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第一勇士鰲拜,到底是怎樣的人?

寂寞藤


謝邀。鰲拜,滿洲鑲黃旗人,滿清第一勇士,戰功赫赫,太宗、世祖、聖祖三朝元勳。鰲拜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簡單概括☞輝煌的前半生+專權(?)的後半生
鰲拜早年隨皇太極各地征戰,立汗馬功勞。後輔佐順治帝,順治駕崩,遺詔命鰲拜為四大攝政王之一,輔佐8歲的小康熙。康熙八年,鰲拜因專權被拘禁,後死於幽所。


戰功卓著的鰲拜。
1、皮島之戰。1637年,鰲拜立軍令狀請戰皮島(今朝鮮椵島),攻克明軍戰立下頭功,並晉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勇士)。

2、 松錦會戰。錦州☞明軍關外的軍事防禦體系,明清生死攸關之戰,最終鰲拜衝鋒陷陣,五戰五捷。此戰後大明再沒雄起,皇太極大喜,後,鰲拜升為護軍統領。

3、打垮李自成。1644年李退守西安,鰲拜進攻西安大順軍,後轉戰河南、湖北大小13戰。次年李自成被害,大順軍瓦解。

4、滅掉張獻忠。搞掉李自成,順治帝三年,鰲拜又一次先鋒出戰張獻忠,掃滅大西軍,並肅清殘餘勢力。再次首功。

無論早年關外之戰,還是入關後鞏固統治的大小戰鬥,鰲拜都衝在最前面出生入死,戰功赫赫。鰲拜,當之無愧大清開國功勳

忠心耿耿的鰲拜。
鰲拜出身將門,初隨皇太極,鞍前馬後,南征北戰。後,皇太極過世,長子豪格與多爾袞爭帝。鰲拜堅決擁護先帝后人繼位,不惜以武力對抗強大的多爾袞。要知道,多爾袞為皇太極兄弟,豪格、順治之叔,鰲拜和多爾袞比,只是個外人,皇室是人家的,這勢力差太遠 ☞也足見鰲拜多衷心先皇。
最終雙方妥協,由皇太極第9子繼位(即順治)。但,此後多爾袞和鰲拜這樑子算結下了。
鰲拜忠於皇太極,自然就忠於其後人順治。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多次打壓鰲拜,順治多次出面調解。順治親政後也視鰲拜為心腹重臣,讓其隨侍身邊,直接參與國家各類事務。可見順治很看重鰲拜。無論對皇太極還是順治帝,鰲拜都是絕對的干將忠臣


專權爭議的鰲拜。
公元1661年,順治帝去世,遺詔讓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輔政8歲的小康熙。一個體弱,一個性弱,鰲拜目標就對準了蘇克薩哈(多爾袞的人)。先殺了費揚古之子(康熙侍衛☞對鰲拜不敬),兩家結怨,後鰲拜又滅了費揚古一家。
鰲拜最大罪名或是換地事件
。其實這是早年多爾袞謀私,強行用正白旗差地換了鑲黃旗好地。康熙五年鰲拜要求“呈請更換”,但遭到正白旗代表反對。鰲拜無視康熙調解,把三個代表給做了,強行換地。多爾袞的錯,讓鰲拜一人買單也不公平吧?況且鰲拜也是為整個鑲黃旗家族,而非一己之私。

康熙十五歲時,鰲拜已是朝中最有勢力的宰相,這和即將親政的康熙必然是權力衝突
老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康熙要親臨天下。鰲拜啊,鰲拜,橫掃四方無敵,可惜你不擅政治謀略,只會"橫"勁不懂"奸"道...鰲拜最終被康熙設計拿下,後拘禁不久,大戰四方傷痕累累的鰲拜於1669年憂鬱而死


總體上,鰲拜功勳卓著,功遠大於過,對兩代先皇忠心耿耿,他是功勳+權臣而非奸臣。這是康熙沒殺鰲拜的檯面原因。真相或不全如此,畢竟長大的康熙不想有人擋道。在鰲拜沒選擇急流勇退時,就註定了命運。鰲拜後人並沒多慘,後來康熙平反,尤其是雍正恢復了鰲拜名譽,並追封至高榮譽“超武公”(岳飛同封號),都很能說明問題。
歷史滾滾,歲月無情,身後事任人評。但有一點沒人不服,鰲拜☞ 真正的鐵血男人!

上弦月M


1669年五月,輔政大臣鰲拜像往常一樣進宮面聖,然而,進入武英殿後,忽然一群少年一擁而上,這些人鰲拜知道都是平時陪著康熙小皇帝練習布庫的。他們有的抱胳膊,有的抱大腿,鰲拜雖然是“滿洲第一勇士”,也寡不敵眾,束手就擒。這就是著名的康熙擒鰲拜事件。

鰲拜下獄後。平日裡狗屁不放的大臣,爭先恐後的向康熙效忠,還擬定三十條大罪,建議立斬。

康熙也想殺了一了百了,但此時,鰲拜,向康熙提出了死前見一面的請求。康熙同意了這個要求。鰲拜見到康熙後,也沒有多言,撕開了自己的衣服,康熙沉默了。

但最終,鰲拜還是被囚禁到不明不白的死去。

鰲拜被囚後,本來被壓制的三藩,鄭經等勢力迅速開始反清。滿清的一代忠臣就此離開了歷史舞臺。

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屢立大功。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徵朝鮮,他都跟著參加了,均有戰績,對後金來說算是戰功赫赫,為滿清拿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滿身的創傷就是證明。

同時鰲拜也是皇太極忠心耿耿的心腹。

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死,滿洲親貴在帝位繼承上出現矛盾。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爭立。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雙方爭持不下,鰲拜手握重兵,成為這場皇位之爭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與兩黃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譚泰等八人會集於豪格府邸,“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當會議之中爭論不休時,鰲拜與按劍而前,齊聲說道:“我們這些奴才,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實際上是以武力威脅多爾袞不得覬覦帝位。在這種形勢下,多爾袞才不得不作出讓步,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繼位。

多爾袞攝政之後,黨同伐異,擅權自重。他首先打擊的就是他的爭位對手豪格及鰲拜本,鰲拜雖功勞很大,但在短短數月間卻被論死兩次,可見其所受打擊之嚴酷、境遇之窘迫,這也是多爾袞對鰲拜逼迫其擁立順治的報復,鰲拜差點死去,但對順治也更為忠心,最終等到了順治親政。

順治親政後,知道鰲拜、索尼等人忠心耿耿,對鰲拜極為敬重,視為心腹重臣。

孝莊病重的時候,順治朝夕侍侯。鰲拜甚至也晝夜於宮中侍候,都顧不上自己休息吃飯,深獲順治的讚賞。

鰲拜一生,對滿清來說,是光輝的一生,他跟隨皇太極戰功赫赫,忠心耿耿。皇太極死後立保福臨並多次為順治抵擋多爾袞的明槍暗箭,自己幾次差點被殺。順治死時將鰲拜作為託孤重臣也是完全對他的人品,能力,忠誠完全信任的結果。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忠臣,卻被一個小孩子不明不白的拿下囚禁,結束了一生,何等的悲哀,歸根結底鰲拜還是忠心耿耿的,所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有人說鰲拜想造反所以康熙才動手,以鰲拜的能力和當時控制的實力,如果造反恐怕康熙早就玩完了,鰲拜忠心耿耿,為康熙祖宗三代當牛做馬,最終,卻成了滿清皇室和將門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關河南望


真相是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忠臣。

首先,他做為滿洲上三期的鑲黃旗人,年輕的時候就和索尼一起成為了皇太極的死黨。由於他打仗勇猛,忠心耿耿,為皇太極辦了許多事情。

其次,皇太極死後,他敏銳的捕捉到皇權中心的轉移,他盯上了孝莊。最後成為了孝莊的心腹大臣,他不僅戰功赫赫,而且對大清也是比較忠心的。至少許多事都是為維護皇權所做。

最後,到了康熙朝,由於他是四大臣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康熙認為他是一個絆腳石。所以決定除掉他,將他的勢力打掉不僅可以讓康熙立威,同時也可以讓自己順利的主政,並讓所有人都開始依附皇權。

政治具有複雜性,沒有一個人會成為永遠的勝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