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蕭繹的興亡:從中興之主到江陵之囚,現實版“權力的遊戲”

一、自卑的湘東王蕭繹和“半老徐娘”

如果不瞭解蕭繹的出身和婚姻,就無法理解,蕭繹的後半生為何會如此陰險刻毒、六親不認。

南梁湘東王蕭繹,是梁武帝蕭衍第七子,非嫡非長。年少的時候因病而盲一目,這成了蕭繹一生之痛。因為,正常情況下,身有殘疾之人,是不會成為太子的。蕭繹極愛讀書,富有才華。但他的家族東海蘭陵蕭氏,最不缺的就是文采出眾之人。蘭陵蕭氏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經南齊、南梁兩朝皇族後依靠自身文化底蘊重新轉為士族的家族,並榮耀於後世隋唐。皇長子,即昭明太子蕭統,是蘭陵蕭氏文學的集大成者,熟讀經史,編有《文選》二十卷。皇三子晉安王蕭綱,即後來的簡文帝,是繼蕭統之後的南梁文學領袖。蕭繹也是蕭綱文學圈子的一員,當時南梁文壇吟詩作賦,常將蕭綱比作“曹丕”,蕭繹比作“曹植”。就連一向口碑不好的皇六子邵陵王蕭綸,史書上記載的也是“少聰穎,博學,善屬文,尤工尺箋”。可見南梁皇室文學底蘊是極其深厚的。經史文華的出眾,並不會讓蕭繹在諸皇子中脫穎而出。

要說梁武帝蕭衍,對皇族是極其寬縱的。皇次子豫章王蕭綜,是南齊廢帝蕭寶卷的遺腹子,但蕭衍對其視如己出。蕭綜後來聽說了自己的身世,叛逃北魏,死在北方,蕭衍依舊將其屍骨迎回。邵陵王蕭綸,多有不法,武帝一度將其廢黜,後來又復爵。同樣,蕭衍沒有嫌棄自己“單目之子”蕭繹,而是積極為其謀劃未來。蕭繹六歲得封湘東王。九歲那年,蕭衍為其迎娶出身東海徐氏的徐昭佩為妻。徐氏的祖父是南齊太尉徐孝嗣,父親是侍中、信武將軍徐緄。成年後,武帝安排蕭繹出鎮荊州江陵郡,任荊州刺史、都督荊雍湘司郢寧梁南北秦九州諸軍事。

父母之愛子,當為其計深遠。武帝蕭衍可謂對蕭繹盡心竭力,尤其是將其與大士族東海徐氏綁定。但是蕭繹對這樁政治婚姻,卻十分不滿意。徐氏並不美貌,而且善妒。蕭繹覺得徐氏醜,徐氏覺得蕭繹瞎。於是二人在完成“生子”這個任務後,開始冷戰。徐氏更絕,每次喝酒都吐在蕭繹身上,每次侍寢都只畫一半的妝容,諷刺蕭繹是獨眼。《南史》記載,“妃無容質,不見禮,帝三二年一入房”。蕭繹對其冷淡,那徐氏就以出軌回應。徐氏和瑤光寺的和尚以及蕭繹的隨從暨季江私通。暨季江感嘆“徐娘雖老,仍尚多情”。這就是“半老徐娘”的出處,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現在形容中年婦女風韻猶存的成語,其實源自長得並不好看的徐昭佩。

梁元帝蕭繹的興亡:從中興之主到江陵之囚,現實版“權力的遊戲”

半老徐娘

即便如此,除了冷暴力以外,蕭繹也不敢拿徐氏怎麼樣。因為這樁婚姻是父親武帝安排的,蕭繹十分看重自己在父親心中的形象。他曾在自己的著作《金樓子·雜記篇》中得意的寫到,父親誇他在封地“義如荀粲,武如孫策”。蕭繹的世子蕭方等,由於母親徐氏的緣故,不受寵愛。直到侯景之亂之時,蕭方等為先鋒入援建康,蕭繹發現這個兒子很有軍事才能,才開始喜愛世子。蕭繹對徐氏說:“我雖然對你不滿意,但是我們的兒子很優秀啊。若再有一個像世子這樣的兒子,我就無所憂慮了。”這本是二人關係緩和的契機,但是徐氏默默不言,只做哭泣,轉身離開。蕭繹大怒,二人從此再無任何感情。

太清三年,世子蕭方等戰死。侯景包圍建康,武帝自顧不暇。不用再顧及父親命令的蕭繹,逼令徐氏自殺,徐氏於是投井而死。蕭繹正式休妻,並把屍體打撈上來還給徐家。蕭繹以平民之禮將她下葬,不許她入蕭家的陵寢。之後,蕭繹還在自己的著作《金樓子》中描述徐氏的淫蕩行為,並親自寫了一首《蕩婦秋思賦》。蕭繹對徐昭佩,恨得深入啊。

二、大玩“權力的遊戲”,殘害宗室,湘東王變梁元帝

可以看出,蕭繹是一個有才華、野心、大志,但卻無緣皇位的普通宗王。婚姻失敗,卻不敢聲張,內心過的極其苦悶。然而,侯景之亂的爆發,卻讓湘東王蕭繹有了登上皇位、問鼎社稷的機會。平日深藏內心、日積月累的陰險刻毒,在這時全面爆發出來。

首先解釋下,南梁為什麼這麼多宗王。按照魏晉慣例,諸侯王均為郡王,以郡名為號。武帝蕭衍將叔伯們封王,這些宗王的嫡長一支一直襲爵。然後蕭衍將自己諸子封王。武帝諸子的名字有個特點,就是都帶偏旁“糹”,比如皇長子蕭統,三子蕭綱,六子蕭綸,七子蕭繹,八子蕭紀。本來長子蕭統是太子,但是蕭統早逝。按照傳統,武帝應該立蕭統的兒子為太孫。但是時值南北朝,蕭衍當時也不知道自己會活那麼久,為了防止幼主當國、神器旁落,蕭衍就立和蕭統一母同胞的皇三子蕭綱為太子。為了補償原太子一系,蕭衍將昭明太子蕭統諸子全都封王。而按照程序,新太子蕭綱的兒子們在成年後也都陸續封王。因此,南梁王爺氾濫,分為武帝叔伯嫡長後代,武帝諸子,昭明太子諸子(名字全部為單字),太子蕭綱諸子(名字中間全部有一個“大”字)四大體系。

而南梁延續南朝諸王鎮強藩的政策,尤其是近支宗王,都統領軍隊,鎮守要地。侯景攻入建康後,近畿諸王主要有:南康王蕭會理(武帝之孫,皇四子蕭績之子),駐紮在南兗州廣陵郡。南郡王蕭大連(簡文帝蕭綱之子),駐紮在三吳地區會稽郡。鄱陽王蕭範(武帝之侄),駐紮在合肥。尋陽王蕭大心(簡文帝蕭綱之子),駐紮在江州。

而南康王蕭會理主動放棄兵權,進入建康謀求近距離誅殺侯景。南郡王蕭大連被侯景軍隊擊破。鄱陽王蕭範被東魏大軍所逼,讓出合肥,投靠駐守江州的尋陽王蕭大心。結果鄱陽王卻鳩佔鵲巢,導致後來二王反目。鄱陽王蕭範病死後,尋陽王蕭大心聯合南平王蕭恪(武帝之侄)將原平叛大元帥、皇六子邵陵王蕭綸迎至郢州(即重鎮武昌),奉為盟主。

於是,沿著長江,從東至西,形成了圍繞“武帝三子”為核心的三大藩王勢力:

武帝第六子邵陵王蕭綸,駐郢州。南平王蕭恪、尋陽王蕭大心與其結盟。

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駐江陵,控制荊州,都督荊、雍九州諸軍事。

武帝第八子武陵王蕭紀,駐成都,控制益州,都督益、梁十三州諸軍事。

這三支中,湘東王蕭繹、武陵王蕭紀由於沒有受到侯景攻擊,實力最為強大,兵精糧足。而蕭綸由於之前在建康救援戰中戰敗,實力受損,處於恢復期。另外,在湘東王蕭繹周圍,有三股名義上聽從他的藩王勢力:在荊州南北,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駐守長沙郡,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駐守襄陽郡。此二人是親兄弟,是武帝已故的昭明太子蕭統的兒子。桂陽王蕭慥,在益州和荊州之間的信州(白帝城)駐紮,他是梁武帝兄長蕭懿的孫子。

梁元帝蕭繹的興亡:從中興之主到江陵之囚,現實版“權力的遊戲”

侯景之亂時,南梁主要宗室諸王勢力圖

侯景大軍包圍建康之時,湘東王蕭繹對於救援建康並不積極。他只派世子蕭方等率少數軍隊加入邵陵王蕭綸的勤王軍,自己親率大軍緩緩東進,最後駐紮在了郢州坐看成敗。蕭繹的中記室參軍蕭賁(南齊宗室後代,非南梁宗室),看出了湘東王的心思,藉著和蕭繹玩雙六的機會(一種賭博遊戲),吃了子卻不拿下,對蕭繹說:“殿下您全然沒有下的意思。”一語道破湘東王的心思。侯景打進建康,以武帝的名義詔命各軍回到本鎮,湘東王蕭繹就率軍西歸。

沒想到,上游諸王的爭鬥,因為一個小人物的復仇,就此開始。

當初,武帝任命河東王蕭譽為湘州刺史,將原湘州刺史張纘調往雍州任刺史代替岳陽王蕭詧。張纘素有名望,輕視前來換防的河東王蕭譽,沒有按禮儀迎接。結果河東王蕭譽到任後,按著張纘不讓其前往雍州繼任,並多次欺侮張纘。張纘於是偷偷逃跑,來到雍州襄陽後,又怕蕭詧和蕭譽二王是親兄弟,不敢赴任。於是張纘給蕭繹修書一封,說“河東、岳陽二王要率軍襲擊江陵”。張纘和蕭繹因喜好文學而深交,故蕭繹對此深信不疑。恰巧,本來要回到本鎮信州的桂陽王蕭慥軍隊路過江陵,聽說湘東王還沒回來,就停下想拜見蕭繹後再走。江陵留守部隊不知桂陽王此舉是何意,於是密報蕭繹,說“桂陽王留在這裡,是準備響應蕭譽、蕭詧兄弟 ”。蕭繹大驚,率騎兵火速趕回江陵,不問緣由,就將桂陽王蕭慥殺害。

侯景打入建康後,開始四處攻城略地,拓展勢力範圍。但是手握精兵的蕭繹,卻下令砍伐江陵周圍七里之內的樹木設立柵欄,又挖掘三道壕溝進行防守,力避與侯景衝突。接著,他以討伐侯景為名,讓河東王蕭譽出錢糧和人馬。蕭譽強硬的回覆:“各有各的軍府,我憑什麼聽七叔你的?”蕭繹以此為藉口,命世子蕭方等率兩萬精銳軍隊南下攻打長沙。蕭譽英勇善戰,並且很得人心,蕭繹軍大敗,世子蕭方等淹死,連屍體都沒有找到。蕭繹於是加派軍隊,讓鮑泉領兵攻打湘州。

岳陽王蕭詧從襄陽出兵救援河東王,結果被蕭繹大將王僧辯打敗。隨後王僧辯揮師南下,將河東王蕭譽殺死。蕭繹與蕭詧部下新興太守杜崱是老朋友。杜崱擔心蕭詧失勢,與他的哥哥杜岌、杜岸、弟弟杜幼安、侄子杜龕各自率領部屬投降了蕭繹。無奈之下,岳陽王蕭詧割據襄陽,投靠西魏宇文泰,被封為梁王。西魏派楊忠率軍救援蕭詧,蕭繹派曾經的勤王軍大都督柳仲禮出戰,結果被打敗。柳仲禮被俘,最後投降西魏並終老北方。蕭繹害怕楊忠攻打江陵,於是送兒子蕭方略為人質,與西魏講和。柳仲禮的事蹟,可見這篇文章:

梁元帝蕭繹的興亡:從中興之主到江陵之囚,現實版“權力的遊戲”

湘東王麾下大將 王僧辯

在接連殺死自己兩位侄兒、逼走一位侄兒後,蕭繹又盯上了自己的六哥,邵陵王蕭綸。此時侯景大將任約率大軍攻打尋陽王蕭大心,邵陵王蕭綸派軍支援。自從邵陵王蕭綸、南平王蕭恪、尋陽王蕭大心三王結盟後,實力逐漸增強。蕭繹擔心邵陵王蕭綸會與自己爭奪皇位,於是派王僧辯、鮑泉率軍一萬從背後偷襲江州、郢州。要說侯景在佔領建康後日益做大,湘東王蕭繹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蕭綸聽聞蕭繹從後偷襲,無奈說道:“我別無所圖,一心消滅侯景。湘東卻以為我要和他爭皇位,如果開戰,怕是貽笑千古。受俘虜,我是無法接受的。我還是逃吧。”說罷,他不顧眾將出戰的請求,出逃,後來投降北齊,被北齊封為梁王。蕭繹聽說後,又與北齊講和,使北齊放棄援助蕭綸。蕭綸後來走投無路,準備進攻被西魏佔領的安陸,結果楊忠將其擊敗。由於之前楊忠抓住柳仲禮後,對其禮遇有加。結果柳仲禮到長安後卻誣告楊忠私分錢財,導致楊忠十分厭惡南朝將領,直接將蕭綸斬殺。

在湘東王蕭繹認為“安內”了以後,終於開始“攘外”了。他先派大將徐文盛為大都督,率軍抵抗侯景大軍。徐文盛先勝後敗,於是蕭繹向西魏宇文泰求救,以割讓漢中、南征為條件,強命梁、秦二州刺史蕭循回江陵。蕭循不願意割土,於是向益州的武陵王蕭紀求援。蕭紀派楊乾運救援,結果失敗。西魏太師宇文泰派大將軍達奚武率軍三萬,盡取劍閣以北地區。此事,讓西魏徹底看到了南梁的亂相,也點燃了西魏染指四川大地的野心。

而湘東王蕭繹是不會在乎這些的。他加派軍力,以名將王僧辯為大都督,率領王琳、裴之橫等名將,又以胡僧祐、陸法和為援軍統帥,精銳盡出,於巴陵一戰將侯景軍打的大敗。一向玩弄權術的蕭繹終於展示了自己軍事統帥才能,在此戰中表現得從容鎮定,調度有方,一舉扭轉了局勢。之後,蕭繹派王僧辯率領王琳、杜龕、杜崱、侯瑱、裴之橫等大將,匯合交州刺史陳霸先,一舉收復建康,持續四年的侯景之亂被蕭繹平定。巴陵之戰和收復建康之戰可詳見這兩篇文章:

王僧辯在出徵之前,曾經問蕭繹:“平定侯景後,嗣君(指蕭棟)恢復君位了,不知道該奉行什麼禮儀?”蕭繹回答道:“六門之內,自極兵威!”六門,指的是建康宮城,即臺城的六門。蕭繹這是暗示王僧辯要殺蕭棟。王僧辯不想在史書上留下惡名,於是說:“討伐侯景,義不容辭。成濟之事,另派他人。”於是蕭繹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心腹,宣猛將軍朱買臣。等到攻破建康後,蕭棟和他的兩個弟弟都被朱買臣沉入江中。

南梁承聖元年(552年),在消除一切競爭對手,並藉著平定侯景之亂的巨大威望,湘東王蕭繹在江陵稱帝,史稱梁元帝。南梁看似中興了,然而這個朝廷實力很弱,僅有巴陵以下到建康一線,蜀地在武陵王蕭紀掌控中,嶺南被宗室蕭勃佔據。也就是說地盤比三國時期孫吳的地盤還要小。經過戰亂,蕭繹的梁國登記在冊的百姓僅存三萬戶。

梁元帝蕭繹的興亡:從中興之主到江陵之囚,現實版“權力的遊戲”

梁元帝蕭繹像

三、刻薄寡恩,與武陵王爭皇位,致使益州失陷

如果說,在承聖元年之前,梁元帝大玩“權力的遊戲”,並且玩的很順利,那麼承聖元年後,元帝就已經有玩崩的趨勢了。梁元帝這個人,前面通過他的性格介紹可以看出,是陰毒之人。陰毒之人多刻薄寡恩,而這一點,元帝手下諸將是深有體會的。

當初,蕭繹派王僧辯、鮑泉二人共同攻打河東王蕭譽。王僧辯考慮到部下還沒到齊,請求延緩出征。蕭繹立刻懷疑王僧辯是要騎牆觀望,大罵道:“你是要和叛賊結成一夥嗎?”說罷,揮劍砍傷王僧辯大腿,王僧辯立刻昏厥。蕭繹還不解氣,將其下獄。後來王僧辯的母親親自登門謝罪,蕭繹才將其放出。結果鮑泉單獨領軍出征後遲遲拿不下河東王,蕭繹大怒,列舉了鮑泉十條大罪,讓王僧辯去將鮑泉抓回來。估計王僧辯對於這個命令也是一頭霧水,將鮑泉抓捕後反覆對鮑泉解釋,說這是蕭繹的命令,絕不是他的本意。後來蕭繹怒氣消了後,又將鮑泉釋放。蕭繹的喜怒無常,可見一般。

而最莫名其妙的要數王琳。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看,王琳都是對蕭繹最忠心的將領。王琳出身會稽武世家,從小就在蕭繹身邊長大,是心腹中的心腹。平侯景之戰,湘東系諸軍中,王琳和杜氏諸將代表人物杜龕並列,功居第一。進入建康後,王琳部縱兵搶掠。自侯景之亂起,無論侯景軍還是南梁諸軍,軍紀就沒好過。王僧辯的直屬部眾一樣燒殺搶掠,並且火燒太極殿。王僧辯害怕蕭繹怪罪,就秘密奏報蕭繹,說是王琳的過錯,請求殺掉王琳。結果,蕭繹不加細問,就派人去緝拿王琳,並殺了王琳的副將殷晏。王琳很得軍心,聽聞王琳被下獄,其直屬部隊在長史陸納據湘州造反。其實陸納並不想造反,他們只是為了王琳不被殺而已。蕭繹於是調司徒王僧辯(已經是新朝三公了)、右衛將軍杜崱、平北將軍裴之橫和宜豐侯蕭循一起討伐陸納。

結果就在這時,蕭繹最大的威脅,坐鎮益州的武陵王蕭紀,率大軍東出。

梁元帝蕭繹的興亡:從中興之主到江陵之囚,現實版“權力的遊戲”

武陵王蕭紀

武陵王蕭紀,是梁武帝第八子,武藝韜略過人。自東晉以來,蜀地早就不是漢末的天府之國了。二百年間,戰亂頻繁,有“天下未亂蜀先亂”的說法。而自打蕭紀鎮守蜀地後,十七年間,蕭紀開疆拓土,向南拿下寧州、越嶲,向西直通吐谷渾。對內發展農業、紡織、鹽鐵,對外與鄰國開展貿易。在蕭紀的治理下,蜀地重現天府之國,蕭紀麾下光騎兵就有萬餘。武帝就非常喜歡蕭紀,特許蕭紀不留人質,世子蕭圓照一同入蜀。

蕭紀聽說蕭繹討伐起兵討伐侯景,十分不屑,他說:“七哥是個文人,哪能匡扶社稷!”於是派世子蕭圓照率軍三萬征討侯景。蕭繹派軍攔住蜀軍,修書蕭紀道:“八弟你要鎮守好蜀地,侯景我自己就能消滅,我們之間的疆界就按照孫權、劉備的疆界來劃分即可。”於是蕭圓照兵屯白帝城。這也是為什麼蕭繹在巴陵之戰後,沒有派大將陸法和東征建康,因為陸法和一直在荊州盯著蜀軍。而蕭繹又私下裡奪取了西陽太守、蕭紀次子江安侯蕭圓正的一萬軍隊。於是蕭繹、蕭紀兄弟倆開始了暗中爭鬥。

梁武帝駕崩後,蕭紀被屬下擁立,在成都登基稱帝。比蕭繹稱帝還要早半年。承聖二年,蕭繹將侯景已平的消息告知蕭紀。結果,信使被蕭圓正截獲。蕭圓正怕就此失去當皇太子的機會,於是對蕭紀說:“荊州已被侯景攻破,父親快來。”於是蕭紀率大軍火速開拔。蜀民彪悍好鬥,而蕭紀的蜀軍戰鬥力十分強大。

蕭繹驚恐萬分,於是做了一件驚世駭俗之事:修書宇文泰,請求宇文泰攻打益州。此乃開門揖盜之舉,但蕭繹已經是第二次這麼做了。

宇文泰苦於關隴之地狹小,無力與北齊、南朝抗衡久已。接到蕭繹的來信,大喜道:“奪取蜀地,制伏梁朝,就在此一舉了!”但是西魏諸將都認為蕭紀兵強,蜀地難攻。只有宇文泰的外甥尉遲迥認為此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必勝。於是宇文泰派尉遲迥率甲士一萬,騎兵一萬,突襲蜀地。蕭紀麾下大將楊乾運與蕭紀不和,暗中打開劍閣大門,西魏軍勢如破竹,直抵成都。此時,成都只有守軍不到萬餘。蕭紀聽說大本營成都被圍,想回軍救蜀。但是太子蕭圓照立勸打敗蕭繹後再回蜀。蕭紀於是繼續進軍。蕭紀的軍隊有多強大呢?史載,蕭紀的戰船把整個長江江面都遮蔽住了。如此強大的軍隊,卻用於內鬥,宇文泰估計做夢都是笑醒的。

蕭紀軍隊勢不可擋,陸法和連連告急。無奈之下,梁元帝蕭繹啟用在牢獄中的侯景舊將任約、謝答仁。同時放出王琳,讓其招降在湘州的部署陸納。武陵王蕭紀有個問題,貪財。他將黃金打造成金餅,共一萬個,又拿出銀餅五萬個。每次作戰,都以此獎勵士卒,但是戰後又不兌現。於是蜀軍前有荊州軍,後有西魏軍,士氣日益低下。蕭紀看到士氣已衰,於是向蕭繹求和,準備回師救援成都。原本蕭繹不斷求和,都被蕭紀拒絕了。此時蕭繹知道蜀中即將淪陷,於是又拒絕求和。不久,任約、謝答仁、樊猛率軍大敗蕭紀,樊猛受了元帝的指示,將蕭紀殺死。梁元帝蕭繹取消了蕭紀的族籍,另外賜他姓饕餮氏。並且將自己的侄子蕭圓照、蕭圓正活活餓死。蕭紀戰死後,成都投降,短短數月之間,西魏徹底佔有了益州。

四、玩崩了的“權力的遊戲”:讀萬卷書,卻終成江陵之囚

戰勝蕭紀,是梁元帝蕭繹最後的巔峰。之後,他就開始接連犯錯。他犯得第一個錯,就是定都江陵。

梁元帝最初想定都建康。結果以胡僧祐為首的原湘東王幕府出身的文臣武將,都說建康王氣已盡,應該定都大本營江陵。當時王僧辯等大將都在外地,所以胡僧祐是江陵首臣,說話很有分量。而出身江左的黃門侍郎周弘正、尚書右僕射王褒(出身琅琊王氏)卻說:“聖駕不入建康,百姓還會認為陛下是王爺而已,請回建康定都。”結果,二人遭到了荊州出身眾臣的譏諷。這時候,近臣朱買臣勸道:“陛下,我也是荊州人,難道我不想陛下留在荊州嗎?但是宗廟社稷在建康,荊州是軍事重鎮,但不是帝王居所。定都江陵,是臣子的富貴之計,而不是天子之計,請定都建康。”梁元帝看到大臣爭論不休,也拿不定主意,於是占卜吉凶。術士說去建康不吉利,梁元帝於是定都江陵。

然而,定都江陵是大錯特錯。當時的南梁國土大為縮水,建康和江陵,實際上都是前線。但是建康虎踞龍盤,有長江天險,又有軍事重鎮京口依託,自古沒有拿下荊州就直接想跨江攻擊建康,成功的例子很少。但是江陵卻不同,江陵無險可守,最主要的是,他和重鎮襄陽共享長江。而此時的襄陽,卻在敵對的岳陽王蕭詧手中。

梁元帝蕭繹的興亡:從中興之主到江陵之囚,現實版“權力的遊戲”

巔峰南梁和梁元帝的南梁

而蕭繹犯得另一個錯誤,則是致命的。當時,王僧辯駐建康,陳霸先鎮京口,二人負責下游江左的防禦,主要防備北齊。陸法和鎮守在郢州,侯瑱在南豫州。而最為忠心的王琳,居然被派去鎮守嶺南。原來嶺南的廣州刺史蕭勃,認為自己的官職不是梁元帝任命的,很是害怕,主動要求內附。而梁元帝當初是迫於無奈才放了王琳,如今還是對其很是猜忌,於是就讓王琳去嶺南鎮守,接替蕭勃。王琳知道後,大為失望,對元帝近臣李膺說:“我王琳平民出身,全靠皇上提拔才有了今天。如今天下未定,讓我去嶺南,一旦有事,我想出力也出不了。皇帝為何對我不放心?我難道還能和皇帝爭皇位嗎?請讓我去前線鎮守雍州。”李膺雖覺得他說的對,但是不敢奏報給元帝。

就這樣,在江陵的梁元帝看似兩臂強大,卻把自己的胸膛完全暴露在了西魏和蕭詧的攻擊之下。當時梁元帝禮待北齊,卻輕視西魏。他言辭傲慢的給宇文泰修書一封,要求宇文泰歸還侵佔的土地,按照昔日舊疆劃分國界。宇文泰大怒,於南梁承聖三年(554年)十月初九,親自為大軍踐行,派柱國大將軍於謹為統帥,率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率軍五萬從長安出發,經蕭詧的襄陽,直撲江陵。

接到西魏出兵的消息,梁元帝和手下大將居然不信,尤其是侍中王琛上一年曾出使西魏,宇文護對他彬彬有禮,因此王琛說宇文泰必定不會進攻南梁。儒雅的梁元帝此時正在江陵舉行盛大的文化沙龍,親自講著《老子》,直到十八日聽聞西魏大軍已至,才停止講學,急忙派人召王僧辯的大軍回援。奇怪的是,駐紮在郢州的陸法和率先帶兵救援,卻被蕭繹一紙詔書攔回,讓其守好郢州。陸法和知道大勢已去,回到郢州穿著喪服,坐等江陵失陷的消息。

要知道,從襄陽攻打江陵是極其方便的。西魏大軍在襄陽蕭詧處補充後,二軍合為一處,順江而下,半個月就渡過了漢水,佔領江津,截斷了元帝蕭繹的東歸之路,隨後兵圍江陵。朱買臣、謝仁達拼死一戰,殺死魏將胡文伐,這是江陵之戰中南梁軍唯一的一次勝仗。任約率軍趕來,但被擋在長江南岸,無法過江。夜裡,梁元帝登上鳳凰閣,遠望城外密密麻麻的西魏軍,嘆息道:“看來,這次註定要失敗了。”隨後,眾將多次出戰,始終無法突破西魏軍防線,大將胡僧祐戰死。元帝幾次派人衝出去召喚王僧辯大軍,但是後者音信全無。其實王僧辯此時可能已經無心救援一向涼薄的元帝。就算有心救援,也來不及了。

因為,在西魏凌厲的攻勢下,江陵城破了。西魏軍從長安出發,僅用時一個月,就攻下了南梁都城江陵,太快了。而嶺南的王琳聽聞江陵被圍,日夜起兵北返,結果此時也才趕到長沙。梁元帝終於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價。

大勢已去的梁元帝蕭繹,將自己收藏的古書十四萬卷全部焚燬。在沒有印刷術之前,書籍都靠手抄。梁元帝一生愛書,收集到的基本上是孤本。此次焚書,基本上將傳世精華一掃而空,是中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之後,蕭繹準備跳到火裡自殺,被攔下後,讓大臣寫降表。謝答仁、朱買臣進諫說:“城裡還有精兵五千,我們二人誓死保衛陛下突圍出去,只要渡過長江就可以去任約軍中,東山再起。”但是梁元帝是個文人,不善騎馬,於是說:“不會成功的,徒增羞辱罷了。”謝答仁當即表示親自保著蕭繹衝出去,結果大臣王褒說:“謝答仁是侯景黨羽,不可信任。”謝答仁又請求率軍隊防守內城,守衛蕭繹等待援軍。結果王褒再次阻止,元帝於是不讓謝答仁進入宮殿。謝答仁氣的吐血,奪門而去。沒想到,最後想要拼死保護梁元帝的,居然是侯景舊臣。而說謝答仁不可信任的王褒,卻極盡諂媚之事。身為頂級門閥琅琊王氏王導的直系後裔,他在給於謹的信中署名為:柱國常山公(指於謹)家奴王褒。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諷刺。

梁元帝蕭繹的興亡:從中興之主到江陵之囚,現實版“權力的遊戲”

梁元帝焚書

投降後的蕭繹,被西魏武士押著向於謹跪拜。隨後,岳陽王蕭詧將其關入黑帳之中,極盡羞辱。有人問蕭繹,為什麼要焚書。蕭繹回答道:“我讀萬卷書,尚且亡國,所以燒了它!”蕭繹至死都不認為自己有錯,而是將其歸結為讀書過多,殊為可笑。隨後,蕭詧用土袋將七叔蕭繹壓死。太子蕭元良、始安王蕭方略、桂陽王蕭大成等都被蕭詧殺死。

而比起梁元帝,更慘的是江陵全城的百姓。於謹將南梁各種皇家器械、珍寶悉數運走,同時將上至王公大臣貴族,下至全城百姓擄走,發回長安做奴隸。在侯景之亂後,南朝衣冠再次盡歸中原,南朝國運至此徹底衰落,無可挽回。直到十七年後,周武帝宇文邕才下詔,江陵“官口”,一律免為奴隸,成為百姓。“官口”,指的是皇室的奴隸。而其他賞給將士的江陵百姓則一直在長安做奴隸。這都是梁元帝蕭繹做的孽。

梁元帝蕭繹,起於不義,靠權謀殘害宗室,謀奪神器。然而僅僅過了三年,他就從中興之主成為江陵之囚,這都是他的陰毒刻薄所致。當年在建康之戰中被侯景一箭嚇跑的大文學家庚信,此時正出使西魏,在長安目睹故國親友、南朝衣冠人物淪為奴隸的慘狀,哀傷之下做了《哀江南賦》,為千古之絕唱。賦中一句“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禍始。雖借人之外力,實蕭牆之內起”,更是一語中的,點出了南梁自侯景之亂至梁元帝敗亡的真相。“禍起蕭牆”,實為歷史之鑑。然而後世卻依舊不乏梁元帝蕭繹般的人物,忙於內鬥,卻終為他人做嫁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