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是自卑還是自信?

用戶110765718205


不一定喜歡獨處的人就是自卑或者是自信,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那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讓身心都能夠放鬆,而不是時刻讓自己注意形象,或者說考慮外人的感受。就像我們都喜歡有自己的一個房間,當關上門的那一瞬間,這裡就完全屬於自己了,裡面的物品可以隨意擺放,即使自己在床上亂蹦亂跳也沒有關係,因為這裡完全是屬於自己的,沒有人可以看到自己的軟弱。現在喜歡獨處的人比以前多多了,因為周圍的環境太嘈雜,周圍的一切都過於焦慮。


啊粟啊


這個問題抓的很好,我一朋友就非常喜歡獨處,經常一兩個月不出門。而獨處需要非常強大的能力,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這話怎麼講呢,自信和自卑通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往往是非常自信的人才會有自卑。下面給大家講講我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一個劇作家,也是一個內心非常強大的人。靈感來了非常的瘋狂,最長一次7天沒有睡覺,只在中間累了的時候小憩一下。這個時候大家都不能打擾他,一般不熟的電話都不接,給他發信息經常幾天才回。創作最旺盛的時候,也是他最自信的時候,那時候他會覺得自己所向披靡無所不能,聊起天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有的時候這傢伙又會很自卑,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活著沒意思,還總覺得自己要死了,絮絮叨叨的跟人說,說完就把自己關起來,幾天不見人。有一次約好去他辦公室找他,敲了半天門沒開,電話也沒人接,心裡急了把門一推,發現門居然沒鎖。辦公室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直接上2樓,發現哥們正對著牆壁說話。問他怎麼沒有員工,他說自己心情不好,給員工都放假了。又問屋門怎麼沒鎖?他說他的門從來都是虛掩的。

最近哥們老覺得自己活不長了,滿世界亂轉,從南到北那些小縣城小鄉鎮,他沒去過的都要去一遍。前段他轉過來半首詩,分享如下:

我問他在做什麼生意

他說正在死

一秒鐘死一次

每一次都比永恆徹底

絕對不會復活

你不要眨眼睛

你會錯過很多次



17譚


一個人獨處,不和他人相處的人。

第一:是自卑,我身邊就有很多,就像我的堂哥,他天生身體有缺陷,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使他一直不和別人來往,上學的時候,做什麼事都低著頭,不和同學有太多的言語,自己做自己的事,踏入社會也是如此,就連工作都是家裡人安排的,身邊除了家人沒有幾個能說得上話的。

第二:是個性。我們身邊應該也有那麼一個人,這種人對什麼都好像不感興趣,感覺他瞧不起任何人任何事。就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第三:也可以說是自信。他的自信來源於什麼呢?要麼他成績很好,要麼他家裡特別有錢,或者有權。目空一切,不削比他差的人結伴。

第四:應該可以說是(高人)。為什麼這樣說呢?有這種人他會喜歡一個人安靜的獨處,他並不是不願和別人相處,而是他更喜歡安靜的思考問題,不喜歡喧鬧,有一種世外高人的感覺。

第五:也有可能是失戀的人,😂😂我失戀的時候幾乎沒怎麼說話。





SMR丶清宇


我喜歡獨處,或者和愛我的人相處。

我覺得這是自卑。

為什麼這麼說呢?感覺從小到大,都一直把自己的缺點看得太重。小時候,學東西很慢,總是受到責罵;在小學時,總是因為長得胖而嘲笑,外號數不勝數;到了中學,我開始變得默默無聞,想專心於學習,於是我一直努力,通過中考考上了當地的一所好高中,於是在高中達到了我自卑的巔峰。我高中的新班級沒有一個認識的同學,進班後發現大家都三五成群,而我卻很孤獨……慢慢的,高中三年過去了,我也沒有交到一個好朋友,到現在,我和高中同學都失去了聯繫。

上了大學,我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競選班委,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多交一些朋友。但是慢慢的發現,我不喜歡這樣。一個人獨處,可以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時候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在一個不熟悉的人面前,真的不知道該聊些什麼,以至於討厭那種尷尬的氣氛,變得不喜歡和大家交流。

自卑不是一個好東西,讓人會很膽怯,什麼都會不敢嘗試,懷疑自我。就算機會在你面前,你都會覺得不是自己的或者自己沒辦法做到。希望大家都可以沒有自卑,明天都開開心心,自信滿滿!





慕容白茶


我特別喜歡一個人待著,獨處在一個房間裡。

自己親密的朋友有時說到我家玩,我就會拒絕他,逃避這些話題,不喜歡和認識但不熟的人打交道,特別是不認識的人完全無視掉。

有的時候在親密的朋友或是家人面前喜歡熱鬧的場面,越是熱鬧的那種,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很活潑的樣子。

但是有時候一個人呆在房間裡,喜歡自己和自己說話,特別是在黑暗中的時候,喜歡一個人鎖在房間裡,把整個房間變成黑暗,不開燈,拉上窗簾。

在熱鬧的課間什麼時候,有時候常莫名的感到孤獨,很想哭。

看著別人的談話,總感覺自己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

不是自卑更不是自信,只是有的時候喜歡這種感覺,僅此而已。



魂牽夢繞醉相伴Y


一個人喜歡獨處,大多是因為自卑。

斯賓諾莎曾說:由於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獨處的人,大多認為自己能力不夠、學識不同、從而把自己看得太低,往往導致產生自卑心理。

而這種情況更是一種善良,寧願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裡,也不願意把負能量帶給別人的善良。

但是我不建議你這麼做,更應該鼓起勇氣面對這個殘酷而又美好的世界。當你選擇自卑,自暴自棄的時候,不正是對最親近的人的一種嚴重的傷害嗎?

我認為你要學會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不要讓自己充滿負能量,而是積極正面地迎接問題,面對問題,當你開始正視問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成長會飛快。

那麼一個自卑的人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走向健康自信的人生呢?

1、正確認知自己

自卑心理的人總認為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差的人,總是看到自己的短處而不是長處,而積極的人反而越挫越勇,即便失敗也會再接再厲,不斷迎接失敗,不斷戰勝失敗,常此以往,就會鍛煉出強大內心的你。

2、正確歸因

不能因為失敗就歸因於自己的能力不行,沒有改進的空間,一次的失敗是多方面的原因,即便是能力不足所導致,你完全可以通過提升能力改變現實。

3、積極暗示

當遇到某些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不妨運用語言暗示自己:“別人行,我也能行。”“別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從而增強自己改變現狀的信心。

《小狗錢錢》中寫道:經常寫幸福的小事件,可以讓你更加幸福。

經常回憶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將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發自信心。

4、笑是消除一切消極情緒的良藥

當我們自卑或者情緒不好的時候,不妨強制自己去微笑。把微笑當成習慣,那麼我們的心態也就發生了變化,你會發現,生活會越來越好。

5、變得執行力強

心態影響行動,反過來,行動也能改變心態。當人積累了足夠多的積極的行動之後,人也會自覺的變得積極起來。

多做開闊心身的活動,如跑步,遠行。運動能加快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運動的時候的心跳加快,身心活躍,消極的情緒會得到舒緩。

6、多交益友,幫助他人

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夠讓自己越來越厲害,常常封閉自己,越是封閉自己越是自卑。幫助他人,助人為快樂之本,可以在幫助的人過程中感受自己的價值。

歡迎關注【情感火鍋】頭條號,查看更多情感好文,如果您覺得本篇內容不錯,不妨點贊、評論、轉發一下


情感火鍋


自卑的人很在意被人的話!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也是骨子裡自卑的表現,因為自卑的人內心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更是經受不起他人的打擊與批評,所以一點點負面的評價,都會放大她的自卑。

2、朋友聚餐!

從來不敢開口點菜,怕自己點了菜,別人有意見,或是口味不對口,說你點的不好之類的話。其實有誰會真正的說你點菜不會點呢,可能只不過是句玩笑話罷了。

3、猶豫不決!

自卑的人看事情,由於缺乏自信,所以經常會出現猶豫不決的情況,即便是遇到一個很好機會的時候,由於他們的猶豫不決,最後也會不了了之,自卑之人的猶豫不決,確確實實錯過了很多事。

4、情緒化!

當自己受到不公的待遇或者、別人瞧不起自己、往往容易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比如摔東西、打人等行為。常常為一件小事或一句話大發雷霆,因為內心的虛弱需要用外表的強悍來保護

自卑的表現主要就體現在上面的這幾個方面了,希望大家不要感到過於自卑,沒什麼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只要將自己的特長髮揮出來就實現了自我價值了。極度自卑的人通常會表現出孤獨、離群、抑制自信心和榮譽感、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如果受到人們的欺騙和嘲笑甚至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如果想要克服自己自卑的心理建議平時要發奮圖強,努力向上,多交朋友,善於表達,讓別人從新的認識你。

​喜歡獨處的人!

有自卑問題的人是喜歡獨處的,但是這也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這樣,還是有一部分的患者喜歡和很多人呆在一起,但是大部分自卑的人還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因為獨處就會沒有什麼對比,沒有對比就不會讓自己產生所謂的自卑感了。

​獨處既是一個人的清歡,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喜歡獨處的人,是懂得安靜,是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愛因斯坦曾說過:年輕時,我過著痛苦的獨處生活。但當我成熟後,我發現獨處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我來自北部灣


在人的固有思維定勢裡,喜歡“獨處”的人是更多會與“不合群、不願與人交流、自我封閉、性格孤僻、內向性”等詞語聯繫起來,看似會與自卑與缺乏自信有關聯,其實不然,與自卑並無特別的關係。常人的思維定勢裡:一切在自我認知領域範圍與自己或者大眾不一樣的行為,都會被定義為“另類”。其實,只有那些真的喜歡獨處的一類人才會明白,其實你並不瞭解我,“吾不是魚,怎知魚之樂?”,同一類群體只有他們才會心心相惜的心領神會。

曾今網絡上非常火的一句話,也是一句非常動聽的歌詞中所唱:“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我們習慣的以為人多才是聚會,才是發洩內心情感,抒發自我的最佳途徑,可是對於那些喜歡獨處的人來說,他們會覺得這是一種極度的自我摧殘,不僅排解不了內心的苦悶和憂傷,反而會更加孤單。

記得林清玄曾說:“人間最美是清歡”。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是思維最活躍、最清晰的時候,會讓你想清楚很多你不明白的事情。人生的過往都會在完全屬於自己那個時空裡慢慢的沉澱下來,變成一種記憶。獨處的時候,不是寂寞難耐,反而是快樂的,是在享受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

獨處,它應該成為一種享受。人的一生不會風平浪靜,總會波瀾起伏一番。意外和明天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所以,即使身邊最親的人,或者朋友,都不一定會陪伴自己一輩子。你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從出生、上幼兒園、外出求學,直至畢業後異地工作,每個人都會度過一段獨處的時光。所以獨處≠孤獨≠自卑,他們並無直接的關聯,只能說喜歡獨處的人,他是自卑的人一種共性。

在大眾的某個媒體採訪我們大眾非常喜歡的星爺時,星爺說自己平時並非像大家看到熒幕中的自己那般活潑無厘頭,相反私下生活裡自己是一個非常安靜,喜歡獨處的人。其實,不僅僅是星爺,很多從事藝術工作創作的人,都是非常享受獨處的習慣的。他們不熱愛社交,不喜歡合群的聚餐,不願意去那種鬧哄哄的場合,更願意的是一個人靜靜的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找尋更多的生活靈感。

年輕的時候,人總是害怕獨處,喜歡追逐熱鬧,覺得如果萬一不與小朋友合群在一起,自己就會被他們排擠,甚至被拋棄。我們都不曾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不合群的,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另類。

我們努力去社交,去不停的應酬各種飯局,只為認識更多的人,增長自己的見識,擴大自己的人脈圈。總想著某一天,這些人脈圈能為自己所用。可最終發現那都是枉然,這個社會永遠遵循都是平等交易利益互換的原則,強者與強者的吸引,弱弱與弱者聚集。當你自己都不夠強大時,比你優秀的人憑什麼助你,除非他與你有血緣關係,亦或是你真的能為他所“利用”,創造屬於他的價值。

我們不排斥喜歡獨處的人,這只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應該得到每個人尊重。我們更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合群的人,因為不合群的人總會在社會中顯得那麼孤獨。獨處,它不應該成為你社交的障礙,它應該成為你增值的最佳途徑,讓你在社交中獲得更引人矚目的自信目光。


五號樂吧


世人皆醉我獨醒。

——致喜歡獨處的人


看了一期關於猴子生活圈的故事。猴子的等級制度森嚴,猴王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它享有食物專屬權,擇偶專屬權......已然封建王朝的簡易版。

猴王身處金字塔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被猴們前呼後擁,另左擁右抱,還一呼百應,真是相當的威風。簡直了看人不如猴,錯,看人不如猴王。

猴王以外,幾乎無一倖免,單身狗猴比比皆是,無法,沒權沒勢活該了。於是很多單身狗猴們,要不三五成群扎堆聊天,要不閒得無聊約架互毆,要不獨自閒看白雲悠悠過。

猴王熱鬧日子轉瞬即逝,無它,眾多單身狗猴憋屈,於是集體造反來了,總有覬覦猴王至高無上的權力,於是一群猴單挑猴王,幾乎無一倖免,猴王孤獨一個逃亡去了。

於是,又多了一個獨處的猴。

上文目前有兩隻獨處猴。一隻是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坐看天邊雲捲雲舒的單身狗猴。一隻是逼得脫離猴子生活圈的猴王。

獨處若分境界高低,無疑前者屬享樂型,後者屬無奈型,前者安然自在,後者實屬無奈,前者幸福快樂,後者冷風淒雨。

獨處若分主動性,兩者都屬環境所迫被逼無奈,但前者是主動選擇和環境妥協,看透自然本質也自然和自己和平共處了。後者是主動選擇和環境抗爭,可是天意難為無奈和環境妥協,終是心不甘意難平,自然無法和自己和平共處了。

若問獨處是自卑還是自信。獨處有因必有果,究其因必知果,想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他當時所處背景也是時代的一股清流罷了,另“竹林七賢”也是如此類型。

南唐後主李煜,那些獨上西樓登高望遠的詩詞,又是後者即猴王一類。(詞王,在此失敬了)

所以獨處是自卑還是自信,初衷都是被逼無奈型。至於獨處時的狀態可分出自卑還是自信來。

獨處時衣食無憂,自由自在,享受獨處的好當然自信感會有。

獨處時衣食不保,擔驚受怕,接受獨處的壞當然自卑感會有。

獨處需要能力,一是身體安放的能力,一是靈魂安放的能力。

不然人不能任其獨處,充其量是逃避現實而已。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我是小柳說說,願看更多精彩分享,請點擊關注。


一隻貓星人的傳說


我並不是天生愛寂寞

卻比任何人都多

就算把全世界給我

我還是一無所有

我要快樂

我要每天能睡得安穩~

相信我,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喜歡獨處

只是他們沒有遇到契合的靈魂

與其在人群中隨聲附和

不如一個人快活灑脫

誰不想遇一知己談天說地

誰不願三五好友把酒言歡

世事不遂人願罷了

即是如此

就享受獨處

沒人走進你心裡的時候

你儘管瀟灑的活著

自卑也好

自信也罷

不要向孤獨低頭

總會有那麼一天

你會遇到一個懂你的人

無需多言

相視一笑

便能心領神會

你現在要做的

就是珍惜獨處的時間

好好思考

慢慢進步

靜靜等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