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韋——“古之惡來”並非浪得虛名

典韋,無字,因為出身寒微,一家祖輩未出過一個文化人,因此無字也並不稀奇。

典韋是曹操賬下的一個勇士,被稱為“古之惡來”,據正史記載,典韋的兵器有八十斤重,想想啊,八十斤,什麼概念?不是讓你扛著八十斤的東西在安全的小區裡面搬來搬去,而是拿著八十斤的東西上戰場啊,還要掄起它去砍人,不停地砍人,就像嚼了炫邁口香糖一樣停不下來。足可見典韋臂力過人,力氣有多大。夏侯惇曾經引薦典韋的時候對曹操說:此人赤手空拳能夠打死十幾個人。我不驚打了個寒蟬,如果我生在三國,剛好面對的對手是典韋,我該有多悽慘:曹老闆,我投降,GG!

典韋——“古之惡來”並非浪得虛名

可是原先典韋並不是跟著曹操混的,而是屬於張邈。在董卓禍亂朝綱的時候,張邈和曹操一起高舉義旗,組成反董聯軍,典韋應召入伍,隸屬於司馬趙寵。當時軍營中的牙門旗又長又大,沒有人舉得起來。典韋冷冷一笑,小手輕輕一抖就將其舉了起來。趙寵看得眼珠子都差點掉了出來,豎起大拇指驚歎:壯士,真特麼是個人才!

194年,在曹操帶兵去揍徐州陶謙的時候,張邈和陳宮反了曹操。陳宮拱手將兗州送給了呂布,並轉投了呂布,好在荀彧識破了張邈的詭計,立馬打了個電話叫夏侯惇趕來才暫時穩住了局勢。

也就在這時,典韋審時度勢,硬幣拋了半天,正面幫張邈,反面幫曹操,然後往天上一扔,典韋沒想到的是,他力氣太大,直接將硬幣扔到天上去了。典韋望著天空看了半天,也不見硬幣掉下來,隨後一拍腦門:曾小賢曾經說過,拋硬幣之前你腦海中其實就已經有了結果。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轉投到了曹操賬下。

到了曹操那後,典韋隸屬夏侯惇。典韋剛見到夏侯惇的時候,還覺得此人雖看上去兇惡,但雙目炯炯有神,散發出純潔的光芒。直到有一天,典韋上完廁所出來後發現夏侯惇引兵回來,一隻眼睛上綁了個砂帶,問之腫麼了。夏侯惇說:被呂布手下的高順,然後又是高順手下的曹性給射沒了。自此以後,典韋就覺得夏侯惇再也不純潔了,每天晚上做夢大喊:我要成為海賊一樣的男人!

典韋思索半天,也不知道“海賊一樣”是誰。

典韋——“古之惡來”並非浪得虛名

好了,以上純屬娛樂,開始言歸正傳吧。曹操揍完陶謙之後,轉過身就去對付呂布,在濮陽這個地方發生了大戰。呂布有一支軍隊屯於濮陽西面四五十里的地方,曹操於是準備夜襲,可是呂布卻早有防備,這場夜襲直接打到了第二天早上,曹操還沒有脫身,恰在此時,呂布的救兵也趕到了。

雙方三面會戰,呂布更是身先士卒,無雙都沒開就直接往曹軍中衝殺。曹操一看不妙,於是臨時招募破陷敵陣的人選,也就是敢死隊,典韋第一個舉手報名。於是,典韋帶領著數十人,盡皆穿了兩層鎧甲,不拿盾牌,一律手持長矛撩戟。這時,四面告急:呂布軍攻勢太猛,恐抵擋不住。

典韋二話不說,就帶著敢死隊開始突圍,全然不顧呂布軍的箭如雨下。典韋對隨從說:等敵人到了十步之內你就叫。不久,隨從叫了,典韋又說:等到了五步你再叫。隨從畏懼,立即就叫了起來。只見典韋手持十餘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

典韋——“古之惡來”並非浪得虛名

戰鬥打到了第二天早上,呂布軍才漸漸撤退。

而後,曹操任命典韋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邊,讓他帶領親兵百人,常繞大營巡邏。典韋本人勇猛有力,帶領的又是精挑細選的精兵,因此每次作戰,經常是最先攻陷敵陣的。

後來,典韋被升為校尉,也就經常待在了曹操身邊成了一個貼身彈力保鏢。白天的時候常常站立在曹操身旁,夜晚就在大帳附近隨便找個地方歇息,以地為床,蓋天而睡,很少回自己的住處。典韋生性豪爽,飯量也大得驚人,是常人的數倍,也喜歡喝酒。每次曹操賞賜酒食,典韋也毫不推脫,總是縱情吃喝,一碗飯沒多久就又要旁人為其添飯添酒,曹操說他非常豪壯。

然而,如此之人,下場卻非常悲催,若是戰死沙場也算是一種榮耀,只可惜,色字頭上一把刀,英雄難過美人關,我說的不是他,而是曹操,因為他成了曹操好色的替死鬼。

197年,曹操南征張繡,張繡望風而降,曹操就非常高興,邀請張繡及其將領一起吃個飯刷下感情。行酒時,典韋拿著斧頭站在曹操身後,曹操走到哪,典韋就跟到哪,直至酒宴結束,大家都不敢仰視。

十幾天後,曹操突然發現原來張繡還有一個漂亮的嬸嬸,前凸後翹的,不驚流下了口水,於是,曹操就將其收編了。張繡就覺得自己受到了屈辱,回到家中就準備讓賈詡在他背後刻上“誓殺曹賊”這四個字,賈詡卻暗暗搖頭,說:將軍不必如此。

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突然反叛,奇襲曹營。曹操正在營帳中嘿嘿嘿呢,突然就看到外面火光漫天,廝殺不斷。曹操嚇得趕緊提起褲子出來備戰,可是曹軍大亂,曹操也來不及多想,趕緊率幾個輕騎兵開始逃走。

典韋在門前奮戰,拖住了張繡軍,可是張繡人多勢眾,典韋奮勇殺敵,用長戟左右攻擊,一戟擊去,便將張繡軍十餘支矛摧斷。可惜的是,雙拳難敵四手,典韋也身受重傷,張繡軍原本想活捉典韋,典韋見勢不妙,用雙臂挾住兩個張繡軍將他們殺死,其餘的張繡軍不敢近前。然而隨著張繡軍的一波又一波,典韋最終力不能支,就此怒目大罵而死。

典韋——“古之惡來”並非浪得虛名

張繡軍遲疑了片刻,在確定典韋死了之後,才上前割下了首級。

在曹操聽聞典韋的死訊後,不驚失聲大哭起來,此戰,曹操不僅痛失愛將典韋,還折損了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以後曹操每次路過這裡,都下馬哭泣,緬懷典韋。

在《三國演義》中,與正史出入不大,只不過在張繡決定反叛之前,忌憚典韋,於是就讓手下胡車兒騙典韋喝酒,趁其喝醉後,偷了典韋的鎧甲和兵器,以至於張繡軍殺到的時候,典韋赤膊上陣,雖最終力戰身亡,也算是一條漢子。

典韋戲份不多,死得早,不過也不失為一個忠義之士。單兵作戰能力很強,就不知道帶兵如何,可能也就只是一個將才而已,談不上帥才。畢竟出身在那裡,沒讀多什麼書。但是,一個沒讀過什麼書的人尚且知道忠義,更何況是我們呢?

每次想起典韋的時候,我都百感交集,我很想知道,在面對張繡軍的時候,典韋在想些什麼,究竟是什麼讓典韋能夠為了曹操而奮不顧身。是曹操給了他很多好處嗎?還是因為典韋想名留青史?

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可能心思沒那麼多,這麼想的時候,我才覺得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們不能用“利益”的眼光去看待別的人,在很多人眼裡,除了“利益”之外,有著遠比自己生命還要重要的東西,那正是“知己”,那也是“情義”,那更是“忠貞”。

我欽佩典韋,我欽佩每一個有信念的人,史書上不乏所謂的愚忠之人,也不乏剛正不阿之士,也許,他們在我們眼裡,是如此的愚蠢,是那麼的衝動,衝動得最後連自己的命,甚至全家的命也沒了。我們在看到他們的時候,不免心中有些嘲笑:這些人不聰明啊,不懂得明哲保身,不懂得為自己考慮嗎?

如果我們看歷史總是帶著這種眼光去看的話,那就說明,我們還未讀懂歷史。

“以史明鑑”,不是讓我們去取吸收那些明哲保身的智慧,沒錯,很多愚蠢的教訓我們是要吸取,但是歷史無數次地告訴了我們,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我們就算看遍了無數的史料,我們也未必真正可以做到引以為鑑,因為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這正是所有人的弱點所在。“以史為鑑”,是讓我們,在該退避的時候不要戀功跋扈,在該前進的時候,也不要畏首不前。至於,何時為“該”?全憑自己的信念與性格所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