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密探零零發


毛文龍已死,但皮島還是被滿清視為眼中釘,定要拔之而後快,而鰲拜一戰成名的地方就是很多朋友都認為不重要的皮島。皮島並沒有那麼重要?毛文龍沒那麼重要?在鰲拜突破皮島後,皇太極為此特地撰寫祭文,以告慰努爾哈赤在天之靈。既然皮島不重要,皇太極又為何因此給鰲拜封爵?為什麼要賜號巴圖魯?而又為什麼把他升為鑲黃旗護軍統領?皮島不重要的話,連去都不用去。

連袁崇煥上疏皇帝的時候都提到要感謝毛文龍的牽制,為此毛文龍被打得也就還剩一口氣,反倒是現如今的鍵盤俠們覺得毛文龍不重要。毛文龍身上是有死罪,也該死,但是不應該那個時候死,更不是他袁崇煥能動的,啥?就動了?那論罪的時候袁崇煥就死了,而且是千刀萬剮,比毛文龍死的更慘,這就叫自作自受。

鰲拜和圖賴同受費英東餘蔭

代善的兒子碩託能力不足,沒有按計劃拿下皮島,造成皇太極因此震怒。而第2次率軍攻打皮島的,就是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但同樣遭到頑強的抵抗,鰲拜挺身而出,強行登島成功,從此,鰲拜邁向事業巔峰。

從史料中,我們知道,鰲拜叫的很大聲,這就是勇猛的表現吧,他還敢和多爾袞大小聲,這也是所謂的勇猛吧,可惜入關後索尼好懸被多爾袞捏死,鰲拜立刻就慫了,放棄了保皇盟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拳頭比嗓門更重要,所以鰲拜勇猛的事我們也就不要再提了。

後金也好,大清也罷,當時滿洲部隊的戰鬥力非常高,所以把鰲拜放在諸王貝勒中間,未必就能如何,更談不上出類拔萃,這個人勇猛有餘,智商欠費,不適合從政,打打殺殺還可以。而且只能作為一個從屬將官征戰,獨立進行大規模戰役,無論他有多勇猛,倒黴的概率都會極高,眼裡只有利益,腦中缺乏智慧。

不靠餘蔭靠勇猛,從小兵混起,他未必能活到入關。

順治到底看中鰲拜什麼

清朝初期,高層對鰲拜的定位還是比較準確的,一般來說,鰲拜東征西討的時候都不是主角,很少有獨立戰鬥的機會,太小規模的戰鬥咱們不提。

順治帝臨終,將玄燁託付給四輔政大臣,其餘三人雖然也有缺點種種,也算好歹說得過去,但順治最為不智的,就是把鰲拜這個人捧到四輔政大臣中來。

我們先說順治選定鰲拜的原因:

一、忠心耿耿

雖然與後宮有過溝通也獲得了極大的支持,但是敢於“夥同”他人圍了瀋陽皇宮,圍了崇政殿脅迫多爾袞,為了皇族和兩黃旗利益如此拼命,忠心要這種程度的人不多。當然,這個問題不能展開來詳細說,篇幅沒法控制。只說一點,就是同樣參雜了鰲拜的個人利益。

至於某些朋友說鰲拜真性情,耿直不含糊,本可以投靠多爾袞,卻一直站在他的對立面上,我想說,您快找地兒歇會兒去吧,謝謝。他就是被活剮也不會投靠多爾袞,否則死的只會更難看,他沒得選。無論鰲拜還是圖賴都沒有一絲絲可能跑到多爾袞陣營中去的。

二、鰲拜背後瓜爾佳氏的族群勢力

古老的氏族,紮實的族群根基,體系龐大,同樣的能征善戰,鰲拜只是家族代言人,他的一切都是家族給的,您沒看錯,是一切。鰲拜忠心的背後,是瓜爾佳氏整個族群對皇室的死心塌地的效忠。順帶提一句,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八路軍抗日將領關嚮應就是瓜爾佳氏。

鰲拜的缺點瑜不掩瑕

有一個詞叫瑕不掩瑜,那麼放在鰲拜身上就要反過來說,瑜不掩瑕。除了忠心以外,實在是沒有一點點值得稱道的地方。因為鰲拜的性格特點比較突出,他是個啥樣子的人很容易看出來,驕橫跋扈,愚痴無知。

專權擅權排除異己

比如初期的4位輔政大臣。索尼裝老裝病,不願意搞事情,但一直讓他耿耿於懷的就是,以前多爾袞曾經對他實行的打壓政策。現在接掌正白旗的是蘇克薩哈,而蘇克薩哈與鰲拜政務處理上的意見經常不能統一,關係不和。

又,索尼、鰲拜二人,對正白旗勢力深惡痛絕,這種深惡痛絕並不只是針對多爾袞一個人,而是正白旗的整體勢力(兩黃正白的仇怨無法消弭,哪怕正白成了上三旗皇帝親掌也不行,順治把正白收到手中的目的之一就是不讓兩黃和正白搞事情,但是收效甚微,兩方積怨已久、苦大仇深。)所以一旦有了爭執,往往是蘇克薩哈一對二,很吃虧。

不是還有一個人嗎?沒錯,但是遏必隆生性懦弱,本身就沒有主見,誰兇就聽誰的。所以,鰲拜才能統一戰線。鰲拜結黨營私,擅權程度雖不比多爾袞,但也差不太多,能說他是噁心誰學誰嗎?自己曾經遭受的苦難,自己反過來要再演一遍施加到別人身上。

圈地運動

入關之初,圈地令使得冀東肥沃之地多流入正白旗之手,順治四年,“自今以後,民間田屋,不得復行圈撥,著永行禁止。其先經被圈之家,著作速撥補”。這其實是多爾袞的補救,他又不傻,下面人乾的那些天怒人怨的事他能不知道麼,包括逃人法的調整這些都是多爾袞對已經下達政令的調整。

鰲拜統一戰線後,儼然就是多爾袞第二,你正白旗好處都佔了,說停就停?我偏不停,還要置換你正白旗的好地,多爾袞和鰲拜都有私利,但不同的是鰲拜根本沒有腦子,就更別提政治了,多爾袞是看到了極大的隱患,必定會影響清王朝統治才叫停的。而鰲拜只看到多爾袞拿了好處,我也要。

後來康熙帝親政,到二十四年,上諭“嗣後永不許圈”,這都是正常人,不同於鰲拜,哪怕當時康熙帝才不到30歲。

鰲拜為了自己族群利益,想以鑲黃旗的土地置換正白旗的土地,反正是佔便宜的事兒唄,前期調研和後期執行的人選就是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

三個人進行實地調研以後,懇請鰲拜生收回成命,因為,可能會置換土地的消息走漏以後,各州縣不再耕種,旗人也好,漢族百姓也罷,失業人口達幾十萬。而且廣大知識分子和民眾,對土地問題怨聲載道。

習慣了專橫跋扈的鰲拜,根本聽不進任何建議,不僅不接受建議,還要殺了這三人,康熙帝並沒有批准鰲拜關於此事的請示,鰲拜卻大逆不道的矯昭殺人,鰲拜一直看不順眼的蘇克薩哈,當然也沒有選擇放過。雖然康熙帝還是不同意,但終究還是被鰲拜所殺,所以,氣憤已極的康熙帝才決定清除鰲拜及其勢力集團。

鰲拜的最終結果

最終,鰲拜被擒拿之後,最後被定罪革職,判斬立決。

一干親眾全部處決,女眷家產全部充公。而康熙帝一念之仁,最終只是將其革職,拘禁,殺了同夥的兩個弟弟和參與過深的一個侄子(《清史稿》記錄的是三個侄子)。不久,鰲拜死於被幽禁的處所,其實就是一種給臉的死法。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天知道發生過多少次,愛新覺羅家族更是個中好手,舒爾哈齊和阿敏就是範例,好好的一個大活人,又不是麻雀養不活。怎麼就能把自己給憋屈死了?康熙繼承了老祖宗的優良傳統,他的兒子雍正也青出於藍,這招用得滾瓜爛熟。

不管鰲拜最終大罪若干條,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干擾了皇權的有序更迭進程,加上他個人的跋扈,從政水平幾乎沒有,輔政變為亂政,窩裡反倒是把好手,從朝堂到民間搞得天怒人怨的,他沒被直接處死已經是奇蹟了,他的榮耀來源於家族,他沒被直接弄死並牽連親眷也是因為家族,戰功誰沒有,鰲拜特別多?比他多的有的是!

株連九族的建議不是沒人提過,但純粹是胡扯,康熙有膽子把瓜爾佳氏連根拔起麼,拔起蘿蔔帶著泥,大家族之間都互相門當戶對的通著婚呢,康熙帝剛剛親政也還要各勢力幫扶,為了穩定統治,這時候不適合大動干戈,主犯處置了就得了,還給留著臉沒處死鰲拜,瓜爾佳氏被這一棍子掄的不輕,漲漲記性也就是了。


古今通史


鰲拜前半生活得糊塗,晚年活得太清楚。功績大了後,就忘記自己的身份了,那就真的糊塗了。可是鰲拜在臨死前為了活命又露出一身的刀疤,死刑變成了終身監禁,也算是救了他一命。其實人真的要活得糊塗一點,越看的明白就越活得不開心,稀裡糊塗點才快樂。

電視劇裡總是把鰲拜寫的很壞,是一個奸臣。其實真史中他的有些做法也招人恨。但是他是歷史中的人物,歷史向來都是勝者去寫,我們根本不知道真史中的鰲拜是怎樣的一個人,今天我在這兒想替鰲拜洗白了。

鰲拜的一生

鰲拜(約1610年-1669年),鰲拜武將出生,不僅精通騎射,而且體力驚人,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立下汗馬功勞。他是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皇太極病逝後,他擁戴輔佐順治,順治去世後,受遺詔為輔政大臣。後因權利太大而結黨營私被終身監禁,最後死於牢中。

為什麼要替鰲拜洗白呢?我們來看看鰲拜的豐功偉績

1. 《皮島海戰》擊敗明軍據點皮島

1637年清朝聯合朝鮮一起攻打明朝在朝鮮的據點皮島,鰲拜冒著炮火近身相搏,最終攻下皮島。明朝的東江鎮名存實亡。

2. 打垮明朝最後一支軍隊

《松錦之戰》(1640年-1642年),皇太極發動消滅明朝關外最後一支軍隊,從此以後明朝勢力更弱,後鰲拜晉升為護軍統領。

3. 打垮張獻忠與李自成

《清滅大西之戰》順治三年(1646年1月2日),張獻忠率領軍隊對抗清軍,清軍以護軍統領鰲拜為先鋒,進擊大西軍,大獲全勝鰲拜實居首功。鰲拜還擊敗李自成大順軍,立有大功。

4. 對抗多爾袞,忠於皇太極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像跟自己的侄兒福臨爭皇位,但是兵權在鰲拜手中,鰲拜堅決擁立皇太極之子福臨。鰲拜對皇太極忠心耿耿顯然也會對他的兒子忠誠,他說:

“我們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

鰲拜晚年專權

康熙三年(1664)四月,鰲拜因康熙身邊的侍衛費揚古對他不禮貌,而設計殺死費揚古與他的兩個兒子,搞得人家家破人亡。後又與蘇克薩哈不合,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說:

“在康熙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宰相(即鰲拜),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

後來康熙帝頒佈了鰲拜的三十大罪狀,其中有23條是與結黨營私有關的,不尊重皇太后的有2條,私買奴僕的有5條。康熙很有可能是看鰲拜權利太大而除掉他,不要給自己留下隱患。只能說鰲拜情商太低,不能智取,得罪了很多人。


小龍談歷史


近年來,隨著各種清代題材的歷史劇熱播,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那麼,歷史上的鰲拜真實面目又是怎麼的呢?

其實,鰲拜是清初政壇上的一個重要人物。

滿洲第一巴圖魯––––功臣鰲拜

鰲拜早年南征北戰,屢建奇功,忠於古主,始終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只是到了康熙年間,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資歷再高、功勞再大,在新帝新政局新形勢之下,他只能被迫退出歷史的舞臺。

鰲拜精通騎射,從青年時代就跟隨皇太極進攻蒙古察哈爾部、徵朝鮮均有很好的戰績。

崇德二年,皇太極命貝子碩託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諸將進攻皮島,由於碩託久攻不下,皇太極又命阿濟格接受,鰲拜從徵軍中。阿濟格與眾將商議後,制定了兵分兩路、聲東擊西的進攻方案,一路從海上以鉅艦擺出正面進攻的態勢吸引皮島守軍注意力;另一路是進攻的關鍵所在,其以輕舟精銳,快速推進,直插皮島西北角的要害陣地。

而後一路由鰲拜和準塔率領,其渡海發動進攻時,不料明軍早已嚴陣以待,一時炮矢齊發,清軍進攻受挫,形勢緊急,鰲拜見狀,奮起大呼,第一個衝向明軍陣地,冒著炮火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清軍雖一舉跟進,登上皮島,舉火引導主力來攻,皮島終於被攻克。

這一戰,是鰲拜的成名戰,皇太極以鰲拜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

松錦之戰中,錦州祖大壽被包圍,洪承疇13萬大軍來援,進至松山,與清軍激戰,清軍右翼濟爾哈朗部遭受明軍火器的猛烈攻擊,處於下風,阿濟格派遣精銳護軍來援,其中就有鰲拜。鰲拜部路遇明軍騎兵,於是迎頭而上,擊敗對方,其後鰲拜也不待軍令,果斷乘勝追擊,打到明軍陣地之前,遂令部下將士下馬步戰,再敗明軍。鰲拜衝鋒陷陣,一馬當先,五戰五捷,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代皇太極親來後,徹底贏得了松山之戰的勝利,而鰲拜升為護軍統領,成為八旗將領中有較高地位的人物。

大清入關後,鰲拜又是絞殺農民軍的主力干將,從順治元年十月開始,鰲拜一路將李自成從西安輦到了湖北,最終李自成在九宮山遇害,大順政權土崩瓦解。打垮李自成後,鰲拜又奉命前往四川,剿滅張獻忠的大西政權,鰲拜身先士卒,一路猛烈進攻,最終張獻忠被殺,大西軍主力被破。

皇太極的忠臣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極逝世,滿洲貴族在帝位繼承上出現了矛盾,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爭立。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和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雙方爭持不下,形勢極其嚴峻。

而作為向歡慶護軍統領的鰲拜手握重兵,成為了這場皇位之爭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與兩黃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譚泰等八人會集於豪格府邸“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密謀擁立肅親王為帝。

八月十四日,代善與崇政殿召集會議討論繼承人選,鰲拜與當天清晨與兩黃旗大臣盟誓與大清門,堅決擁立先帝之子,並命兩旗精銳護軍全副武裝換位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見的準備。

當會議爭論不休時,鰲拜與效忠於皇太極的一批將領紛紛離座,按劍而前,齊聲道:“我們這些先帝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實際上是以武力威脅多爾袞不得覬覦帝位。在這種形式下,多爾袞不得不作出讓步,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繼位,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一同輔政。這一折中方案最終為雙方所接受。

縱觀鰲拜的一生,早年戰功赫赫,雖偶有波折,但還算榮寵一時,又歷事三朝,輔佐幼主,忠心耿耿。


江畔初見月


謝邀。鰲拜,滿洲鑲黃旗人,滿清第一勇士,戰功赫赫,太宗、世祖、聖祖三朝元勳。鰲拜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輝煌前半生+專權(?)後半生。

早年隨皇太極立汗馬功勞。後輔順治帝,順治駕崩,遺詔命鰲拜為四大佐臣之一,輔佐8歲的小康熙。康熙八年,鰲拜因專權被拘禁,後死於幽所。


戰功卓著的鰲拜。


1、皮島之戰。1637年,鰲拜立軍令狀請戰皮島(今朝鮮椵島),攻克明軍戰立下頭功,並晉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勇士)。

2、 松錦會戰。錦州☞明軍關外的軍事防禦體系,明清生死攸關之戰,最終鰲拜衝鋒陷陣,五戰五捷。此戰後大明再沒雄起,皇太極大喜,後,鰲拜升為護軍統領。

3、打垮李自成。1644年李退守西安,鰲拜進攻西安大順軍,後轉戰河南、湖北大小13戰。次年李自成被害,大順軍瓦解。

4、滅掉張獻忠。搞掉李自成,順治帝三年,鰲拜又一次先鋒出戰張獻忠,掃滅大西軍,並肅清殘餘勢力。再次首功。


無論早年關外之戰,還是入關後鞏固統治的大小戰鬥,鰲拜都衝在最前面出生入死,戰功赫赫。鰲拜,當之無愧大清開國功勳。


忠心耿耿的鰲拜。


鰲拜出身將門,初隨皇太極,鞍前馬後,南征北戰。後,皇太極過世,長子豪格與多爾袞爭帝。鰲拜堅決擁護先帝后人繼位,不惜以武力對抗強大的多爾袞。要知道,多爾袞為皇太極兄弟,豪格、順治之叔,鰲拜和多爾袞比,只是個外人,皇室是人家的,這勢力差太遠 ☞也足見鰲拜多衷心先皇。

最終雙方妥協,由皇太極第9子繼位(即順治)。但,此後多爾袞和鰲拜這樑子算結下了。

鰲拜忠於皇太極,自然就忠於其後人順治。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多次打壓鰲拜,順治多次出面調解。順治親政後也視鰲拜為心腹重臣,讓其隨侍身邊,直接參與國家各類事務。可見順治很看重鰲拜。無論對皇太極還是順治帝,鰲拜都是絕對的干將忠臣。


專權爭議的鰲拜。

公元1661年,順治帝去世,遺詔讓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輔政8歲的小康熙。一個體弱,一個性弱,鰲拜目標就對準了蘇克薩哈(多爾袞的人)。先殺了費揚古之子(康熙侍衛☞對鰲拜不敬),兩家結怨,後鰲拜又滅了費揚古一家。

鰲拜最大罪名或是換地事件。其實這是早年多爾袞謀私,強行用正白旗差地換了鑲黃旗好地。康熙五年鰲拜要求“呈請更換”,但遭到正白旗代表反對。鰲拜無視康熙調解,把三個代表給做了,強行換地。多爾袞的錯,讓鰲拜一人買單也不公平吧?況且鰲拜也是為整個鑲黃旗家族,而非一己之私。


康熙十五歲時,鰲拜已是朝中最有勢力的宰相,這和即將親政的康熙必然是權力衝突。
老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康熙要親臨天下。鰲拜啊,鰲拜,橫掃四方無敵,可惜你不擅政治謀略,只會"橫"勁不懂"奸"道...鰲拜最終被康熙設計拿下,後拘禁。不久,大戰四方傷痕累累的鰲拜於1669年憂鬱而死。



總體上,鰲拜功勳卓著,功遠大於過,對兩代先皇忠心耿耿,他是功勳+權臣而非奸臣。這是康熙沒殺鰲拜的檯面原因。真相或不全如此,畢竟長大的康熙不想有人擋道。在鰲拜沒選擇急流勇退時,就註定了命運。鰲拜後人並沒多慘,後來康熙平反,尤其是雍正恢復了鰲拜名譽,並追封至高榮譽“超武公”(岳飛同封號),都很能說明問題。

歷史滾滾,歲月無情,身後事任人評。但有一點沒人不服,鰲拜☞ 真正的鐵血男人!

上弦月A


由於受影視劇的影響,鰲拜在我們現代人的眼裡,成了一個被誤讀和醜化的人。其實,真實的鰲拜,是沒有那麼惡毒和不堪的。就從康熙用摔跤的方式拿下他,對他只是作監禁處理,並沒有殺他,同時康熙晚年的時候,還給他平反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至少康熙並不認為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甚至對他被拿下,多多少少有些心存愧疚。

(鰲拜劇照)

那麼,真實的鰲拜,應該是怎樣的呢?

第一,鰲拜是一個英勇的人。

鰲拜是跟隨皇太極打出來的,他最終能走上高位,靠的全都是自己的戰功。鰲拜性格倔強,不怕死。在皮島戰役中,若不是他冒死率軍衝上皮島,在明軍強大火力的壓制下,滿清根本就不能攻克皮島。松錦大戰中,鰲拜五戰五捷,立下汗馬功勞。西充之戰中,鰲拜身先士卒,大破大西軍,殺死張獻忠。

鰲拜就是憑藉這種不怕死,英勇無畏的作風,所以他才總能打勝仗,獲得皇太極的高度信任。

第二,鰲拜是一個忠誠的人。

在古代社會,所謂“忠誠”,就是忠於自己的主人,一心為主人謀福利,從不背叛主人。鰲拜就是這樣的人。

滿清當時雖然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但是由於實行八旗制度,早期又採用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因此勢力集團眾多。當皇太極沒來得及確定皇位繼承人就去世後,忠誠於皇太極的鰲拜,為了讓皇位繼續在皇太極這一脈上延續,聯合索尼等人,堅決地和多爾袞抗衡,最後終於鬥敗多爾袞,讓皇位傳給了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順治皇帝)。而且在整個順治朝,鰲拜對順治一直忠心耿耿,所以,順治去世時,才把鰲拜選為年幼康熙的輔政大臣。

(順治劇照)

第三,鰲拜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鰲拜本來在四個顧命大臣中是排在最後一位的,但是索尼年邁,無力處理政務;蘇克薩哈是從多爾袞那邊投降過來的,有“叛徒”和“小人”的嫌疑,他說話不服眾;遏必隆是個依違兩可的人,好好先生,說話不壓秤。因此,政務主要就是鰲拜在處理。

歷史上對於鰲拜當政期間,處理的政務事情,並沒有過多的記載。之所以會這樣,應該與鰲拜最後被拿下監禁不無關係。但至少有一點,鰲拜主政期間,整個清朝和平安寧,沒有發生過大事,沒有出過亂子。這從側面也反映出,鰲拜是很有能力的。

(蘇克薩哈劇照)

第四,鰲拜是一個正直的人。

歷史上對鰲拜多有批評,主要集中在他專權。典型的例子,就是“換地風波”。也就是鰲拜強迫蘇克薩哈所代表的正白旗的人,與自己所代表的鑲黃旗的人換地。

不過,關於換地風波,其實鰲拜並沒有做錯什麼。正白、鑲白兩旗在多爾袞執政時期,利用多爾袞的權力,強勢佔領了兩黃旗的土地。那時候,兩黃旗的人,有苦說不出。現在,多爾袞早已去世,蘇克薩哈又背叛多爾袞投奔順治,鰲拜要求兩白旗和兩黃旗換地,其實就是讓兩白旗把多佔的土地吐出來。雖說鰲拜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時也體現了他打抱不平、正直的一面。不能對這件事一味否定。

當然了,雖然鰲拜有諸多優點,但並不能就此說鰲拜是一個好人。所謂“性格決定命運”。鰲拜的失敗,就失敗在他的性格上。他太倔強,太直率,又認不清形勢。當同樣具有極大權力慾望的康熙漸漸成年的時候,他並沒有及時把權力交還到康熙的手裡(當時其實他也和索尼等人一起請過康熙親政,但康熙拒絕了),因此最後走上了悲劇的結局。


張生全精彩歷史


鰲拜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得從他跟隨的皇帝來說

鰲拜清朝權臣,出身貴族,滿洲鑲黃旗人,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跟隨皇太極的時候

鰲拜他是個非常英勇的人,他被封為“滿洲第一巴圖魯”,可以說完全是自己一手打拼出來的,能夠走上高位,全靠戰功,他這個人性格倔強,打仗不怕死。在皮島戰役是,冒死帶領敢死隊衝上去,憑藉自己的英勇戰勝了明朝的超強火力,並且得到了皇太極的信任是一個忠心的人。

順治時期,鰲拜已經成為一員大將,皇太極剛死,多爾袞權利最大,鰲拜為了保住福臨,聯合索尼等大臣同多爾袞對抗,他在順治時期也是非常忠心的,這也是為什麼其可以成為四大顧命大臣之一的原因。

康熙時期,康熙剛上位的時候年幼無知,只能依靠四位顧命大臣,可是四大顧命大臣中,蘇克沙哈被其害死,索尼病亡,遏必隆老好人,只有鰲拜大權在握,權傾朝野,康熙年幼的時候就算啦。可隨著康熙日益成長,漸漸的想要拿回自己的權利,而鰲拜則不肯,康熙不得不把鰲拜拉下馬,不過鰲拜一直是專權,並沒有想造反的思想,這點從康熙晚年為其平反便能看出來。


愛歷史的小蝸牛


鰲拜,本是清朝初期的重要大臣,也是康熙皇帝年少時的四大輔臣之一。因其在多次大戰之中,戰績累累,被封為公爵,引起驍勇善戰也被稱為“清朝第一勇士”。但鰲拜在其晚年,因康熙年少,其便想篡奪政權,結黨營私,最後被康熙皇帝下令幽禁,直至老死於獄中,這些我們也都能在《鹿鼎記》中看到。

我們經常聽說的或者小說和電視劇裡所描繪的鰲拜形象,主要都是源於其晚年時期的所作所為。鰲拜於晚年時期,犯下了大錯,導致自己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鰲拜在順治帝死後,依照順治的遺囑,與其他三位順治時期的大臣一起幫助年少的康熙皇帝。但由於康熙皇帝此時年僅8歲,對於很多朝廷大事還不能完全專斷,還需要其母后進行理政。在順治帝死後不久,康熙皇帝的母親也不幸病逝,自此完全由四大輔臣協助康熙進行所有朝廷的事務。四大輔臣雖在順治帝時期忠於皇帝,但在順治皇帝死後他們並不能團結一心,一致忠心輔助康熙,常常因政見不和而發生矛盾,且這四人中鰲拜戰功顯赫,資格很老,常常以氣勢逼人,所以在其他三位輔佐大臣的唯唯諾諾之下,鰲拜逐漸得以把握朝廷重權,日益驕橫,且此時的康熙年少,他也沒放在眼裡,於是開始走上了專權的道路。

但在此之前,鰲拜之所以能得到順治的信任,是因為他忠於朝廷,立下了不朽的汗馬功勞。

首先是三大會戰,讓鰲拜穩固了自己在清朝政府的地位。一是崇德年間的皮島之戰,清軍遇到明朝軍隊的極力反抗和嚴陣以待,一時之下,清軍受挫,形勢十分危急,這時鰲拜主動請纓,立誓如果攻不下這座島,不會回來。在兩軍交戰時,鰲拜奮勇殺敵,冒著炮火和箭雨與敵人肉搏,最終才能攻克皮島。這次皮島之戰的大獲全勝,鰲拜獲得皇太極的賞識,被封為三等公爵。

二是崇德六年的松錦會戰,在遭遇到明軍的猛烈強攻之下,清軍失利,鰲拜此時迎頭而上,一舉擊敗對手,而且之後鰲拜在這次會戰中再展雄風,創下連續五次進攻,五次全勝的戰績明朝在經過這次戰鬥之後,實力大大削弱,鰲拜也因其戰功顯赫,升至清朝護軍統帥。三是西充之戰,發生於明朝滅亡,清軍入關之後。此時順治皇帝已經執政。在這次的西充之戰中,鰲拜的任務是打擊殘餘的明方勢力李自成等人帶領的起義軍,在這次大戰中,鰲拜又以其戰功居於首位。

除了在戰場上,鰲拜驍勇善戰,屢戰屢勝,鰲拜本人對於皇帝也是忠心耿耿。在皇太極死後,多爾袞與皇太極兒子爭奪皇位,形勢極為嚴峻,鰲拜當時作為這一繼承問題的關鍵人物,在多方壓力之下,鰲拜在大清門立誓,表示堅決維護先帝之子,鰲拜對於皇室的忠心可見一斑。





北七省書友同盟扛把子


1669年五月,輔政大臣鰲拜像往常一樣進宮面聖,然而,進入武英殿後,忽然一群少年一擁而上,這些人鰲拜知道都是平時陪著康熙小皇帝練習布庫的。他們有的抱胳膊,有的抱大腿,鰲拜雖然是“滿洲第一勇士”,也寡不敵眾,束手就擒。這就是著名的康熙擒鰲拜事件。

鰲拜下獄後。平日裡狗屁不放的大臣,爭先恐後的向康熙效忠,還擬定三十條大罪,建議立斬。

康熙也想殺了一了百了,但此時,鰲拜,向康熙提出了死前見一面的請求。康熙同意了這個要求。鰲拜見到康熙後,也沒有多言,撕開了自己的衣服,康熙沉默了。

但最終,鰲拜還是被囚禁到不明不白的死去。

鰲拜被囚後,本來被壓制的三藩,鄭經等勢力迅速開始反清。滿清的一代忠臣就此離開了歷史舞臺。

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屢立大功。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徵朝鮮,他都跟著參加了,均有戰績,對後金來說算是戰功赫赫,為滿清拿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滿身的創傷就是證明。

同時鰲拜也是皇太極忠心耿耿的心腹。

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死,滿洲親貴在帝位繼承上出現矛盾。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爭立。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雙方爭持不下,鰲拜手握重兵,成為這場皇位之爭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與兩黃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譚泰等八人會集於豪格府邸,“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當會議之中爭論不休時,鰲拜與按劍而前,齊聲說道:“我們這些奴才,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實際上是以武力威脅多爾袞不得覬覦帝位。在這種形勢下,多爾袞才不得不作出讓步,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繼位。

多爾袞攝政之後,黨同伐異,擅權自重。他首先打擊的就是他的爭位對手豪格及鰲拜本,鰲拜雖功勞很大,但在短短數月間卻被論死兩次,可見其所受打擊之嚴酷、境遇之窘迫,這也是多爾袞對鰲拜逼迫其擁立順治的報復,鰲拜差點死去,但對順治也更為忠心,最終等到了順治親政。

順治親政後,知道鰲拜、索尼等人忠心耿耿,對鰲拜極為敬重,視為心腹重臣。

孝莊病重的時候,順治朝夕侍侯。鰲拜甚至也晝夜於宮中侍候,都顧不上自己休息吃飯,深獲順治的讚賞。

鰲拜一生,對滿清來說,是光輝的一生,他跟隨皇太極戰功赫赫,忠心耿耿。皇太極死後立保福臨並多次為順治抵擋多爾袞的明槍暗箭,自己幾次差點被殺。順治死時將鰲拜作為託孤重臣也是完全對他的人品,能力,忠誠完全信任的結果。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忠臣,卻被一個小孩子不明不白的拿下囚禁,結束了一生,何等的悲哀,歸根結底鰲拜還是忠心耿耿的,所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有人說鰲拜想造反所以康熙才動手,以鰲拜的能力和當時控制的實力,如果造反恐怕康熙早就玩完了,鰲拜忠心耿耿,為康熙祖宗三代當牛做馬,最終,卻成了滿清皇室和將門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關河南望


鰲拜其人,出身將門之子。力敵萬人,勇冠八旗,號稱"滿清第一勇士。

在清太宗皇太極,崇德和清世祖福臨,順治兩朝期間,忠心事主,戰功顯赫。為愛新覺羅王朝捨生忘死,立下汗馬功勞。

順治十八年(1661)二十四歲的清世祖駕崩。(一說病死,一說上五臺山出家),史料未證實,留下千古之謎。順治帝傳位給年僅八歲的皇子玄燁,即清聖祖康熙。並頒下遺旨,任命: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協助少帝康熙掌管朝政。

鰲拜以三朝元老自居,欺君年幼,功高震主,不把康熙帝放在眼裡。趾高氣揚,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結黨營私,排斥異己,貪髒枉法,作惡多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先整垮三大輔臣,後架空少帝康熙。獨掌朝政,擅自專權,威震朝野,百官趨勢。大清天下,只有鰲拜,那有玄燁。

孝莊皇太后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惟有忍耐,等待時機。為鰲拜加官進爵,穩住大局。

少年康熙人小鬼大,聰明絕頂。立志除掉鰲拜奸賊。明裡對鰲拜敬重有加,暗中伺機而動,積蓄力量,等待良機。他以玩耍為名,調集八旗子弟,演練博擊擒拿之技。鰲拜不以為然,小兒豈奈我何!從沒放在心上。

公元一六七五年,康熙十四歲親政。鰲拜不知進退,拒不交權。

公元一六七七年,康熙十六歲,娃娃兵武功練成,小皇帝對鰲拜發起反擊,下旨召鰲拜武英殿議事,毫無戒備的老奸臣大搖大擺的走到康熙帝面前,不行君臣之禮。康熙讓鰲拜與娃娃兵比武過招,傳授功夫。雙方磨拳擦掌,拉開架勢,娃娃一湧而上,同時進攻。纏鬥多時,鰲拜不支,竟被擊倒在地,繩縛索梱,束手就擒。

康熙臨朝,一舉粉碎鰲拜餘黨。列出大罪三十條,條條該死。帝念老賊功在三朝,死罪可免,刑法難逃,判其終身坐牢,無期徒刑。

鰲拜罪有應得,落得老死獄中的悲慘下場!


白歡士


努爾哈赤起兵時,當時的一支滿人部落蘇完部是最早投奔努爾哈赤的。幼年的鰲拜是當時蘇完部族長的孫子。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時,創業時期最早投奔的蘇完部被編入了鑲黃旗,也是八旗中最尊貴的一支,所以鰲拜也是鑲黃旗所屬,少年時期就跟著努爾哈赤東征西討。

青年時期的鰲拜以勇猛著稱,每戰都披肩執銳,衝鋒在前。徵察哈爾,徵朝鮮,破皮島,都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滿洲第一勇士”。

鰲拜家族出生高貴,本人既忠誠又勇猛,很快得到皇太極的賞識,鰲拜被提拔為皇太極的親衛隊長。

皇太極五十多歲時突然猝死,歷史記載為“端坐無疾而終”。也就是坐在那裡好好的突然死了,沒有留下任何遺言,皇太極死後,弟弟多爾袞和長子豪格爭位,各不相讓。以鰲拜為首的兩黃旗將領擁護皇子系繼位。而多爾袞親領的兩白旗則支持多爾袞。

最終雙方妥協,由皇太極的幼子,六歲的福臨繼位獲得名分,而多爾袞則做攝政王掌權。這裡鰲拜是立下大功的,正是因為鰲拜等人的堅持,皇位才能在皇子系傳承,如果此時的鰲拜倒向多爾袞,後來的皇位根本沒有康熙什麼事情了。

多爾袞攝政期間,鰲拜等忠於福臨的兩黃旗將領被大肆打壓,鰲拜曾被三次下獄差點被處死。直到多爾袞死後鰲拜才重新獲得權力。

順治去世後,鰲拜是為康熙留下的四個輔政大臣之一。鰲拜覺得康熙年幼把持了朝政大權。少年君王康熙自然對掌權的鰲拜產生不滿。指揮侍衛在鰲拜覲見時將其逮捕。後面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

其實康熙除掉鰲拜黨羽掌權後並沒有處死鰲拜,而是將其圈禁至死,相當於無期徒刑的概念。在康熙的晚年,追封鰲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由子孫世襲。雍正繼位後又追加鰲拜超武的封號,為一等公,仍由子孫世襲。

實際上不管是康熙本人還是之後的雍正,都是不認為鰲拜會謀反。康熙除掉鰲拜只是兩人政見上的分歧,康熙感覺鰲拜威脅到了皇權而除掉鰲拜。實際上沒有鰲拜的忠心耿耿,連順治都當不上皇帝,更不要說康熙本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