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世界你我不懂,但它卻在寂寞中讓大地回春

陽春二月“龍抬頭”過後一個晴朗的中午,陽光溫暖,惠風和暢,我獨自來到念念不忘的圭塘河畔,青草漸漸長滿河堤,在寒冬過後枯乾的樹木下顯出勃勃生機,柳樹已經抽出嫩條,幾樹梅花正灼灼地開著,白鶺鴒在河岸邊歡快地跳躍,烏鶇踱著悠閒的步子覓食。隨著這些春天使者的到來,沉悶了一個冬天的城市終於在春風吹佛下慢慢地甦醒了,而我最為震撼的莫過於河畔被蚯蚓拱出的新泥。

蚯蚓的世界你我不懂,但它卻在寂寞中讓大地回春

蚯蚓拱地這種毫不起眼的自然現象,展現出無限張力和生機。

河岸的長堤上,從近水處的泥地到遠處的坡地,幾乎全是翻動的新泥,鬆鬆軟軟,碾磨細碎,有的濡溼,有的稍幹,但顯然都被蚯蚓咀嚼過。陽春時節,這些蚯蚓糞與鑽出地面、剛剛透出點點綠芽的地毯草相互間雜,十分醒目,在長長的河堤上連成一片,蔚為壯觀。當然,這種對土壤吐故納新的深刻改變,與一切人工土壤改造相比,一點也不顯山露水,持續時間較短,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就與原生環境渾然一體,除了土質更加鬆軟外,至少在肉眼看來,不著一點土壤改造的痕跡。

被蚯蚓咀嚼過的土壤,叫蚯蚓糞也稱腐殖土,是上好的有機肥料,眼前河畔的滿園春色乃至整個大地回春,都得益於這些肥沃的土壤,畢竟雨水、陽光和土壤構成了生命最基本的養料。達爾文在1881年寫成《物種起源》後身心疲憊,把自己主要精力投身於蚯蚓的研究,寫成《論腐殖土的形成》,根據他的觀察和研究,從荒地上冒出來的腐土層,每一個細小的顆粒都經過了蚯蚓的腸子,蚯蚓在十五年的時間可培育了三寸厚的腐殖土,這些安全肥沃的土壤,與我國長期過度使用化肥而普遍退化的耕地質量形成鮮明的對比。難怪達爾文稱,在整個生物界很難找到其他的生靈像蚯蚓一樣,雖看似卑微,卻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小時候我在農村生活過十多年的經歷,使我於農事和土地不算陌生,聞過肥糞的惡臭也熟悉泥土的芳香,我知道土地翻作於農業生產的重要價值。我不得不提及鐵犁這種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有價值的偉大的農事發明,農夫們靠著一把鐵犁將滿壟的田地翻過,從此開始一年的春種、夏耘和秋收。那個時候,我雖然知道蚯蚓在農村是一個廣泛的、有益的存在,但認知非常有限,於我來說蚯蚓最大的作用,不過是到一些陰涼和土質疏鬆的地方,挖出一些蚯蚓餵養小雞或者是當做魚餌。平凡的農人,歷來為我所敬仰,他們勤奮而又低調,創造著人類最為重要、最基礎的財富。但蚯蚓似乎比農夫更為低調,而且工作更有成效,當農人們只是在農田和土地裡耕耘時,蚯蚓則是完全埋身地下,以整個大地為田,耕耘出大自然的萬紫千紅,雖然它們貢獻非凡,但只在每年春季以拱土的方式顯示出它的存在。

長達六年的時間,我每天上班路上都從圭塘河畔走過,每年都看著這條河流的水漲水退、花謝花飛。但在我個人的記憶中,還是?第一次發現這麼大面積的蚯蚓拱土這種生物學現象,這隻能怪我於“人事”浸染太深而於“物事”知之甚少,我的心被俗世蒙垢太深,離大地竟然是這樣地遙遠,我一生都被人生瑣事纏繞,消弭著自己的年齡和智慧,雖然寄身在生態環境領域並對自然界始終保有一份童心,但對蚯蚓這一地球最偉大的守護神所知寥寥,實在是人生最大的慚愧和難以啟齒的事情。

蚯蚓的世界你我不懂,但它卻在寂寞中讓大地回春

每一平方米土地中都有大量這樣的蚯蚓,它們被稱為地球的守護神。

我這樣檢討自己與自然界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關係時,常常被附近校園裡朗朗的讀書聲打斷,這個時候我在想,河畔的學生對動植物這些學科知識的學習,是否可以把課堂搬到河畔,老師以大地為黑板,一手拿著蚯蚓,一手拿著顯微鏡,為學生們示範生物學觀察,讓孩子們直接觀察大自然的奇妙和偉大。遺憾的是,孩子們的教室雖然離河畔很近,但實際上課堂離自然很遠。有一次我在河岸散步時試圖與兩個彬彬有禮的小學生討論蚯蚓的問題,因為教育學顛撲不破的真理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清楚地記得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法布爾曾經深情地描述過,在他在很小的年齡,就對小動物和植物有著濃烈的興趣,並因此成就了他一生在生物學方面的偉大貢獻。很遺憾,圭塘河畔的兩個小學生用生澀和疏遠的眼光看著我,對蚯蚓的話題毫無興趣。不過這個世界還是有真正懂得蚯蚓的人,有一次我在河邊散步,偶遇了一個看起來謙遜又很有知識的老人,他弓著身子撿拾了整整一塑料袋的蚯蚓糞,並告訴我,他每年都會撿一些回家,用來養育家裡的多肉植物,這種自然肥分的好處是可以拿來直接施用,而花店裡的蚯蚓糞則需要摻入一定量的珍珠岩,不僅麻煩而且費用不菲,也許得益於這些蚯蚓糞,老人說自己養育多肉植物還算成功,很多都送了朋友。

蚯蚓糞在改善自然環境中的巨大作用,現在已經運用到了一些環境修復工程領域,人工溼地不僅選用多種類型的植物,而且要選用蚯蚓做生物淨化。不少城市汙水處理廠也在選用蚯蚓處理汙泥,城市生活汙泥不僅成分複雜,含水率高,處理費用昂貴,一直是汙染治理的難題,採用蚯蚓吐納,生產蚯蚓糞可作為高品質有機肥,不僅成本低,而且可以附加出新的價值。

我在觀察到大面積的蚯蚓拱土現象後,試圖找一把鋤頭挖開拱土的地方,看看泥土底下的生物世界,因為我並不滿足於表面對它的瞭解。但這樣做很容易被人看成這個城市美麗花園的破壞者,於是我找來一根樹枝,結果可想而知,我根本無法靠一根樹枝掘開泥土,一窺泥地下的世界,並從蚯蚓入手,窺見覆雜如蜘蛛網一般的地下生物鏈。在這個地下的世界,除蚯蚓外還生活著大量的節肢動物:蟎、螞蟻、蜘蛛、馬陸、蠍子、甲蟲、鼠婦還有跳蟲,以及肉眼不可見的線蟲、細菌、真菌、原生生物,他們是蚯蚓重要的食物來源和協作者。此外蚯蚓還與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在這裡蚯蚓遠遠不是一個細小而脆弱的生靈,而是土壤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生物了,它們在暗天無日的地下,每天都演繹著豐富多彩的地下生活,既有著家族成員之間的愛恨情仇,也有著族群之間為爭奪房屋和糧食的你死我活,而我對這些地底生活的瞭解,都是在圭塘河畔的共享圖書館,伴隨著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而完成的。

蚯蚓的世界你我不懂,但它卻在寂寞中讓大地回春

蚯蚓糞是上好的有機肥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