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楷书展上,发现一件“不像楷书”的入展作品

在第二届全国楷书作品展上,山东书家王升峰的作品入展。王升峰的作品带有很明显的苏轼书法风格特征,这种特征让这件作品在小楷、魏碑为主导的楷书创作形式下,显得格外特别。这也许是作品能够入展比较关键的一点。

全国楷书展上,发现一件“不像楷书”的入展作品

王升峰全国第二届楷书展入展作品

这件作品抄录的内容是黄庭坚的《山谷题跋》,文字内容与书写风格都是宋代文人趣味,可谓相得益彰。以书法纵向的历史来看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有些碑刻书法格调高,但后人一学就落入俗套,比如《郑文公碑》及李邕的一些碑刻;有些字以气质取胜,如何写都不会差到哪里,比如苏轼的字。

王升峰的这件作品以苏轼书法为根基。苏轼留下的书迹很多,有长篇的《赤壁赋》《寒食帖》等名作,还有一些小件的尺幅。这两类各有特点,而且苏轼楷书、行书格调都很高,书卷气息浓厚。

全国楷书展上,发现一件“不像楷书”的入展作品

王升峰作品

王升峰楷书展入展作品为楷体,略带行书意,用笔挺拔,结字呈扁形,大小错落有致。捺画强调顿挫,往往上挑,似借隶和魏碑意,故又给人以新鲜之感,如“穷”“章”“观”等字即是苏字不折不扣的挪用,但由于用笔的变化,使此作显然比纯描摹苏体要高明许多。

有一个问题值得说明一下:苏轼的一些写得比较规矩的作品,我们一般认定为楷书,但苏轼的最高水准不在楷书上,而是其行草书。苏轼的一些楷书,本来就带有行书笔意,王升峰的入展作品又强化了行书意味,所以使得这件作品更加靠近行书。在楷书展上,入展一件很像行书的作品,投稿者和评委都挺大胆的。

全国楷书展上,发现一件“不像楷书”的入展作品

王升峰作品

这件入展作品还能给一些初学书法的人一些提示:楷书,并非一般性的横平竖直的用笔技法和间架结构上的简单领悟与理解,它也有对“书卷气”“文雅气息”的追求,即使如褚遂良、虞世南等唐楷书家都是如此。书法史上,凡是拘囿于注重间架结构的,都没太高成就,比如黄自元等。

王升峰是个善于思考的书法家。在某公众号上,常见他临摹历代经典碑帖的体会,其中有对经典碑帖的解读、有临摹的作品,还有临摹过程中的思考。涉及的碑帖都为历代经典,从钟王风流,到唐宋明家,甚至明清流派,可见其学习的对象与目标。

全国楷书展上,发现一件“不像楷书”的入展作品

王胜峰作品

以研究的态度学书法,并将自己的经验推广开来,猜想他如此,一是为了作一记录,二是推而广之,为大家普及知识。这才是一个书法家应该有的学习书法的态度。

全国楷书展上,发现一件“不像楷书”的入展作品

王升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