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梟:我對品牌和渠道的幾點認識

賈 梟:我對品牌和渠道的幾點認識

按:本文依據農本諮詢創始人賈梟在農本學習會上的發言整理,有刪減。


首先,農產品為什麼做品牌?簡單說,有兩個目的,一是讓產品“好賣”,二是讓產品“賣好”。

“好賣”的意思是讓產品提升競爭力。品牌引領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就是通過品牌建設提升標準化、組織化等一系列影響產業發展質量的問題,比如提升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知名度等。產品知名度越高,它相對就好賣,就能從眾多同類產品中凸顯出來。知名度是形成認知和購買意願的重要因素,“願意買”是“賣得掉”的一個重要前提。促進品質提升、知名度提升等一系列產品競爭力的作用,是品牌建設的重要作用。這是第一個方面。

其次是“賣好”。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跟風嚴重”。即一個產品好賣,其他地區就會發展這個產業,競爭很快就會從之前的“藍海市場”變成“紅海市場”。這時候,產品要持續“賣好”,就需要品牌這條“護城河”。品牌締造價值,提高產品溢價,比如玉露香梨只吃“隰縣”的,蘋果只吃“靜寧”的,沃柑就認“武鳴”的,這就是品牌效應。

“好賣”是“賣好”的基礎,“好賣”主要從生產端和產品本身來考量。“好賣”的前提是產業基礎紮實,包括穩定的產品供應和產品質量管控能力。產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持續賣好”,這就需要我們從市場端發力,讓品牌溢價,提升價格,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好賣”和“賣好”不是割裂的,是相互關聯的。實踐中,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比如有的地區的產品有“好賣”的基礎,但缺少“賣好”的一些條件,比如市場認知或渠道建設等,這就需要我們在戰略設計時,加大對這些環節的改造或建設。相反,同類產品的市場銷售,別的區域的產品“賣得好”,也“好賣”,我們本地的卻不行。這時候,我們就要找出問題所在,是產品本身有問題,還是市場的問題。一旦找準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總體來說,“賣好”多指市場問題。這是第二點。

由此延伸到第二個問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戰略設計有什麼用?雖然品牌建設最終會影響到銷售,但因為定位不同,不是所有的工作都直接作用於銷售。比如我們發現,很多地方的問題根源是產業根子上有問題,需要戰略性的“療傷”,而不是短期內搞搞銷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不同於企業產品品牌打造,戰略方向和建設機制的制定和確立,往往比單純的一兩次銷售更重要。因為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含多個層面,戰略設計是在關鍵點上為一個產業發展提供指引或指南,讓其不走彎路。同時,我們用相關手藝,把戰略通過價值創意、符號創造、項目工程等詮釋或演繹,但這都是戰略層面的創意。換句話說,戰略設計更是“定目標”“畫地圖”,形成相關的道具或武器,指導或規範具體的品牌建設。

當然,我們同樣強調策略的重要。如果只有戰略沒有策略,品牌建設無法推進實施。同理,只有策略沒有戰略,品牌建設也會“陷入泥沼”。因此,農本作業時,在品牌引領產業發展的戰略路徑設計的同時,用相關的策略和手藝,形成精準的營銷策略,不僅提高了戰略的操作性,讓戰略“接地氣”,同時,也提高實效性和精準度。

第三點,是關於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渠道選擇。

我認為渠道選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事求是,要深入到項目中去,根據一地的實際進行渠道組合。當然,我們把農產品銷售中常用到的渠道稱為“海、陸、空”,顧名思義,各有特點,下面我們會談到。

應該說,這幾年商務部推進的“電商示範縣”工程,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縣域農產品電商的發展。但在實踐中大家發現,不是每個地方的農產品都有走向“全國”的基礎或條件。

我們常說,一個地方的農產品有沒有可能或必要“賣全國”,和規模體量等供給條件有關,同時,也和市場需求有關,同時,和戰略目標或產業環境也有關。這就需要我們進行針對性的研究,不能套用所謂的模式。

我們注意到,全國許多地區在渠道選擇時,往往首選那麼幾個熱門渠道,比如水果批發市場的選擇,就是北京新發地、嘉興水果市場、廣州江南市場、長沙紅星大市場等。當然,這些都是流通量大的大市場,有許多小市場不能比擬的優勢。但若都只是著眼於這幾個大市場的常規性合作,沒有更細緻或是渠道創新,成效就會大打折扣。我們說大市場一定有它的價值,但更要看本地有無參與的必要,或是有無可能進行渠道創新。以農本合作的“靜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為例,靜寧蘋果種植面積為百萬畝,是全國蘋果第一縣。現在掛果率為百分之六十左右,估計近幾年很快達到豐產期。我們瞭解到“靜寧蘋果”現在銷售的重點市場是在四川(成都),大約佔到了靜寧百分之六七十的比例。因此,把四川市場做透,是靜寧蘋果的重點。但為了規避風險,提高靜寧蘋果的市場話語權,我們建議靜寧蘋果大力推進“網銷”的同時,加大和終端渠道(專賣連鎖)的合作,提高從“園”到“店”的對接。同時,進行“一年一城”宣傳推廣,擴大靜寧蘋果的市場認知。同樣,“武鳴沃柑”必須走全國,這不僅因為廣西是包括沃柑在內的眾多柑橘的主產區,更為重要的是,只有形成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武鳴沃柑才能成為“中國第一沃柑”品牌。

上面是兩個全國市場的例子,但我們發現,許多品牌只要做好本地區域市場,就已經有競爭力。比如這次“新冠”疫情下,“吃本地”“食當季”的本地化渠道(新零售),就迎來井噴式的發展。

我們進行戰略規劃時,一定要充分研究本地的資源。這裡我給大家舉個例子。莫問劍團隊曾服務陝西的紫陽縣農村電商。“紫陽富硒茶”是紫陽縣的招牌,但與“西湖龍井”等許多“中國名茶”比,還只是個區域性品牌。莫問劍團隊調研發現,紫陽是一個勞務人口輸出大縣,常年在外的紫陽人很多,多在外做生意。因此,他建議當地通過微信群、qq群等方式建立“紫陽老鄉群”,讓本地茶商進群銷售,為在外經商的紫陽人提供“紫陽伴手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顯然,在紫陽這個項目上,莫問劍團隊就很有創新,沒有被傳統的思路或渠道桎梏,通過調研,結合自己的創新,形成“紫陽方案”。

當然,常規渠道也有其特點,下面我就說說我對不同渠道的理解。

1、新零售

這幾年以電商為代表的農產品新零售發展得很快,我把它們比喻為“空軍”。大家都知道,空軍的特點是“速度快”“控制面廣”。我們發現不是所有地區的產品都適合新零售,但只要有條件,我們都鼓勵地方上儘可能搞一搞。因為我們發現,凡是農產品在新零售渠道賣得好的話,對其他渠道的影響力和推動力就比較大,也容易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價值感。除了通過新零售實現“快速知名”這個目的外,我始終認為渠道也是“生活方式”的體現,比如電商,是與當下的許多年輕群體溝通的主要橋樑,作為未來許多農產品的“主流客戶”,電商更會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我相信,只有這些互聯網“原住民”認同,許多品牌才有未來和生命力。

2、專賣連鎖

我把專賣連鎖比喻成“陸軍”。專賣或連鎖市場反應比較快,消費者也容易看見。因此,專賣連鎖是農產品創牌的重要平臺,容易建立品牌形象或認知。當然,連鎖不只是賣產品的地方,對應到食品而言,一些較大影響力的知名餐飲店也屬於這一類,比如“西貝”“海底撈”等。比如去年我們為“呼倫貝爾草原羊肉”進行品牌戰略設計時,我們提出把“品牌建在餐桌上”,就是希望藉助這些知名餐飲,叫響呼倫貝爾草原羊肉的食材品牌。

在我的認知中,渠道就是價值。我們打造農產品品牌,必須選擇適合的、能體現品牌定位和有助於提升溢價的渠道,藉助渠道的價值,締造品牌形象,建立品牌認知。

3、大批發

“海軍”是指目前農產品流通中比重最大的大農批發市場。對絕大部分農產品而言,批發市場是重要渠道。雖然是“走量渠道”,但我們建議大農批的農產品銷售,最好設立季節性或常年的“品牌檔口”。農批市場銷售時,在進出口等重點位置打品牌廣告,也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就是物流車輛,要用好這些移動的廣告,增加品牌在市場尤其是經銷商中的曝光度,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當然,除了上述“海陸空”三類主要渠道外,還有許多特通渠道,比如旅遊區或產地等,這些都要具體研究。只有認識“空軍”“陸軍”“海軍”的不同特點,在具體工作中,結合實際和需要,進行最佳的組合,才是有效的渠道解決方案。這對戰略推進,是非常重要的。


...............................................................

本文版權歸“農本諮詢”所有,歡迎分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