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三武的結局,兩個被殺一個擁護復辟

1911年武昌城裡一聲炮響,將兩百多年的大清帝國送進了墳墓當中。民國成立後,在武昌起義中的三位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被尊為共和元勳,他們分別是:張振武、孫武、蔣翊武,並稱“辛亥三武”。


辛亥三武的結局,兩個被殺一個擁護復辟

武昌起義舊址

然而隨著五色旗替換成了黃龍旗,這三個人的命運也悄然之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這三個人中有兩個是死在了中華民國的槍下,有一個轉身開始擁護封建專制。


辛亥三武的結局,兩個被殺一個擁護復辟

中國郵政發行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紀念郵票

先說說孫武,此孫武並不是春秋末期的軍事家孫武。孫武原來不叫孫武,1911年以前叫孫葆仁,字堯卿。早年考入武昌武備學堂,之後又參加漢口自立軍並被推舉為嶽軍司令。1904年時赴日本學習陸軍,1908年夏再往日本學習軍事並研究野外戰術及新式炸彈。歸國後回鄂策劃革命並在1909年編會黨為五鎮,旋赴梧州參加起義,事敗後退居香港並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爆發前,起義的組織可以說是一團糟,大家彼此都相互看不上,於是孫葆仁就謊稱自己是孫文的弟弟,也就改叫孫武了,這裡有沒有點楊秀清稱天父的意思?

武昌起義順利成功後,孫武任湖北軍政府軍務部部長,1912年3月自行引退。其實他不隱退也不好辦,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自己都分配權力都分配不明白,來自共進會的人根本就排不上號。1915年12月,孫武作為辛亥革命元勳公開支持袁世凱復闢,1917年又對張勳復辟表示支持。

1922年,鄂督蕭耀南委其為漢口地區清查督辦。1926年夏,任湖北地區清查督辦。北伐軍抵武漢後,孫武退居北平。1939年11月10日,孫武病逝於北平。

孫武親手推翻了封建君主,卻又馬上轉身支持復辟,好不可笑。


辛亥三武的結局,兩個被殺一個擁護復辟

孫武

接下來說說張振武。張振武,原名純錦,號堯鑫,字春山,原籍湖北羅田,生長於竹山縣。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1905年助徐錫麟舉義受牽累而避走日本長崎。繼又返回湖北,任教於武昌黃鶴樓道小學。1911年9月,張振武出席文學社與共進會的聯合會議,預選為起義後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副部長,之所以讓他擔任這個職務,原因比較簡單,因為張振武家裡比較殷實,張振武也頭腦比較簡單,當選之後,便回鄉變賣祖產,以充革命經費。

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參與組建湖北軍政府,任軍務部副部長,代行部長職。湖北軍政府需要個都督,當時張振武反對推舉黎元洪擔任。1912年4月,張振武等應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之邀北上,這讓黎元洪抓到了一個借刀殺人的好時機。黎隨後連發密電給袁並請除之,1912年8月15日,張振武偕湖北將校宴請北洋重要將領於六國飯店,當晚在返回住處時被步軍統領逮捕。次日凌晨一點時,張振武被亂槍處決於北京城外,時年僅三十五歲。


辛亥三武的結局,兩個被殺一個擁護復辟

張振武

最後說說蔣翊武。蔣翊武並不是湖北人,是湖南湖南澧州(今澧縣)人。蔣翊武學習不太好,1902年,沒有參加最後一屆科舉,所以也就一輩子沒有功名,1903年,19歲的他進入澧州高等小學堂。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蔣翊武從軍,投第二十一混成協四十一標三營左隊。

武昌起義爆發前是文學社的領袖,當時同共進會的孫武兩人鬧得昏天黑地。武昌起義成功之後,蔣翊武擔任湖北軍政府軍事顧問兼聯絡使。

辛亥革命成功後,1912年6月,袁世凱將蔣翊武調到北京,擔任臨時大總統府高等軍事顧問。1912年8月25日,同盟會改組國民黨,蔣翊武出席,並與閻錫山、張繼、李烈鈞等一起被推舉為參議,兼任漢口交通部部長,負責兩湖及陝西三省黨務。同年十月返回湖北,設立漢口交通部各級機構。12月,蔣翊武主辦《民心報》,“揚孫黃,抑袁黎” ,與《中華民國公報》相對抗。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同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湖南與25日宣佈獨立,蔣翊武被任命為鄂豫招撫使,派往岳陽佈置軍隊,欲取荊襄,搗武漢,進窺河南。很快二次革命被撲滅,8月6日,遭袁世凱通緝,湖南於8月12日宣佈取消獨立。蔣翊武回到長沙,事情已無可挽回,只好與其他革命黨人逃離湖南。別人都經漢口乘舟沿長江東下,蔣翊武覺得漢口太危險,那裡認識他的人太多,於是決定改道廣西去香港。

1913年8月29日,南行至廣西全州所屬興安縣唐家衝,為駐軍統領秦步衢的部下所捕,由全州押解至桂林。秦電告廣西都督陸榮廷,陸致電袁世凱和黎元洪促袁速殺蔣以絕後患。9月1日,翊武被押至桂林。9月9日4時,蔣翊武被正法,時年28歲。


辛亥三武的結局,兩個被殺一個擁護復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