间为财产养老问题打官司的还少吗?

儿女都是继承人,国人现代的养老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抛开了养儿防老的世俗,现代社会更加包容,男女平等。女儿也有继承权,也有瞻养老人的义务,随着养老制度的日益完善,中国养老方式最终势必由家庭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养儿防老的旧观念必将消失。

小结:养儿方知父母恩,身为子女不管你身处何方,不管你工作有多忙,闲时多多陪伴日益老去的父母,哪怕粗茶淡饭,你的相伴也是幸福的,敬孝不能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请善待年迈的父母。


家乡有多远


都说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这句话句句戳心,感叹孝心这两个字有多么重要,作为儿女孝顺父母是应尽的义务,有钱没钱都要赡养父母。

城市和农村的父母都一样,都有不孝子。

做为父母,没有钱,儿女都瞧不起你。

我的邻居高叔是农村的,没有劳保,有儿有女,女儿在农村生活不富裕,一直住在儿子家,儿子在做水果买卖,孙女刚上大学。高叔在儿子家受儿媳妇气受,不给饭吃,有时儿媳妇还打老爷子,高叔靠捡拉圾维持生活。前年儿子和儿媳把高叔送到养老院,老人刚住进养老院,媳妇马上把老人所有东西都倒进拉圾箱,有棉被、衣服、皮箱等。有一天高叔回家发现钥匙换了,老人回养老院没几天就去世了。

每次想起高叔心很难受。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母,这句话太有哲理了。

城市和农村的父母都一个样,为了儿女在打拚。

养儿才知母艰辛,娶个媳妇钱花光,心甘情愿为儿孙,等到自己年老后,看人脸色成佣人,父母老后没有钱,一下回到解放前。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父母为了要娶个儿媳妇太不容易。我的一位亲戚是农村的,儿子在大连工作,为了给儿子买房子娶媳妇,父母都去北京饭店打工,包吃包住,把打工钱攒下来,准备给儿子买房子,打工干了十多年,最近才在大连买个五十平方米的新楼房。准备娶媳妇,这个媳妇要求太高,房照必须写上她名字,否则别结婚,结果黄了。

父母老了最需要的是儿女的孝心,孝心是感恩的心,是行动。

孝心是太阳,给父母温暖;孝心是大山,给父母依靠;孝心是财富,给父母放心。

我的邻居有一位张阿姨八十五周岁了,有糖尿病,高血压,天气好就在小区晒太阳,她没上过班,没有工作,生了十个孩子,老人每每提到十个孩子,一脸的自豪感,这十个孩子都孝顺,做为母亲这是她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儿女来了都给钱。

她老伴在农场上班,吃粮很偏宜才有条件养十个孩子,没有条件买新衣服,衣服都是一个捡一个穿的,张阿姨每晚却要检查所有的孩子睡觉的情况。有一次顽皮的三儿子把她刚做好的一只鞋丢进火坑里,气的她把儿子揍了。

张阿姨只有1.4米的小个儿,领着孩子们做公共汽车。车上的售票员说:“这么多孩子,你们家大人哪去了呢?”张阿姨抱着小女儿说:“我就是。”售票员很羡慕哦。

父母老了别嫌气,老人就是家中宝,孝心与钱没有关系,更多的时侯需要的是孝心,感恩父母的心。要感谢父母给了生命,培育成长,学会做人做事,感恩父母,每个人都应该做孝子孝女。


东北营口人


唉,我奶奶大概就是这个情况。

奶奶6个儿子,我爸最小。在我爸十几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当时还有四个儿子没娶媳妇。奶奶一个人辛苦半辈子帮儿子们娶了媳妇,可惜儿子一个个都怕老婆。后来奶奶患了糖尿病,在七十岁的时候病情加重,一下成了植物人。在奶奶去世前的一个多月,都是我妈照顾,其他人都不管不顾。本来商量着轮流照顾,可我的大伯们都不愿意,后来承诺奶奶去世后老宅归我家。可奶奶去世后,村里拆房子,奶奶的老宅在范围之内,我已经记不清村里到底补偿了多少钱,只记得我的那些大伯大娘们都虎视眈眈的盯着。结果,还是把钱分了。我爸常年吃药,我当时上学还要借学费,但是他们还是心安理得的把钱分了。

并不想说我妈多高尚,但她真的给我做了好榜样,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什么叫孝顺。妈妈,以后,我也会好好照顾你和爸爸的。




爱米爱米爱米硕


自古以来,眼泪都是向下流的。意思就是老一辈总是心疼小一辈,怕儿女吃不饱怕儿女过不好。所以说母亲伟大。生活再苦,也要把子女拉扯大。

反过来,子女成群,老人却也未必享福。我的外婆就是这样一个人。外公在我还没出生就已经工伤过世。辛苦养大了三个儿子二个女儿。大舅好吃懒做成天知道喝酒,二舅娶了城里的老婆就渐渐不再回来,断了联系,三舅有孝心,无奈当兵之后留在武汉,前几年铁路不便,5年才回家过个年。小姨精神有问题早早过世。外婆年迈,生病住院就靠我妈和大表哥表嫂忙前忙后,小舅则多多出钱。外婆这样还算好的,儿女成群确无人愿意赡养的比比皆是。老人实在可怜。不孝子孙也实在可恨。

所以我觉得,生男生女,生多生少都不重要,关键是把孩子教育好,三观要正,有良心一个也足够,没良心生一群有何用!


赣南脐橙小boss


一母可以养10个儿子,10个儿子,却难养一个母亲。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也容易也难!

过去没有计划生育老人生的子女多。本想指望儿女养老。但是会存在很多的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会出现子女对老人不孝的情况。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人们会谴责儿女对老人的不孝。

其实很多情况下,人们没有考虑到老人,为什么儿女对他们会是这样的呢?

我邻居张大妈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按说应该颐享天年,可是由于大妈当年的一些做法她的晚年并不幸福,老人在能够帮助子女带带小孩的时候很绝情一个孙子都不带也不让去他家怕乱,所以孙子们从小就对奶奶很陌生长大了也对这个奶奶没有感情,儿孙满堂绕膝而欢是不可能的事,老人有退休金不缺钱缺少亲情。

还有老人偏心闺女把唯一的楼房给了闺女平房给了小儿子本来想靠他们养老,自己的工资也给他们,其他儿子给的钱也都让她都给了小儿子,因为小儿子喜欢赌博需要钱,闺女也是这样,但是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闺女在一次赌博回来路上开车

出了车祸造成高位截瘫,后来疯了至今在疯人院,小儿子也在年前出事了死因不明,你说这样的老人你让其他儿子怎么去孝顺,大家可以出钱送养老院,但是谁愿意亲自去伺候端屎倒尿?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老人养老已经不局限吃饱穿暖,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精神生活,过度的偏袒某个子女是造成其他子女不孝顺原因,母不慈子不孝不是没有道理的,看过大宅门的都知道那个白景琦曾对九红说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所以尽管二奶奶如何刁难九红白景琦都偏袒二奶奶,那是孝顺?但是前提是他家是豪门,九红没有工作靠白家养着,现在是新社会,女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不靠男人生活,还有几个媳妇能做到那样呢?所以说孝顺与不孝顺有时候真没法说!





婉儿厨房


儿子一多,推脱就会开始。

那时养母就是工作,不是责任,每家两个月,时间到了就换另外一家。

那时,最难受的就是这个母亲了吧。

我父亲兄弟四个,他们也是这种轮流养我奶奶的。

我家就我和我哥两个,现在我爸妈一直还是和我生活,虽然没说,但我会养他们到老的。

在外奔波十余年,曾经生意失败想过结束一切,舍不得这个家才苟活了下来。

2020年我回到了老家,我想多陪陪父母,不再让人生有遗憾。



八零后的峰子


都说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这个问题现实的,小时候,每个儿子都是父母亲的一块肉,不管有多难都要把孩子拉扯大,把好吃的留给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有出息,但孩子长大后,每人只顾自己,兄弟多了,出现了互相等待,老大让老二养,老二也让老三养……推来推去,谁也不想养


沙虫妹


老家就有这样的人,着实让人看了生气。

上中学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奶奶年轻时守了寡,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同学的父亲在家是长子,两个姑姑都早已远嫁。

奶奶一直跟着同学一家生活,身体硬朗的时候帮忙烧火做饭,喂鸡喂鸭,照顾孙子、孙女也相安无事。

后来老奶奶年龄大了,不能再帮同学一家干活,还需要人照顾了。同学的妈妈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什么脏话都骂出来了。

两个姑姑气不过把老奶奶接过去伺候了一段时间,老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姑姑们怕老奶奶一觉不醒,就把老奶奶送回了家。(因为农村风俗,有儿子的,人老了必须在儿子家养老送终。)

同学的妈妈一看老人被送了回来,那阵势恐要吃了两个姑姑似了,姑姑们怕母亲再受苦含着泪忍气吞声。

因同学家就住在学校门口,她妈妈的叫骂声整个学校都能听见,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甚至有人站起来指着同学说他一家不孝顺老人。

只见我那同学拿起书包跑回家,大声地制止她的母亲,“妈妈你听好了,你骂我奶奶的每一句话我都认真地记下来,等我娶了老婆就像你对我奶奶一样对待你。”

同学的妈妈瞪大了眼睛,半响没说出一句话。

以后的日子,同学的奶奶卧床不起,那位妈妈端茶倒水,再也没说过粗话,一直到中学毕业他奶奶才去世。

百善孝为先,父母竭尽全力把子女培养成人,到老了只需要一口粗茶淡饭,为何还有人不孝顺呢?


用户身边的小故事


都说一母养十儿,十儿养不了一母。这句话让人感想颇深!刚刚给继母剪了头发,洗洗头发,煮了一碗馄饨吃,然后让女婿开车给送回家了。看着继母头发长了,心情很难过☞因为疫情,所有的理发店都不让营业☜妈妈没有地方去理发,我就没有想起来过去给妈妈理发,真是怨怪自己!小时候妈妈上班忙,带我们姐弟四个一样都挺周全,现在我们姐弟四个就没有把妈妈照顾周全!


心情美丽39


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具体原因如下:

1、儿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儿子的冷与暖,苦与乐,都会左右母亲的情绪,做母亲的与儿子心相连,息相通。

家里再穷,儿子再多,做母亲也会把儿子拉扯大。无论吃多大苦,受多少委屈,母亲心里也是快乐的,只要儿子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这就是母爱的力量,也是一母可以养十儿的道理所在。

2、母亲老了,不能做事了,甚至会瘫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

问题出现了,首先是住在哪家的问题。有的儿子会相互较劲,认为老母亲应该住在她做家务事多的那家,有的儿子坚持老母亲应住在拿家产多的那家。

有的儿子心地善良,想把老母接过来住,这时候,往往是媳妇这一关过不了,"凭什么到我家住,我家没得到她什么好处,让她住到她喜欢儿子的家吧"。

就这样,老母亲像被踢皮球,有可能没有一个儿子肯接收,因为住是一个问题,服侍也是一个大问题,最后的结局往往是通过村委会或居委会出面,几个儿子家轮住,一家一个月轮流住。

这时候,老母亲心在流血,恨不得早些死去。

这就是十儿难养一母的由来。

所以,俗语"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与家庭穷富没多大关系,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提高全民素质,大张旗鼓的提倡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这句俗语必将尘封于历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