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华容道上关羽没有放走曹操,三国历史会怎样?

上古风玉子


假如,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他失算了,没料到重情重义的关羽,他并没有因曹操的恩情而放过曹操,将曹操给杀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三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刘备三顾茅庐之际,诸葛亮为其规划一统中原的战略宏图,提前泡汤!

曹操因赤壁之战的大败,元气大伤,但其根据地并没遭受到多大损失,战将谋士、兵源粮草军械等依旧是最强。曹操虽然被杀了,但魏国还是势力最大的,而这个时候的刘备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厚着脸皮强借孙权的荆州以落脚,寄人篱下!

孙权因曹操势大而与刘备结盟,共抗曹操,如果曹操被关羽给杀了,孙权不会再与刘备结盟,而且坐收渔利的孙权,会趁机收回荆州,落井下石,至刘备于死地。

即使刘备不被孙权给灭了,关羽把曹操给杀了,就彻底得罪了魏国,魏国必将举全国之力而攻杀刘备,这个时候的刘备势力是最弱的,根本无法独自抵挡魏国的攻势,刘备是极有可能被魏国给灭掉!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上没有把曹操给放了,而是将曹操杀了,那么历史上就不会形成三国之势。


大风起兮云飞扬y


嗯,当初曹操的确因为粮食吃干净之后从华容道撤退到江陵再回去北方。

这个华容道是游戏:


可惜,江东连追击都算不上,至于拦截?

给周瑜十个胆子也不敢。而关羽...此时正与刘备等人收取荆州南部,捡便宜呢,根本没去追击曹操。

这个华容道,当然是假的:


周瑜知道自己在陆地上的斤两,远远跟在曹操大队人马后面欢送北退,然后领导江东孱弱的水军陆战队围攻江陵曹仁近一年,在出钱粮请张飞包抄后终于逼迫没援军(水军纵横汉江袭击襄樊)的曹仁退出江陵,曹仁就来到北面的襄樊驻军。


所以,楼主的问题,等于没问。


四川達州


话说赤壁大战,曹操兵败,过华容道,被关羽出伏兵围住,曹操被擒,迤逦押送刘备大营。玄德与孔明,正坐中军帐议事,闻曹操被擒,玄德大喜过望,孔明也高兴。忽天上一声惊雷,孔明晕厥,突然中风不语,玄德慌了神,中军帐一片忙乱,经军医诊治,军师无性命之忧,只是不醒,暂安置后帐静养,派专人照看。顷,帐外吵杂,说曹操曹操到了。玄德出观,见曹操被绳绑着,髻发散乱,垂首无神之状,急令松绑,玄德上前,曰,孟德,别来无恙乎?曹操慢慢抬起头来,见了刘备,先向天三声大笑,后正色对刘备深稽一礼,口称玉皇大帝安好!一言未毕转身,脱衣弃履,跳起胡式舞来,披发跣足,口中自打节拍,间有诗风词诵,歌曰,东临碍石兮,大风起!以观沧海兮,云飞扬。。。歌罢坐地不起,时而哭闹,时而狂笑。众人以为,哎呀,这曹操疯了!玄德也以为然。玄德命人将曹操带到别营看护,自招集众将议事,询间众将,如何处置曹操?军师兀自未醒,众将皆曰应杀操,以绝后患,只关公无语,玄德问之,公答,兄欲图大业,当以仁义布天下,今曹公已患失心之疯,杀之无用,无益也,先候以时,待军师醒来,再行定夺!玄德然。三日过去了,孔明未醒,忽报魏使到,魏使多带有金帛,并有曹操子曹丕书信一封,信大意是,玄德皇叔仁义,谅不至加害父命,愿以江北五城,换得家父北归。玄德征询关羽,得肯定之回答。玄德拍板同意,命厚待来使。使者立时派人,快马加鞭,回魏国复命。第二日,探马报,江北五城,魏兵已退远去了。玄德一面派将兵自去接收五城,一面对魏使和曹操放行,又让关羽亲自,把他们护送出境。七,八个时辰过去了,孔明忽然睁眼坐了起来。玄德闻军师醒来,急来探视,言及捉放曹之事,孔明听罢,跳了起来,跌足恨言曰,曹贼乃是装疯,此事绝不可,放虎归山矣!当下急召赵云入帐,命速带骑兵追曹操,务使带人回,并嘱,若遇抵抗或魏人不从,可就地杀曹操,带首级回报。赵云怱怱去了。话说关羽送曹操至魏边境,道别,缓缓而行回转,至半路,正碰上赵云,赵云传达玄德和军师的新命令,二将合兵一处,同走追赶曹操。马至边境,路叉横生,天色又将晚,极目无人踪。曹操一行已经远去,眼看是追不上了。赵,关二将,嗟叹不已,只得空手而返,归营回报。玄德和孔明,得二将回报,玄德赭色,孔明曰,四日之前晚上,亮夜观星象,西北隅将星煌煌,意指曹贼命不该亡。既而孔明又长叹,曹操不死,将来逐鹿中原,恐阻力重重矣!唉!天意乎?。悟空问题,三国历史会怎样?答曰,三国历史,亦然是三国历史,无改变者也!


俞远通


在《三国演义》当中,华容道是一个很著名的地方,因为在曹操赤壁兵败之后曾经从此处逃命,而在华容道遇到了诸葛亮派出的关羽所部截击,此时的曹操已经无力反抗,所幸由于曹操早年对关羽的恩情,关羽才放了曹操一命。这个典故凸显了关羽之义,而从那之后华容道也从一个地名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在人们的口中,华容道甚至变成了中国版的“滑铁卢”。

尽管在历史上关羽并没有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曹操只是从华容道很狼狈的逃走并且遭到了刘备的追杀,但是我们今天不看历史,只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如果关羽真的把曹操抓了,三国历史会何去何从。

曹操虽死,势力仍在

曹操历次出征,几乎都会留着荀彧守家,无他,只因为对于曹操势力来说,荀彧就如同之后刘备的诸葛亮一样,有荀彧守家,曹操的根据地就如同有一根定海神针,而在赤壁之战中,荀彧依旧没有跟随曹操出征,而是在后方镇守大本营。此外,曹操的几个公子也都在后方。

这样的布置意味着曹操并不是后继无人的,一旦曹操出现意外状况,曹操后方的留守势力会立刻拥立曹操的二公子曹丕作为整个势力的继承人。而对于整个曹操势力来说,尽管当时西北仍有马腾势力虎视眈眈,内部也有汉献帝“贼心不死”,北方少数民族也伺机南下,但是此时的曹操势力整体是比较稳固的,尤其是在荀彧等主要臣工的辅佐之下,即便是曹丕或者是其他曹氏后人继承曹操的位置,整个势力也不会出现表面上的间隙。

此外,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的几个儿子身边的势力都还没有成气候,在赤壁大战发生的公元201年,曹丕才只有21岁,曹彰19岁,曹植更是只有16岁,这个时候对于整个势力来说,只有曹丕是唯一的继承人选,而且由于曹操其他的几个孩子都年龄过小,他们也没有能力来和曹丕竞争,所以如果一定要让曹操传位给继承人的话,除了历史上他真正去世的时候,赤壁之战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刻了。

此外,曹操尽管赤壁兵败,损兵折将,兵力损失从历史上考证来看至少也有10万,但是对于曹操势力来说依旧根基未动,这一点我们从《三国演义》中也可以发现,战后曹操迅速回到北方,除了荆州在孙权和刘备的进攻之下丢失之外,其余并没有什么损失,甚至曹操还能在短时间之内出兵与马超决战以至于剿灭马超,这也就说明了曹操的根基依然没有问题,所以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兵败身死,那么对于北方的形势来说来说,其实相对于曹操活着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

曹操是个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想惹火烧身

曹操如果被杀了会怎么样呢?由于曹操势力此时已经比较稳固,同时曹操也有成年儿子做接班人,那么对于曹操的接班人来说,杀死曹操的实力一定会成为其头号敌对势力,而这个“头衔”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背负得起。

尽管曹操被杀这只是一个假设,但是历史上与之相似的事情还是有的,那就是关羽被孙权所杀后 其头颅被送到了曹操手中,为什么孙权会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呢?一方面,孙权当时已经与刘备交恶,确实需要和曹操改善关系,所以放低姿态,将关羽的头颅作为战利品和“投名状”献上,但另一方面,也是向天下展示谋害关羽的“军功章”里不止有自己的一半,还有曹操的另一半,其原因就是害怕刘备的事后报复。杀一位都督都尚且如此,更不用谈杀父之仇了,一旦刘备杀了曹操,曹丕继位之后一定会发动力量对刘备猛攻,而且于公于私这是站得住脚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明明在赤壁之战中,主要的功劳都是东吴的,但是追杀曹操如此看起来大功一件的事情东吴却没有和刘备抢,这是很不科学的,所以诸葛亮并非是觉得曹操将星未落命不该绝,而是知道曹操是个烫手的山芋才故意派关羽前去。那么诸葛亮是否可以不派人去直接放曹操逃跑呢?从孙刘联盟合作分工的角度来说这又是行不通的,至少样子还是要做的,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才有了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关羽真的在华容道捉住了曹操,那刘备他们也不见得真的会杀曹操,而是会把曹操交给东吴发落,毕竟东吴才是赤壁之战中功劳最大的一方,而东吴真的会处死曹操吗?可能也未必,毕竟曹操名义上仍然是汉朝的丞相,如果孙权同样作为汉朝的臣子反而不经皇帝同意就诛杀汉朝的丞相,那么在法理上仍旧站不住脚,所以最终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便孙刘联军俘虏了曹操,曹操依旧可以保全性命返回北方,对于局势的走向并不会有什么改变,只不过是曹操自己更狼狈了一点而已。


以上


宇说三分


三国演义中有两次故意放逐对手的经典戏,都是孔明先生导演,展示了孔明超群的智慧和准确的判断。有些事只能去做,让别人去领悟,而不能说透,这才是三国演义的韬略精髓。


第一次是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诸葛亮料定曹操兵败之后必走华容道撤退脱困,此时刘备立足未稳,还不是杀掉曹操的时候,他又知道关羽欠曹操许多人情,必定不会加害曹操,于是就故意让关羽去做这个顺水人情放走曹操,事后诸葛亮又弹压关羽几句,要依照军令状斩首关羽,此时刘皇叔出面为兄弟解围树立恩义,诸葛亮又让他心生畏惧,便于以后听命于诸葛亮。


之所以不能杀曹操,原因也就是题主所问的答案,虽然魏军赤壁兵败,然而魏国内还有谋臣大将无数,如果刘备方面杀掉曹操,不但魏国会群起而攻之,团结一致为曹丞相复仇,周瑜也会趁机夹击刘备,因为赤壁之战已经结束,刘备没有了利用价值,而此时刘备尚无容身之地,躲都没地方躲。唯有放走曹操,趁乱占据荆州,与魏国、吴国,形成鼎足之势,而后继续交好孙权,联兵抗魏,符合双方利益,此时魏国收兵休养,东吴暂时不敢轻举妄动,刘备也借机站稳了脚跟。


另一次故意放走对手是诸葛亮上演的空城计 ,他独自在城头抚琴,让老兵故意打开城门只顾扫地,暗示司马懿飞鸟尽良弓藏的典故,如果诸葛亮一死司马懿不久也会被扫地出门,对魏国来说司马懿也就没有活着的价值了,司马懿领悟了诸葛亮的用意,立刻撤兵,否则的话,自己无需进城冒险,完全可以随便派一个手下入城拿下诸葛亮,即便撤退时遇上伏兵,手里有诸葛亮也没有大碍。

三国演义留下无数故事,布置悬疑而不说透,是让后人去思索感悟,才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才能学以致用。


非想


如果关羽华容道杀了曹操,结局会怎样?


首先要申明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故事。是艺术化的虚构,是作者罗贯中欲神话关羽的演义之笔。而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留曹仁守江陵,自己成功退回北方。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曹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本篇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为蓝本以曹操被关羽杀掉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进行大胆预测推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曹操被杀,最大的后果就是赤壁之战后各方力量的平衡态势被打破。它有可能造成以下几种结局。

曹魏政权内乱,内部各方势力相互博弈,权力重新分配。

1.曹氏子孙为争夺继承权进行斗争,相互攻杀,曹魏政权分裂。

2.曹氏集团权臣篡权,诛杀曹氏子孙。建立新政权。

3.汉献帝趁机重新执掌乾坤,结束中原地区的割据局面。这种可能性较小,汉室病入膏肓,气数已尽,天亡汉也!

以上无论哪种结局,中原地区的政权力量势必会产生动荡,大大削弱。

三国中的吴蜀两国抓住时机,扩大力量,入主中原。

1.吴蜀两国中的任何一国单独北伐,统一北方,谁能统一北方,谁就能实力大增,进而统一中国,建立新政权。曹魏政权的司马氏后来就走的这条路,统一了中国建立西晋政权。

2.吴蜀两国联合北伐,先统一北方。接着二者再厮杀,胜者统一全国。若不分胜负,则中分天下。北以太行山脉为界,南以荆州至四川盆地为界。

北方柔然、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乘中原内乱出兵南下,建立政权。

1.仅仅占领长城以北长江以南的中原地区,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比如历史上的北魏政权。以长江为界,中国历史提前进入南北朝对峙时期。

2.少数民族游牧骑兵一羁绝尘,荡平华夏,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像后来的元政权或清政权。不过这种可能性较小。因为当时北方的各少数民族也处在分裂的阶段,实力还很弱小,最多统一北方,像鲜卑族拓跋珪那样建立一个区域性的政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个游牧民族绝对没有实力问鼎中原,一统华夏。

公元266年,西晋灭吴,天下重归一统。

结束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上分析,虽是戏谑推测之言,然而这个历史必然规律却是谁都无法阻挡的潮流。


埋首故纸堆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那么孙刘联合灭曹,然后刘备统一天下!

华容道,这个桥段,历史上是没有的。真正去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只是刘备去晚了,和关羽没什么关系。《三国演义》这么安排,一是强调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二是凸显了关羽的忠义千秋形象。那我们就按照小说的脉络,来聊一聊吧。

首先,《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主旨是以刘备为正统的,这应该是分析问题的大前提!

一、先聊聊曹魏集团:1、血战汉室忠臣:曹魏集团应该会惨胜。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因此曹魏集团的起点很高,但是集团内部不够团结,尤其是朝廷内部还有许多忠于汉室的大臣,比如孔融(曹操出征前已经把孔融杀了)。汉献帝以及忠于他的大臣们,肯定会趁势而起。因为军权还是掌握在曹氏手中,所以最终难以撼动曹氏的统治,但肯定会动摇曹魏集团的根基,大幅度削弱曹魏的实力。2、内部分裂,诸子争锋:曹操的三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彰如果能够兄弟齐心,以曹丕为君,曹植和曹彰一文一武,那么曹魏集团还是有机会挽狂澜于即倒。但是曹丕和曹植,早就为了争夺储位,势同水火了。所以,曹魏集团会分裂为两个阵营,曹丕PK曹植、曹彰联手。虽然曹丕有政治手腕,但比曹操还是有巨大差距。而曹植和曹彰兄弟,一文一武,会得到大部分属下的拥戴,所以最终是曹植和曹彰兄弟获胜,然后曹植为君(这个时候汉献帝早就归天了),曹彰为大将军。

经过这两次内斗,曹魏集团实力大损,文武凋零。而曹植和曹彰二人又都不具备卓越的政治能力,所以曹魏集团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尤其是,他们面对的又是孙刘联军。

二、 孙权领导下的东吴集团:

1、稳固内政,与民休息。战胜了曹操,年轻的孙权声威大震,再加上一心开疆拓土的周瑜和鲁肃,东吴集团必然会厉兵秣马,以争霸天下。但是赤壁大战,虽然胜利,东吴的损失也不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修养生息。而且,在曹魏集团内乱的这段时间,东吴也会坐山观虎斗。在这段时间,孙权必然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尤其是和江东士族之间的关系。这点难度估计不大,尤其是在问鼎天下这面大旗下。

2、出兵南郡,瓜分荆州。荆州作为东吴的门户,孙权肯定要将其收入囊中,甚至有心趁机消灭刘备。首先会派周瑜出兵南郡,攻打曹仁。虽然周瑜军威大盛,但是曹仁也是一代名将,即便不是周瑜对手,也不遑多让。估计双方会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纠缠,在双方两败俱伤时,让刘备坐收渔翁之利,占据了南郡。而周瑜损兵折将之余,也被曹仁所伤,虽然气愤难平,但无奈病体沉重,只好暂回柴桑养伤。而同时刘备提出与孙权联合攻打益州。孙权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同意了刘备方面的建议。至此,孙刘瓜分荆州已成。

三、再说说刘备

1、实力攀升。在赤壁之战中,刘备是唯一获利的一方,本身实力不仅没有折损,反而趁机收拢了不少刘表旧部,尤其是跟随刘琮投降曹操的那部分人。再加上原有的人马,刘备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但就整体实力来说,虽然有诸葛亮等人的辅佐,比之孙权还是弱上不只一筹,而且根基比较浅薄。因此,在占领了南郡之后,刘备再次采纳诸葛亮的建议,与孙权重修旧好,瓜分了荆州。

2、出兵南阳,声援汉室:此时汉献帝已经与曹魏决裂,双方正在大战。而刘备采纳庞统的建议,出少量兵马,打着浇灭曹贼,兴复汉室的旗号,袭扰曹魏,在政治上占领制高点。当然,刘备不会全力出击,一则和孙权貌合神离,二则也是和孙权一样,在坐山观虎斗。三则,此时一旦北方被平定,由于和孙权在实力上的差距,天下必然被孙权所得,刘备也会处于危险之中。

3、稳固荆州,西取益州。和孙权联合取益州,也是权宜之计。毕竟在荆州的问题上,孙权做了让步。但由于孙权方面,周瑜有伤在身,其他将领又不具备和诸葛亮抗衡的能力,而将部队交给刘备,孙权又不可能同意。所以,最终以刘备再次割让荆州的一部分为代价,单独出兵,占领了益州。这样,天下三分,鼎足之势已成。而三方的实力对比,则是孙权最强,刘备次之,曹魏最弱。

四、孙刘联合灭曹,天下归刘。

汉献帝被杀后,曹植又联合曹彰,消灭了曹丕,建都许昌。但此时的魏国实力大损。刘备出兵汉中,关羽出兵樊城,孙权出兵合肥。面对三路大军,魏国基本没有抵抗之力,很快灭国。之后,孙刘为争天下,再次决裂。刘备以汉室帝胄的身份,在政治上占据了上风。同时又有诸葛亮治理后方,庞统法正参赞军机,关张等人领兵出征。经过多场大战,最终消灭东吴,一统天下!

至此,汉室天下,重归正统!

既然是演义之中的演绎,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不羁之舟


如果华容道关羽没有放走曹操,三国会怎么样呢?在三国历史上,曹操赤壁兵败之后,并没有遇到关羽,用关羽的话说就是曹操跑的太快了,我都没碰到他的衣角。

但是曹操如果真被关羽抓到了,会怎么样?首先,曹操那真就是没命了。那曹操统治的北方能怎么样呢?会变成第二个袁绍,彻底崩溃吗?答案是不会,因为曹操的继位人曹丕会理所当然的继承曹操的基业,为什么不会是曹植、曹彰呢?曹丕是曹操长子,实力最强,根基深厚,而且已经得到曹氏宗族和曹操多位谋臣、武将的支持,如荀彧、崔琰、曹仁、曹真、夏侯惇等,势必会稳住北方的大局。因此,即使曹操死了,北方大局还是不会变。

那么南方会怎么样呢?孙权、刘备会怎么样呢?先谈谈荆州吧,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孙权、刘备开始争夺荆州,周瑜更是被诸葛亮气死,荆州大部分归属刘备,但在正史上,恰恰是周瑜建议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孙刘联合继续抗曹,既然北方大局未发生改变,孙权还是会把荆州让给刘备让他发展壮大的。再说说孙权吧,会乘势北上,打败北方的曹丕嘛?历史上,孙权数次攻打寿春、合肥,想要打通北上通道,但都没有成功。我们再从中国历史上看看,中国一统基本都是从北方统治南方,只有一次是明朝朱元璋时期从南方出发统一北方,可见从南统北是多么的难啊,而且孙权的后方还有山越,士族的掣肘、威胁呢。

所以即使关羽真的抓到了曹操,三国还是三国,只是曹操换成了曹丕,孙刘还是孙刘。


历史里的女人


我们参考《三国志》、《山阳公载记》等资料中,并没有关羽放走曹操这段历史。我们先从《三国演义》中假设,关羽华容道上没有放走曹操,历史会怎样。

公元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于赤壁之战中仓皇溃逃,败走华容道。当时,曹操刚说完:我要是诸葛亮和周瑜就一定会在华容道设伏,从此看来,诸葛亮和周瑜也不过如此之后。走了没多久,就遇到了关羽。

如果关羽当时杀了曹操,我个人认为,第一个要被灭的一定是蜀国。首先,曹魏得知曹操死在关羽手里,一定会发兵攻打蜀国,从当时曹魏和蜀国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看,在加上哀兵必胜的信念。蜀国必败无疑。(这也是孙权和刘备不想杀曹操相互驱赶的原因吧)。

此后曹魏一定会选择一位领导人继续领导曹魏政权,修养生息,几年之后。在行灭吴之事。

这样来看只会更早的结束三国,从而一统天下。(此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左史右经


两龙相争,诸雄并立,东吴吞刘备。

历史上没有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一事,我们假设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身亡,那么后续天下形势会如何演变?

北方失去曹操的威压,亲汉室势力重新抬头,与曹魏集团对立争权,北地大乱,兵烽四起,手握重兵的将领纷纷成军阀割据之势,诸雄并立。

东吴集团携赤壁战胜之威,孙权、周瑜率军跨越长江天堑,北伐中原,开始统一天下之战,同时,分兵攻略荆州,遏制刘备集团发展。

刘备集团两线出击,一面迅速南略荆楚,占领稳定根据地;一面矫诏勤王,令关羽率江夏精兵北向宛洛,直扑许昌,以求迅速挟制汉室以大义名分号令天下,才能长期对抗相对强大的东吴集团。但孤军深入许昌,此计过于凶险,刘备集团军微势故,北向难有发展。待东吴集团坐大后,刘备集团免不了被东吴吞并的下场。

这也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借诸葛亮之口分析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的本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