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華麗一擊,贏得千古聲譽:蘇軾在密州用三篇詞改變了宋朝詞壇

1

當蘇軾闖入詞壇的時候,他面前矗立著三個高大的身影,那就是晏殊、歐陽修、柳永。

這三人都是上個時代詞壇的頂尖高手。歐陽修是他的恩師,晏殊是他恩師的恩師,兩人都承接了五代詞壇第一人馮延巳的詞風,有人評價說,晏殊得其俊,歐陽修得其深。

尤其歐陽修,與馮延巳的風格十分相似。比如“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很多人還在為版權歸屬馮延巳還是歐陽修打嘴仗。

而最紅、最熱、人氣最高的當然是柳永,他的歌詞風靡三瓦兩舍、大街小巷。柳永之後,幾乎所有人寫詞,都或多或少地帶上一點柳氏風格。

蘇軾華麗一擊,贏得千古聲譽:蘇軾在密州用三篇詞改變了宋朝詞壇

蘇軾正式進入詞壇的時候,已經三十五六歲了。奔四的年齡還是個詞壇新人,能翻出多大的浪花?

不過,蘇軾有蘇軾的優勢,他是詞壇新人,同時也是文壇巨匠、詩壇高手。

2

蘇軾在二十二歲那年考中進士,而且名滿京華。不過排資論輩,還屬於小字輩,還得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年輕人嘛,好好磨礪文章、錘鍊詩篇是正事,詞還是少碰。

為什麼?文章千古事,文章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才能見識。詩也很好,詩言志,可以展示一個人的志向情操。

至於詞,那是酒宴娛樂的時候寫的。如果一個年輕人一門心思填詞,大家會認為他肯定夜夜笙歌,玩物喪志。

蘇軾華麗一擊,贏得千古聲譽:蘇軾在密州用三篇詞改變了宋朝詞壇

蘇軾是被各位大佬一致看好的青年才俊,以國士期許。他當然要積極進取、努力上進,因此,精力一直沒放在填詞上。

到了熙寧四年,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在京城不得志,就請求外放。宋神宗是很器重他的,讓他去了風景秀麗的杭州當通判。

遠離京城、政治失意,蘇軾開始放飛自我。就這樣,他正式踏上了詞壇。

3

作為威震文壇、詩壇的大咖寫個歌詞,那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事情沒那麼簡單。

詞乃豔科,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這是主流。道德文章的水準越高,可能填詞的水準就越低。司馬光、王安石、包拯、曾鞏眾多人物,在填詞方面都成就平平,而歐陽修絕對是異類。

歐陽修能寫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樣的警句,也能寫出“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這樣的佳句。左右開弓,並行不悖,真稱得上才如大海。

蘇軾就為難了。風花雪月、男歡女愛這方面,他遠不如恩師歐陽修在行。蘇軾的門生晁補之評價他“短於情”,痴男怨女的情調玩不轉。

蘇軾華麗一擊,贏得千古聲譽:蘇軾在密州用三篇詞改變了宋朝詞壇

蘇軾到了杭州,填詞主要讚美一下杭州美景。另外酒席應酬也少不了,比如寫歌妓的詞句,“輕盈紅臉小腰身”、“共看剝蔥纖手、舞凝神”,只能算得上游戲之作。

此時,蘇軾還困滯在前輩的壁壘之中,擺脫不掉,突破不了,施展不開。

相比之下,他還是詩寫得更出彩。西湖最出名的宣傳文案,就是他寫的詩——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的創作定律是:越舒適越平庸,越艱辛越璀璨。他在杭州太舒適了,反而激發不出創作的才華。

4

蘇軾調任到密州。他在詞中說,密州連過元宵節都冷冷清清,“寂寞山城人老也”,哪趕得上杭州,“燈火錢塘三五夜”。

但是,就是在密州,蘇軾如同開悟一般,詞風陡然一邊,筆端幻化出萬千氣象。

他給朋友寫了一封信——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呵呵”兩個字很搶眼。更搶眼的是,蘇軾說自己不再沿襲柳永詞風,而是“自是一家”。

蘇軾打獵寫的詞,就是《江城子·獵詞》——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華麗一擊,贏得千古聲譽:蘇軾在密州用三篇詞改變了宋朝詞壇

此詞一出,石破天驚。

若論水準,這首詞也算不得第一流。但是在一堆穠詞豔句之中,它太特別了,太另類了,如同一柄利劍,劃破風花雪月的天空。

黑粉會質疑:這哪是詞啊,這不就是把一首詩寫成長短句嗎?

鐵粉會打call:蘇軾把詞帶入更高的境界,讓天下人耳目一新。

蘇軾長聲一笑:什麼是詩,什麼是詞,“詞乃詩之苗裔”,萬法歸宗,詩詞同源,何必分得那麼清楚。

5

一直以來,詞壇都擋著一堵牆,那堵牆上寫著四個大字:“詩尊詞卑。”

詩是高雅的,內容包羅萬象,可以憂國憂民、可以憑弔懷古、可以感懷身世。而詞就是娛樂的,只能吟風弄月。比如歐陽修會鄭重其事地把寫過的文章與詩,編入到文集之中,但是詞就免了,謔浪遊戲而已。

蘇軾華麗一擊,贏得千古聲譽:蘇軾在密州用三篇詞改變了宋朝詞壇

詩尊詞卑這堵牆,把詞人們圈在一片狹仄的空間。如今,蘇軾推倒了這堵牆,令詞壇眾人看到了一篇廣闊天地。

詩,可以包羅萬象。詞,同樣可以包羅萬象。

蘇軾華麗一擊,詞壇為之一振。南宋詞人劉辰翁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這堵牆一旦被推倒,桎梏的心態獲得解脫。心態解脫了,語言、題材、風格也就不用再糾結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6

蘇軾的腳步沒有停止。

他在密州還寫下了另一篇名作,詞牌也是《江城子》,內容是悼念他逝去的妻子王弗。

悼念亡妻,是一件很莊重的事,一般用文章或詩,比如唐朝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悼亡詩中的名篇。

詞天生就欠缺莊重氣質,用詞去悼念亡妻,會不會失之輕薄?但蘇軾把這首悼亡詞寫得如此凝重、如此沉痛、如此百轉千回,開創了悼亡詞的先河——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華麗一擊,贏得千古聲譽:蘇軾在密州用三篇詞改變了宋朝詞壇

而蘇軾在熙寧九年的中秋,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此詞一出,無數詞評家都獻上了自己的膝蓋,好評如彈幕般襲來——

“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謫仙再來”

“中秋詞古今絕唱”

“落筆高超,飄飄有凌雲之氣”

“天仙化人之筆”

“太白之詩,東坡之詞,皆是異樣出色”

如果說《江城子·獵詞》打破詩與詞的壁壘,是顛覆之作,那《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把詩與詞完美融合,是大成之作。

6

兩首《江城子》、一首《水調歌頭》,就是蘇軾在密州的三大名篇。從此,他在詞的創作上,“無事不可入,無意不可言”。

蘇軾最主要的貢獻不是開創了詞壇豪放一派,而是打破了詩詞的壁壘,提升了詞壇的境界。

從此,蘇軾縱意驅馳,無往不利,其豪放詞有天海風濤之聲,其婉約詞作也是信手拈來,佳作迭出。

如果蘇軾不寫詞,也能如曾鞏、黃庭堅那樣文壇留名。但正是他在詞壇上的華麗一擊,使得宋詞可以比肩唐詩,也使得他成為與李白、杜甫他們並駕齊驅的人物。

蘇軾華麗一擊,贏得千古聲譽:蘇軾在密州用三篇詞改變了宋朝詞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