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三十年代老照片,再现当年海州的悠悠岁月


连云港,北魏时期始称海州,是古代“淮海东来第一城”。民国时称为连云市,后来因为连云港面向东西连岛,背依云台山,取"连岛"和"云台"的第一个字,所以在1961年才命名为连云港。图为三十年代连云港,在自己家门前摆的小食摊。

连云港历史悠久,孔子曾经在这里讲过学;李汝珍以海州的秀丽景观和风土人情创作了《镜花缘》;这里有孔望山汉代摩崖石刻,这里也有被称为“东方天书”将军崖岩画。这里也为吴承恩写《西游记》提供了很多素材和灵感。图为三十年代连云港的街道。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提出在海州建设二等港,193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曾经计划把连云港建成“超过沿海以南的上海和以北的青岛的滨海大城市”,但却因为抗日战争此计划搁浅。图为三十年代的连云港街巷。

1920年开工,1923年竣工的陇海铁路东段,全长198.3公里。二十年代就已经通火车的连云港,其交通优势不言而喻,不知如今高铁通了没有?图为当时裹着小脚的妇女正在纳鞋底。

连云港有四大盐场之一的淮北盐场,有“海盐之乡”的称谓,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重要的产盐地。那时的盐民们都是靠天吃饭,靠海晒盐。所以留下很多特别的习俗,如农历正月初六盐神婆婆的生日,那一天盐民会到到滩头磕头烧纸;如正月十五敬龙王,要到龙王庙磕头烧香;图为三十年代的盐场。

连云港从古至今都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地,那个时候制盐是先将海水引入盐田,经过太阳照射,水蒸发变成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而后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图为当时制盐的场景。


图为三十年代的蔷薇河,它是连云港一条重要的河道,发源于马陵山,古代的时候因为两岸遍生野蔷薇花而得名。在新沭河开凿前,沭河的水大部借道蔷薇河入黄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