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變遷:長江三角洲正在成為“省”,珠江三角洲正在成為“市”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長江三角洲正在成為一個“省”,珠江三角洲正在成為一個“城市”。中國兩大城市群同時發生了巨大變化。

這是許多人沒有注意到的事情。

今天,中國的經濟格局正在經歷一場重大的洗牌。帝國城市的數量已經減少。天津告別投資驅動的深度調整。北京、天津和河北離經濟核心越來越遠。中國的格局已經悄悄地從三大支柱轉變為兩個競爭者。

然而,面對大國遊戲的圍剿,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賭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個是擴張,另一個是內向。

這必將對民族運動的方向產生深遠的影響。

01

近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委員會決定將蚌埠、黃山、六安、淮北、蘇州、亳州和阜陽納入長三角,實現安徽的全覆蓋。

從那以後,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都進入了長江三角洲。

安徽位於崩塌的中部,與發達的東海岸有著巨大的溝壑。自從長江三角洲的朋友圈在1997年浮出水面以來,它已經成為包括上海、南京和杭州在內的幾個城市聯合聯恆的平臺,與安徽無關。

當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盛大開幕宣佈中國崛起時,安徽仍在原地打轉。

直到兩年後,省會合肥和“惠晶”邊緣的馬鞍山才被允許加入他們。安徽歷史上第一次打開了長江三角洲的缺口。從那以後,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委員會擴大了幾次,從左到右一直關注著安徽。

這一次,長江三角洲顯然迫不及待了。

今年,珠江三角洲已成為廣東、香港、澳門和海灣地區的國家千年計劃。深圳已被批准為社會主義示範區。澳門申請證券交易所可能會打破內地的金融格局。

面對咄咄逼人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似乎終於下定決心要包括安徽。

其意圖是顯而易見的,即在當今日益擁擠和老化的土地資源中,為上海和南京等核心城市創造更多的“飛地”:

在這裡,國內生產總值和稅收可以分為利益共享、促進核心城市的產業轉移和釋放土地空間以發展更緊迫的高端產業。

為此,長江三角洲必須擁有超過41個城市的權力,把所有城市放在一盤棋中統一調度,在不改變競爭的情況下加強“合作”,實現利益的二次分配。

這種支配著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力量使長江三角洲越來越像一個“省”。

黃主任,在你看來,長江三角洲的加速擴張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對長江三角洲來說非常壓制性的事情已經發生了:

今天的珠江三角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萎縮成一個“城市”。

02

九年前,珠江三角洲開始萎縮。廣州和佛山率先在2010年開通了廣州至佛山地鐵——線,這是城市一體化最具象徵意義的基礎設施項目。

這是中國第一條跨城市地鐵線,打破了城市之間的行政界限。這可以說是一個開創性的事件。隨後,地鐵線路在珠江三角洲的各個城市蔓延開來。

現在,這些交通盡頭的孤立地鐵線路已經達到了“跨城市聯網”的臨界點。

歷史變遷:長江三角洲正在成為“省”,珠江三角洲正在成為“市”

雖然廣州13號線和東莞2號線相距十多公里。

歷史變遷:長江三角洲正在成為“省”,珠江三角洲正在成為“市”

雖然廣州4號線、東莞2號線和深圳11號線隔著珠江口相互面對。

歷史變遷:長江三角洲正在成為“省”,珠江三角洲正在成為“市”

雖然佛山一號線離廣州二號線和七號線很遠。

佛山、廣州、東莞、深圳和香港的地鐵不需要很長時間就能連接成一個網絡。很難將彼此分開。

首先,讓我們看看廣佛。

廣州7號線西線正在建設中,預計一兩年後開通。這條地鐵直接通往佛山財富500強公司美的集團,這是廣州出資為美的定製的地鐵列車。

佛山二號線一期工程也在建設中,預計一兩年後開工。這條地鐵將佛山最強的南海區與廣州二號線和廣州七號線連接起來。未來,佛山中央商務區的白領將能夠通過地鐵換乘快速到達華南超級樞紐廣州南站。

這只是兩個地方之間牛刀的一個小試驗。

不久前,當廣州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解釋新一輪廣州規劃時,他透露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廣州計劃修建17條地鐵與佛山合併。整整17歲!

看下面的圖片,你還能看出廣佛的邊界嗎?不管怎樣,黃燦主任不會把你分開的。

(源網絡,未繪製一些對接線)

這並不是最令人震驚的。

今年第二季度,廣州向NDRC提交了《城際鐵路規劃(送審稿)》,計劃將廣州18號線延伸至清遠、中山和珠海。

這條線路最初連接南沙和廣州的中心城市。它使用的火車最高時速為160公里,是普通地鐵的兩倍。從南沙到廣州東站需要30分鐘,到廣州白雲機場需要45分鐘。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近一半,預計到2022年完成。

然而,廣州對此並不滿意。它還想把這條廣州最高標準的地鐵線向北延伸到清遠,向南延伸到中山和珠海,並橫跨珠江三角洲的整個西岸。

一旦獲得批准,這條線路將接近200公里,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線路之一。這真不愧是廣東的大哥!

在珠江的另一邊,幾個城市也在騷動。

首先,廣州在與東莞簽署的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提到,至少安排了兩條連接線,廣州5號線-東莞1號線和廣州25號線-東莞1號線。

其次,在東莞和深圳的規劃中,未來總共將有10條地鐵線路。有兩條地鐵,從深圳出發,穿過東莞鳳崗鎮,通過別人家的領土再次連接到自己的地鐵網絡。目前,深圳地鐵6號線和東莞地鐵1號線正在同時建設中。終點站之間只有4公里。如果沒有事故,幾公里的空隙很快就會被填滿。

請看未來大灣區地鐵網絡示意圖。這可以說是瘋狂的。

(源網絡,有些線未畫出。如果展示2030 /2050年的願景,將會更加強烈。)

03

不要低估這個地鐵網絡的功能。

首先,在中國第一條城際地鐵廣佛線開通後,許多廣州人被轉移到佛山作為候鳥居住。省會藉此機會抑制了飆升的房價,成為一線城市唯一的蕭條。

在過去的兩年裡,廣州每年淨流入40多萬人,相當於在兩年內建設一個新城市。低房價的作用不容忽視。

這些密集的城際地鐵將重新優化人口和資源的流動。

第二,一旦城際地鐵線路變長,它肯定會建設一條120-160公里/小時的快速線路,這實際上取代了城市鐵路甚至準高速鐵路的功能(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日本新幹線,在首次開通時將以100-120公里/小時的平均速度運行)。

與城市軌道和高速鐵路相比,城際地鐵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車站近、頻率近、等待時間少、可達性好。

將來,任何來自大海灣地區的人一旦到達任何地鐵站,都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這將極大地促進海灣地區的商業交流、意識形態交流和技術創新。

此外,珠江三角洲正在匯聚成一座城市,還有另一座巨大的跨海大橋。

最近,深圳和珠海開始對深珠走廊規劃進行深入研究。廣州剛剛發佈了深華走廊擴建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預計將於2024年完成,屆時南沙和前海自由貿易區將合併。

珠江過去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未來幾年,整個珠江三角洲將形成一個1-2小時的生活圈,穿越七、八條跨海、跨河通道。

據中國經濟改革學會副會長範剛預測,到2050年,海灣地區人口將從目前的7000萬增加到1.2-1.4億。

換句話說,未來將有1億多人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放眼世界,這絕對是“宇宙中最大的城市”。

日本做不到這一奇蹟,歐盟做不到,美國也做不到。

日本僅限於單中心化。東京周圍的三個縣無法單獨形成網絡。與擁有同樣多中心的廣東、香港、澳門和海灣地區不同,廣州、深圳和香港有三個一線城市,關佛有兩個二線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實力開通地鐵網絡。因此,東京的地鐵只能延長,不能覆蓋整個海灣地區。

歐盟受到其廣闊領土的限制。儘管歐盟關稅同盟在人員流動和一體化方面做得很好,但畢竟是在國家之間。巴黎、布魯塞爾、柏林和阿姆斯特丹相距甚遠,無法通過地鐵連接。美國因人口少而受到限制。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的人口分別僅超過2000萬和700萬。他們不能依靠龐大的人口規模來稀釋像廣東、香港和澳門的海灣地區這樣的建設成本。

雖然今天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比舊金山大灣區弱,金融也比紐約大灣區弱,但當珠江三角洲未來成為城市時,經濟增長將超乎想象。

這是上帝對珠江三角洲的眷顧,也是長江三角洲不能等待的原因。

最初,珠江三角洲是中國勞動分工最好的城市群。香港是金融中心,廣州是商業中心,深圳是科學中心,東莞和佛山是製造中心,澳門是休閒和旅遊中心。融入“城市”後,它的協同作用更加無限。

長江三角洲應該如何應對這樣的競爭?

04

目前,長三角最大的問題是產業同構。

在以國內生產總值為導向的評估機制下,地方政府集中精力吸引外國投資和工業發展,以獲得良好的排名並獲得上級的批准。

對政治成就的激烈競爭在中國創造了奇蹟,但也留下了無視市場規則盲目發展同行業的遺產。

例如,從杭州灣開始,沿著長江一直到河口,你可以看到長江兩岸的石化基地星羅棋佈。

無錫

舟山

寧波

上海

蘇州

嘉興

一些專家發現,在長三角地區的23個城市中,有13個和12個分別提出在“十三五”期間發展石化和冶金工業。這種盲目的投資促進和資本引進,脫離了市場供求關係,實際上是以犧牲他人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為代價的——。

首先,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搶走老虎的食物,許多地方只能競相降低土地價格和稅收。

第二,冶金工業園區和石化工業園區的大規模建設導致了工業園區的過剩和廢棄。或者因為建設週期長,企業投產時市場就會飽和。由於這些資本密集型工業項目在早期階段投資巨大,因此往往伴隨著大量貸款。一旦他們不能盈利,就會給當地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使得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同構難以解決,即行政壁壘。

例如,五年前,某個項目的某個行業最適合在上海落戶。然而,隨著各種生產成本和各種外部因素的變化,現在可能更適合在杭州定居。

如果讓市場發揮作用,這個問題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企業和資本肯定會流向比較有優勢的地方,使產業集群發揮最大的規模效應。

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產業鏈的上下游環節相對較高,核心企業的搬遷可能會帶走一部分下游企業,導致產業空心化。

對上海來說,儘管釋放的土地空間可以用來發展高端產業,但不能立即吸引投資意味著國內生產總值和稅收的損失。根據上海統計局的報告,“十二五”期間,上海工業總產值規模每年下降2000多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近10%。年均產值增長率受影響約2個百分點。

這一間歇期的痛苦和未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地方保護主義迫在眉睫,阻礙了產業的自然轉移。尤其是在國有企業,行政干預的痕跡更加明顯。

因此,包括上海在內的整個長江三角洲都必須找到突破口。

近日,長三角的擴張將包括安徽省的所有城市,而在上海青浦、蘇州吳江、浙江嘉善交界處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實際上都是為了更大範圍地開放飛地經濟,消除行政壁壘,實行收益共享的稅收分配機制——

遷出企業,遷入土地,稅收優惠進行產能轉移。雙方分享國內生產總值和稅收,並贏得彼此的利益。

這樣,每個人都能順利瞭解非核心產業,專注於轉型升級,成為最有希望或最迫切的高端產業。上海將集中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先進設備製造業,寧波將發展重化工,南京將發展軟件,蘇州將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等。

這一舉措至關重要。現在這個大型的鄉村比賽給中國留下了一個更短的彎道超車安全期。

一刻也不能耽擱。

05

有趣的是,今天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間的命運選擇似乎再次驗證了地理決定論。

長江三角洲有一個毗鄰的平原,一個馬平川,很容易走上擴張之路。這也是長江三角洲成為一個省的空間基礎。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外是粵東的西北部。山區被封鎖,延伸空間不足。自然,它會向內收縮成一個“城市”。

一個是裂變的長江三角洲,另一個是融合的珠江三角洲。誰能更快地脫穎而出併成為宇宙的真正中心?

雖然珠三角企業創新更加活躍,但長三角基礎研發更強。雖然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特徵更加明顯,但長江三角洲的經濟腹地更為廣闊。雙方都有自己的王牌和優勢。特別是上海的自由貿易區剛剛擴大,浦東港有機會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港。

—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