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筆下強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見了所有中國女人的焦慮

張愛玲筆下強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見了所有中國女人的焦慮

張愛玲筆下強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見了所有中國女人的焦慮
張愛玲筆下強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見了所有中國女人的焦慮

丨(紀念張愛玲誕辰100週年)

/ Part 01

當你老了,真的美好嗎?

我想很多人都很害怕變老吧。

就連中國第一才女李清照,也在青春逝去時頗有“自知之明”的感慨,“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像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宋.李清照 《永遇樂》)。

這首詞大概說的是感到自己容顏不再,便不願出門和人相聚歡愉,因此“謝他酒朋詩侶”,不似年輕時分,“中州盛日,閨門多暇,簇帶爭濟楚”。(宋.李清照 《永遇樂》)

张爱玲笔下强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见了所有中国女人的焦虑

詩人葉芝在一片對青春的讚歌中,顯得很另類,因為他在讚頌老去的容顏。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還愛你虔誠的靈魂,愛慕你蒼老臉上的皺紋。”(威廉·勃特勒·葉芝 《當你老了》)

對老去的人的審美,法國女作家杜拉斯顯得更加豪邁:“愛你備受摧殘的面容”。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裡,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法 杜拉斯 《情人》)

/ Part 02

當你老了【第一樂章】——歲月還真是一把殺豬刀

然而張愛玲對人老之後的狀態,卻沒有太濃厚的審美雅興。她的作品處處可見對人老珠黃或是美人遲暮的描摹與慨嘆。這些文字裡也沒有怎樣的苛責,只是一種恨鐵不成鋼——對庸俗和虛無張愛玲向來不留情面。

她中晚期的作品《相見歡》,寫於1950年,但卻與歷經三十年修改的《色戒》一起被收錄在《惘然記》中。故事裡幾乎沒有任何稱得上“跌宕”的劇情,時間的跨度甚至就是姐妹倆的一場午後閒聊。不少讀者表示“小說缺乏故事性,看不懂,看不下去”。

张爱玲笔下强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见了所有中国女人的焦虑

但是如果你能耐住性子看下去,會驚歎於張愛玲中晚期作品中的那份更加純熟的智慧,不需要藉助絢麗的技巧和離奇的劇情,而是處處還原了我們生活的庸常與無聊。我們大部分人的人生本就如此,為何一定要在文學中尋找幻覺呢,尤其是在張愛玲這樣的奇才作家的小說裡呢?畢竟,不是所有的文字作都負責消遣和充當精神毒品的。

這篇小說裡的兩位女主角——年逾五十歲的伍太太和荀太太,是年輕時便相熟和要好的表姐妹。歷經了大半生的起伏與滄桑,表姐伍太太雖然嫁入豪門,然而丈夫與姨太太遠走高飛後,是再也不肯見她的。表妹荀太太守著年輕時是個美人的殘夢,在他人面前無限放大那回憶裡僅存的、卻早已褪了色的輝煌。

張愛玲在小說開篇就交出了關於“歲月是一把殺豬刀”的最生動詮釋:

“荀太太到上海來了發胖了,織錦緞絲棉袍穿在身上一匝一匝的,像盤著條彩鱗大蟒蛇;兩手交握著,走路略向兩邊一歪一歪,換了別人就是鵝行鴨步,是她,就是個鴛鴦。她梳髻,漆黑的頭髮生得稍低,濃重的長眉,雙眼皮,鵝蛋臉紅紅的,像鹹鴨蛋殼裡透出蛋黃的紅影子。”(張愛玲《相見歡》)

张爱玲笔下强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见了所有中国女人的焦虑

妙吧!這是明顯的身材管理失敗的案例,發點福可以,但身上的肉被勒得一段一段的,像盤著一條大蟒蛇,就讓人不寒而慄了吧。在張愛玲的文字裡,一個醜人多作怪的胖老女人,打扮的鴛鴦一般,搖搖擺擺向我們走來了。

這和張愛玲描寫的中年的王嬌蕊的發福又不是一回事。

“比以前胖了,但也沒有如當初擔憂的,胖到痴肥的程度;很憔悴,還打扮著,塗著脂粉,耳上戴著金色的緬甸佛頂珠環,因為是中年的女人,那豔麗便顯得是俗豔。”(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张爱玲笔下强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见了所有中国女人的焦虑

中年的嬌蕊雖然嬌嫩和美豔不再,但終究是幸運的,因為畢竟她在拋棄她的男人佟振保那裡學會了去愛,後來又有一位朱先生真心愛著她。所以我們看到,嬌蕊可以不那麼在意形象,不必再以色侍人,不必再以美豔的臉蛋和身材取悅男人,也更沒有必要守著過去的殘夢過活。

所以張愛玲對兩個同樣人老色衰的女人—荀太太和王嬌蕊,態度是很不同的。對王嬌蕊,張愛玲是手下留情了,並給予了她安穩的中年幸福。對荀太太,張愛玲是極盡諷刺和嘲弄。

/ Part 03

當你老了【第二樂章】——異床異夢

那麼,那位表姐伍太太呢?伍太太年輕時就是醜小鴨,幸得嫁入富人家,但是他的先生一點也不愛她,甚至乾脆就離她而去,空留一個名分給她。伍先生對伍太太的厭惡隨處可見,對於他的出走,張愛玲一筆帶過。

丈夫跑了那麼多年,留下的妻子伍太太怎樣度日呢?她的人生中只剩下漫長的虛無,對於這樣的人生狀態是其實很難書寫的。但這難不倒張愛玲,這一段二位老姐妹互相拔白頭髮的情景,寫出了我們最討厭成為的樣子:

兩人互相檢驗,像在頭上捉蝨子,偶爾有一兩次發現一根半根,輕輕的一聲尖叫:“別動!”然後嗤笑著仔細撥開拔去。荀太太慢吞吞的,她習慣了做什麼都特別慢,出於自衛。如果很快的把你名下的家務做完了,就又有別的派下來,再不然就給人看見你閒坐著。看這些白頭髮。伍太太有點不好意思似的噗嗤一笑,別過頭去撫著腦後的短鬈髮。”(張愛玲《相見歡》)

张爱玲笔下强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见了所有中国女人的焦虑

/ Part 04

當你老了【第三樂章】不是老天真 ,而是愚蠢到了老

對於一個老去的女人,凹少女感是最大的恥辱。

《相見歡》中有這樣一段對荀太太的描寫:

“表姐新燙了頭髮。”荀太太的一口京片子還是那麼清脆,更增加了少女時代的幻覺。”

是的,荀太太就是這樣,一直活在少女的幻覺裡。她不厭其煩的對他人講起自己年輕時的故事。甚至一次她被男人跟蹤的經歷,也被她反覆加工,最終成了一場分外妖嬈的豔遇。然而,在別人眼中她已然是祥林嫂一般的存在了。

张爱玲笔下强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见了所有中国女人的焦虑

雖然《相見歡》在張愛玲的眾多作品中並不顯眼,甚至出版後遭到了很多書友的批評,大家紛紛指責張愛玲江郎才盡,沒有了昔日的華彩和奇思。

然而,這些庸常眾人的惡意絲毫沒有影響這部作品的光輝,而且歷久彌新,畢竟人是不能靠著雞湯和雞血能活下去的!因為傳奇終究不屬於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但幸而張愛玲卻又努力讓這些小人物在她的文字裡活成了自己人生裡的傳奇。

我忘記是哪篇文章的標題了,我只覺得那個標題有點意思,大概是說“比起安慰,也許你更需要一記耳光。”

生活本已不易,我們能做的也許僅僅是保有一點尊嚴和自知之明。《相見歡》裡,荀太太和伍太太都活成了我們每一個人人生中最不想要的、難看的樣子。

不光是外貌和身材,還有心智的不健全。比如這段文字:

“荀太太跟伍太太也是久別重逢。伍太太現在又是一個人,十分清閒,常找她來,其實還可以找得勤些,住得又近。但是打電話去,荀太太在電話上總有點模糊,說什麼都含笑答應著,使人不大確定她聽明白了沒有。派人送信,又要她給錢。她不願讓底下人看不起她窮親戚,總是給得太多。寄信去吧,又有點不甘心,好容易又都住上海了,還要寫信。這次收到回信,信封上多貼了一張郵票。伍太太有啼笑皆非之感。她連郵局也要給雙倍。”

张爱玲笔下强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见了所有中国女人的焦虑

荀太太,不願意讓底下人看不起她,因此在下人面前擺闊,“連郵局都要給雙倍”。這比說一萬次“你不要打腫臉衝充胖子”都更有力量,這就是文學的妙用。好的文學就是一面照妖鏡,照見你的自大和醜陋。好的文學也是一劑良藥,療愈你的自卑與傷痛。

其實《相見歡》裡這樣發人深省的段落還有很多,比如伍太太的丈夫為何會厭惡她?她曾經陪伴丈夫出國時鬧出了那些笑話?伍太太的子女對她又是怎樣的態度?荀太太和荀先生是貧賤夫婦,但是他們恩愛嗎?荀太太為什麼要用拼命花錢的方式去報復她的人生?這些問題,我在《上官文露解讀張愛玲》之《相見歡》中用兩集的篇幅做了詳細解讀,請各位關注。當然更加希望各位朋友找來原著閱讀一番,讓我們在張愛玲純粹又純熟的文字中收穫當頭一棒,得以窺探生活真正的秘密,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活成令他人和令自己嫌棄的樣子。

【本期話題】你認為你最不喜歡的變老之後的樣子是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哦。

张爱玲笔下强凹少女感的老女人,照见了所有中国女人的焦虑

本期插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