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疫情重來一次?可以做得更好嗎?評判往往不過是一種苛責

極致的情境,總有極致的心理表徵。這次疫情之下,上演著一出出人間心理劇。

心理學總是把規律隱藏在現象之下,先說個看似無關的現象。

最近股市比較火爆,於是討論的人就多了。如果細心你會發現,身邊會有很多聲音,比如“你看,我說過這次會大漲,如果你聽我的,這次就賺了。”

深究的時候,你會發現說這種話的人,未必自己買了。

再細想,也一定有說過,這次股市要大跌,勸你別買的。

當然,這些人往往不會再談起此事。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常態。俗稱,馬後炮。

如果這個人是你親近的人,也許會產生一些麻煩,這件事會經常被提起,經常用作你不聽話的例子,評判也就會很多。

假如疫情重來一次?可以做得更好嗎?評判往往不過是一種苛責

疫情之下,決斷艱難!

2020這個春節,終生難忘!

疫情之下,傳播最廣的並非那帶著皇冠的病毒,卻是那瀰漫著的恐慌。

很多人並不能看到自己的恐慌,甚至會掩飾住自己的害怕。只是行為會暴露,懷疑是一種,把現實的解讀偏於黑色,用憤怒指責“失誤”。用些許的惡意去曲解數據。甚至會變得崇洋媚外。

我很認真地告誡自己,後知後覺的時候,切記放下評判!那是一種恐慌之下的苛責,也許我是希望用指責別人的方式,幻想自己不用經歷這一切。

臘月二十八,開車回老家的路上談起武漢,不經意說了一句,是不是該封城?要知道做這種決策的壓力太大了。千萬級別的大城市,春節的節骨眼上,封城絕對是人類歷史上的史無前例的第一次。臘月二十九,武漢真的封了!

過了幾日,確診的人群激增,指責聲起,為什麼不早些封城?甚至我們中有的人對武漢人有了不好的言行。

假如,早幾日封城,病毒被控制,快速消滅。試想,會不會是另一種指責,“為什麼要封城?有那麼嚴重嗎?春節都不讓人好好過?”

我想,如果重來一次,真的如此英明決斷,苛責的聲音一定不會少的。

鍵盤這種東西,好像從來不會缺席。 ​

假如疫情重來一次?可以做得更好嗎?評判往往不過是一種苛責

故事沒完,這段時間,國外的疫情越演越烈。對於他們而言,好比真的是疫情重來一次,危害性清晰,防控方法清晰,技術手段清晰。結果怎樣呢?

網友戲稱,開卷考試都抄不到答案。

更想朋友們能看見,面對這種級別的公共事件,有多難!我中華,真的很棒,我輩當自豪,也當自強。

世界不完美,別急著品頭論足,多些時間去成長。

莫苛責,對我中華。莫苛責,對近鄰遠朋。

假如疫情重來一次?可以做得更好嗎?評判往往不過是一種苛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